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9, 2019的文章

[南聖頭版] 台南區全球禱告日 今天下午 成大體育館 2019.23

六月9日是2019年聖靈降臨節,台南區的聯合禱告會在成功大學中正廳體育館舉行,台南區的眾教會,在五月底、六月初行軍禱告,為自己教會所屬的區域,用禱告來宣告城市的轉化,而六月9日這天,不只台南市,台灣的各個城市都築起禱告的祭壇,為國家守望禱告。 台南區全球禱告日 時間:6/9(日)下午2:00-5:00 地點:成功大學中正廳體育館 ▌本報訊 全球禱告日回顧:2016主題「聖靈降臨、平安台南、合一復興與轉化」 全球禱告日回顧: 2017主題「東方海島的讚美」 全球禱告日回顧: 2018主題「榮耀神的城市」

[如鷹之夜] 以利亞的火 時代的信息 2019.23

六月1日晚上如鷹之夜,精彩節目輪番上陣,全無冷場。主題戲劇《以利亞的火》,由高敏智牧師作詞作曲,取材自舊約聖經,北國先知以利亞對抗五百巴力先知的故事,當時北國的君王亞哈,娶了西頓公主耶洗別,因著締結婚約,以色列得到政治上的盟友,但是出賣的是獨一真神的敬拜,百姓跟著國王、王后敬拜巴力,先知以利亞迫切期盼人們悔改,他說,若他不禱告,以色列就三年不下雨。三年過去,以色列遍地乾旱,當以利亞再次出現,要求和巴力先知相會在迦密山,誰能使祭壇降下火來,誰所信的神就是真神。五百巴力先知用盡方法都不能點燃祭壇的火,而以利亞的祈禱,天火降下證明了耶和華是真神。《以利亞的火》是時代的信息,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挑戰,這也是如今給基督徒的信息,這塊土地需要悔改,時代才會改變、國家才會改變。  如鷹之夜中,還有許多精彩節目:《鋼琴的故事》,除了音樂演奏之外還添加了音樂小常識,讓弟兄姊妹增長藝術氣息,壓軸由高敏智牧師飾演「豆豆先生彈奏鋼琴」,維妙維肖的演出令觀眾捧腹大笑;《購物頻道》分為二部分,分別是夜市叫賣和電視購物,這個演出考驗著賣方的話術和反應,讓觀眾深具共鳴;《國際民謠大會串》的演出,包含美國、印尼、非洲、日本,分別以深具國家特色的歌曲分享。雖然隸屬不同的國家文化,但是在基督裡能夠互相連結,並且敬拜同一位神;《報告班長》由教會年輕男牧者演出。當兵是所有弟兄共同的回憶,把現實生活中的元素加以改編,在舞台演出,不僅讓弟兄深具共鳴,也讓觀眾笑到流淚,堪稱精彩絕倫,許多人引領期盼續集《女兵日記》。  如鷹之夜每三個月舉行一次,往後教會將推動「如鷹之月」的福音策略,每個小組一次以一個人為目標,每次如鷹之夜帶領一位慕道友,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為這位慕道友禱告,以他為目標作邀請。這次的如鷹之夜,有牧區在傍晚舉辦了福音餐會,邀約親友一起用餐,用餐後參加如鷹之夜,弟兄姊妹「火力全開」,熱情邀約,果真讓全場座無虛席。 ▌本報訊

