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8, 2017的文章

[南聖頭版] 六三行軍禱告 城市的佳音與祝福 2017.22

【本報訊】以賽亞書60:1「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今年的全球禱告日(聖靈降臨節),6/4(日)下午2:00於成功大學中正堂舉辦台南區禱告聚會,預備此聚集,台南區眾教會迫不及待展開「城市攻略」,紛紛表態加入禱告的行列,從耶穌基督的日子,託付門徒大使命,將褔音傳到地極,直到如今福音已從耶路撒冷傳到東方的海島,高牧師提醒弟兄姊妹,主的時候近了,把握機會參與在神國精兵的行列,相信神要在這個國家行大事。  今年的禱告會,台南區眾教會一同發起會前「行軍禱告」,為自己教會所屬之區域行軍禱告,時間為6/3(六)下午5:00-6:00。高敏智牧師說,安平區是一個蒙受祝福之地,有許多的教會紛紛至此地開拓建造,現在這個世代,教會不是要「釣魚」,而是要「網魚」,眾教會連結,就是一個更強大的福音網絡,使更多百姓聽聞福音得著救恩,安平區的行軍禱告分配(見圖表),台南聖教會的弟兄姊妹負責建平路、中華西路中間的範圍,分三個軍團進行,軍團再區分各街小巷,每軍團約三至四隊,6/3(六)下午5:00在雅歌廳集合,出發前一同預備心禱告, 幾點注意事項: 行走時不閒聊 自然行走禱告,各組組長自行決定停駐地點,停留同聲禱告 相信凡走過之地必定蒙福  馬太福音10:13-14「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傳揚天國的福音,現在的我們也效法耶穌的腳蹤,凡我們腳掌所踏之地,願神賜給我們!

[教會消息] 我靈歌唱春季音樂會 小詩班的禮讚 2017.22

【本報訊】上週日下午,教會舉辦首次的小詩班春季音樂會,主題是「我靈歌唱」,由高敏智牧師、董雅婷姊妹、楊濬竹姊妹擔任主持。  教會目前的小詩班分為二種類型,一種是教會直接徵召,跨牧區小組的連結,需要支援主日、禱告會的敬拜,另一種是牧區自行籌組訓練,參與牧區型的事奉;上週主日,所有小詩班都需要演出獻唱,二個詩班合為一組共同呈現一個節目,由最老字號的光鹽、百合,到最年輕的七年級男女聲詩班,優美的合聲和巧思,也呈現出不同世代的特色,代表六年級的愛之聲、愛之音、麥子詩班,也帶出優雅、俏皮的詩歌風格,民間團體好土詩班和Manpower詩班(合稱「好man詩班」),也有令人驚豔的演出,最後由原住民小組和香柏樹詩班的組合,為音樂會畫上完美句點。  整場演出中,主持串場笑料不斷,更關鍵的因素是弟兄姊妹和睦同居的美好,也透過這場音樂會,建造教會的合一和喜樂!

[方舟書房] 時代的呼聲

時代的呼聲 作者:周聯華    出版社: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將周聯華牧師,於2006年7月23日至30日的八場講道內容集結整理而成,主要內容是以聖經為基礎來回應,當今台灣現象。 這是一個大時代,一個混亂、危機四伏的時代。這時代中的每一員都要負責,不能專批評任何人,或任何一群人。人人都有責任來貢獻一些力量來移風易俗和匡正社會風氣。 我在禱告中,似乎聽到上帝的呼召,要我起來擔負起重任,由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經過二、三個月的禱告,並有聖經的印證,而決定有這次的「奮興、更新、播道會」。會中的主題是經過長期禱告才肯定的。 這是一個微小的、主的僕人對時代的呼聲!

