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1, 2020的文章

[天路歷程] 畢士大池奇遇記 劇裡戲外都是奇蹟 2020.25

有一天FB跳出動態回顧,跳出六、七年前「蛻變」這齣戲劇的照片,才發現不知不覺,參與教會福音戲劇的事工已經這麼多年了。一開始只需要寫劇本,音樂都用網路上現成的詩歌或是音樂,但後來產生牽涉版權無法轉播的問題,高牧師開始要求我們整齣戲劇都要自製音樂,除了編劇,還得作曲。「怎麼可能生得出來」、「這太誇張了」、「不!!!」、「是不是該跟牧師說我不行,快換人!」、「編劇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了,還要作曲,怎麼可能?」……各種負面的聲音與想像,充滿我的腦海,壓力大到常常在跟別人對話時,口裡說出來的句子,文不對題。  在南聖,同工們有壓力是常態,但這些壓力,卻讓願意順服與委身的人,更多經歷神。因此雖然壓力大到爆表,但想到神曾經幫助我編出劇本,神一定也能幫助我編曲!如果神願意使用我,就沒有難成的事。「神啊!我願意,我想看看你要帶我經歷何等奇妙的事情。」如同彼得相信神,就從船上跨出步伐,經歷在水上行走的神蹟奇事,而我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也因此經歷這一場我從沒想過,能與主同工的奇幻冒險。  但真實的創作,卻不是睡覺做了一場夢,神就幫我把歌曲、戲劇編好了,所謂的神蹟也不是神抓著我的手就寫出劇本。寫到一半的劇本,曾寫不下去只好換故事重寫、每首歌曲寫好之前,都曾有過好多種不同的旋律。創作時的無助與孤獨,許許多多的挫折,唯有回到神面前,不停的禱告與呼求。神常常在我卡關好多天後,就賜下靈感與旋律,當下就是趕快錄音下來,等到有鋼琴時,再讓歌曲更完整。我不是音樂科班出身,也只有小時候學過鋼琴,作曲的理論、樂理什麼的,到這年紀還真是學多少、忘多少,但感謝神,在教會有一群人超好又專業的音樂同工-姿儀幫我把亂七八糟的譜,修改成大家都比較能看得懂的譜;頌安、浩然、頌清,他們把一首首歌曲變得好好聽,音色、節奏都好適合劇中的人物與劇情。  整齣劇裡的舞蹈,因為太多首需要跳舞了,因此是由好幾個舞蹈同工分工編舞;戲劇的背景圖,楷欣畫的好看又有意境,我第一眼看到就好喜歡。舞台上的演員與舞者們,他們為了這場戲劇,花了好多的時間,練習唱歌、跳舞、邊唱邊跳、記台詞;舞台後的工作人員更是掌控了整體戲劇的節奏與聲音效果、燈光等等。每個練習的夜晚,看著大家下班後匆忙來到,有的人都還沒吃飯,都覺得很過意不去,但每一個人卻都開開心心的參與在其中,每一次的排練,都好歡樂,謝謝加冰幫我們紀錄了這些排練的時光,回應時的

