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6, 2020的文章

[南聖頭版] 牧者團隊花東訪宣 台灣後山的建造故事 2020.30

七月20至22日,台南聖教會牧者團隊前往花東探訪原鄉部落以及教會,今年雖因疫情的緣故,短宣暫停一次,但台灣的後山,依然是台南聖教會的負擔和感動,此行共參訪十一個教會部落,高敏智牧師說,緊湊的行程不是讓人感到疲憊,而是一種充電。十一個地點包括:上內獅、新路、花蓮瑞穗(魯瑪夫宣教士故鄉)、東台教區建堂工地、美崙聖教會、美崙浸信會、福園(新生命小組教會花蓮據點)、布農部落、台東聖教會、台東城市生命泉純福音教會,以及新香蘭教會。牧者團隊在每個參訪的地點都獻上讚美的詩歌,並獻上精心預備的伴手禮──教會新推出的運動毛巾、台南蜜餞、以及泉源甘露精油;運動毛巾上面寫著希伯來文的哈利路亞,以及中文字「陽光、創意、飛翔」,配上原住民的圖騰設計,象徵南聖的精神。  布農部落多年以來都是南聖的好朋友,回到那裡彷彿回到了家,見到白牧師、師母,同工備感溫馨,如同大家的屬靈父母,他們在布農的建造工作從零開始,直到有今日的規模,神眷顧這塊土地。但原住民與平地人不同,他們「靠天吃飯」,任何一次的風災雨災,都可能造成相當大的損失,今年面對疫情的衝擊,連續五個月,布農文化園區幾乎零收入,但每個月都還是必須支出大約六百萬的經常費,包括員工薪資和貸款;沒有任何策略,只好把握各種方式販售部落商品,想不到五個月就這樣撐過來了。  此行的參訪,聆聽每個牧者的事奉心路歷程,台灣後山不缺故事。上內獅教會的明花傳道,分享「從這代到那代」傳承的感動,南聖持續多年在上內獅的營會,當年的孩子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並持續耕耘拉拔下一代的福音工作;新路教會黃惠梅牧師分享建堂的種種曲折,為了走「合法建堂」的路線,十年來風風雨雨,終於在今年可望完工;美崙聖教會和台南聖教會是「姊妹教會」,王榮生牧師的兒子幾個月前因意外而過世,留下三名年幼的女兒,這次的訪宣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關懷慰問這個家庭,王牧師夫婦雖經喪子之痛,仍繼續著教會的牧養責任;台灣聖教會東台教區,由十六間原住民教會所組成,同工探訪的是宣教營區的工地,盼望這個營區能夠成為當地福音工作的祝福;台東聖教會隸屬於聖教會的南部教區,周錦明牧師分享年前的風災,導致教會的嚴重毀損,南聖在當時很即時的一筆奉獻,令他們備感溫暖,雖然東部的福音工作艱辛,仍期待教會能夠有所突破。  美崙浸信會是花蓮最大的教會,中生代的蔡志堅牧師,剛剛從蕭平牧師接棒,是一間充滿福音動力的教會,著重在城市轉化