[攝影天地] 選擇 2017.22

兒時的台南,處處的鳳凰木只要開了花、火紅的照耀市容,就知道畢業季節到了。 現在的台南,來了後起之秀--阿勃勒,五月開始就在各個街角默默如風鈴般盛開,若是行道樹儼然開出了黃金大道。紅黃相間,繽紛相見,散步其中甚是愉悅。 畢業是對自己段落學習的交代,升學考又是一個人生的轉彎處。進入社會,一連串的結業與升級、考驗與肯定,左與右、藍與綠,是非對錯的模糊地帶,不斷的在選擇與過關。 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 (箴2:20)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16:9)

[牧者心語] 天國的恩典 2017.22

馬太福音20章葡萄園的比喻講到,怎樣的人才能進天國?怎樣是公平的?  天國像主人清早去雇工人進葡萄園工作,與工人講定一天工資為一錢銀子。到了晚上發工資的時候,所有的工人都得一錢銀子。工作時間長的工人就埋怨雇主讓工作時間短的人與他們有一樣的工資。  這些工人每天等待工作機會來換取溫飽,主人給的工作機會與報償本來就是一種恩典,但早到的工人沒有為後來的人也可以溫飽感恩,反倒因為自己做多領少而抱怨。早到的工人重視「公平」勝過「恩典」。世人也常常重視「公平」勝過希望他人過的好。但上帝的標準不是這樣,反倒是充滿憐憫與恩典的。  雇主說:自己並不虧負工人,且講定的價格就是如此。雇主善待工時短的人,是他的意願與權利,難道雇主恩待其他人,工時長的人就不高興了?  主人願意做好事幫助那些窮人,這是主人的權利,我們能說什麼呢?也沒有權利去嫉妒這些蒙恩典的人。「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我們會發現這比喻跟「浪子的比喻」很相像:大兒子因小兒子生氣。都提到守本分的人得到應得的報償,卻為不應得的人得到恩典而起了嫉妒之心。   福音是在關心人生命生存的問題,而不是在關心生活上的需要所得到之多寡。現在很多問題是在於有能力的人、有好機會的人得到了他所要得的。但社會上常常會出現有人並沒有足夠自己生存的能力;例如殘障人士,他們無法跟一般常人相比。這些人就像那些下午三點、五點才得到機會的人一樣。他們也需要生存的空間和待遇。這裡說出福音的真諦:不是在講究物質生活需要的平等,那些可以數算的、可看得見的並不是真的公平。  恩典是什麼?我們看約拿記,「這蓖麻不是你裁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什麼意思?因為它對你有意義,因為他對你有好處,因此你就愛惜了。神要告訴約拿:我們對恩典的理解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來決定的。為什麼神憐憫以色列人我們可以接受,我們覺得感恩;但如果是尼尼微人,我們並不覺得是好處,甚至還帶來危難。  我們不該從接受方的角度來理解,應該從給予的那一方來理解。神在這裡給恩典,讓約拿的神學有所調整:不應該從你來定義,而是從神來理解。因為祂樂意以恩典待人,如果有一個人值得,就不會被疏漏。恩典本就不是人所配得的,我們只需要觀看神的作為,跟葡萄園工人的比喻是一樣的。如果以受眾來看待公義、公平,就會變成另一個約拿。只有無所不知

