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4, 2021的文章

[南聖頭版] 日本宣教夢 飄洋過海事奉主 川路祥代傳道生命故事 2021.30

「川路傳道,您覺得自己比較像台灣人,還是日本人?」川路傳道說:「在台灣三十年,我愈來愈像台灣人,但是愈來愈堅定心意,把福音傳回日本,我是基督徒。」1988年,川路祥代傳道第一次踏上台灣這塊土地,還不知道自己將會與這塊土地深刻連結,在台灣的時間比在日本更長──在日本長大,在台灣結婚、信主、蒙召,對她而言,她的身分認定早已超越了國族的界線,因為她的裡面,是基督徒的DNA! 日本熊本長大的女孩  川路傳道來自日本熊本,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提及自己的母親,她說:「我母親是典型的虎媽,從國小到女子高中都是班上第一名,高中畢業時的成績全優,受到學校的特別推薦,直升到國立熊本大學教育學系念書,對她來說自己孩子的優秀是理所當然的事。」川路老師的成績優異,能夠達到母親的標準;哥哥也是資優生,但母親過高的期待,令他備感壓力,母子關係緊張;而妹妹身體不好、成績平凡,從小也對自己缺乏自信。  小時候,她家人信佛教,但鄰居基督徒奶奶的緣故,她第一次走入教會,在教會上主日學,川路傳道說,她深深被教會吸引,喜歡唱歌、聽故事,直到現在還記得教會的愛宴,每週都吃烏龍麵,那是她記憶中的美味,但國小畢業之後,因為週日要去補習就沒有再到教會。 游泳健將的訓練   川路傳道是一名游泳健將,提起這段往事,她輕描淡寫地說,國小就參與游泳隊,大學參加校隊,因為游泳隊的女生不多,每次訓練都與男生一起,訓練內容也跟男生一樣,這一點讓她感到驕傲。在日本教書的時候,課堂上教的是中文,但下課後就變成游泳校隊的教練,學校同學常以為她是體育系的老師。川路傳道說,她陽剛型的個性是這樣來的。 踏上往台灣的旅程  川路傳道在日本大學主修中國古典文學,1988年第一次到台灣,在YMCA教授日語,為期一年,之後又回到日本擔任高中老師,教授中文。教書的過程中,她內心渴望繼續深造,決定來到台灣,於是1990年第二次來到台灣,想不到這趟旅程改變了她的人生,首先,她遇見了未來的另一半,更重要的是,她遇見了耶穌!  以前在日本,生活的一切都很習以為常,但在台灣卻不是,要適應語言、文化,生活不容易,每天累積了挫敗感,川路傳道說,當她念成大碩士班不久時,聽到別的同學被稱讚、被肯定,她的內心會感到酸楚,以前在日本都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同時,讓她認清原來內心的「比較」容易產生嫉妒,嫉妒產生種種負面的情緒,她開始覺得要追求神,宇宙間有許多神,但有一...

[南聖家書] 唯一 2021.30

從去年年初開始新冠肺炎的疫情席捲了全世界,一年多來許多人的生活被改變了;距離教會轉型成線上聚會,也過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因著疫情延燒帶來的管制,彷彿讓過去急忙的腳步瞬間停頓了下來,但很有趣的是,某些事情卻是越轉越快、越來越急。這段期間當中,我每天都在問自己「到底上帝的心意是什麼?」我每天都在問上帝「主啊,祢要我做什麼?」  這段期間,或許我們會疑惑為什麼神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或許我們會擔憂到底該不該去打疫苗;也或許我們正在前線、每天頂著極大的壓力,或是因著被匡列而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千萬不要忘記,神沒有要我們聚焦在眼前的困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更困難的情況,總是有人的狀況比我們所遭遇的還要更不容易!神要我們定睛在祂的身上,直奔標竿的這一條路,我們應該往上看,看見日光之上造物主宰的大能大力、看見在祂沒有難成的事;我們應該往前看,看見生命的終點神所預備的美好,看見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在無限的永恆當中不過是滄海一粟。  神正在透過環境對我們說話,提醒我們「完全地」、「單單地」聚焦在祂自己身上。鳳珠傳道曾經寫了一篇文章《40 Days without Facebook(四十天沒有臉書的日子)》,文章中最後的結論這麼寫著「過了40天沒有臉書的生活,感謝主,世界並沒有因此停止運轉,我也沒有因此趕不上潮流。關掉臉書,我讀完真正的好書,跟人有更多實際的互動…」我想,在經過這次的管制之後,很多人應該有機會寫出類似的文章,「四十天沒有出遊的日子」、「四十天沒有上館子的日子」、「四十天沒有健身房的日子」…回過頭來看這兩個多月,我們的生活看似失去了很多過去習慣的日常,但是我們仍舊活著、依然在過每一天的生活,那麼,或許透過這樣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對我們生命「真正重要」、「真正有影響」的事情。原來,扣掉了很多非必要的活動,生活是如此地簡單;而當生活開始越來越簡單的時候,那真正不可少的事情,很自然地就浮現出來。是什麼呢?那就是愛我們、創造我們、拯救我們的神。我們持續與神親近、依舊參與教會生活,這些都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可以沒有很多東西,但是千萬不能沒有神,唯有「有神」,我們的生命才會有意義,我們這一生所經歷的才不會徒勞,而我們的將來才會有盼望。高坐天上、有絕對權柄的神,樂意賜下一切的恩典給每一個尋求祂的兒女,仰望神必看見神以慈愛的眼神看著你,並且發出溫暖的微笑,伸出大能的膀...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 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四)高頌和傳道 2021.30