[南聖頭版] 《畢士大池奇遇記》迎接恩典 邁向新生 2020.25

六月17日台南聖教會福音主日,上演福音音樂劇《畢士大池奇遇記》,本劇由董雅婷傳道編導、作詞作曲,賦予故事許多鮮明的角色──每個人都來到畢士大池邊,期待得到救贖,耶穌在畢士大池邊,醫治一個癱瘓三十八年的癱子,而那天是安息日,以此帶出醫治後的故事張力。「畢士大池」名為「恩典之家」,卻不是一個有恩典的地方,教會才是真正的「恩典之門」,遇見耶穌,才有更新的生命。  畢士大池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的地方,裏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畢士大」意指「恩典之家」,有一個傳說,水動時因為有天使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什麼病就痊癒了。編導雅婷傳道說:「畢士大雖然名為恩典之家,卻是一個最沒有恩典的地方。每個人都想得醫治,要努力想辦法勝過別人,只有一個人可以得醫治。畢士大池是一個現實社會的縮影。」故事的背景就是在這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三十八年的癱子被家人遺棄,在名為恩典的地方卻沒有得到恩典,直到他遇見耶穌。  高敏智牧在回應信息中說,「畢士大池」和「西羅亞池」是耶路撒冷的兩大地標,耶穌在西羅亞池醫好了生來瞎眼的,在畢士大池醫好了三十八年的癱子,但這二人的狀況卻大不相同。當門徒見生來瞎眼的人,問耶穌說:「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可是對那三十八年的癱子,耶穌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苦難的原因很多,不能輕易給人下定論,但今日的信徒要提醒自己「得醫治後不要再犯罪」。「畢士大池」不是一個有恩典的地方,教會才是真正的「恩典之門」,遇見耶穌,生命才有真正的更新。  恩典,不是人努力來的,而是神白白賜下的,在其中也沒有競爭和比較,高牧師最後的呼召和禱告,鼓勵弟兄姊妹來到神面前,用積極想得醫治的心,領受基督所賜的新生命。 ▌本報訊 畢士大池奇遇記全劇 https://youtu.be/uB_pZKvYy9c 畢士大池奇遇記 劇裡戲外都是奇蹟│董雅婷傳道(編劇/編曲/導演) https://tnhcspringnews.blogspot.com/2020

[教會消息] 高鐵教會工地禱告會 進度與代禱 2020.25

六月19日工地禱告會,由第二軍團洪瑞鈴牧師帶領,參與的小組為約翰牧區淑玲小組,目前建堂進度:高鐵教會一樓樓地板鋪設完成,目前一樓柱子綁鋼筋。 代禱事項: 1.有好的天氣,以利工程進行 2.為施工廠商的協調禱告,營建工程有:水電、廚房、結構等施工單位能有好的協調和配搭。 ▌本報訊

[教會消息] 2020為台灣祈禱祝福訪問團 Pray for Taiwan Tour參訪南聖 2020.25

六月16日下午,台灣教會牧者聯盟「2020 為台灣祈禱祝福訪問團 Pray for Taiwan Tour」抵達台南聖教會。參訪團牧者展現了熱情的一面,立即由當中的原住民牧者獻詩布農部落的詩歌《回家》,加上原住民的歡呼,做了最好的「暖場」,台南聖教會的牧者們也以詩歌《歡唱》、《這世界非我家》回應。初次見面的二組人馬,以「詩歌」會友,在讚美中立刻成為好朋友,加碼唱了《你真偉大》、《奇異恩典》,牧者們在敬拜中合一,紛紛站立、舉手敬拜。  「2020 為台灣祈禱祝福訪問團 Pray for Taiwan Tour」,原本祈盼計劃能有36位牧者同工參與「台灣祈福」,出人意外的恩典,3天內就41位報名。上週,他們由北到南巡迴各教會,特別在2020年,普世災難頻傳的一年,用實際參訪、禱告祝福眾教會。  雖然參訪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卻在許多的讚美、分享中,彷彿是認識許久的好友,高牧師說,我們敬拜神,就是一家人。在參訪的尾聲,牧者們又合唱了《在基督裡我們是一家人》,牧者們在歡唱敬拜中,度過了一個喜樂的下午。 ▌本報訊