[我見我思] 媽媽的味道 2017.22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電影改編自一青妙所寫的書,故事描寫的是台日混血兒一青妙、一青窈兩姊妹,從母親所做的許多台式料理中,述說與母親和父親之間的種種故事和情感記憶。  作者一青妙小時候在台灣長大,她的父親是台灣五大家族基隆的顏家,後來他們全家搬回日本定居,但因在台灣生活了一段時間,她的母親,雖然是日本人,但克服了種種語言隔閡和文化差異,努力的在台灣友人的幫助下,學習一道又一道的台灣料理。片中出現了肉粽、滷豬腳還有蘿蔔糕等等的做法和美味的鏡頭。  我的母親十分擅長料理,我的外婆也是。小時候有許多外婆做香腸、蒸碗粿、辦桌;媽媽炒肉鬆、煮大滷麵、包粽子、炒菜熬湯等等的美味回憶。已過世的母親留給我許多「媽媽的味道」。  結婚前,我用背單字那種的線圈筆記本,一一寫下我從小吃過媽媽煮的菜。結婚後,要做菜時,我就會拿出我的食譜小抄,挑選那天要做的菜色。  屬靈上,我們可能也都有屬靈的母親,或是成為別人屬靈上的母親。在我們還是信仰嬰孩時,總會有像慈母般關切我們的輔導、屬靈的長輩,他們用神的話語餵養我們,用禱告守望我們,更重要的是,他們像母親般照顧我們的一切,關懷我們生活的所有細節。  信主後,團契有一位輔導姊姊每週會撥一個下午到學校陪我讀聖經,跟我一起禱告,不僅給我紮實的初信造就、聽我的煩惱,然後用經文給我解惑、同時也安排我許多進一步的信仰裝備訓練。如同當年我記錄母親的料理食譜,我也開始收集跟信仰相關的資料。畢業後,搬回台南,丟了許多的東西,但有一箱跟信仰相關的資料卻被寶貝的跟著回到台南。回到台南教會開始服事後,常常在需要時就會去參考這些材料。不知不覺中,我也學習用當年輔導帶的方式繼續去關心那些神放在我身邊的人。當年團契的大姐姐也留下了「屬靈媽媽的味道。」  或許我們的母親不一定擅長料理,或許我們也拙於廚藝,但母愛總會用某種方式表達出來,不論是對肉身的親生子女或是屬靈上的兒女,我們都需要把當年的領受和心中無限的關愛繼續傳承下去。  正逢母親節的月份,備感思親。小女兒在母親節,謝謝媽媽的話是:「感謝媽媽常煮好吃的東西給我吃!」看來,媽媽的味道已漸漸地在她的記憶形成。但更深的盼望是,除了好吃的料理,孩子們更能傳承到最重要的信仰真理。這是母親的深切願望。 〃馬可牧區/林姿儀姊妹〃

[天路歷程] 登上奇萊峰-奇萊北峰的「奇來」行 2017.22

每次爬山時都心想下次應該不會再爬了,但總是又被那心裡的召喚及好奇的心驅使,再次加入這登山隊伍中,這次的奇萊山之行就是這樣成行的…,出發前一晚為了預備未交辦的事,忙到半夜兩點才睡,加上天氣預報是雨天,我心想:就當作踏青,不要有攻頂的打算,走多少算多少就可以了,安慰自己的態度,讓我輕鬆地前往。  大家興致勃勃地往登山口出發後,一連串「奇妙的好事都來了」,天氣意外的好、身體狀況也還可以(在冰冷山屋裡冷的無法入睡的一晚,竟然還能有體力爬山,連自己都擔心高山症發作……);感謝神,祂恩典夠用,這百岳排名第15的山,我們終究爬上山頂了。  路程中或許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目的前來,但大家的心是喜樂的,或許體能有所限制,在不逞強的狀況中,我們只能有一步算一步,卻也因著這樣之道:不是我們有多厲害,而是我們在經歷上帝給的恩典,從不可能到意外能夠攻頂的過程,在原本就不看好會攻頂的狀況下,我們更深體會上帝的能力,以及祂創造之工的奇妙與宏偉。  每次在山上的過程中,遠離塵囂的山徑,必須拋開原有的環境、事務、甚至是家人……,都幫助我們更多沈澱、更多省思,也更多看清楚自己。對於造物主的奇妙大工,除了讚嘆還是讚嘆,好像那大山小山都一同歡唱的聲音繚繞在旁,言語真不足以形容;相信在這幾天裡共生死患難的戰友們,都將一同懷念這段美好的時光。  這值得懷念的登山行,讓我更重新出發、面對未來,趁著還可以走的動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夢想下一次的登山路了,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南聖登山隊!(擴大召募中!!)