七月十七日下午,詩歌創作營的第四場正式拉開帷幕,由頌和傳道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分享。頌和傳道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創作,其中更包含歌劇形式的大型作品,從劇本到詞曲一手包辦,足見其功力與用心。在內容上,他常常著眼於屬靈巨人們的犧牲奉獻,從關懷病苦的《達米盎和痲瘋病人的故事》,到刻劃高進元牧師在萬般逼迫之中建立台南聖教會歷程的《神跡》,他的作品讓我們更貼近牧者的心,並被優美的旋律與樸實有溫度的歌詞深深感動。  高頌和傳道在《神跡》、《達米盎和痲瘋病人的故事》這兩首歌劇當中一共寫出了十餘首扣人心弦的詩歌,每一首的創作背後皆有說不盡的緣由、恩典以及感動。《神跡》當中的〈荒蕪中的禱告〉描述的是當時高進元牧師在南聖開拓佈道時,不斷受到日本人的欺壓以及阻撓,使得高進元牧師每日每夜對著空無一人的台下講道的心境。更令人感動的是,即便環境再險惡,高進元牧師每天依舊坐在台下的椅子為每一位弟兄姊妹禱告。「牧者的心腸」,如同保羅不以福音為恥,執意傳福音作主工,這是高頌和傳道創作背後的感動,與想表達對服事神的提醒,同時也激勵每一位基督徒,處在低谷困難不要向環境低頭,而是應該交託仰望神。另外一首觸摸人心的《神跡》選曲〈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頌和傳道則是將「教會觀」寫入歌詞當中,縱使每一位教會的弟兄姊妹有各自的困境,但因著在教會成為肢體,使得彼此可以互相扶持,希望每一位聽到這首歌的人可以同樣領受,並體會到這份溫暖。最後一首頌和傳道分享的歌曲是來自《達米盎和痲瘋病人的故事》的〈期許之歌〉,述說著宣教士達米盎如何不顧眾人反對,堅決前往痲瘋島服事,並唱出對自己的期許。他提到,就是因為還沒有達米盎的勇氣,才想把感動寫進歌詞裡,希望藉由這些歌曲,可以使更多人對於宣教士無私的付出更有感覺。  「每一首歌曲,其實都來自平常的感動」高頌和傳道笑瞇瞇地回答,當被問到如何創作出一首又一首賺人熱淚的歌曲時。高頌和傳道提醒每一位有心想要創作歌劇或詩歌的弟兄姊妹,不要一味的追求華麗的詞藻和優美的對仗,將內心聖靈的感動和想要表達的情境寫下來,才是歌曲背後成功的關鍵。另外,寫日記也是練習創作的方法之一,將每天對神的話語寫下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有靈感寫出優美的歌詞。最後,他也鼓勵每一位剛起步的弟兄姊妹,創作可以從模仿開始,畢竟現今許多琅琅上口的流行樂滿多也是有重複的和弦和旋律,因此不要害怕模仿會失去固有的本...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 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五)董雅婷傳道、林姿儀傳道 2021.30

