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 2021的文章

[南聖頭版] 跟隨聖靈的腳蹤 尋訪上帝的部落 2021.18

1972 年 7 月 7 日,聖靈如一陣強風,吹向沉睡中的泰雅爾教會,由四位原住民婦女所帶起的屬靈復興,一直是台灣教會史的奇蹟,復興的浪潮所到之處,都帶來深切的悔改、禱告的呼喊、教會的建立、生命的醫治,從田埔教會開始,泰雅爾的教會一一被聖靈造訪,四月 25-28 日,高敏智牧師帶領同工團隊前往新竹縣尖石鄉「聖靈造訪過的教會」,而同時間,台南區牧者聯誼會也在司馬庫斯舉行,南聖團隊與台南牧者團隊,同樣帶著對聖靈復興的渴望尋訪「上帝的部落」。   南聖團隊這次參訪的教會從田埔教會開始,接著是鎮西堡教會、司馬庫斯教會、梅花教會。南聖的團隊拜訪的每一個教會,都留下讚美的詩歌與禱告,鎮西堡教會,教會已退休的師母守著教會旁的原民手工飾品店,牧師仍在外地事奉,她分享自己是排灣族的身分,嫁給泰雅族的弟兄,兩人一同在此牧會,她與牧師都曾經中風,但依然靠主恩典回到教會事奉,現在她繼續用她傳統的手工藝作為謀生,繼續敬拜上帝、服事上帝,她說:「教會和部落是並行的,這裡的工作忙碌又豐富,我們所做的一切千萬不要和信仰分開。」教會建堂的期間,牧師堅持不貸款,教會的弟兄姊妹努力開發增加收入的管道,可以自己動手做的就自己做,他們把山下的石頭一塊一塊扛上來,這樣持續十年。  南聖團隊和台南區牧者相遇在司馬庫斯教會,美麗的會堂充滿了歌唱、歡笑、讚美,台南區牧者不改以往幽默互動模式,每次見面總是笑語不斷,但提起部落曾經歷的屬靈大復興,又能一同深切禱告呼求,今年六月即將在台南上演的國家祈禱早餐會,盼望上帝復興的契機就在此時此刻,讓復興不只停留在過去,更發生在現在。  當團隊抵達梅花教會,就被這個美麗的會堂給吸引,莉慕苡.哈用牧師分享梅花教會的故事, 1974 年賴安德牧師的母親受感說話持續一個月,在 11 月 11 日那天下午,她要會眾聚集到教會外,並準備相機,往東方天空拍照,當時的相機是使用底片的,當照片洗出來發現每一張都曝光,只留下一張,在天空中看見耶穌的影像,這是梅花教會非常重要的一個故事,因為從那時候起,教會進入了屬靈的復興──從認罪悔改開始,禱告聚會、教會建造、宣教隊伍都一一被神興起。    泰雅爾的復興,涵蓋許多教會,以下簡述這個復興的故事 ( 劉得瑋牧師提供) : 一、復興大引爆  1972 年 7 月 7 日聖靈開始大澆灌在田埔教會的婦女身上,在這之前原住民的基督信仰,

[教會消息] 2021短宣隊首次聚集 頌恩傳道宣教分享 2021.18

每年七月的教會短宣都是教會全體動員的大事,2020因新冠肺炎疫情暫停一年,四月24日下午,2021年短宣隊首次聚集,近二百名弟兄姊妹報名參加,今年短宣隊大隊長高頌清牧師,向隊員分享宣教的概念,每位弟兄姊妹都應該是順服主,帶著使命的宣教士,而宣教又分為同文化、近文化、跨文化三個層次,跨文化的難度是最高的。  本次聚集由張頌恩傳道分享這三年在中亞的種種故事,將「跨文化宣教」做了更具體的描述,在文化的差異下,經歷到種種奇特的故事,不管是衣、食、住、行,原本看為理所當然的,在跨文化的宣教中,都可能是「爆點」,弄得不好帶來雙方的關係危機。頌恩傳道的真實經歷讓弟兄姊妹會心一笑,現階段還在持續的是文化適應和語言學習,俄文是一種非常困難的語言,在學習的過程,更是一段「生不如死」的過程,即使回台灣,課程現在還在持續當中。  頌清牧師說,宣教的成效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投入,短宣隊不是以翻轉當地作為目標,因為我們的時間很短暫,但是讓我們跨出舒適圈,可以去體會宣教所帶來的不便和挑戰,對我們是有益處的。  南聖短宣隊因疫情暫停一年,今年期盼能夠順利出隊,需要弟兄姊妹同心代禱守望。不管年輕或年長,只要是南聖短宣隊的一員,就是耶和華的軍隊。今年的短宣分為二個梯次,第一梯次(7/5-7/9):下營、新山、龍潭、樂野、來吉、大內(二溪)、人倫共七個隊伍;第二梯次(7/12-16):獅子鄉、白沙、莿桐長老、東台、香山、主愛、汾陽共七個隊伍。  ▌本報訊

