跳到主要內容

[佳美腳蹤] 切膚之愛 蘭大衛 2015.13

「佳美腳蹤」專欄主要介紹來台宣教士的背景及故事。讓每一位弟兄姊妹更多認識這些為福音擺上的美好見證,激勵彼此。 【每月第五週發】

◎路加牧區/高頌和弟兄整理

1. 家族蒙神所召在世上發光

 蘭大衛醫生1870年8月2日生於英國蘇格蘭,其曾祖父David McLandsborough是蘇格蘭Gallaway的 Dalry鎮人。蘭大衛與兒子即彰化基督教二十醫院創院院長蘭大衛醫師和蘭大弼醫師。他們父子倆,不約而同成為醫療宣教士,都選擇到彰化來,為台灣人留下了「切膚之愛」和「洗腳精神」,成為台灣醫界的典範。在台灣七十年間,他們的生平事跡為世人廣為傳頌。

2. 神的預備與帶領

 蘭大衛醫生於1890年畢業於Glasgow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在一次拜訪修巴伯博士後立志要做醫療傳道的工作,1895年順利取得英國愛丁堡醫學學位,也是日本據台的那年,醫療資源十分匱乏,疫病不斷。蘭大衛成行前往台灣,1895年抵台南安平港,1896年至彰化從事醫療傳道之事工。他在彰化行醫17個寒暑,42歲時巧遇28歲的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女宣教士連瑪玉姑娘(Miss Marjorie Learner),並於1912年結婚,兩年後生下蘭大弼。蘭夫人承擔了醫院的護理工作,關懷並教育兒童們唱歌、識字和樂理,成了蘭醫生最好的幫手。夫婦同心協力,任勞任怨,將基督博愛精神散播於台灣中部。

3. 醫療傳道事跡:注重醫療宣教的傳承與醫療水準、注重百年教育,招收本土學生

 蘭大衛醫生和梅甘霧在他們所租的兩間房子裡,僅以二、三架竹床充作手術台,施行大小手術,每天病患求治均達三、四百名以上,連被牛角抵傷、狗咬、蛇噬者也都求蘭大衛為其療傷。蘭醫師視彰化為其「第二家鄉」,全心投入關心台灣人身體健康和心靈安適的工作中,「南門媽祖,西門蘭醫師」是1896年後在彰化民間流傳的諺語。為滿足日益增多的病患所需的醫療照護,他注重訓練本土學生,使醫療資源本土化。其行醫四十年間傳授約七、八十名學生。蘭大衛夫婦的善德義行曾受當時的日本皇室表揚。在台灣行醫40年後,蘭大衛醫師65 歲時決定退休。他引用羅馬書12:1,以「獻身作活祭」為題講道勉勵台灣的同工,並將「蘭醫館」捐獻給教會,即今之「彰化基督教醫院」。退休回國後,夫婦倆養老居於倫敦近郊紅岡鎮,將其寓所命名為「福爾摩沙」(Formosa),以示他們對第二故鄉─台灣的熱愛與懷念。蘭師母於1984年辭世。1952年蘭醫生夫婦開放自己的家園開辦「野外主日學」,後取名為「南郭布道所」,1964年改名為「蘭大衛紀念教會」,以紀念他們在彰化地區行醫宣教方面所作的偉大貢獻。

 以示他們對第二故鄉─台灣的熱愛與懷念。蘭師母於1984年辭世。1952年蘭醫生夫婦開放自己的家園開辦「野外主日學」,後取名為「南郭布道所」,1964年改名為「蘭大衛紀念教會」,以紀念他們在彰化地區行醫宣教方面所作的偉大貢獻。
蘭大衛夫婦醫療傳道的影響散布全省各地的基督教醫院,對台灣人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醫療服務,扮演過開創性與獨撐大局的角色,奠定了現代醫學在台灣的基礎。

4. 服事神學 為父的心,不只是作師傅,以生命影響生命

 蘭醫師伉儷都是謙卑的人,他們奉行聖經的教訓:「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們的施捨是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3)尤其在兒子蘭大弼與周金耀牧師身上更看到以生命影響下一代的好見證。彰基為了紀念「切膚之愛」這一段故事,成立了「切膚之愛」基金會,致力於教育和社會服務工作;而蘭大弼學醫完全是自小受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他自幼看父親巡視病房、動手術,以醫術為患者解除病痛,用仁慈和耐性安慰受苦的心靈,故決心成為宣教醫師,將愛心和智能奉獻給人群。
蘭大衛醫師於1957年10月不幸因車禍在英國喪生,享年87歲。

熱門文章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

[詩歌創作] 感動集錦-化妝後的祝福 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