七月十七日周六下午,保羅牧區及大學牧區合辦第五場《創作者教戰分享》線上座談,邀請董雅婷傳道與林姿儀傳道受訪,並同與會者們分享她們在過去創作詩歌的過程中所經歷的點滴,輕鬆自在的聊天方式也讓原本緊張的兩位說出了詩歌中背後的故事。  本次訪談因採訪兩位傳道而採取交叉訪談的方式,訪談一開始直線切入了董雅婷傳道過去在如鷹之夜的戲劇《畢士大池奇遇記》創作的歌曲〈祂找到我〉,雅婷傳道分享這首詩歌主要述說著生命的改變,並藉由音樂來打開人心。第一首歌曲後則切換至姿儀傳道分享過去台南聖教會還在舊會堂時她所創作的〈在祢的懷中〉,雖然錄影檔因為是好幾年前錄製的而有所模糊,但美妙的音符與記憶中舊會堂的畫面仍讓聊天室起了熱烈反應,姿儀傳道也分享若以畫面來呈現這首詩歌會是耶穌抱羊的畫面,溫馨的景象浮現在弟兄姊妹腦海之中,的確治癒眾人的心。  除了上述二首外,主持人也有播放雅婷傳道為福音主日創作的〈巴底買看見了〉與姿儀傳道為吳玉萍牧師的婚禮所創作的〈Love Never Ends〉,這首英文詩歌沒有影像只有樂譜,但姿儀傳道深刻分享著當中對於愛的體會,眼眶泛紅的述說著自己透過婚姻有很多的學習,深刻的感觸融化著弟兄姊妹的心腸。   採訪過程主持人也詢問兩位傳道的創作方法,以福音戲劇為例,雅婷傳道分享主要由人物的特定性格來配合歌曲發想;姿儀傳道則分享通常都是以畫面來作曲。姿儀傳道也藉由螢幕分享幾本有關音樂的書籍,配合她喜樂的聲音幫助訪談滋潤了不少;另外雅婷傳道在談論接受福音主日與歌劇的服事時,因為高敏智牧師的要求,一開始認為時間急促而總想著不可能的她,但因著上帝的恩典與順服,讓她成就了不可能,高牧師也在線讚賞了兩位傳道藉由神的眼光與信心,一定能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鵝黃色的亮光就像巴底買剛睜開眼睛時看見的第一道曙光,神的恩典總是溫暖基督徒的心。創作是為了讚美神,樂譜上跳動的音符那是兩位傳道在神的懷抱裡觸碰到的愛與醫治,不論生命中有何喜怒哀樂,縱然千百種的情緒交會,在躍過了湧流以後,即能譜出那動人的樂章。 ▌大學牧區/黃敬恩、黃睦修、劉政廷聯合報導 2019福音主日音樂劇《瞎子巴底買》 2020福音主日音樂劇《畢士大池奇遇記》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 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六)董彥君牧師、史銘燻弟兄 2021.30