[牧者心語] 牧者的心腸 2021.18

這是耶穌很有名的一個故事,面對這位犯了罪的女人,耶穌說:「你們誰有罪,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頓時,指控的人,一個個、悄悄地丟下石頭離去。  耶穌最後看著她,溫柔又堅定地說:「我也不定你的罪,以後不要再犯了。」  耶穌完美的兼顧公義和慈愛,神的智慧,常常令人難忘,也是身為牧者的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  曾有人說,我們最好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再來當小組長或是傳道人,這樣在牧養上,較不容易落入只是執行公義的律法主義者,也較不容易在弟兄姊妹軟弱跌倒時,只是一昧地指責,而忘了最終的目的,我們是要引導人回到神的面前。  談何容易  當了很多年的小組長,小組員的問題,從二十幾年前較單純的夫妻吵架、婆媳問題、孩童教養…到這幾年,家庭問題常要面對外遇、夫妻分隔國內外、甚至家暴、離婚再婚、同性議題等等的挑戰,較年輕的成員來到小組時,我也發現當年普遍存在社會上的三從四德、婚前的守貞不僅在非基督徒的世界,即便在教會裡面,對年輕的一代這些彷彿都是老掉牙的老傳統。  有次小組分享時,一位姊妹大大方方地說道,她也是基督徒的父母鼓勵他們早點先有小孩,然後再來結婚?!也曾有小組員把過去可能不討神喜悅的黑暗歷史困擾地向你傾訴時,此時你該如何反應?若有弟兄姊妹挑明說,他們偏要做跟你(小組長)講的事相反時,你要如何面對他們?也有人不來聚會了,過去你花了許許多多的談話和關心像個玩笑似地,卻被「簡訊」幾個字簡簡單單地告知,這時你才會體會到,原來失落的感覺不是只有失戀的時候才會體驗到。  何謂牧者的心腸?  還好在教會,有許多的前輩,牧師傳道們多年的牧養,累積了許多血淚的經驗可以分享。記得高牧師有一次提到,以牧者的立場,教會是一個永遠敞開的恩典之門,每個人,包括自己本身,都是罪人,當我們知道弟兄姊妹有「犯罪」的事情發生後,我們的處理原則一定是先引導他們回到神面前悔改,若他們態度良好,就繼續陪伴他們經歷生命的成長與更新。除非,態度惡劣,蓄意攻擊教會和攻擊神,否則,我們一定要給予「恩典」,也就是要給「再一次」的機會。至於,若他們故意隱藏、偽裝時,他們的罪,神自然也會跟他們處理。  耶穌說:「我們要馴良如鴿子、靈巧像蛇」,這真的是不容易的功課,也迫使我們要常常親近神,向祂支取智慧和洞悉事情的敏銳力。很多時候,每一個弟兄姊妹的問題都很個別性,沒法用公式套入解決,有時牽涉到的倫理問題,更非三言兩語可以處理,非常需要擁有耶穌