[教會消息] 主愛教會台灣的宣教心歐文忠牧師 2020.30

加拿大宣教士歐文忠牧師,1988年離開家鄉,孩子來到台灣,在台灣宣教已32年。將最精華的時光奉獻在台灣,以道地的台語,述說他的生命故事,令聽眾為之動容。  從小,上帝清楚讓他知道錢財等身外之物無法使人得到快樂,人們,需要的是主。在大學時,兩件事影響他的一生,一是認識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妻子李仁惠。他們一起分享,一起服事,是神給他最大的祝福,很快畢業後步入婚姻。其次,大學時聽到很多宣教士的故事,聽聞世界上還有很多需要福音的地方,他感受到神的呼召,舉手回應神。  起初來到台灣,最大的挑戰是語言。他們學習的是台語。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你們學台語卻沒學國語?』這是因為我們的差會『內地會』,要求我們學台語,所以我們就順服,乖乖學台語。」  後來神引導他們來到高雄橋頭。他們求神兩件事:「第一是求神賜給我們同工」,上帝就派了三個家庭來幫助他們,兩家是住在橋頭的基督徒,另外一個家庭是住在高雄市。第二個禱告是「求主開路,使我們有機會來接觸這個社區的人」,後來開始有學校邀請他們到學校用英語說故事。  七年前,歐牧師開始在橋頭舉辦英語夏令營,很多學校歡迎他們去。也在神的帶領下,開啟南聖與歐牧師合作的契機。  主愛教會的異象是要成為一個「竹子教會」,如發新芽的竹子,提供裝備,差派人去傳揚福音,「活出主愛」。期盼有一天,更多孩子、家人都能進到教會,得著救恩。 ▌本報訊

[牧者觀點] 神是以怎麼樣的愛來愛那些信奉基督以外信仰的人呢? 2020.30

聖經說神愛世人,而且是在我們愛祂之前祂就愛了我們,那如果不是信奉祂的人呢?神是以怎麼樣的愛來愛那些信奉基督以外信仰的人呢?  聖經說神愛世人,而且是在我們愛祂之前祂就愛了我們,您理解這句經文的意思是沒有錯的,神的確在我們還不曉得祂的恩典與揀選的時候,就先愛了我們。但我們可以先回過頭來看看聖經中這句經文是怎麼說的?羅馬書五章6-9節:「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 神的忿怒。」  羅馬書這裡要談的是什麼呢?這裡要談的主題是「神的愛」。神的愛是怎麼樣的呢?神的愛是「在我們還活在魔鬼罪惡的權勢國度裏面的時候,祂就已經定了計畫與日期,將來有一天要為全世界罪人的罪付上代價,走上十字架。」基督的愛是怎麼樣的呢?保羅比喻:一般人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保羅要我們去想像:什麼樣的人會讓你願意付上生命的代價為他死?為一個好人死,有一些人願意;為你的家人死,多了一些人願意,但付上生命代價這件事,可是很難的;要你為一個罪人而死?相信沒有人會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因為覺得不值得。人的期待是這樣的:除非他改變,不然我不願意為他捨己;除非他先低頭,否則我不願意道歉;除非……  但保羅在這裡要告訴我們的是:基督的愛不講條件,基督的愛不取對象,基督的愛不計代價,祂要拯救我們,祂定意要為我們的罪走上十字架,不管我們是否悔改認罪,離棄惡行,歸向基督。祂「先」捨命,沒有等我們離開罪惡。保羅說,這樣的愛是何等的大!我們在患難中得以歡歡喜喜的,是因為基督的死帶給我們生命的盼望。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基督的愛」的樣貌。  這個問題想問的是:基督的愛在信祂的人與不信祂的人之間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基督徒明白神的愛與揀選是何等的廣闊,那神對不信祂的人,是否也是這樣的愛呢?從前述的經文當中我們可以理解,神的愛是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邏輯上來看,既然神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而死了,代表神的愛不分罪人義人,因為我們曾經也是罪人。神不是看準了你將來會變成基督徒,所以先愛你,別的不愛。而是神愛了所有的罪人,然後有一些人願意接受耶穌,成為門徒,他才明白神的愛在他身上是有何等的大。因著每個人都是罪人,因此神的愛並沒有

