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5, 2021的文章

[南聖家書] 不再哭泣 2021.23

2021年5月30日周日下午教會同工前往高鐵教會工地,參與上樑的簽名與感恩禱告,牧師對這塊教會多年前買的土地有新的異象與遠見,這次建堂與之前截然不同,沒有批判、黑函、存證信函、沒有謾罵或攻擊,回想來南聖之後的第一次建堂,是弟兄姊妹同心合意以膝蓋跪下禱告和淚水堆砌而成,神不但提升了我們的屬靈眼光,更以祂的安慰與全然的同在,扶持那段艱難的建堂過程。  1985年暑假牧師華神畢業,我們一家三口開拓從零開始,不知地點在哪裡的士林佈道所,上任前牧師買了士林區的地圖,在其上圈出那裡沒有教會,每天頂著大太陽,騎著老舊的機車,遍地尋找合適的地方,當在「雨聲街」租下佈道所時,裡面空無一物,我們請人作圍牆、搭棚子、裝鐵門、玻璃與冷氣,三人就住在不到三坪的房間,裡面只容得下一張床和一個塑膠衣櫥,雙人床不夠我們夫婦與1歲多的兒子睡,只好橫著睡,床尾再加兩張板凳,唯一的廁所聚會時必需收起自己的毛巾,否則將變成公用的抹布,折疊的麵攤餐桌,即使兒子還未吃飽,聚會時間一到,就得收拾乾淨。  1986年6月神再賜給我們一對雙胞胎,當時公公從建國中學退休,轉任衛理女中,婆婆任職於浸信會廣播中心,主日崇拜他倆在會堂後面幫我們照顧孫子,減輕我們不少負擔,在牧會的日子,公婆一直是我們最親愛的爸媽,毫無保留的親情常感動著我們,他倆走在我們前方,成為我們的燈塔,我覺得好幸福。士林聖教會從租到買下,不到3年的時間,牧師主動寫信告知教團不用再寄補助金了,這是我們牧養的第一間教會。  1989年8月全家赴任南聖,除了打開必要的行李,我們不敢奢望會長久待在南聖,沒想到這一晃就快超過32年了,當時會友大約160人,平均年齡偏高,敬老會名單就有120多人,年輕人很少,司琴只有2位。  由於人數不斷增加,教室不敷使用,查經聚會的副堂,拆掉後面的辦公室牆壁,仍然擠的水洩不通,會友常常找不到停車位,這是牧會的瓶頸與挫折,也催逼著牧師著手進行新會堂的尋覓。  1997年暑假,來南聖之後的第八年,第一次投票表決要原地重建或是遷堂,那個星期天有許多弟兄姊妹出國或不在台南,差了幾票遷堂表決沒通過,無法忘記牧師傷心難過,關起房門嚎啕大哭的畫面。  原地重建弊多於利,建築製圖,發現受政府規定限制,停車場只能容納不到10輛車,挖地下室成本極高,不敷實際效應,8月3日教會搬遷前最後一次在公園路主日崇拜,8月10日第一次在南神崇拜,10月5日執事

[教會消息] 高鐵教會上樑禮拜 2021.23

高鐵教會建造,結構體部分進入最後階段,即B棟屋頂鋼筋工程。5/30當天營造廠預留最後一根鋼樑,讓教會牧者一同見證上樑感恩禮拜,代表從開始預埋聖經)到最終「吊掛最後的鋼樑」都在牧者同工齊心建造的感動下完成!當天雖有雨勢,相信是神特別量給我們的春雨祝福,盼望神的恩雨臨到台南,福音被興旺!