[牧者觀點] 二三問:禱告後全然交託,那還要繼續禱告嗎?2019.23

我在全然交託與不住禱告間感到困惑。禱告後全然交託,那還要繼續禱告嗎?繼續禱告是否意味自己還背著重擔?我想請問,全然交託與不住禱告的距離? 回應牧者:劉韶恩牧師  首先,會問這樣的問題代表您正經歷著某樣或某些重擔,然後您也為這樣的重擔學習用禱告來交託;但這樣的禱告或交託還沒有看到什麼改變,因此造成您的困擾!  我們的生命常常被「重擔」所綑綁,因為這是我們遇見的困難,而這樣的困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喜愛的「人、事、物」以及心中所嚮往的一件事、一條路;當我們無法處理面對這些事的時候,就成了我們的「重擔」。簡單來說:這樣的人、事、物把我們困住了,使我們成為它的奴僕。  一個小孩沒有思慮、沒有憂愁、單純的相信、順服、可塑性高……這是真實能「交託」的生命,他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常常要仰望父母的帶領,這就是交託!神豈不也要我們向小孩般仰望祂?把生命全然交託給祂?箴言3章5至6傑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一個小孩把自己的需要交託給父母(如同我們向神禱告)之後,並不是照著所求的都會得著應允,因為父母會衡量這樣的需要是否合適,但小孩因著需/想要……會怎麼做呢?可能會: 繼續求父母答應(帶著信心繼續禱告) 放棄自己的需求(有時放棄也是繼續等候的選擇) 設法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繼續自己背著自己的重擔,自己面對!)  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能夠分辨自己的重擔、需要,是否合神的心意,而不是妄求;若是妄求,自然不用再求;若沒有違背神的心意,原則上按著自己對這重擔的急切性,繼續地向神求或是全然交託給神(不再刻意求),都是可以的。當然,若是您的「重擔」超過以上敘述的,建議您可以找教會的牧者協助,相信能夠幫助您面對所擔負的重擔,因為神也讓我們在肢體生活中彼此扶持,對嗎?!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更多問題與回應請點此 牧者觀點新專欄,歡迎來稿詢問信仰生活難題 生活上有種種的疑問和難處,如何用信仰的原則來面對?若您面對的難題,期望尋求牧者的回應,歡迎弟兄姊妹投稿。泉源信箱: springnews@gmail.com 注意事項: 若牽涉個人隱私或有針對性、爭議性的主題,編輯部有權決定是否予以刊登 此專欄的提問,一率採取「不記名」的方式

[牧者心語]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起 2019.23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片子在台灣爆紅,短時間之內出現了許多類似的標題或是反思,「我們與善的距離」、「我們與餓的距離」,不管是耍酷或是搞笑,都讓我們看到影片背後對台灣社會不同層面、不同議題所掀起的挑戰和討論,就我個人而言,更從影片中延伸出一些反思,【一個社會事件發生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存留著善意、抑或是帶著破碎的心試圖挽回拯救、甚至是改變這個社會事件對大家的負面影響,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傷害會繼續擴大、誤會會持續加深、負面能量一不小心就會爆表,中間沒有人是蓄意或是故意,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生存在絕望中繼續掙扎而已】,這樣詭譎的狀況存在在人際互動之中,令我意外的是,居然也在教會中時不時就會發生。  在北聖服事的這段時間裡,深深體會不管教會或大或小,「言語表達」一直都是教會中的難題,對於發生在教會中的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沒有人存在惡意、也沒有人想要橫加破壞、甚至是加深問題的嚴重性,每個人都非常單純的【盡我所能地想要幫忙】,非常遺憾的是,當事情的發展或是教會處理的方式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再加上自認為有獨到的見解,往往就會發表議論、提出看法,出發點絕大都是【善意】,只是結果往往都令人大出意外,這陣子讀到哥林多前書第四章、將自己的省思和收穫和大家分享。  保羅面對這類問題,他首先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生命態度的健康】,在林前四3保羅這樣認為:「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因為知道大家都是善意、只是有些時候資訊不足判斷失誤【幫倒忙】,保羅完全不在意,因為他知道「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四4)畢竟事情的角度面向看法多如牛毛,大家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因為知道「判斷我的乃是主。」(四4)所已保羅能夠坦然面對一切、甚至覺得被論斷是微不足道。保羅之所以能安靜等候神,因為他明白:「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四5)就是因為有這樣健康的態度和生命,保羅才能淡然處之。  再者,保羅只自我要求【忠心良善】,只要他向來在教會中的建造、問題的處理排解,他都以【忠心良善】為標準,他就處之泰然,畢竟「所求於管家的只是【忠心】」(四2),能力不足經驗不夠都是一時的,恩典慈愛的主都知道管家的用心和用力,這樣就夠了。  其三,每個人的