七月十八日週日下午兩點,保羅牧區與大學牧區合辦《歌詞賞析創作體驗營作詞者教戰分享》線上座談會最終場,特邀董彥君牧師和史銘燻老師擔任講師,分享四首詩歌創作由來,分別是〈為孩子的祈禱〉、〈我看見〉、〈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救贖記號〉,一同與弟兄姊妹看見詩歌背後動人的故事。  第一首是教會中彼得牧區與兒童牧區聯合戲劇《美麗的缺口》內的插曲〈為孩子的祈禱〉,戲劇內容描述一對基督徒父母,孩子出生後,從醫師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眼睛是看不見的,在傷心憂愁之時,從內心深處發出對神的祈禱!此首由史銘燻老師創作,在分享創作歷程時,銘燻老師說在教會常有音樂演奏的服事,特別的是他常會看著歌詞演奏,反而不是看著樂譜,並且歌詞裡若有禱告詞,老師往往有很深的感觸。在揣摩劇中父母的角色時,試想如何從這樣的憂愁裡看見在信仰中的盼望。其中銘燻老師分享內心深受感動的一段歌詞「感謝天父,賜下祢所深愛,成為我的孩子,是我們的寶貝,是最美的禮物。」孩子雖有缺陷,卻是神所深愛的,相信這首詩歌能安慰許多父母的心,在困難中有從神而來的盼望!  第二首是教會福音戲劇《兩個小錢》的插曲〈我看見〉,戲劇內容描述一位小女孩因身體病痛而病逝,卻在主裡成就奇妙的事。此首由董彥君牧師創作,在分享創作歷程時,提到2012年10月彥君牧師的哥哥腦中風,同年12月牧師前去探望彥君牧師的哥哥並詢問是否願意洗禮,哥哥因中風的緣故僅能以臉部嘟嘴動作表達願成為神所愛的子民。雖然哥哥的身體仍有病痛但靈魂已得救,彥君牧師因此十分歡喜,此首曲子正是在這樣的心路歷程中,慢慢譜寫出來。歌詞以第一人稱描述三位一體的神,從生命的枯竭因著病痛飛越風暴到慢慢看見上帝聲聲喚醒我們的靈魂回轉向祂。奇妙的是在戲劇《美麗的缺口》中也片段呈現過該曲目。彥君牧師說自己不曾寫過劇本,但聖靈的帶領極為奇妙,劇中的歌曲先行完成後,才一點一滴的把劇本串聯起來。上帝時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引領我們,使我們看見靈魂的需要和生命的歸屬。  第三首〈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是2019年第二屆教會聖鴿獎第三軍團80人大合唱的曲目。由史銘燻老師作詞作曲、陳佳慧姊妹編曲創作。歌詞截取聖經的四處經文,分別是歷代志下7、何西阿書6、詩篇30及以賽亞書24,是一首對國家和土地及人民所發出的祈禱,盼望聆聽這首歌的同時,能夠聽見上帝正在對我們的心說話。此首曲子在極短的時間創作出來,史銘燻老師分享在那段創作時...

[牧者心語] 生命中的二三事 21.30

在輔導協談中常常需要陪伴,每次自己都在估量,甚麼時機甚麼時候要把自己觀察發現的事情跟對方分享,雖然大家都知道旁觀者清,但是在自己的經驗中若是時機正確、情境合宜,分享的內容才會對被輔助者帶來生命的祝福和幫助,對方願意改變調整的意願相對也比較高,只是這樣的時機和情境不好掌握,不小心搞砸的時候往往就會非常懊惱,覺得自己耽誤了對方成長的時機……某次協談後的反思突然有一個感動:「何妨放下自己的經驗和評估,在每次談話前求神引導,讓自己能看清楚分享的時機,也趁機學習更多與神同工的經驗」,沒想到看似單純的轉念竟然讓自己在協談中更輕省,也更多保留神工作的機會,感謝神!  自己投身學生福音工作多年,當年就是一個感動:「年輕的生命被神得著,他有更多的空間被神使用」,一頭栽進這個禾場卻看見「孩子深受父母婚姻問題的影響」,因此決心開始投入婚前教育,期待能幫助每一個新家庭都能在討神喜悅的基礎上建造,更為下一代預備充滿愛的溫床,沒想到這樣的轉折讓我在神面前的服事有新的體會和角度。回顧自己大四那年參加校園團契舉辦的青年宣道大會,自己在神面前有感動的服事領域是「年輕人、家庭」,會後在團契同工的分享,我自己的詮釋是「年輕人長大了就會組成家庭,搞不好將來到對岸做家庭事工也說不定」。服事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回首來時路,不禁心中充滿敬畏,我們或許會詮釋錯誤,但是神的帶領引導絕不會出錯。八到九年前風起雲湧的同志運動,正式將婚姻的問題撕開,雖然同運以「話術」為根基攻擊傳統婚姻的價值、強調傳統婚姻制度已經無可救藥、需要新的婚姻制度來「拯救」婚姻,其實關鍵問題正是我們不願意以聖經價值觀來經營神所創造的婚姻,說來說去,若是基督徒自己都不願意完全按照聖經的原則來經營婚姻、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這個世代就更加看不見神創造婚姻的美好。我不是說基督徒要做給別人看,我的意思是說「做光做鹽的見證」,不也是包括婚姻幸福美好、包括合宜的分享溝通、包括夫妻之間交心之際甜蜜的滿足?這麼多年的服事一直非常好奇,為何神特意要在創造第六天造男造女之際創造婚姻,一直到結婚多年的今天才深深體會神的用心,只有在婚姻生活中能夠和生命的伴侶完全的信任敞開,我們才能進一步面對創造的神信任敞開,也只有婚姻中為愛而真實捨己的過程中,生命才能漸次成熟完整,神的智慧真的需要時間來體會,真正的謙卑和柔和在更深認識自己之後,深願在神的智慧和引導中更貼近神的心。  ...