[牧者心語] 疫情之下新關係 2021.23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身處安全網的台灣一夕之間都不一樣了。不僅生活日用品多了各各種顏色的口罩,黑白相間的QRcode也成了必備物件之一,最大的改變當然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疫情,教會不能來、學校不能去,就連在異地的親人也都不方便探視,原本很豐富、很多歡笑聲、聊天聲、祝福聲的生活,一下變成無聲與安靜,就像從100到0的感覺。這樣的歸零感、劇烈的改變,的確會讓人很不舒服、焦慮,甚至有點沮喪,因為和以前不一樣,也沒有以往那樣的舒適和習慣。  但是,歸零不見得是壞事,甚至還可以視為是一件好事。  因為歸零,我們有個機會來省視自己過去的信仰生活。過去到教會是很容易的,但是因為疫情而暫時不能去,那麼到教會對我們來說到底是什麼?當然有人會說「這更證明了教會不只是建築物,而是集合起來的弟兄姊妹。」沒錯,但是能有一個實體的教會讓我們去,難道不是一個恩典,更何況當教會還有許多的實體聚會讓我們參與,那又是多麼的寶貴呢!然而,因為減少出門,弟兄姊妹的在家時間也都倍增,過去「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如今好像都成真了,不過,我們都把那些時間拿來做什麼呢?盯小孩上課、追劇、煮菜?還是讀聖經呢?雖說我們平日繁忙的腳步被迫停了下來,但換個角度想想,這何嘗不是神讓我們生活更單純、更有空間、時間來尋求祂嗎?過去我常常因為被時間追著跑,所以沒辦法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帶著孩子讀聖經,但卻因為這次的疫情,反而讓我和孩子更有時間和空間「慢讀」,好好的讀聖經、好好的講解、好好的彼此禱告。  除了和神的關係有更新的機會,和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不一樣。以前很常見面到的弟兄姊妹,現在需要特別打電話問候,或視訊聊天;以前很容易一起吃飯增進感情,現在不但沒有這個選擇,就連有些家庭也都採分流用餐的方式防疫。關係變得麻煩而且需要刻意,這好像一點都不通人情,但卻也讓我們更加有機會「深刻」經營彼此的關係。很特別的是,過去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段時期像我們現在一樣,被迫分隔卻也可以空中相會;看似生活被限制,但卻多了更多心靈上的空間。就像高牧師說的,「過去日據時代,教會也曾被迫關閉不能聚會,雖然我們現在也類似被迫關閉聚會,但我們居然還可以透過網路而關心、參與教會中的大小事。」我想,這是神特別給我們這個時代的恩典,讓我們能雖經瘟疫,但卻更加彼此相愛。  試試看吧!在你/妳等等準備舉起手機、打開電腦的同時,想想有那些人是你/妳已經很久沒聯絡的親人、朋友,

[牧者觀點] 災難之中神在哪裡?2021.23

自2000年以來,各式各樣的天災人禍似乎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造成的損害也越來越嚴重。天災人禍導致了經濟上重大的損失,也上數十萬計的人無家可歸,甚至失去了生命。這些災害使得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是否能夠保障自己的安全?是否末日已經逐漸接近?最重要的是,為何什麼神允許災難發生?  有些基督徒認為上帝本身是美善的,他們認為所有的災難都不是出自於上帝,他們完全無法理解,上帝怎麼會容許導致30萬人死亡,500萬人無家可歸的南亞海嘯在2004年發生,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會讓死亡超過350萬(2021六月三日數據)的新冠肺炎,會在上帝的掌權之下肆虐全世界?這些自然神論者認為,上帝就像一個鐘錶匠,創造了這個世界之後,就讓這個世界自行照著祂所設立的規格運轉。這種想法接受了上帝的存在與良善,卻使得上帝與祂所創造的一切保持距離,他們相信上帝使用祂的全能創造了這個世界,工作完成之後卻又撒手不管。因此當世界的運轉出差錯的時候,跟上帝毫無關係。他們把這世界上的邪惡都歸罪在撒旦身上,但是我們很清楚地在約伯記第一章中看到,就算是撒旦也需要得到上帝的允許才能試探約伯。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上帝設立了自然的規則讓這個世界運轉,卻仍然確實地在每一件事上掌權。每當我們遇到意外時,往往會用《上帝的作為》來稱呼這些事情,所以如果誤以為上帝與我們所經歷的苦難無關,就顯得太過於簡化與無知。上帝透過自然的規律掌管這個世界,同樣也使用超自然的作為遏止邪惡的蔓延,當地上的人惡貫滿盈時,祂藉著洪水毀滅了一切,指搭救了進入方舟的動物,以及義人挪亞和他一家(創世記6-8);當可拉一黨人抵擋摩西的時候,上帝使地張開口,吞滅了他們與他們所有的財物(民數記16)。  但這麼說不表示所有的災禍都是罪惡所導致的結果;雖然我們在聖經中的確看到上帝使用災難擊打埃及,好使法老願意讓希伯來人離開,也看到到當大衛數點百姓而得罪神,七萬人因而死於瘟疫。但耶穌告訴我們,災難發生在惡人身上,同樣也發生在好人身上,並無分別,當災禍發生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評論說,這一定是上帝的懲罰,或說這災禍發生只是因為倒楣,因為我們當中並沒有人能夠猜測神的心意。或許新冠肺炎是上帝對這個世代的懲罰,或許是預言中灰馬騎士殺死四分之一人口的瘟疫(啟示錄6),但我們只能夠藉著這些兆頭猜測神的作為(馬可福音13:24-29),其中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無論在平安穩妥之中,還是大海波濤洶湧,上帝