[牧者觀點] 在信仰中失去對神的感覺該怎麼辦? 2020.25

最近讀到啟示錄神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卷,神說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你要悔改。當我們想起自己剛信主的時候,那種對神的渴慕與信心,好像內心不斷發出源源不絕的動力,在事奉神、敬拜神、親近神、靈修禱告,無一不盡心盡力,覺得神就是我們生命當中的所有,能夠得著救恩,是我們一生最美好的祝福,就算用所有去換取救恩,我們也不吝惜。  可是成幾何時,來到教會參與聚會好像就是那麼一回事,以前敬拜的時候總是痛哭流涕;現在好像僅止於口中的念念有詞,生命感覺越來越枯乾,因為在靈修也常常感覺到得不到神的話語更新。禱告了無數次,神好像都置若罔聞,沒有應允自己的禱告,這樣的神,究竟存在嗎?我該如何找到起初那種【感覺】呢?沒有【感覺】,我該如何相信呢?  一、聖經並沒有說信仰是建立在感覺上  輔導過許多感情問題,提分手的一方常常用【我對你沒感覺了】這個理由來結束一段感情,這句話其實只是突顯了世俗感情跟基督真實的愛的不同而已。在世俗的愛情當中,我對你有感覺,我愛你愛得轟轟烈烈,但是當我愛上了別人,我的【感覺】移轉到了另一個人的身上,我對你的愛就沒有了,我什麼時候要愛你也是我的自由,哪一天我要離開,你也管不著,因為感覺帶領我做一切的決定,沒感覺就是沒緣分,下一個會更好。弟兄姊妹,這樣的愛情是真的愛情嗎?這樣的愛情難道不會令人害怕嗎?  聖經當中的愛情,是不管生老病死、卑賤富貴、環肥燕瘦,都要持守,這是【約】的概念。所以上帝用永遠的愛愛我們,雖然我們不可愛,我們悖逆神、離棄神、背叛神,上帝都愛我們。上帝沒有說:你不聽話,我不愛你了,上帝也沒有說,你得癌症了,我無法照顧你,我要離開你;上帝更沒有說你老了,失智了,我不愛你了,因為我沒感覺了。相反地,上帝永遠愛我們,這才是愛。  因此,我們在信仰中的回應,不應該是建立在感覺上面的。因為感覺太主觀,感覺太隨意,感覺太隨風飄搖。一個依靠【感覺】而存在的愛情或信仰,是一個沒有真正平安的信仰,也是沒有確據、短暫的關係。  二、信仰是建立在信心上而不是感覺上  聖經告訴我們,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仰不是靠感覺,就有人以為那信仰是要靠理性來理解,於是開始尋找一些科學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所信的是對的,是足以讓自己繼續相信下去的。可是聖經告訴我們,信仰不是靠感覺,也不是靠理性或理解

[牧者心語] 大罪人?小罪人? 2020.25

我有一個活潑的孩子,出其不意的反應常逗的大人呵呵笑,許多人會問他到底像誰?我說:「聰明的大腦像爸爸,講不聽的部分像媽媽!」  觀察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情況下表現出的破壞性反應,簡直和我如出一轍。從孩子出生起,我就是他全天候的效法對象,他就是「縮小版」的我;我做不到的好行為,他也同樣做不到!若希望孩子能變好,我必須先改變自己在同樣情況下的破壞反應方式。從孩子的身上,我看到自己一直過不去的關卡,我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罪」。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 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我們都很熟悉這段經文。我是個有罪的人,生下一個「小罪人」,總有一天,也會把他「拉拔」成大罪人。想到這裡,不禁令人恐懼...然而,我們仍然有指望。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約翰壹書5:1-5)透過耶穌基督,神的恩典臨到,人得以脫離罪惡轄制,與神和好,得著永恆盼望。我們能夠相信永不失誤的神所說的每一句話,也就是聖經。當我們依循神的話語來行動,就是做出選擇--從世界「罪」的道路離開,站上前往「天國」的道路,此時,我們就能真正「經歷」神話語的大能力。抑制「罪」的發酵,生命就得著改變了!  瞭解了罪的嚴重性,和神的可靠,來看接下來這個故事:美國有一個著名的統計,關於兩個家族--信仰基督教的愛德華茲家族,和被稱為「無神論」宗師的馬克.尤克斯家族。200年間,在愛德華茲的1,394名家族成員中,有100位是大學教授、14位大學校長、60位作家、70位律師、30位法官、60位醫生、3位議員、300位牧師和神學家,和一位副總統;反之,尤克斯家族903位成員中,三分之一成了流氓,四分之一是妓女,其餘皆是長期坐牢、酒徒、小偷、殺人犯...等,罪犯頻出。  想引導孩子走一條真理的路,就要先將自己完全交給神,先對付自己的「罪」,才能做到不再將「罪」傳承下去。  聖經裡有許多信仰傳承的例子,有失落的,也有可學習的榜樣。上帝對摩西「信仰傳承」的吩咐乃是這樣:「但你要謹慎,殷勤保守你的心靈,免得忘記你親眼所看見的事,又免得在你一生的年日這些事離開你的心,總要把它們傳給你的子子孫孫。」(申4:9)「我要叫他們聽見我的話,使他們活在世上的日子,可以學習敬畏我,又可以教導他們的兒女。」(申4:10b)(和合修訂版)請用全部的生命認真遵行神的話