[聚焦聖經] 馬太福音:慢慢長大成樹的種子 2021.30

馬太福音,聖經新約中的第一本書,它在聖經裡面的地位也可想而知,極其重要。馬太福音總共二十八章,我無法用一篇文章將它的細節說盡,但我可以大略的把幾個重點講出來。在這裡也提醒大家,每次我們讀聖經時,都要問自己:「如何將聖經應用在我的生命中?」我相信,聖經不只給我們真理的知識,它應該也教導我們要如何活。  作為「四福音書」其中之一,馬太福音其中一個要點就是耶穌的身分。馬太福音描寫耶穌的兩個身分,一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二是以馬內利。聖經舊約的一大重點是預告猶太彌賽亞的到來。彌賽亞是猶太民族引頸期盼的領導者,此人將帶領猶太民族重返榮耀。但在新舊約之間有好幾百年上帝沉默的時間。馬太福音指出,拿撒勒人耶穌就是猶太人在等候的彌賽亞(太1:1);耶穌的另一身分是「以馬內利」(太1:23),也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並沒有不理世人,反倒是用人的樣式向世人顯現,一直到世界的末了,耶穌仍會與我們同在(太28:20)。  作為新約的第一本書,馬太福音是舊約與新約的連接橋樑。如上一段所說,舊約中跟彌賽亞相關的應許都在耶穌基督身上得到成就。不只如此,馬太福音中多次引用舊約,許多此書中的人事物都是舊約應許的成就:先知耶利米的話(耶31:15)在馬太福音2:17-18得到成就;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賽53:4)也在馬太福音8:17應驗了,許多其他的舊約預言也在馬太福音中被應驗了:賽7:14;何11:1;亞9:9;彌5:2;瑪3:1,還有一些沒有列出來,但光是看以上幾段經文,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跟舊約的緊密關係。  馬太福音的一大特色是它對耶穌基督言論的記載。馬可福音特別著重在耶穌「做」的事情;約翰福音對耶穌「是誰」很有興趣;而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裡面,耶穌「說」的話比重特別高。馬太福音中有五篇言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本福音書的編排,這五篇言論都是以「耶穌說完了…」作結尾。這五篇中的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登山寶訓」(或山上寶訓)囉。馬太福音五到七章用不小的篇幅來講論天國子民應有的樣式;第二篇(太10)講到天國子民傳福音的使命;第三篇(太13)記錄了耶穌跟天國有關的比喻;第四篇(太18)講到天國子民們要如何有健康的教會/肢體生活;第五篇(太24-25)講到末世與審判。  耶穌開始傳道後一個主要信息就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4:17),天國是馬太福音的一大主題,耶穌的五篇言論(上一段)都跟天國有關係。對...

[我見我思] 活在恐懼中?還是活在愛中?2021.30

自從前年底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從武漢一個小地方,蔓延到世界各地,直到如今,這一隻微小不可見的病毒,已經逐漸在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全世界的人都因著這個病毒,被迫去調整及適應新的生活型態,打破了人自以為可以登天的美夢。更讓我們看到,不論是富有、貧窮、文明、落後…所有的人,在病毒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得經歷這樣的懼怕、戰兢的心理壓力,並得用謹慎的態度來過日子。國際間的新聞,再也不是其他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議題了,最常出現的畫面就是確診病例有多少、變種的病毒有幾種、死亡人口的統計等等,這世代的基督徒,是否有正確的心態,有更加敬畏的心,來看待神所允許發生的這些事呢?  在愈混亂的時代,我們更需要謹慎的去面對我們的信仰,我們所信的是誰?我們生命的本源、去處?我們與神之間的距離,我們在世代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在世人面前,真實的去活出:有基督在我裡面的生命,在此時此刻就是成為耶穌基督最好的見證人。因為「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我們是認耶穌基督而活的人,神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也是住在神裡面,神愛我們的心,我們就會知道,也會相信。當我們願意選擇住在神的愛中,我們就得以完全,就沒有懼怕;因為神的愛遠超過一切,神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  最近因為台灣開始施打新冠疫苗的緣故,我也有機會接觸到來診所施打疫苗的民眾們,特別是長輩施打的期間,個個來施打的長輩,大部分都是心情不安、緊張、焦慮,他們要施打也緊張,不施打也緊張,甚至許多人都是瞬間血壓飆高、心跳加快,生理情緒不能騙人的,若沒有喜樂平安的心,就不可能裝做沒事,讓看在眼裡的我,實在於心不忍,就算是有信仰的人,也有可能在這個時刻沒辦法為自己帶來真平安。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可以親近他們,也有機會跟他們傳耶穌基督的福音,為他們禱告,特別是在禱告中,我們要奉耶穌基督的名來斥責,所有撒旦魔鬼的謊言及負面的情緒,也藉此機會邀請他們,解封之後可以到教會來認識這一位永活的真神!  這樣的日子,沒有人可以自誇自己想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也沒有人可以保證何時可以恢復到以前如常的生活,我們更不應該存有僥倖的心情,以為這樣的日子就是過一天算一天而已。在這樣的日子中, 神的僕人-牧者,並沒有閉口不言,反而是更加倍的傳講神的道,呼籲弟兄姊妹要起來與 神,與教會同行、同型,成為 神國的精兵!  你所恐懼的人事物,勝過自己所信的主嗎?好好去面對這樣的問題,就可以檢測出上帝在我們心...