[聚焦聖經] 羅馬書─從罪到因信稱義而成聖 2021.23

《羅馬書》對於基督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封書信,是使徒保羅集福音核心教義的精華,在當中探討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也非常重要的教義,包含罪的問題、因信稱義的真正意涵、成聖的道路與生命、聖潔的生活等等,這都是對於一個基督徒來說很重要的主題,無論是初信者或者事奉者、牧者,羅馬書都是我們需要一看再看、深入研究的書卷。  然而,《羅馬書》卻也是最令人卻步的一卷書信,因為這是保羅文學造詣極深的著作,且談論的多為抽象的核心真理,許多信徒想了解卻往往陷入挫敗當中。其實越是不容易的書信,我們越要花時間去了解跟研讀的,因為若我們信仰的路持續地走下去,我們會發現遲早會遇到一些我們必須要去了解的信仰問題,而發掘這些問題的答案的同時,我們的信仰也會不斷地前進,這也是聖經所說的要竭力進入真理當中的意思,所以讓我們敞開心擁抱這卷不容易的書信,進入到神所賜予的真理當中吧!  《羅馬書》一開始談到罪的問題,這是很重要的部分。在第一章保羅論述了為何人有罪這個命題。其實人為何有罪這個議題是很多非基督徒很難去理解的,我沒有做過殺人放火、作姦犯科的事,聖經憑什麼說我是一個罪人?針對這個議題保羅用了好幾層的論述來證明:保羅首先說外邦人是有罪的。因為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要告訴我們:如果你不知道這世界上有一位神的存在,那是很奇怪的事情,因為這世界上有許多受造物,都在顯明這世界有一位真神的存在,是人無法否認的。而人之所以否認上帝的存在,是因為人明明知道有神,卻不把神當作神來榮耀祂。  想想看這世界的人是否真是如此呢?明明知道有神,卻不把神當作神來榮耀祂?人看見了雷,不知道那是神的能力,就為自己立了雷神;人遇到了大風心中很害怕,卻不知道風只是神能力的一部分,於是出於害怕,立了風神…等等不勝枚舉的例子都顯示人心中的無知。保羅用這個觀念來告訴我們為何不信主的人有罪:不信主的人有罪是因為他們明明知道有神,卻不把神當作神。  接下來保羅論證了為何猶太人是有罪的:猶太人的罪是因為猶太人明明曉得神的律法,卻不把神的話當作一回事,仍然做那犯罪、不討神所喜悅的事情,所以猶太人是有罪的。簡單來說,猶太人從以前到現在就有神給他們的律法當做規範,神很明顯地啟示他們祂喜歡他們做什麼事情、不喜歡他們做什麼事情,而猶太人的罪就是明明知道神不喜歡他們做某些事情,卻還是去做(