[我見我思] 遇見神,是唯一的出路 2021.18

是被壓死的駱駝?還是,被水煮的青蛙?  參加媽媽小組12年了,當了媽媽才知道,每位媽媽的日常真是超乎常人的忙碌,有許多辛苦和 不容易!要照顧稚齡的孩子、要陪老公、要教課、要工作、家裡要整修、要預備三餐、要整理家務、要跑醫院、要陪伴父母、要孝敬公婆,有許許多多的雜事,還有突如其來的意外。  「媽媽」很容易就變成「旋轉不停的陀螺」或是「解決任務的工具」的代名詞,若再加上一個「基督徒」的身份,要靈修、要禱告、要聚會、要事奉,而沒有真的遇見神,如此「認真地忙碌」,大概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倘若聚會了一輩子,卻沒有遇見神(更遑論沒有來聚會的人了),會不會乾脆自欺地說,與其成為被壓死的駱駝,倒不如給自己一鍋水煮青蛙的舒適溫水,結果當了一輩子基督徒沒有長進,反倒志得意滿自以為聰明,向上帝發出狂語:沒有祢我也能過得很好!殊不知不在神手中,就落在撒旦手中!  遇見神,是唯一的出路  聖經說,人不可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全知、全能、全權的神,不會因人各樣的心態而有所改變,但溫水裡的青蛙,有一天終究是會後悔的,唯願在還有機會的時候,拿得掉私心,得以遇見神,耶穌早就說了,「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上帝會賜福給那些知道自己心靈貧窮,並意識到自己需要上帝的人,尋求上帝的人,不會是駱駝也不會是青蛙,而將是展翅上騰的老鷹。  因此,每一次的讀經,是罪得赦免,被耶穌的愛緊緊擁抱的時刻;每一次的禱告,是遇見神,聽見神說話的時刻;每一次的聚會,是重新得力、重新開始的時刻; 每一次的服事,是耶穌是主,由主引導的時刻,不再是靠外在,表現好的基督徒,而是靠內心,表態愛神的基督徒。  真正遇見神的人,放下世界,滿心歡喜地為主分別為聖,在天父無盡的愛裡,勇敢跟隨,作主門徒,願我們的心裡都有主人,就是主耶穌基督,身為媽媽小組長的我,有幸聽到一位媽媽這麼說:「就算我再有理由,再有立場,我若說愛神,神不喜悅的事,我就不做了,包括怒氣、控告…」,「對丈夫,我不再數算他的不是,但也不順服他的私心」,「對孩子,我不再致力於幫助他在世界成功,但願他給神管理,成為基督精兵」,「對長輩,我不再計較能幫我多少,但求能愛他們多少」;身為高中輔導的我,也有幸聽到一位高中生這麼說:「在禱告中,神大大充滿我感動我,讓我再次與神相遇,我們這群朋友大聲呼求神在我們當中顯明,讓我們彼此相助,朝天路邁進」,不以成敗而論,而

[天路歷程] 一條回家的路 2021.18

從小我就具有敏銳感覺,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情緒反應就很大,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對於細節有著「異於常人」的堅持,看到別人哭就跟著傷心難過,甚至總是在抱怨衣服讓我不舒服,也總愛追著父母問「為什麼」。  這些經常被認為是「難相處」,所以我的感受經常被忽略,孤單是小小年紀的我之代名詞,有如少年維特的煩惱之感傷主義。  不過我總覺得有一個看不見的朋友,都會在我最孤單的時候出現保護我,祂讓我渡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比如讓我愛上寫作,比如讓我知道「史懷哲」,小小年紀的我,把過多的感覺轉換到寫作,我充滿熱血。  直到小學五年級脊椎被裝上鋼釘鐵架後,我再也感受不到那位好朋友了,我開始變得很正常,甚至性情也有很大的轉變,我不再敏感,我不再問為什麼,那應該是我回憶起來,最愉快的時光。  高中時,高敏感的性情與脊椎疼痛加速地攻擊我,我第一次叛逆行為,便是躲在家中拒絕上學……  第二次叛逆則是到北京就讀大學時,又因為高敏感的特質,讓我在情感上陷入挫敗,割腕自殘休學……  從那刻起,我重新詢問「為什麼」,我開始找尋人生的真理,我開始探索神秘的世界。  一路走來,我碰觸很多「神」的世界,非常用心投入其中,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孤單的感覺沒有消失,仿佛都不是回家的路,我變成宮廟中的「難搞」人物!  我開始內在批評信仰變成一種追求,神的等級太多,大家都在找尋至高無上的神,甚至需論斷你的天命是否配得。  如果人總想有平安,想要脫離苦海,那為什麼神的世界有分別?宮廟與宮廟間為什麼無法分享交流?神的代言人是說神的話語,還是參雜他個人意識?靈啟動時你又如何堅信誰降臨?  看著眾多師兄師姐陷入另一個苦海,我已分不清,是我苦所以看出去是苦?還是他們真的太辛苦。  極樂世界死後才能到達,那麼我們在人世間在努力還什麼願?我們在證明什麼?  直到我遇見上帝……曾在夢境裡,我憤恨看著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問道,「您當真一點怨恨都沒有?」祂讓我看見光。  這段時日以來,在我決定受洗前,祂讓我相信這世界真有桃花源,當下即是力量,只要我願意相信,一切都是創造的開始,我不得不臣服。  受洗當天身體微微的顫抖著,我流著淚……我清楚那跟以前跪在菩薩面前懺悔不同,這次是一種感動與喜悅,仿佛有股電流流竄全身,告訴著自己「活著真好!是……你僅是活著,就是美好!」 ▌馬太牧區 王筱茜 