[天路歷程] 登上奇萊峰-登奇萊而小天下 2017.22

上週一到週三去爬素有「黑色奇萊」之稱的奇萊北峰,標高3605公尺,同住在山屋的另一隊知道我們當中不少初次登百岳的人時感到嚇一跳:「第一次就來爬奇萊?!」可見奇萊山絕非「等閒之輩」,過程中有時因攀越險峻陡坡而感到驚險萬分、有時因鬼斧神工的美景而感到驚嘆連連,有挑戰也有很多的第一次,例如:第一次爬需跨夜的長程路段、半夜啟程等等,現在回想仍覺得非常值得。  第一天馬上被高山症侵襲,覺得頭很痛,還好第二天起就適應了,比較深刻的一段經歷是:登頂前最後一段坡度非常陡,若是不小心後傾就會不妙,需要抓緊繩子、不東張西望,免得懼高,當我們登頂時萬里無雲,視野非常好,覺得上帝對我們真好,遠望遼闊山巒時不禁感到造物主的偉大,沒想到下到稜線煮中餐時馬上變天,颳風起霧,見識到山上變幻莫測的天氣,準備下山時天氣越來越差,還下雨,另一隊領隊走過來跟我們說:「不要走這邊下山,太危險了,上個月才死過人。」,聽完馬上想到電影《聖母峰》的真實情節,隊員登頂時很開心,天氣很好,沒想到一下山馬上遇到暴風雪,死了很多人,當時覺得跟我們現在的處境有點相似,果然不能大意,下山才是另一段考驗的開始,加上剛吃完午餐,有點想上大號,就更緊張了,下山過程非常驚險,陡坡加上風雨路滑,大家變得戰戰兢兢,其中金惠哥還很淡定的說:「這段碎石坡就是上個月有人失足過世的地方。」更覺得背脊一陣涼意,還好在大家小心翼翼的爬,最後還是順利下山了!  三天走下來覺得腳快廢了,感謝上帝保守,也感謝所有隊員一齊心合作,身為其中一員感到與有榮焉,感謝主,能夠完成比玉山難度還高的奇萊,讓我達成一段新的里程碑! 〃路加牧區/高頌和〃

[天路歷程] 登上奇萊峰-報好信息的人一定要登高山嗎? 2017.22

幾個月前,謝智謀教授精彩的分享讓弟兄姊妹印象深刻,他多次帶領團隊前往喜馬拉雅山,原來,對當地雪巴人來說,6000公尺以下的高山都算是“hiking”,小謀老師的名言:「要把全世界當成教室,不要把教室當成全世界。」於是弟兄姊妹紛紛燃起「體驗」之火,南聖登山隊在金惠弟兄的召集之下,共有十名勇士前往奇萊山,預備攻下奇萊北峰,北峰號稱「黑色奇萊」,過去因為山難很多,攀登不易,是頗具難度的一座百岳,而領隊金惠弟兄邀約之時,一再表示:「很輕鬆、很安全」,加上沒有認真做功課,我就傻傻地加入了!  在攀登的過程中,除了需要體力之外,還需要強烈的意志力,比我更高大的岩石在我前頭,我必須用醜陋的姿態努力往上爬,然後發現前面還有另一個關卡,我彷彿加入天然攀岩場,唯一的不同是沒有安全措施,只能緊拉住繩索,無數次我停駐在高大的岩石前,心中想著:「我的天,這是要怎麼上去?上去後要怎麼下來?」心中也不斷跟神對話,唯恐這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記得在一段岩壁前,領隊金惠哥輕描淡寫地說:「二個禮拜前死掉的那個女生就是從這裡摔下來……」OMG!!是怎麼樣才可以這麼冷靜?!不愧是登山老手!記得在攻頂前的一段碎石坡道,當我奮力拉著繩索往上爬,往後一看,3000公尺在我的背後,所謂「死無葬身之地」,就是我鬆開手的光景,而往前看,還有奇形怪狀的岩壁,下定決心,只要踩穩腳下的步伐,心中不斷響起詩歌:「不管山有多高,信心的歌把它踏在腳下……」、「報好信息的人,你要登高山……」為什麼報好信息的人要登高山呢?爬山明明就那麼辛苦?但……已經走到這裡了,我一定要登頂!!在我前頭的頌安傳道頻頻回頭提醒我:「慧貞,不要往下看,往前走!!」在此行中,同伴們彼此扶持幫助,一起克服艱難,是一段恩典又難忘的旅程。 〃保羅牧區/李慧貞〃