[我見我思] 牧養革命--善用網路、雲端 2020.25

受疫情影響,許多教會紛紛暫停了聚會,也開始了線上會議、線上敬拜、直播熱潮,教會決策者也被迫使用新工具來管理、經營及牧養教會,強制升級擺「不是我們教會模式」的過往思維。  不管從微觀到鉅觀,還是從個體到總體,各種數據、現象都顯示,社群網站和即時通訊科技的普及,已經深深滲透進台灣人的生活節奏,而它所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之一,就是「指尖下的寫」取代「當面開口說」時代重新來臨。然而,透過即時通訊軟體,搭配如今已人手一機的行動裝置,3.0版的指尖溝通,不但對象從「一對一」倍數擴展到「多對多」,收發兩端間也幾乎可以毫無時差。談起事情,有時甚至比面對面溝通或打電話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現代人多流連在社群網路,教會若不與時俱進,將與世代脫節。但危機也是轉機,當教會「擁抱」社群文化,就能找到與世界對話的語言和契機,並補足實體教會的限制。  如果只是拿 Facebook 發發美食照片、旅遊照、秀小孩,或用 LINE 聊八卦、發牢騷,這當然不難,連小學生都能輕易上手。不過,若是說到用得好、用得巧,甚至將這些工具成功轉為提升牧養、關懷的利器,當中的學問可就大了。教會要迎向這波「不得不面對」的「牧養革命」,因為「魚在哪裡,我們就進到哪裡下網。」  社群牧養只是第一層的接觸與資訊交流,之後一定要連結實體教會的建造,讓羊群不只在網路被影響,更能穩定聚會、接受門訓、調整生命,「實際結出果子,才是真正的影響力。」社群網路成為牧養一大助力的同時,教會也必須面對「網軍」和「酸民文化」的入侵。教會本身除了不攻擊、不謾罵,還需要學習回應議題。「酸民問題太嚴重,正是教會的好機會!」教會應培養一群「有智慧」的公民,清楚真理,同時能用「大眾聽得懂」的語言,說安慰、造就、勸勉的話。  耶穌傳福音的示範,就是走遍各城各鄉,將救恩和無條件的愛帶到每一個人面前。科技的發達,使社群牧養成為「現代版」的走遍各城各鄉,教會需要走進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串連起教會內和教會外的生活,把福音帶進每個需要的角落,因為神的愛,24小時全年無休! ▌馬可牧區 許偉信