[門訓迴響] 約拿書學到什麼? 2021.18

生命中總會遇到一些自己認為不順遂的事情,但這一切都有上帝美好的安排。  四年多前,那時大女兒4歲,小女兒未滿1歲,而我是全職家庭主婦,先生則面臨轉換工作,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先生是個天性樂觀、不會對自己設限、勇於嘗試的人,在找尋到下一個合適(固定)工作期間,有做過鞋廠業務、鐵皮屋搭建工人、女性成衣業務等工作,但先生其實對餐飲業非常有興趣,一直很想開餐廳,跟先生幾番討論後,考量餐廳營運成本太高,於是打消念頭,但某一天突然想起先生轉換工作前4、5個月,有在兒童牧區家長LINE群組看到玉谷老師PO出朋友開的早餐店想盤讓的訊息,當下就跟老公提議來開早餐店,但想說那則訊息是好幾個月前看到的,店應該被盤走了,於是聯絡了開早餐店多年的大學同學,請教關於早餐創業的心得,同學一得知我們要創業,立刻邀請我們到他的店詳談,並以過來人的經驗勸說我們不要加盟並大氣的提供免費教學及食材廠商資料給我們,真是太恩典了!先生有設下目標一個月內要學會,沒想到天資聰慧的他一個禮拜就將所有餐點製做方式全部學會,接下來的時間就是一邊在朋友店裡學習經營管理一邊尋找店面。  我們找遍了住家附近國小和大學旁的待租店面,每每看到不錯的店面想租並打電話詢問時,得到的答案都是租出去了不然就是不租油湯,一直碰壁,一直租不到店面難免會灰心,但心中一直相信上帝一定有更好的安排。於是在兒牧家長LINE群組發文詢問是否有待租店面可做早餐店?就看到玉谷老師回訊說朋友的早餐店還在盤讓,當下非常驚訝,於是藉由玉谷老師提供的資訊google找到該店位置及圖片,整間店的經營不到一年裝潢非常新,而且位於大同國小和台南大學榮譽校區旁,這個地點真是太棒了!經由玉谷老師的牽線我們順利連絡到盤讓方,並到現場詳談,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得知對方也是基督徒,他們想盤給基督徒,但在盤讓期間不太順利,不是約見面被放鴿子就是問問後無下文,據說我們夫妻倆是第一組到現場去看的。從第一次見面到盤下整家店並和房東簽約僅僅一個禮拜就完成。  我們的早餐店是因著上帝的恩典才開成的,所以就將店名取為-葛瑞斯漢堡(Grace Burger),上帝是不誤事的神,祂有最好的時間、最好的安排,在神還未成就的時候,不要失望,要堅心仰賴神。 ▌約翰牧區 邱以琳 