[天路歷程] 登上奇萊峰-歸榮耀與神的奇幻之旅 2017.22

「頌安,這次奇萊北臨時多兩個名額,你要不要提前來爬?」金惠哥不疾不徐地發出人生歷練中千百稀鬆平常的問題,但,我是個從來沒爬過百岳,爬爬南化、新化小山就滿足的人,這陣子事前的訓練是用玉山等級看待,怎麼可能去爬最近才剛發生意外又具難度的黑色奇萊?貿然前往,根本是把自己當小白兔丟進黑森林這怎麼行?所以,我回答金惠哥:「好喔」!   我能在這寫這篇文章,想必是萬人為我禱告蒙應允的結果,讓我登山這三天,沒有在新聞頭條被刊登出來,感謝主這趟旅程充滿許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一天連續徒步10小時,第一次三天沒洗澡、在戶外大小便…,看來我的人生經歷還真的不夠豐富。  這趟旅程有太多要分享的,其中印象深刻的有兩點,第一個是我們住宿的成功山堡,與其說是堡,說是工地還差不多,因水氣而沾濕帶有砂土的水泥地、沒有任何掛勾、沒有門(壞了放在旁邊),山堡提供睡袋卻沒有地墊,看到後我以為登山就是這樣不以為意,後來問了同行者才知道這不是常態,因為山上沒有燈,太陽下山後就直接躺平,入夜第一天大家透過睡袋體會了什麼叫做從地府來的寒心,感覺睡了很久但才不過過了兩小時,終於到了約定好的兩點半起床時間,大家都沒睡好,高山症狀陸續浮現,感謝神出發前有人提醒我要去藥局買Q10,結果真的有效還可以跟大家分享秘方,真的是讓我名副其實的靠用藥得到攻頂的殊榮。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這真的是一趟神保守的旅途,沿路美景讓人心曠神怡,但你永遠想不到你會遇到的關卡是甚麼?雨後打滑的碎石坡、多處兩公尺高的道路落差、一兩處20公分寬的道路伴隨雲霧在腳下的懸崖,最可怕的一件事是,佳仙師母回程時不慎滑倒,整個身體已經掉到道路外,還好師母當時手握繩索,恰巧道路旁有兩條樹枝,就像吊籃搖椅一樣好端端地讓師母躺在上面,真的是神保守平安,這整趟路程10000%歸榮耀給神,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的完成旅途!成功! 〃保羅牧區/高頌安〃

[門訓報導] 認識伊斯蘭 2017.22

你知道什麼是穆斯林嗎?是回教嗎?為什麼稱(回)教是伊斯蘭教呢?有甚麼典故嗎?還是對這個帶著神秘面紗的宗教停留在凱泰比的《波斯市場》?張頌恩傳道預備三堂的課程使大家對穆斯林有粗略認識。  第一堂課讓大家明白原來因為最早在中國唐朝的信奉該教的回紇人(新疆維吾爾族)傳入中國,所以國人稱信仰此宗教的是回教徒。源於第六世紀的阿拉伯地區。而創始人穆罕默德原是麥加城的人,其實他是個遺腹子,而母親也在他6歲時過世,由叔父阿布收養長大,當然所受教育不多。年幼卻深受猶太教、基督教及聖經影響,對多神崇拜和偶像林立的阿拉伯傳統深感厭煩和疑惑。年輕時的他就經歷許多場戰役,因此25歲時的他已有出色的領導才幹和戰事經驗。公元610年聲稱回應天使加百列呼召要成為阿拉(Allah即真主)的先知,就出來傳道。他口述的教訓,宣稱是來自真主向他的啟示,信徒們就記錄編載成為《古蘭經》。而他神話自己的權威,甚至修改聖經有關的內容並確立自己先知地位和最末的阿拉特派來的最大使徒,如此一來便顯示他的名份和權威超越過了耶穌及其教會初期的使徒們。雖然他的古蘭經中也出現和新舊約的主要人物相同,也載有類似聖經事件,但他的解釋常常自相矛盾或前後不一致的情況。  頌恩傳道還介紹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他們除了信真主,也信諸天使,信真經,信使徒,他們對使徒定義包含諸先知在內!他們也信末日,信命定。而回教徒的宗教實踐有悔改相信<好像似曾相識>善行。宗教生活包含:唸功、拜功、戒功、課功、朝功。而回教最大二派系:1.什葉派–是原教旨的保守派信仰,只接受古蘭經和阿里的聖訓<他是穆罕默德的女婿>,他們認定為與穆罕默德友有親源關係的人才能成為教主繼承人。主要分布在伊朗、葉門、伊拉克。2.遜尼派–持守古蘭經和(聖訓集),教宗應由宗教領袖們選舉委任,不隨血統繼承。他們自認是回教的正統,人數約占回教徒的70%,因此他們分布最廣土耳其、北分埃及、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中國東南亞…。我們常聽聞的恐怖主義攻擊事件,而死亡和無辜受害比率最慘重的其實是發生在信仰伊斯蘭教區域的派系之間自相纏鬥狙殺,而非僅在歐美白人地區。  伊斯蘭教的擴張從未停止過,雖然經過十字軍東征..帝國主義殖民的侵略、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即便跨入21世紀的今天,不但沒有因為科技民主的發展,使保守封閉的伊斯蘭萎縮,反而他們擴張速度非常驚