[方舟書房] 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 2019.23

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 :一個台灣家庭離開矽谷優渥生活,搬到火山小島的宣教故事 作者:陳維恩  出版社:格子外面     這不是一本勵志冒險的書,因為有太多人比我去過更遠更精采的地方。  這也不是一本旅遊心得, 因為我不是遊客。這更不是一本要挑戰你去勇敢追夢的書,因為我相信,這世界有比你我的夢想更重要的事,值得我們用力「砸」了自己的生命!  我家門前太平洋,後面有火山—搬到部落小島,為Biem人創造文字的台灣夫妻。  如果你家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每晚被海浪聲吵到睡不著;後面有一座蠢蠢欲動的活火山,鄰島的火山還正在爆發中,這會是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你的另一半罹患絕症,兩個女兒才剛出生,你會在此時選擇一家搬去直徑僅三公里的小島嗎?  為了錢,再遠的地方我們都願意去,而這世上還有什麼,能讓我們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巴布亞紐幾內亞.別姆島。走下飛機,眼前是一片荒蕪,唯一看得見的建築物被鐵絲網圍起來;鐵絲網後方,有一群拿著開山刀、被檳榔汁染成血色牙齒的黑色臉孔。拔山涉水從城市買來房屋建材,因為船長喝醉酒而沉入大海。  可以瞭望太平洋的家,是靠著接雨水與太陽能發電的原始生活,家門後還有一座不知何時會爆發的活火山。女兒得了蜂窩性組織炎,在醫療資源缺乏下與死神拚搏;妻子接續罹患乳癌,也只能每隔九個月回台追蹤……面對一群「為了一顆芒果」一言不合就拿刀互砍、視「偷竊說謊、吸毒酗酒」為家常便飯的族人,以及生活中種種的不確定感,誰會想來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  「有很多外國人來巴布亞紐幾內亞,這些人為了錢可以來到那麼遠的地方,你們基督徒為什麼不願意為了福音搬到我們國家呢?」  一句真誠的發問,讓原本信誓旦旦絕對不可能把孩子帶到這個地方的陳維恩,一待就將近十年。  因著信仰,陳維恩沒有選擇好走的路,不追求優渥舒適的生活,「因為生命中的各種決定,會顯示我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回顧那段數不盡的寂寞、壓力與挑戰,他想說的是,當你認真思考什麼是有永恆價值的,你就會願意用力將生命「砸」在那些事情上。| (內容為筆者自介)