[天路歷程] 癱子人生 2020.25

畢士大池的故事,從小至今不知道已經聽過、看過多少次,總覺得這個故事對我來說已經再熟悉不過,但是當我這次扮演這位「熟悉」的癱子之後,我才發覺…它不再是個故事…是許多人生命的寫照。  三十八年癱瘓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受呢?歌詞中寫道:「沒經歷過,你不會明瞭」,試著去想像,我今年剛好三十八歲,也就是說,從出生到現在,我從來不知道站著的世界是長什麼樣;用腳奔跑是什麼感覺;隨心所欲到處去旅行是怎樣的心情;唯一看見的只有躺在眼前的畢士大池,既是盼望卻也帶來一次次的失望。  在一開始排演時,我試著揣摩癱子的心情,應該是絕望、無助,對世界上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排演中,我開始看見的不再是癱子應該有什麼樣的心情,心中唯一期待的,是在最後耶穌對我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吧!」,每當這句話從飾演耶穌的弟兄口中說出時, 眼角就不禁泛著淚水 好像是生命中期待的那條路被開啟,真真實實的有路可走。  我試著想為什麼我會掉下眼淚?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當耶穌介入我們的生命,心中就被愛與盼望充滿。三十八年癱子的生活,在耶穌來之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當我們還沒認識耶穌,我們也同樣活在罪的轄制之下,但耶穌的出現,為我們開啟了一道永生之門。我想這是許多弟兄姊妹在認識耶穌當下的心情,但我們有多久的時間沒經歷到耶穌的名在我們生命中帶來的喜樂與雀躍呢?我們是否又回到以前如常般的生活,看似認識真神,卻像畢士大池的那群人一樣,耶穌只是個過客,而我們的盼望卻在於我們自己的認知之上。  癱子的人生不僅僅發生在耶穌來之前,而是發生在任何一刻沒有耶穌的生命之中,在我演出之前,我以旁觀者的角度揣摩癱子;在我演完之後,我發現我就是個癱子,期待在生命中的每個困境,都聽見耶穌對我說:「起來!拿著你的褥子走吧!」 ▌張雲翔牧師

[天路歷程] 相伴同行的親密 2020.25

6月14日是福音主日,由董雅婷傳道帶領著一群弟兄姊妹,透過音樂劇那-唱歌與跳舞的手法,以活潑又感人的方式,呈現發生在畢士大池子的動人奇遇。這些主內的家人們在為期不到兩周的時間完成,因為生活與工作,不可能每一天晚上,但約好時間後,大家一起同心合意的聚集練習,為的就是傳揚那從神而來的感動與奇蹟。  你的世界,是否曾經因為一再經歷重複的希望又失望,而不再有盼望呢?卻殊不知,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綑綁能夠得著釋放,這白白而來的恩典,就是因為神的愛。這一場畢士大池的奇遇記,值得你一看再看,讓我們緊緊的抓住這個盼望,一起遇見神蹟。  每個人在這一個故事中,相同的是從神而來醫治的神蹟,不同的是因神蹟得到的感動與應許。在這音樂劇中,感謝主揀選了女兒(亭嫣)與我一起來經歷這個應許。來到教會的這幾年,我與亭嫣彷彿是漸漸的各分東西。我有我的小組時間,我的服事;而亭嫣也從陌生到對教會熟門熟路,我想對教會絕對是比我還要再更熟悉不過了。其中較為有趣的是,因為我是個慢熟的人,生活圈及與人的互動相對侷限,許多的姊妹見到亭嫣與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原來你就是亭嫣的媽媽!由此可知,我與亭嫣鮮少在同一個地方出現。而平日不在教會的時間,我幾乎完全就是在工作,即使是下了班也是天黑了。回到家或是必須打報告,或是催趕亭嫣上床睡覺。直到夜裡,我總是很煎熬的認知到這個問題,從深深的信任與親密,如今卻只剩自己的無能為力。因為工作與生活是我無法改變的環境,即使愛她的心依舊,但深深感覺到的無能為力卻是那愛裡漸漸的疏離。我依舊是充滿信心的仰望跟隨主,因為我知道我要緊緊的抓住神的應許而不偏離。如今,就是這音樂劇讓我們母女再度回到-相伴同行的親密。  因為神的愛,我與亭嫣找回了襁褓時期的親密。但,卻不是只有依賴的親密,而是更加堅韌的信任與一同面對困難的勇氣。你準備好一起來經歷神蹟了嗎?它需要堅持跟隨的勇氣。跟著我一同以無畏的信心,來得著神應許的確據! ▌但以理牧區 張禎紜  