[天路歷程] 孤獨~靈魂無聲的吶喊 2017.22

在成長的過程中,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孤獨」,是在大學讀書時。當時,從南部上來台北,進了理想的學校,也到了人人嚮往的天龍國。果然,台北的資源多,對一個喜愛文化藝術的人,相關大大小小的展覽、表演活動竟多到實在是看不完。  日子經過了一段目不暇給的新鮮感後,有一天,在車水馬龍中,走在天橋的我望著下面的熙攘人潮車陣,正在蓋捷運的台北,交通實在混亂,在南部看慣夕陽美景、走慣巷弄小路,望著人群,深深的孤獨之感竟湧上心頭。   那一刻,我明白了,孤獨,原來不是一個人,而是,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一個與你可以共鳴的靈魂夥伴。  一直都有許多的朋友,我並不是那種獨來獨往型的。只是,在如此繁華的都市中,在什麼都看似不缺的環境中,環顧四周,我發現自己是「一個人」。  我想,許多感情的開始,應該都是想要排除這種孤單孤獨的感覺。通常,我們在合適的時候,會幸運地碰到可以陪伴我們一生的「另一半」。有時,若我們沒有好好的處理這種孤獨之感,只是難耐寂寞之感而匆匆的開始一段感情甚至就這樣進入婚姻,往往,在真實的生活中,浪漫遲早會消失,彼此的不合適可能成為另一種枷鎖。  另一種情況,彼此相愛,曾經契合的兩人,在婚姻的年日增長中,「孤獨感」也可能悄悄地爬上夫妻雙方的心頭。  生完老二時,因兩個小小孩隔得很近,有幾年的時間我幾乎整日關在家中,加上當時父親生病,情況不好,往返醫院加上照顧幼兒,身心靈俱疲;此時剛好是先生事業衝刺的高峰期,在不知不覺中,兩個原本熟悉的人,因為各自被其他的需要佔據,有一天,這種孤獨之感竟浮現上來。  「感覺孤立」是婚姻的無聲殺手,它是慢性病,也常常是外遇的誘因。當一個人感覺自己是孤獨時,對愛,在此時是相當渴望的。沒有正面面對處理,即便沒有第三者的侵入,婚姻的關係往往也會進入一種緊張或變成冷漠的關係。  還好我們有較年長、有經驗的朋友,在無助時給予我們許多對婚姻經營的提醒和實際的幫助建議。後來,我們開始在彼此忙碌的行事曆中,每週一定會有一段時間是一起吃早餐或午餐的時間,後來我們又有老三,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各自一樣有不同的事情在忙碌著,這段只有夫妻兩人的約會時間變得十分重要,是需要刻意和用力排出來的。  關係,是要經營的,感情,是需要願意付出時間心力去維持的。有位朋友曾開玩笑說,一個家裡面,唯一和你沒有血緣關係