[六月專欄] 「後菜鳥」的婚姻家庭│兩性與婚姻 2019.23

「後菜鳥」這個詞  「後菜鳥」這是職場新名詞,最早出現在2013年9月 Cheers 雜誌,《「後菜鳥時代」的轉大人之道》這篇文章寫道:「就像從青春期進入成年期之前,有個過渡階段叫做『後青春期』,在職場上,由菜鳥變身到能獨當一面、展翅高飛,中間也要經歷一段『轉大人』的晉級歷程。若你正處於這兩者之間,那麼很可能你就是屬於『後菜鳥』的一份子。」 職場後菜鳥特徵  綜合來說,「後菜鳥」會出現的症狀,通常有以下「五不」:   不再相信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不再把工作當成生命的第一順位。   上班不再戰戰兢兢,缺少了最初的熱情與初心   對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狀態開始無感,不再積極爭取表現的機會。   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後菜鳥…份內該做的事都做得妥妥當當,當初對工作的衝勁,被日復一日的流水帳工作,消磨殆盡,看似一灘死水,其實是座「死火山」,若有機會震盪或被激起火花,還是有可能讓潛在的能力再度爆發。 後菜鳥的婚姻家庭 對照職場的後菜鳥,婚姻生涯中也會出現「後菜鳥階段」,據筆者的服事心得,可以歸納出幾點特徵: 不像新婚期要適應並衝突不斷,這階段漸漸了解、磨合適應。 如果衝突未解決,可能少了甜蜜,增加無奈,又不像老夫老妻身經百戰,默契十足。 孩子的加入,改變家庭結構,正在適應新生、幼兒的忙碌。 夫妻各自為角色扮演與責任忙碌,少了更多私下約會與甜蜜。 如果新婚期衝突未解決,會對未來婚姻失去盼望。 隨著孩子出生,經濟壓力增加。 先生有打拼事業,有升遷競爭、職涯規劃的問題。 妻子有帶小孩,自我價值與認同感的問題。或職場家庭兼顧的壓力。 對愛情的火花可能消磨殆盡,只剩責任與義務。 自我感覺良好,看不見自己問題。 後菜鳥需「自我探索」  在這個階段,需要對於自己和配偶所處的生涯發展與所面對的壓力有所了解,因為了解,就可以體諒與包容,並且更多成全與滿足。如果是弟兄,有職場競爭與生活經濟壓力的擔子;如果是姊妹,就有育兒、身兼數職的平衡與調適。我們都需要自我了解,並且在這個階段更多明白自己的「自我形象」與「自我價值」,了解神怎麼看我,並且更多明白另一半的優缺點,以及思考「我接納嗎?我們如何互補?」傳4:9-12「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

[天路歷程] 唯一的選擇 2019.23

我是一個室內設計師,平常我的工作非常忙碌:大大小小的雜事、接案、與業主溝通、與工班聯繫溝通,所以我常常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下。  工作上的壓力會延續到家庭,情緒的低潮、壓抑,常常讓我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甚麼樣的方法讓思緒穩定、讓心安定下來的方法,不管是宗教或是其他方式,但我發現這些都沒辦法有一個很好的續航力,一段時間後又打回原形。  其實我在五年前就有參與聖教會的各種活動,因為我女兒的好朋友一家,常常邀請我們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不管是周末營或是夏令營、各種表演活動,都會邀請我們來參加。我對教會是不排斥的,所以一直以來都站在門外看著。  直到有一天,我們來看教會的音樂劇時,遇到我工作上的好朋友,她邀請我參加CBMC的福音餐會。  本來我只是抱著捧捧好友的場,去大億麗緻吃飯的想法。那天分享人是李蒨蓉,她分享著經過新聞事件以及過去的挫折、驕傲、難關,她如何重新站起來,坦然、正向的闡述她的過去,讓我好奇:是甚麼樣的力量讓她可以這樣的勇敢站出來分享?  之後,朋友邀請我參加CBMC每周五中午在教會吃便當、讀書會的聚會。在聚會中都是各行各業在職場領域上的菁英,他們在面對工作職場上所遭遇的挫折、困難不亞於我,而他們正因為心中有信仰支撐,正面的去看待;心中有盼望,解決面對許多難關。透過這麼多的經驗分享,以及每周一瑪那文章中的信息,常常正好打中我目前內心的困惑點,讓我更加好奇及興起興趣去了解這股力量。  我的朋友曾經跟我分享,為什麼會邀請我去參加這樣的福音餐會。她說,我外表看起來很好、狀態很亮麗,但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到我不開心,剛開始接觸覺得我全身帶著刺,不易親近。  透過一段時間在CBMC聚會的接觸了解,我開始試著親近神,去瞭解聖經,透過禱告把心中的壓力困難告訴神。我發現,以前我遇到問題都是用我自己的頭腦意識、過去的經驗去衝、去撞,常常陷在負面的情緒中急著解決問題,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是帶著情緒處理,造成反效果。但當我選擇把這些壓力、難關以及問題都交託給神的時候,反而讓我更加穩定、清楚的抓到問題而做出正確的決策。現在,當我在談每一個案子的時候,我更專心地把焦點放在我的專業上,因為我知道我背後有一個大老闆,真正的大老闆。祂會安排每一個行程,祂會幫我接下每一個應該接下的案子;遇到問題,祂讓我更加穩定的去面對、解決。我只