[天路歷程] 劇中不可缺少的拼圖─幕後影音團隊 2020.25

畢士大池奇遇記的故事,感動許多弟兄姊妹,這場戲劇能夠完美演出,相信是神親自引導與祝福,也預備了許多同心的同工參與其中。幕前與幕後團隊也一起經歷這場奇遇記,因疫情關係戲劇順延到六月14日,能預備的時間相當於只有約兩週時間,這兩週時間裡,許多弟兄姊妹晚上下班就直奔教會,身上還穿著上班的衣服或是學校制服,飯都還沒吃就開始參與服事,有些是參與教會門訓課,下課後再趕到大會堂一起彩排。  或許大家會覺得兩週好像很足夠,但短短的時間,除了台上演員跟戲劇排練熟悉,也需要字幕、主視覺、燈光、畫面、聲音等等。每個環節,都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有完美戲劇效果呈現。教會幕後團隊─影音部門當中可細分為幾個不同的組別:  「導播團隊」將戲劇的每一個串場畫面,透過攝影機拍攝紀錄,為了就是在當天演出時,能將最美好畫面拍攝出來,讓無法參與在現場觀看戲劇的弟兄姊妹可以一起經歷如同現場的感動;  「字幕組」主要負責LED牆的主視覺設計還有複雜的台詞字幕製作,必且兼任戲劇串場的聲音效果播放,每一個視覺饗宴都是同工們努力花時間繪畫製作出來的成果,經過不斷的彩排、修正,在正確時間點播放出戲劇的整體視覺;  「音控組」在戲劇中扮演重要的聲音控制,除了處理調整聲音之外,也分配麥克風給演員,什麼時間哪一隻麥克風需要給誰,遇見麥克風衝頻該如何緊急處理;後場音控則是另一個團隊負責,演出當天將現場聲音經過為調之後直播到網路上,並且在事後進行基本的混音後製,好讓最後可以剪輯出一支完整的戲劇影片;  「場務組」在當台上燈光暗下後,搶在燈光亮起前,小黑人將道具瞬間定位,緊盯劇本,哪位演員該出來,確認麥克風是否開啟等等,戲劇每一橋段順利呈現不可或缺的小幫手;  「燈光組」,戲劇開始定位那一刻開始,必需在極短時間中,運用燈光設計將空間氛圍完整呈現出來,每一場戲劇所需要的場景必須搭配音樂及字幕,設計出一個個不一樣的場景,幫助演員定位,協助在正確的位子上,讓光源可以灑在演員臉上,呈現戲劇最感動的畫面。  這是南聖寶貴的影音團隊,每一位負責同工都不是科班出身,這些同工們都是必須穩定小組牧區聚會,查經、禱告會也必須參加,經過牧區推薦,並分別自己的時間,參與教會影音門訓,裝備自己為著就是教會的任何活動需要,影音團隊平常都是最早就要到現場預備設備,彩排結束也是最晚離開,教會每一場大大小小活動

