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2, 2022的文章

[南聖頭版] 同工培訓2 教會恩賜與格調 切慕最大的恩賜──愛 2022.4

一月20日晚上,台南聖教會同工培訓課程的第二堂課,主題:教會恩賜與格調。講員高敏智牧師提及教會恩賜,勉勵同工不要因為恩賜而產生錯覺,恩賜不代表生命;而同工的性格,也是教會建造的一大關鍵。在這次同工培訓中,由周維音師母、楊殷嘉弟兄、董彥君牧師分享自己的見證,不同的人生際遇,卻同樣指向基督揀選的道路,讓與會的同工們深具共鳴。  小組牧養是教會的「基礎工程」,我們要問的是:小組員找到教會的根?還是只找到小組長的根?小組長的牧養必須與教會連結,正如所有的恩賜,目的也是建造教會,但現在問題來了,教會有恩賜,就容易紛爭分裂,但沒有恩賜,教會沒有前進的動力,最終會枯乾,那怎麼辦?到底哪一個比較好?我們所要尋找的答案,神早就說了,要切慕屬靈的恩賜,最大的恩賜是什麼?是「愛」!  我們在基督的根基上建造基督的身體,一定要有恩賜,只是焦點要清楚,焦點在自己,我們會嫉妒,焦點在神的國,我們就能配搭成團隊,尋求教會最大的好處,不是自己的好處。牧師說:「我只是肢體,神要用的是教會!」當我們認清自己的定位,我們可以順暢地與神同工,聖靈的內住,使我們有真正「優雅」的生命。不要嫉妒、攻擊在前面的事奉者。南聖是一個音樂事奉很明顯的教會,但音樂不是我們的本質,我們的內容是在基督裡:教會經年累月的禱告會、查經!若沒有這個內涵,就沒有其他的東西!每個人都是一台戲(不是只有台上的那個人),我們都要演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提及性格的部分,牧師說,性格不是天生的,終極目標是柔和謙卑(不能學),我們能學的是「負神的軛」、「學神的樣式」,懦弱不等於溫柔,如果我的生命際遇平順,沒有引爆點,不代表我的脾氣很好;教會人數增長等於成功嗎?如果教會愈來愈世俗,教會人數增加不等於成功;我們的喜樂建立在哪裡?世界的肯定嗎?  周維音師母分享見證,從過去性格爆裂,經常「拍桌」,人人害怕的,到後來被神修剪「從拍桌到拍手」的服事三部曲:1、過去很壞; 2、信主後覺得自己很好; 3、知道如何輕鬆幽默,幽默看待生命中大小事,回頭一看,發現過去力求精準,其實是自我中心。  楊殷嘉弟兄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很早就獲得肯定,他的人生三部曲:1、驕傲,因為被人恭維習慣了,在教會領受恩典;2、離開家,離開教會,走在流行的尖端,很快的認識世界的燈紅酒綠,在那個看似樣樣都有的環境,才認識自己:「其實自己很弱小,台北不是我的家」,倦鳥需要歸巢;3、上帝沒有