[門訓迴響] 教會歷史心得 2019.23

▌大衛牧區/陳琪合  因為本身喜歡歷史所以才選這堂課,之前是抱著上歷史課程心情去選修的,也就是說雖然是教會歷史,但選的當下並沒有與信仰結合,而是抱著上歷史課的感覺。第一堂課慧貞傳道簡述了羅馬歷史,並介紹第一個迫害基督教的王──尼祿,與其他殉道者,包括使徒的殉道方式,這讓我很震撼,在成立教會第一個三百年裡基督徒受到極嚴重的逼迫,很殘暴對待而死,但還是有那麼多人捍衛這個信仰,若基督教不是真的,怎麼會有人為了信仰犧牲生命而在所不惜呢?  我其實一直很不能明白為什麼殉道者可以承受那麼大的苦難呢?為什麼肉體可以承受那麼大的鞭打及撕裂呢?慧貞傳道在課堂上也給了我解答──「惟有禱告」,靠著禱告能度過悲傷艱難的時刻。想想耶穌也是受到極大的逼迫,最後被釘在十字架,給我們做很大的榜樣及安慰。「逼迫」在我看來是痛苦的,但神奇的是,因為司提反的殉道讓門徒四散,以致於福音可以傳到各地,原來苦難的背後,都有上帝的美意。  然而停止逼迫後,就是教會腐敗的開始,米蘭詔令頒布下使得成為基督徒可以獲得好處,然而這強烈的誘因雖促使很多人成為基督徒,但並不是真的相信耶穌。省思自己在安逸的信仰生活中時常忘記禱告,甚至忘記原來還有一位神掌管我的生命,想要倚靠自己的勢力和才能,才能不仰賴耶和華,等到痛苦時才會呼求主,才會想要緊緊抓住耶穌。我想就是要經歷磨難,自己才可以擁有經得起挑戰的信仰,而教會也是在逼迫當中一次次呼求主,由主帶領教會面對逼迫。  這門教會歷史課程讓我很受激勵及感動,我所受的困難與教會初期相比根本是小兒科,那遇到小小困難的我又有什麼好怨懟的;被逼迫的初代教會門徒們一直持守在真理上,而活在現今世代的我,面對社會議題、人權神權議題、職場該持守的正直等,有什麼好不為真理發聲的呢? ▌馬可牧區/陳龍祥  「我真的相信聖經嗎?」…這是我上「教會歷史」的門訓課之前偶爾會有的疑惑。  或許有人詫異,我已經信主受洗三十年了,竟然還有這樣的疑慮!老實說,連我自己也驚訝,但卻更知道原來自己有一個哽在信仰裡的疙瘩是被忽視但卻存在的,上帝幫我挑出來讓我去正視它。上完慧貞傳道的課,說真的其實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解答,但門訓中聽到更多人的故事,也有更多前車之鑑的教訓。  我深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我相信神,所以我相信聖經。但我也知道我的疑慮是來自於「人」,因為

[主日出擊] 手語教會 基督馨香之氣 2019.23

五月26日主日由川路祥代傳道、姈燕傳道與約翰牧區同工,一同在臺南手語教會服事。  川路祥代傳道以哥林多後書 2:14分享「基督馨香之氣」,姈燕傳道同步手譯。身為日本人的川路祥代傳道,常以日語講道,本次主日以中文講道,讓姈燕傳道以手譯搭起溝通的橋樑。語言的差異,因著合一,讓神的話語在彼此心中交通,沒有任何隔閡。川路祥代傳道也分享南聖教會有些來自日本的女性,因為婚姻的關係,在臺灣生活,但卻因語言不通,無法與他人交通,產生孤單感,好似沒有人可了解。就像聾人朋友也因無法以口耳與他人溝通交流,產生的孤獨感,因此聾人朋友也更加珍惜主日時間,彼此交流,在這充滿基督馨香之氣的教會中,讓人感到自由及滿足。流下的不是象徵失敗的眼淚,而是心中那份被了解的感動。在獨自面對難處時,因著神而不孤單,即使流著淚也會勇敢的往前走。  哥林多後書 2:14「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並讓大家思想對神的感謝,川路祥代傳道也邀請每個人輪流說出對神的感謝,也提到保羅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基督是唯一的領導,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要緊緊跟著耶穌。勉勵大家將基督徒愛神、愛人、榮神益人的生命特質展現出來,生命美好見證就會自然流露顯於外,成為耶穌的代言人,到處散發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約翰牧區  蔡涵羽報導