[天路歷程] 感謝主 感謝我的上帝耶穌 2021.18

這次膽囊切除腹腔手術,讓我深深體會,真的要好好愛護自己,上帝創造我們就是要我們珍惜自己,這次膽囊手術後,真的要好好調整自己飲食不要亂吃,吃要吃對東西,飲食是我們維持健康第一大重點,(這次非常感謝教會牧師、傳道、小組長、小組員,還有我親愛的家人,還有好多朋友及我們高中同學)短短四天三夜,讓我真的非常非常感動。  4/16週五早晨被安排第一刀開刀,8:15我準備要被護士推進去手術室的短短距離,老公跟媽媽讓我心中有一種好像永不見面的感覺浮上心來,推進去一瞬間時,我的眼淚掉下來了,(手術前牧師有交待,我進去一個人時候,一定要跟上帝呼求祂的名,這時刻要與儀芳姐妹同在)我趕快跟上帝禱告呼求主祂的名,上帝在這一刻要與我同在,有上帝的同在就使我有平安,不害怕不懼怕,很快麻醉醫師叫我不要緊張、放輕鬆,我的頭皮一陣發麻,不到三秒就暈過去了,手術時間大約30分鐘,手術後20幾分鐘,醫生就跟家屬約談取出膽囊、石頭給老公看,說手術非常順利,這時老公心中的最大石頭才終於放下來(感謝主,禱告就是我們基督徒的權柄)。這次,還有好多教會弟兄姐妹來探望我關心我,還有我最愛的家人,真的非常非常感動,但因為手術後,都沒有什麼體力跟你們好好打招呼,非常抱歉。  真的好感謝上帝,上帝總是知道我們的內心深處,需要的是什麼,傷痛的是什麼,上帝真的是充滿愛的神,能夠認識上帝真的是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補記:上帝預備的巧妙直到最後一刻,那天我出院時,要離開病房前,跟隔壁床的阿嬤傳福音,她已經78歲,還要洗腎,真的很辛苦,但她有答應要跟我來教會!!上帝的恩典滿滿,超乎所想。 ▌馬可牧區 陳儀芳 

[門訓迴響] 馬太歸納法查經 2021.18

▌路加牧區/陳宜惠 過去讀經只是很認真把神的話記到心裡,可是真正在舊約到新約卻無法連串起來,對人事時地物總是過目就忘,上了歸納法式查經也讓我對讀經開始有了概念,可利用觀察、解釋、歸納、應用的方式來有條理式的讀經。  課堂中也讓我知道四卷福音書當中的時空背景、作者、和訴說對象、和福音書當中人物…等等的解釋,在此開始有了讀經的架構,讓我知道在不同卷書出現類似的經文,利用研讀方法中的「多樣性」、「一致性」找出它的差異性,和述說的對象跟背景,在解經中找出原來的意義,在其中找出關鍵。  讀經也需要配合橫向及縱向來思考,這樣讀經才能更有效益的將神的話語貫穿,還要將上下經文一起閱讀,而不是單單看字義上的解釋而斷章取義,這樣做是件很危險的事。  參與這堂馬太歸納法讀經,讓我更深刻的體會讀經的要領,課堂有很多詳細資料可以查閱讓我更清楚明白神的話語,這是我完成這堂課得到最大的收獲! ▌馬可牧區/陳理新  很期待頌和傳道的這門課,覺得自己需要更有效率的方式讀經、解經~  上完這堂歸納法查經課,知道了歸納法查經的定義就是觀察、解釋、歸納、應用。也了解四福音書原來有獨特的性質,透過橫向思考、縱向思考來了解耶穌、記錄耶穌的一言一行就像新聞報導一般。  平常讀聖經只有句句念過去,沒有太多去停留思考經文的含義,透過傳道在最後一堂課帶領大家查馬太福音26章6-16節,利用歸納法查經實際演練,讓我反覆看經文思考:門徒想做的是「善事」把香膏抹在耶穌腳上的女人做的是「美事」;門徒看見的是「價格」,而耶穌看見的是「價值」。  門徒想到的只是怎麼樣幫助耶穌成為更成功更有名的人,耶穌卻覺得這個女子所做的,是做在神的心意裡面,耶穌感到欣慰、喜悅她為主擺上。生活中我們常常容易看重物質,忽略了主,我們所做的是要得人稱讚還是要得耶穌稱讚呢?我想主不僅期待我們做善事,更期待我們做美事,透過四福音書記錄的耶穌偉大救人的福音,我們也要學習過榮神益人的生活,即便別人不理解、即便別人嘲笑我們、即便家人質疑挑戰我們何必枉費人生為耶穌做事、禱告、為耶穌而活,願我們都記起來這位婦人為主所做的美事是何等的美好!  感謝頌和傳道您的用心備課和分享喔!很開心收穫滿滿,希望聖經~成為我天天見面的好朋友!讀上帝的話語成為天天喜樂的泉源! ▌彼得牧區/謝淑菁  課程中所學習到的歸納四重點「觀察」、「解釋」、「歸納」、「應用」很受用,幫助我在讀經時