[防疫新生活] 防疫期間 孩子在家的時間管控與挑戰 2021.30

疫情這段時間,你都在做什麼呢?是開始在家工作?還是在家上課?或者你是為人父母,不只要打理家中一切大小事,現在連小孩上課的內容都要管。前陣子看到網路上一張漫畫畫著:一場疫情,老師成了直播主,家長成了安親班主任。的確,家裡也有學齡生的我這陣子真的比以往都還要充實、忙碌,除了自己的服事之外,孩子的三餐、功課、行程、課外活動、體育運動通通都要包,感覺自己就像是包山包海的貼身導遊,不僅要安排課程,還要親自下海去引導。不過,防疫在家也不是完全都是辛苦跟壞處,因為不常出門,所以省去了很多的交通時間;因為孩子不出去上課,父母更有機會跟孩子互動、了解彼此;又因為全家都多了很多時間在家裡,家庭的生活終於有個機會恢復神最初創造的美意,那就是彼此陪伴的經歷。  我知道在平常的日子,很多父母因為擔心孩子跟不上課程、學不會才藝,就讓孩子參加很多的補習班、才藝班、課後輔導班,許多學生的生活不是在學校教室,就是在補習班教室,放學直接就被遊覽車接送去到另外一個學習的場所,因為做父母的真的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乾脆讓孩子拼命學、用力學。但是,疫情來了,這些事情被迫改變,不能去學校、也不能去補習班,而這樣的改變是帶出更有壓力的生活,或是給我們沉澱的機會呢?  我自己本身也是個很喜歡、很習慣把行程排很滿的人,當疫情一升到三級的當天,我就決定隔天一早要跟兒子一起討論他的日課表,包含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餐、幾點看電視、寫功課、線上學習、玩耍等等,但實行了一天後,我回頭想想,這麼滿的時間到底是為了我好,還是為了他好?很多的線上課程到底是因為他需要?還是只是因為我焦慮他跟不上學習,所以我填塞給他?照表操課的確能讓我比較能掌握時間(尤其對要煮三餐的媽媽更是如此),但每一次的按部就班是出於對孩子的掌控,或是幫助他能更有時間的概念及規劃?我知道孩子的學習不能等,但我更知道,孩子的學習欲望不能抹滅,而這份對學習的熱情、對生活的期待感是很需要「空間來放空」的。  就想想我們自己吧!雖然我很習慣把行程排很滿,但每當這樣的一天結束後,我都會好希望隔天可以輕鬆一些些、讓我放空一下下,既然我都需要如此了,何況是孩子呢?居家防疫依舊進行,孩子的日課表/時間規畫也依舊在持續,但我開始更多的去思想,我為什麼要幫他安排這些事,或為什麼我希望他去完成這些事,或許是因為功課、或許是因為責任,那麼在孩子都完成的條件之下,我願意讓他也去他的「空間...