[教會歷史] 點燃復興之火的信心 約翰衛斯理的故事 2021.23

信仰若只是紙上談兵,一切皆為枉然,約翰衛斯理用他的一生,將神的愛實踐出來...  他的名言是:「若對罪惡保持緘默,就等於是認可犯罪!」約翰衛斯理以愛為武器,以佈道為前鋒,在十八世紀,以福音推動一系列社會改革,包括廢奴運動、改善童工待遇、禁酒運動...等,不流血的革命更新了英國人的心靈與生命,革新了道德與生活,這是史上著名的英國大復興時期! 時代背景  十八世紀發生工業革命,都市工人在惡劣環境下賤價超時出賣勞力,許多人淪為廉價童工與女工,社會充滿混亂與紛爭。貴族生活卻奢侈無度,操弄國家行政立法,把持國教(聖公會),控制英國宗教生活,使得教會空洞,教牧人員良莠不齊,窮人與教會無關。 偉大的母親-蘇珊娜衛斯理  約翰衛斯理(1703-1791)在英國小鎮埃普沃斯出生,他的母親蘇珊娜衛斯理生了19個孩子,僅10個成長至成年,分別是大哥撒母耳(老大)、約翰(第15)、查理(第16)及其他七位姊妹。  約翰相當推崇母親的教養方式-愛與紀律,母親的家庭學校,有嚴格的時間表,此外她每週與孩子個別有精心時刻,傾聽孩子心聲並陪伴成長,她一生寫了無數封信給孩子們;而孩子們也清楚知道,當媽媽坐在椅子上用圍裙蓋著頭時,是媽媽與上帝的精心時刻!若用「徹頭徹尾遵循聖經」來形容蘇珊衛斯理,是相當貼切的,她順服先生,但對真理不妥協,一生向神負責,為尚未得救的靈魂努力不懈! 從烈火中抽出的一根柴  1709年埃普沃斯家中發生大火,年僅6歲的約翰仍在火海裡,而外面的大人們搭成人梯,約翰從2樓窗邊縱身一跳,跳入父親的懷裡,母親用聖經中的「從烈火中抽出的一根柴」來形容約翰,母親相信上帝拯救約翰,有祂特殊的目的。而這對約翰的重大意義是他下定決心尋求神拯救的他的原因,行出神在他身上的旨意。 聖潔社團  由於孩子眼中的父母是對神以及對神的話語極敬畏的人,家庭教育中對信仰的敬虔和熱誠,使得大學的約翰開始對社交活動感到是浪費生命的事,他學習如何在校園活出更聖潔的生命、成立社團一同讀經、禱告、讀書、禁食、領聖餐並且有組織地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旁人諷刺地稱呼他們為「聖潔社團」,而這卻漸漸成為循道宗的特色。 重生得救的時刻  1735年(33歲)負擔轉向美國,並且得到母親的支持,母親自豪地說:「我若有20個兒子全都被神用,我一定會非常開心,就算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他們!」  約翰和查理前往美洲的的船上,歷經了大風暴,在所有人都相

[防疫新生活] 如何訓練孩子自主學習極節制的好品格和態度 2021.23

這個問題充滿挑戰和難度,最主要是因為對成人而言,這樣的議題都已經困難重重難如登天,更何況是期待孩子能夠有這樣的態度和品格?不過話又說回來,就我們的觀察和瞭解,有這樣品格的人往往能在逆境生存、在困難中跨勝,更會在艱困中堅持,雖然不一定保證成功、但是卻能贏得讚賞和鼓勵,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訓練孩子有這樣【自主學習、積極節制的好品格和態度】,對孩子而言是給了孩子最棒的【遺產和祝福】,雖是困難重重,我們還是需要勉力而行~  仔細思量一個人能夠有【自主學習、積極節制的好品格和態度】,關鍵在於【成熟的生命和性格】。正是因為成熟所以能夠承擔責任、自我要求;也是因為成熟,所以能夠分辨【是非善惡】、能夠自我管理。雖然會面對慾望誘惑的試探,但是因為成熟會懂得選擇【辛苦但是對的道路或方法來做】;更因為成熟,會努力掙脫肉體慾望的綑綁,以得到自由、活出生命的光彩為目標;更因為堅持合神心意的道路,柔和謙卑會成為生命的記號。第二的關鍵就是懂得愛。因為瞭解愛,就能夠自我犧牲、願意努力完成自己所不喜歡不擅長的承諾;因為在乎自己所愛之人的笑容和滿足,才會放下自己所求,願意付代價、透過砥礪自己努力向前。談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的人只應天上有】,其實在我們一路走來,許多人正在默默付出、在我們身上成就這麼美的事情,當我們有這樣的眼光看懂這些,我們就能以感恩的態度、感謝的心面對生命中的一切,這就是成熟的開始。  你一定會說,孩子的特質就是不成熟、無法自我管理,這樣說來【訓練孩子自主學習、積極節制的好品格和態度】不正是緣木求魚的事情?我個人的觀點是,今天做父母的努力是使我們的孩子將來比較「有可能」擁有這樣【自主學習、積極節制的好品格和態度】,所有今天的努力無法在今天看到成效,真正的成效可能是十年、甚至更久之後我們才能看到,我們需要的是永不止息的希望和盼望、持續努力的態度和堅持、不斷代禱仰望神,直到我們看見我們的孩子在神恩典中成熟的那天為止,因此父母的努力需要的有以下幾點: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培養孩子判斷的能力。 認識懶惰是所有人的通病。 透過父母的幫助讓孩子累積成功的經驗,為日後孩子想要突破舒適圈挑戰自己的時候,預備最有力的墊腳石。  有了上述的努力方向,有沒有實際的做法呢?我們提出下列幾點供大家參考: 和孩子建立愛的親密聯結的關係:這裡有三個關鍵字-【愛】、【親密】、【聯結】,一位真正經歷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