[門訓迴響] 以弗所書 領受信息與感動 2021.18

天父是如此的愛我們,以致在我們未出母胎時就有了揀選,為我們預定了在基督耶穌裡兒女的名份。人在世上是何等得罪神,是何等的污穢、不配,但神卻憐憫人,親自用祂的寶血來救贖、挽回我們,使我們活著擁有盼望、得著恩惠和平安的確據。神將恩典、屬天的智慧與能力豐豐富富的臨到我們身上,這是祂慷慨和奢侈的給予,叫我們能夠明白祂的應許和旨意,以及祂在我們每一個生命中的呼召,領受聖靈的印記和祂基業的憑據。這是只要人心裡相信、口裡承認就可以得著的。  上帝沒有給過一個人永遠快樂的人生,但祂讓我們在苦難中更深的抓住祂。從前的我不認識神,我是一個屬靈的孤兒,因為原生家庭的種種破碎,總是在生命中感到自卑、自憐,生命中沒有盼望和力量。但神看見了我的軟弱和絕望,就拯救了我,因著祂長闊高深的愛,我得到了一顆新的心,從黑暗進入了光明,找到活著的意義—耶穌。每一天我都要學習用謙卑的心單純的來到神的面前恭敬、懇切的禱告,即使眼前有阻礙、有難關,都要用感恩的心去順服,明白神給的所有境遇都是對我最好的,是為了要裝備我們,在我們身上成就祂美好的心意和計畫。  但願信徒和眾教會能夠先與世界分別,並按神的旨意在基督裡彼此相愛、合一,因為神並不是揀選肢體,乃是揀選身體。無論身分、地位、種族,我們都要一同來宣揚主的福音,將主量給我們各人的恩賜擺上,並時常思念天上的事,用生命來為主做見證。不在乎自己做了什麼、為神做了多少,只定睛在有沒有活出榮耀神的道路!但願神使我們得以真正看見祂的國度、進入神的豐盛裡,擺上全心全人來為主奔跑。期待有一天教會能夠真正的得著神所要啟示我們的奧秘,同時也操練自己在每一次的屬靈爭戰裡都有敏銳的心,用信心倚靠上帝、穿戴屬靈軍裝作剛強的人,抵擋魔鬼的詭計來得勝,讓天上地上的萬國萬邦都齊來頌讚,看見神的大能大力,將一切的權柄和榮耀都歸與如此愛我們的神。也願我們的生命都能夠越來越像主,更多的去饒恕和捨己;用主的愛去愛人,放下自己該得的權利,謙虛、溫柔、忍耐,成為他人的僕人;當像光明的子女,察驗一切何為神所喜悅的事,並且行出來,讓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主同在的地方,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燭火都要因我們而復甦。 ▌高中牧區 林容瑄 

[第二軍團] 好閒活石樂團音樂會 主後午後悠閒悠揚同樂 2021.18

四月18日下午16:00-17:30,在南區的「白雪珈琲店」(原好閒-鹽埕出張所),舉辦一場具有知性、人文藝術氣息的音樂會,活動中邀請到「活石樂團」來跟大家分享,當中有許多老歌及詩歌,也有兒童喜歡的迪士尼樂曲,首先透過慶怡、伊麗亮麗雙姝的〈火焰之舞〉,將活動揭開序幕,附近的居民被優美的琴聲吸引而來,駐足聆聽,有兒子推著高齡90歲坐輪椅的母親、有父母帶著幼兒、有騎摩托車路過停下來的,更有遠從南投來的旅行團。除了弦樂還有薩克斯風的表演,加上好土好水詩班演唱,讓當地的居民渡過輕鬆的午後時光。當天活動除了有音樂饗宴之外還有親子互動的攤位,透過這些活動,增加弟兄姊妹與當地居民更多接觸的機會,讓每一個互動都成為福音的接觸點。  在這裡後續還有好幾次不同的活動,包含手作、藝術、文化等…課程,邀請您分享給親朋好友,一起來享受生命中的愉快時光! ▌路加牧區  黃惠鄉報導