[約翰牧區] 約翰牧區聯合聚會 蔡姈嬿傳道見證分享-新造的人 2019.23

五月25日(六)為約翰牧區聯合聚會,一進約書亞廳,即看見灑落在各處的風景卡、心情卡,帶領者邀請大家尋找屬於自己本週心情及幸福畫面的圖卡,並就近與3-4人一同分享,最後抽到昭惠、純真、啓銘等三位上台分享,在敬拜中,以「幸福」、「愛是不保留」這兩首詩歌詮釋幸福的真義,若非天父不保留的愛,在生活的困境中就找不到幸福滋味,而姈燕傳道即是天父的幸福之作。  姈燕傳道以「新造的人」為題,述說這一年訴訟的過程:神如何為她開路、堅固她的信心歷程,並以詩篇27:5「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裡,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成為她對神的感恩,這意外的訴訟之旅,使她經歷意想不到的恩典,包括協助聾啞人士訴訟的處理,竟因禍得人,使當事者進入教會接觸福音;以及看見先生在這過程對她的鼓勵與全然的支持,令她十分感動。姈燕傳道還設計題目,使各小組分享生命中信心的功課,現場分享聲此起彼落,熱鬧無比。  最後,恩容牧師邀請牧區,同心、同聲為姈燕傳道禱告,願正在進行的訴訟程序,得蒙神的保守,公義得以彰顯。 ▌約翰牧區  李映潔報導

[摩西牧區] 曾大千弟兄-說故事的人 2019.23

五月26日主日崇拜後,摩西牧區弟兄姊妹齊聚雅歌廳,聆聽大衛牧區曾大千區長分享-「說故事的人」。 曾弟兄自幼聰穎過人,五歲半即上小學,一路到國中階段,皆成績優異,得獎無數。當高中聯考以0.7分之差失利,落榜第一志願雄中後,開始三年高中私校教育。雖然努力於課業,成績總差強人意。大學聯考,縱使榜上有名卻非其所願,而進補習班預備重考期間,昔日求學靈光重現,奮鬥一年後,順利考上交大電機。也於清華副修「DNA生命科學」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他想要的。這期間,常有同學邀他到教會聚會,卻不為所動,因為相信自己,一切靠自己而沒有上帝。就讀時,雖重回有自信的日子,但不快樂,經常思考自己人生到底要做什麼?此時雖還不認識神,但神已開始動工。因為追求一位虔誠基督徒女友,開始上教堂,知道有一位主掌管萬有,人生有了新的方向。在女朋友鼓勵中,受洗成為基督徒。從此生命的故事開始由上帝撰寫。清華大學攻讀博士時,因參加一場全國「博士論文比賽」勇奪第二名,而被邀成為該校創校以來,第一位「在學學生」上台做學術演講的先例。完成了博士學位後,赴美深造,被當地粵語教會攬進成為華語事奉同工。回台後更積極參與教會事工,從不斷探索中,發現生命確實是神所創造,而不是物種演化而成。感謝神,這次大千弟兄的分享,雖然短短的有限時間,但能夠聽到這麼精彩的內容,感覺意猶未盡。相信他所開的「DNA基因生命科學」課程,必定更加精彩可期。 ▌摩西牧區  蔡靜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