[科學與信仰] 從DNA序列來看大洪水存在的證據 2020.25

創世記第六章提到從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後,因罪進入了人心,人逐漸敗壞,耶和華心中憂傷,於是命令挪亞造方舟,隨後用大洪水除滅地上的活物,僅留下挪亞一家八口人與方舟內各種一公一母的動物,開始繁衍出現代的所有人類與物種。聖經的這一段記載也引起了我們常常問的一個問題:這個大洪水是全球性的還是局部性的?真的所有人類都滅亡了嗎? 挪亞的方舟找得到嗎?種種的疑問讓人對聖經的描述感覺如同神話一般。  由聖經的年代來推斷大洪水發生的年代約距今4500年左右,若仔細考究世界最早的文明發源也大概追溯的那個時期,那更早之前到底發生了甚麼事,為何沒有留下任何的紀錄可以了解,真的是全球性的洪水毀滅了一切嗎?於是許多的考古紀錄或是尋找諾亞方舟的位置都想要來回答這個問題,但除了外在的考古證據以外,在人類族群的變化過程中能否找到線索呢?  上帝在創造所有的活物裡都放入了DNA這個生命的密碼,不同生物的DNA密碼都不盡相同,這裡面隱藏了形成生命的奧秘。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人類在2004年左右成功的解出了人類的DNA序列,每個人的細胞內都帶有30億個DNA序列,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大概有3百萬個位點不同,因這些序列的不同,就發展出不同的膚色、身高、長相等等差異,透過序列相似度的比較也可以找出血緣之間的遺傳狀況,那能否透過這樣的比對來找出人類如何起源的呢?  於是在2015年Kivisild的俄國研究團隊就比較了全世界不同種族共456個人的Y染色體的序列,Y染色體只有在男性才會有,而且是完整的遺傳自上一代,不會受到基因重組的影響,所以可以往上追朔到所有男性的都是源自同一個始祖,那就是上帝創造的亞當,這一點不管對擁護創造論或演化論的人而言都是共同承認的觀點,而Y染色體在一代傳一代的過程中會有一些自發性的突變,透過比對這些突變的特徵可以分別出不同地區的男性,與這些地區間人類族群的變遷關係,所以也證實了最早的亞當應該源自中東非洲這一代,而在該研究中最難回答的問題就是整個人類族群的演變中,從亞當開始後人的族群就漸漸緩慢增加,但在距今4500年附近,突然人的族群快速縮減,然後才又開始爆炸性的增加,到底4500年附近發生了什麼事件? 這對一個擁護演化論的人是很難回答的,但在聖經上卻清楚地記載了大洪水的事件,而且是全球性的事件,使得人類的族群快速縮小到只剩挪亞一家4個男性,再來重新開始了人的族群,並且快速的增長而散播到全

[信仰藝廊] 教會建築足跡的感動 Part1wayfarers chapel/旅人教堂 2020.25

一般我們談的教會建築大部分都是指天主教的教會形式,尤其是歐美國家值得介紹的教會建築,若談論到基督教會則反而是日韓及台灣比較會有大型的基督教會建築。因此若要單純介紹教會建築之藝術則無法去嚴格性的分出基督教會與天主教。早期教堂是以十字形的配置為主,他會有明確的中軸線(以東西朝向為主),主入口朝西,祭壇則放在最東面,意表迎接基督來臨的方向,亦為迎接太陽升起光照國度的異象。  以下介紹一座在美國由美國建築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兒子-勞埃德·賴特(Lloyd Wright)在1940年代後期設計,1949年至1951年之間興建於南加州Rancho Palos verdes 海岸山崖上的玻璃教堂-旅人教堂wayfarers chapel,建築師雖然還是以對稱的會堂空間平面配置,但他大量融入了周邊南加州的海洋、陽光與樹梢的自然景觀美景,因此教堂不管是從外觀或是從內部, 都是巧妙的與附近大自然景物融為一體, 堪稱建築設計一絕。教堂內部二側甚至種滿花草以及採用岩石等自然材質與教堂外側的景觀透過屋頂與牆面大量的透明玻璃完全融入。  教堂外面是一座完整美麗的庭院,不但可以供人休閒散步更是會友聚會完聚集、聯誼、分享、聚餐的好地方,地面有一條舖滿姓名與祝福字眼的紅磚道,用雕刻的文字留下許多愛情的見證,現在旅人教堂同時也成為美國國家級古蹟建築之一。  教堂地址:5755 Palos Verdes Dr S, Rancho Palos Verdes, CA 90275美國,若有機會可以去參訪這座美不勝收甚至許多影片都來借景的教會。 ▌馬太牧區 竇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