[牧者心語] 文化的力量 2020.30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對每個人來說當我們照著心意去執行某些事,我們所做的一定是符合我們所認知的,都一定具有某層面的價值與意義。但因著每個人的認知都不盡相同,所以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往往會出現認知差異與衝突;會有這樣的差異,通常來自於生長環境與文化的迥異,因此來自不同的家庭,就會產生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陣子看到一個視頻分享,這個視頻是在表達新冠肺炎肆虐的美國地區,身處當地的人仍然不願意戴口罩。視頻的主播做了一個實驗,就是他拎著一箱口罩,到處分享給沒有戴口罩的人,這個看似友善的舉動,卻引起了許多的謾罵及歧視的對待。當我看完這個視頻,身為台灣人的我,心中冒出了一些想法,怎麼會有這麼自我、這麼不尊重人的反應,戴口罩不是應該的嗎?雖然我的認知是如此,但他們的反應卻也讓我想一探究竟;所以我上網搜尋了許多的相關文章,才發現這是文化造成的差異。  如果以台灣的文化來看這件事,真的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就美國的文化來說,你在路上戴著口罩,才是不尊重人的行徑。他們認為如果真的生病,就應該好好待在家,而不是戴著口罩趴趴走。另外,由於他們的醫療體系昂貴且不親民,所以對於醫師的建議也是半信半疑,因此才會在疫情這麼嚴重的狀況下,仍然有一堆人不戴口罩,甚至排斥戴口罩的行為。或許我們會想說新冠肺炎疫情都如此嚴重了,怎麼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換個角度來看,文化對人的影響真是深遠啊!  文化,對每個人來說就是他的生活方式與背景,文化的本身,在所處的環境就是代表了群體認知,也代表了多數人認為對的價值。所以上述視頻的情況,在許多地方也都視為常態;國家的階級制度、某些國家對婦女的態度、部落中的搶親行為,在當地文化中都是理所當然的,而在我們看來卻是荒謬至極。所以,文化對人所產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當遇到文化衝突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在聖經當中,新約使徒的腳蹤,也不斷地面對文化的衝突,而保羅的宣教旅程中更是如此。在使徒行傳第17章,保羅進入雅典,看見了許多的偶像,心裡就焦急,但若我們仔細看保羅的應對,不難發現,保羅是從他們的文化來切入主題,致使他們願意安安靜靜地聽完保羅的陳述。這也如同保羅所說「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所以,當我們面對文化差異,我們不能為了避免衝突,就選擇妥協;而是要像聖經所教導,為真理而焦急,也為真理選擇智慧的方式,放膽為主見證

[電影與人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後思真理 2020.30

 李安導演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在全球多次獲獎的一部優秀作品,這部獨一無二的電影讓人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現實生活和宇宙,本文將從一個基督徒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電影主角派.帕托(Pi Patel)從小就是個對信仰極感興趣的男孩,他最先接觸的信仰是興都教(Hinduism,就是印度教),在幾千萬個興都教神祉當中,Pi最先知道的是Krishna(克利須那)。有一次跟哥哥玩的時候,Pi進入了一間天主教堂中。他想不通為什麼上帝會使一個無罪的人代替有罪的人去死。而這代罪者還是上帝的兒子!  總而言之,Pi在十二歲時開始做一些基督徒會做的事,例如在禱告後說阿們等的,他甚至之後去了穆斯林的清真寺,開始學習穆斯林的祈禱。Pi的媽媽覺得讓兒子去自我追尋是好的,但是他爸爸並不同意。帕托爸爸覺得宗教信仰都是迷失的,沒有實質用處(他生病時是西醫救了他,不是眾神祉),他教導兒子要相信科學,宗教信仰是沒有出路的;一個信基督的人要如何看待眾多的世界觀呢?一個基督徒通常不會又信伊斯蘭教、又信興都教。世界的這些大宗教信仰皆含有豐富的教義和教導,相信兩個以上的宗教信仰是會產生矛盾的。舉例來說,在基督信仰裡面,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是不可妥協的,沒有十架上的死的話,基督信仰就是空洞的。穆斯林相信耶穌並沒有死在十字架上。又一例,基督信仰是個一神的信仰(申6:4;林前8:4),而興都教卻有三千三百萬以上個神祉。一個認真的基督徒不會認同伊斯蘭教的中心思想,他/她也不會信奉興都教,Pi的爸爸提倡科學,而科學是一種學習和得知識的法門,科學方法增進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但它並非無限。  電影大部分著重在描述Pi經歷船難後如何在漂流中存活,他在茫茫大海中的「奇幻漂流」有許多令人驚奇的元素,包括有另外四種動物為伴、Pi與老虎的和平共處、海中綠洲的神祕島等等的。在聽過Pi的奇特故事以後,兩位日籍調查員似乎並不滿意,這時,Pi給了調查員另一個「版本」,在這新版本中,四隻動物被四個真人取代,意即,這四個人在船難後一個接著一個離世,這過程可能經歷過一番爭鬥,在這新版本中,Pi是最後活著獲救的。兩位日籍調查員聽到版本二後,較能接受這新版本的故事,本電影的觀眾在電影結束後,可能還是不知道哪個版本才是在海上發生過的。  許多人覺得真理是相對的,只要你相信,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真理」,就像電影中演的,調查員喜歡第二個版本,所以