[愛家專欄] 疫情中的憂鬱父母,選擇喜樂吧!2021.30

許多在疫情期間發燒的劇組及電玩,讓很多人享受在家上班的樂趣,但在城市中更多的聚落,是因疫情造成重創的產業鏈與許多「紓困專案」,解決不了的父母心,成年的人學會了重擔往心裡吞的安全模式,加上教會及支持小組因疫情的安危顧慮也停了下來,讓人心更難找到出口。  晚起、答非所問、不停吃著零食、對孩子的事不聞不問、懶得上線與人互動……小心成為隔離災難下的憂鬱父母,煩惱著國家涷結經濟下的明天、煩惱仍要工作……孩子往哪塞?煩惱明天時中哥哥的解禁遙遙無期……值得擔心的事真的太多,許多的計劃趕不上明天的變化,這時加上孩子的吵鬧聲,可以感受到地獄的真實感,如果平時沒有時常鍛鍊自己「屬靈的強壯度」,實在很難在這一波不確定感中全身而退。  人生有本說明書記載於聖經中,「屬靈的強壯度」像極了玩電動遊戲的生命值,當闖關者要過關斬將到達任務的終了前,設計程式的人至少會給三到五個足以過關的生命值。由此不難理解,由上帝所掌權的基督徒,他的生命應遵循以下這本聖經說明書中的幾個小秘訣: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在聖經申命記33章25節「你的門閂(門閂或作:鞋)是銅的,鐵的。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相信自己每一天面對的挑戰一定是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不只是信任自己可以,更強壯的屬靈鍛鍊是相信這位造物的主會給自己足夠的恩典去面對。當暴風雨臨近時,除了平日養成貯存糧食的習慣外,從心裡相信上帝的說明書是脫離焦慮的關鍵。  不發怨言。在聖經哥林多前書4章7至10節「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怨言,是關係中的殺手,互相的款待並感謝別人為我們所做的,不論是好事或累人的事都以正向的心情來面對,即使在最難以面對的心境中,以安靜取代發怨言都是聖經中的指導原則,姐妹掏們相聚倒垃圾及哥兒們的 Men’s Talk,守著這個黃金手則是能讓自己提昇眼光找到出處而非回到原點在坑裡繞的方法。  重新聚焦人生的金馬獎。腓利比書3章13至14節「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常常被逆境打敗的不是環境有多難,而是以世界的標準來看自己的現在的成績,從年齡、薪資、房子、車子、官階……人比...

[天路歷程] 大學志願與勇闖以色列 2021.30

今年是個特別的一年,考完統測後疫情持續升溫,一二年級在家線上上課,才剛準備完成推甄資料上傳在等待推甄志願放榜的期間,不知道要做甚麼事,恰好先前很事想買陳俞安(Ann)所著作的《勇闖以色列》,就從方舟書房買了一本。  從生怯的報到了以色列的交換學生,在與他們相處當中,發生了一連串奇妙的故事,被以色列文化與人之間的溫暖所吸引,使Ann更往以色列的深處探索,觸動更多神奇妙的作為。在每一次看到書中的故事時總會有「天啊,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驚訝與期待。疫情的影響下,我們無法去體驗也鮮少了解以色列的風情,《勇闖以色列》更是給了我全新的體驗。  7月7號早上10點整,公布了推甄志願序的放榜,我帶著稍稍期待的心情,手忙指亂的搜尋著公佈網站,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分頁,試了各個網站的查詢結果,但是沒上第一志願的結果令人扼腕,事實就擺在眼前,當看到離第一志願只差了一步,心中冒出的尷尬與辛酸泡沫在整個早晨難以消除。  神常常在我們一不注意時給一連串的精心策畫的驚喜。就在當天的靈修中,一眼掃過了詩篇142:3「你知道我的道路」,心跳抨擊中感受到神大大的安慰與鼓勵,我頓時心中湧現了許多喜樂的心情,怎麼會那麼剛好呢?信澤在群組中傳了讚美之泉的〈不動搖的信心〉跟隨耶穌,對於神給我的道路我毫不懷疑地走下去,喜樂地跟隨神,相信神會賜我們奔跑不倦的力量,就在那天,我深深感覺到神的同在與安心。  正如同勇闖以色列的封面:【未知,是最好的安排】,神給了Ann一個探索以色列,揭開了我們 對以色列的誤解,以及給了Ann在以色列出乎意料的溫暖與喜樂,不論是住宿、食物、節慶、朋友或是學業,神都為她預備了許多天使幫助她,帶領她度過難關。相信神給我在大學的道路,雖然充滿了未知,但是仍帶著一顆期待的心,期待在未來的旅途能更多經歷神恩典、未知的驚喜與溫暖。 ▌高中牧區 陳昱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