[摩西牧區] 台東之行 喜樂豐富兩日遊 2021.18

因疫情延滯的牧區旅遊,終於可以成行了。在雲翔牧師精心策劃之下,有了二日半的「台東之旅」。  四月18主日崇拜後,弟兄姊妹在教會用完午餐後出發。沿途定點讓肢體下車方便、活絡一下筋骨。首站抵達台灣最美的車站「多良車站」,該站位於山坡地,為高架設計有候車室、售票處與觀景臺。月台欄杆漆上鮮明紅色,可鳥瞰太平洋壯觀美麗的景色,我們到達時恰巧有兩列火車經過,讓我們非常興奮,也看到許多鐵道迷前來朝聖錄影,非常熱鬧。第一晚夜宿布農部落,因溫度偏低,友善的布農好朋友,特別為南聖肢體加菜有:「鹽烤魚」、「麻油雞湯」、「小米酒」等,讓肢體暖身更暖心。第二天,參訪紅茶產業文化,了解紅茶的製作和種類,並品茗各種紅、綠茶飲,潤喉清心;接著來到「原生植物園」,聆聽解說員介紹認識許多種植物,並享用園中自產的菜蔬美味火鍋;下午到「加路蘭」海邊遊憩區,海邊漫步,享受強風吹來站不穩的滋味(因有颱風外圍環流的關係),別有風味。傍晚台東「森林公園」的鐵馬巡禮,讓弟兄姊妹感覺年輕了許多,有單車獨行或電動腳踏車雙載,全隊浩浩蕩蕩90分鐘,幽遊森林、環繞湖邊,非常愜意,同時吸足樹林中的芬多精,一趟下來雖然肉體有些軟弱,但心靈卻非常舒暢。   第三天,預備回程,途中造訪「知本森林遊樂區」,天氣非常涼爽舒服,藍天白雲,綠地花香撲滿鼻,在枯水期中奢侈的享受涓涓流水,真讚歎恩主創造大地的美好。接著到「可茵山可可園」參觀可可的種植和用途,並了解可可的實用性;走完「泗林綠色遂道」後,完成這趟台東森林之旅,不僅僅充滿知性又有足夠運動,真是養身也養心。  歡樂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看著肢體們帶著喜樂的笑容和滿滿的伴手禮。知道這趟台東之行,確實豐富了弟兄姊妹的生命,更開闊了大家的視野。謝謝雲翔牧師,細心規劃與帶領這群長者,沿途有主同在,出入平安,一切順利返回家園。 ▌摩西牧區  蔡靜芳報導

[摩西牧區] 長青公寓福音探訪 耶穌祢是我的主 2021.18

四月15日摩西牧區長青公寓的福音出擊,對一群退而不休的長者而言,他們珍惜每次服事,就如同珍惜天父美好祝福一樣,因耶穌的愛,他們樂意將所領受的分享給更多人;在區牧眼中,這些長者,都是神賦予牧區的寶貝,他們服事的熱誠、活潑的心態,完全不亞於年輕人。  基於這感動,雲翔牧師號召許多長者,參與牧區探訪服事,並鼓勵他(她)們勇於嘗試學習各種樂器,很多人從看不懂豆芽菜,到現在學會好多種樂器,連他們自己都覺不可思議,技巧也許不很專精,但透過神的愛所傳遞的樂音,卻能鼓舞住民心靈,成為別人的祝福,真正實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經常聽他們分享:沒想到我活到這把年紀,還能學習樂器來服事神…言下之意,充滿感恩,不僅越服事越甘甜,更活出生命的自信和價值。區牧最近又宣佈,五月份將嘗試新的樂器「卡林巴琴」的學習。  福音隊伍日愈茁壯,雲翔牧師被感動預備開拓另一處福音禾場,好讓基督的愛傳遍更多地方,當他說出這構想,長者們紛紛響應!在基督愛的大家庭,就是如此喜樂與順服,永遠充滿信心和盼望。活動快結束時,乍見角落一資深音樂老師,正默默收拾譜架,謙卑溫和的舉止,展現出音樂家特有風範,讓人由衷欽佩,這正是教會與牧區之福。最後雲翔牧師以詩歌〈耶穌祢是我的主〉祝福禱告,同時熱切邀約住民,主日最好去處,就是到教會親近耶穌,惟有耶穌能帶給人們復活的生命與永生的盼望。 ▌摩西牧區  丁錦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