[教會消息] 牧者花東訪宣心得 2020.30

牧者花東訪宣心得  《上內獅教會》  從這代到那代的恩典故事  車子經過一段美麗的沿海道路後,左彎進入了熟悉的部落社區……  快到教會時,許多美好的回憶漸漸浮現出來……  我的大女兒從中學時期就跟著事奉團隊每年參加短宣,而上內獅也是她參與最多次的一個地方。也因如此,三年前當老三夠大時,就帶著老三跟著老大一起到上內獅參與短宣。  聽過上內獅明花傳道許多次的分享,對於她的信心﹑靭性,還有她的孩子們也是一路從小跟著她事奉。經過了這些年,我的女兒長大了,當年參與短宣的孩子也長大了,明花傳道的孩子也不再是當年的小孩子,不但懂事,也成為帶領部落下一代的屬靈領袖,這是最令人感動之處。許多原住民部落信仰的傳遞和建造都是極為不容易的。面臨人口的流動和年輕人的外出,「信心」對他們來說,絕對不只是白紙黑字的兩個字而已。  在上內獅,我看到「從這代到那代」信仰美好傳承的故事。 ▌林姿儀傳道  《新路教會》   新路教會黃惠梅牧師因看見族人真實的需要,決定創立產銷班,讓部落的族人投入,生活有收入,也更加有意義,不僅為了滿足肚腹辛勤耕耘,更是希望能夠在地方建新堂。建造的過程幾經波折,有工程的延宕、合法與否的拉扯,至今將近九年的歲月,都在禱告、募款、工作、等待當中度過,甚至有些殷殷期盼的長輩,還來不及看到獻堂那天到來就回天家了。這樣的過程是操練信心的功課,但惠梅牧師始終堅持做對的事情,肩負的不單單是族人的夢想,更是為了榮耀主名。最後惠梅牧師分享,期盼今年的聖誕節能夠使用新會堂,留給後人的不是違法建築的忐忑,而是因著共同的異象,與上帝譜寫這奇妙且榮耀的故事,但願上帝大大祝福。 ▌馬可牧區 張舜彥     《新香蘭基督長老教會》  位於太麻里拉勞蘭部落,充滿童趣的新原民風彩繪。踏入教會,重達兩噸,有著中世紀美麗鑄鐵十字架的大門映入眼簾。戴明雄牧師(高俊民牧師的女婿)提到去年母親節前夕,因受隔壁純木造獵人學校(亞榮隆‧撒可努 創)火災的波及,僅一牆之隔的教會2、3樓嚴重大火,重要歷史檔案付之一炬,目前以不貸款的原則在重建中。聖殿講台與原住民樑柱結合,有「生命的糧」意涵;中央十字架巧妙設計,融合圖騰與華語文字「榮耀歸主」,兩面推開後有布幕投影功能。  教會是部落的生活中心  新香蘭是融合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