[以利亞牧區] 如新護理之家喜樂的心音樂饗宴~耶穌 祢最酷!2017.22

【以利亞牧區/陳婉如報導】5/12(五)是以利亞牧區首次參與如新護理之家的服事,一早多加律動班以及淑惠媽媽小組姊妹們在教會聚集認真練習預備,在彥君傳道及銘燻老師的帶領下展開了首次在「如新護理之家」的福音出擊。  節目在高師母溫柔又親切的問候聲中揭開序幕,因為過幾天就是母親節,高師母也為在場的母親獻上祝福、祝她們母親節快樂。第一個節目特別安排多加律動班「媽咪媽咪我愛妳」的舞蹈作為開場,看到這群婆婆媽媽的舞蹈充滿活力、生命力,還有臉上滿滿的喜樂,炒熱了全場的氣氛。接著由麗玲姊妹帶動唱《耶穌全勝利》等三首台語詩歌,更讓姊妹們與如新長者們有更深的互動,很多伯伯、阿姨非常認真地跟著姊妹們做動作,大家都很開心,到處充滿了歡笑聲。  史銘燻老師的二胡獨奏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宛如置身在一場音樂響宴之中。節目精彩豐富,還有多加律動《祢最酷》的舞蹈表演,以及全體大合唱《雲上太陽》、《耶和華祝福滿滿》。最後高師母帶領大家齊唱奇異恩典,姊妹們也依依不捨地向伯伯阿姨們握手道別,甚至歡笑擁抱,讓我們見證上帝的愛大大地充滿在我們中間,真的是傳遞愛與溫暖最美的服事。

[馬太牧區] 馬太520洗禮式-我愛祢,耶穌!2017.22

【馬太牧區/林憶琴報導】在易儒小組優美詩歌《因為有祢》引領之下,開始5/20(六)馬太牧區洗禮式,這天站在十字架前的世豫(國昌小組)、榮陞(錦川小組)和雨瑋(富生小組)不僅心裏相信而且口裡承認來接受主耶穌成為生命的救主,從今後他們就是新造的人。  世豫弟兄分享其實小時候家裡就是基督教家庭,他有去過教會聚會,但是一直都沒有感動要受洗成為基督徒,感謝他的未婚妻嘉琪姊妹帶領他,讓他現在可以大聲的說:「我是基督徒!」,這是他最驕傲和快樂的時刻。  榮陞弟兄一上台就問大家:「你們開心嗎?你們喜樂嗎?」因為他自從認識主後就天天很喜樂,感謝錦川弟兄時常關懷他,尤其是送他兩個字「浪費」,讓他心中埋藏五十幾年的鬱悶頓時之間就解開了。謝謝神讓他重新賺回一個幸福美滿的家。  雨瑋弟兄很謙虛的表示他今年三月沒有和親愛的老婆一起受洗的原因是--他聖經不是很熟,禱告時又常常會不小心睡著,他不想佔上帝的便宜。在這段等待日子中,他越能明瞭上帝的心意是願意無條件地給予。只要願意相信,上帝會無時無刻的看顧帶領每一個人。  每一次的得救見證分享,雖然沒有華麗詞句修飾,我們知道這是最真實的感動。溫馨又感性的520馬太牧區洗禮式總是在吃吃喝喝中畫下那完美的句點。我們期盼下一次洗禮式快快到來。

[摩西牧區] 摩西長青公寓 學新樂器來服事 2017.22

【摩西牧區/張雲翔報導】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每次要去長青公寓跟長輩們分享總是充滿興奮與喜樂的感覺。這次長青公寓的服事不同於以往,摩西的同工們為了服事這群長輩,又多學了一項新的樂器:烏克麗麗,雖然大家的實力還沒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但是當大家一起以喜樂的心來彈奏分享時,整個空間充滿著歡樂的琴聲與歌聲,長輩們的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當我們一起歡樂在其中時,相信神的愛已經在這群長輩之中生根發芽。  在大家享受這樣喜樂的團契後,雲翔傳道分享他最近的心情與見證,雖然在短短的時間內經歷了得著與失落的心情,也因而能更多體會天父對我們的愛,更知道這份救恩的寶貴,也期盼長輩們能快快來抓住這最美的祝福,一起來認識這位愛我們到底的天父。最後,雲翔傳道帶領大家一起禱告,一起領受從神而來的祝福,期待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享,看見這群長輩們漸漸地能夠認識進而跟隨這位信實的阿爸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