[教會消息] 泉源小學 第一學期結業式 2022.4

教會泉源共學走過第一學期,在一月19日週三下午兩點舉行結業式,在主任慧珊牧師帶領孩子們唱著〈大山為我挪開〉,讚美上帝一路來的恩典與帶領。孩子們一一上台感謝,表達對上帝、父母老師和同學的感恩,也有孩子用背經來表達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約壹4:7)。在基督裡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老師、家長陸續上台表達感恩與成長,現場充滿喜樂與感動。  慧珊牧師感謝所有老師的參與與支持,也對家長和孩子們的配合表達感謝與肯定。維音師母一上台就帶著幽默的態度要彼此加油,在忙碌的聖誕月中,維音師母擔任班導,自稱為是嚴格有點兇的老師,但是她的幽默卻讓孩子在紀律與快樂中成長。燕碧師母感謝神在大家不確定與沒經驗中走過一學期,看到孩子們學會彼此包容與接納,也能夠接受別人的指正,而不是生氣埋怨。  學生們按照年級一個個上台分享一學期的成長與感恩,孩子們大多表達感謝老師;自學很快樂、很好玩,很多學生最喜歡體育課,可以打樂樂棒球、踢足球;也有孩子喜歡舞蹈課、綜合課,而讓孩子們最雀躍的莫過於每周的戶外教學。當中有一年級的孩子緊張得不敢上台,窩在媽媽懷裡哭了,而慧珊牧師告訴孩子:「我們等你」,過一會兒他就預備好可以上台了,每個孩子的腳步速度不同,「我們等你,你慢慢來」是一個美好的生命機會教育;也有另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拿著自己寫的手稿,緊張的站不起來,慧珊牧師帶著她念出稚嫩筆跡的心聲:「謝謝老師,我很開心在教會自學,我喜歡上聖經課,可以聽很多有趣的故事,聽好聽的詩歌」。  在會場最顯眼的角落是美術課鱷魚老師帶著孩子布置他們一學期的作品,有撕貼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水彩四季的潑墨畫、聖誕裝飾與聖誕房屋,孩子們創意與才華在繽紛的作品一覽無遺。大衛廳門口則擺上孩子們上午在姈燕老師帶領下製作的點心,美味的三明治、紅豆湯圓、巧克力,在在展現孩子們在教會共學的成果,不是只是在課堂或書本的學習,乃是在生活與生命中每一環節。  各科目老師和家長輪流上台發表感言,每個老師共同的心聲就是感謝神,能夠和孩子們一起經歷上帝的恩典與作為,也看到孩子們一學期下來在生命態度、團隊合作上的進步,他們收到孩子們手繪的感謝卡片,紛紛露出驚訝與感動的神情;最令人動容的是特殊孩子廷益的媽媽表示,看到老師還其他學生對廷益的接納照顧,讓她帶著三個孩子來教會的同時,是可以喘息與一起學習的小確幸。最後尾聲以大合照做結束與

[牧者心語] 在困境中超越環境 2022.4

許多人對基督徒的第一印象,除了很有愛,就是他們常常帶著喜樂。喜樂成為基督徒生命的標記。  因為聖經鼓勵我們要喜樂,箴言十七章22節:「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既然基督徒應當過喜樂的生活,這是上帝的旨意,但為何有的基督徒卻面無表情、缺乏喜樂呢?  我們是神的兒女,但一般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和壓力,我們一樣要面對。神說「應當一無掛慮」,是不要我們憂慮,也不要有無謂的擔心。有一首詩歌是這樣寫的:「喜樂是信心的選擇」,是否等同沒有喜樂會憂愁就是沒有信心呢?  12月初一個周六午後,接到在外地求學孩子的電話,另一頭夾著人聲與些許的吵雜,電話中說:「媽我出車禍了」,電話這一頭的我,一度以為是孩子在開完笑,詳細了解情況是自摔,後座沒載人,己報警等救護車送醫院。掛上電話,看到孩子傳來摩托車的照片,整部車幾乎半毀了,感謝神,車體受損這麼嚴重,但人輕傷沒生命危險,天下父母心的糾結,生氣也擔心,想去一趟屏東醫院了解傷勢,又接到孩子電話,嘴唇撕裂傷己縫合,正要離開醫院回宿舍,好像我們去了也不能做什麼,決定禱告交託。  隔天剛好是台南市點燈,我和先生都有服事,很感謝亦沒因孩子的意外讓服事受到影響。隔天在點燈會場,晚會還在進行時,接到兒子來電告知,車禍急診時縫合的傷口,可能沒清乾淨就縫合感染長膿,現正在醫院急診處理傷口,醫師要拆開已縫合傷口將膿排出,吃藥待傷口消腫再縫合。我腦海裡浮現出,別人家不會發生的事又臨到我家,來一個被迫接收的禮物,已無法思考,只知明天一定要把孩子接回來台南就醫,聽兒子說急診時有預約接下來到整型外科看傷口,立即上網掛號預約了台南某大醫院整形外科,孩子就診時醫師看了傷口,淡定笑著說:傷口只要擦點藥膏等慢慢消腫就好了,不需特別處理。我心裡鬆了一口氣,不用處理再縫合只擦藥膏,這樣也很好。  只是孩子本人有疑慮,傷口很大很深也還在化膿,真的不用治療不需縫合就會好嗎?因為孩子的擔心,我詢問了教會裡的醫師,醫師看了傷口覺得要馬上處理,已經感染了不能再拖延,否則很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當天是星期一晚上八點多了,我有點驚訝,心想:「現在?是現在……?沒錯,是現在。」依約進了診間,進行清創手術與縫合,一個診間,三位護理師 一位醫師治療,一位醫師拍照與錄影記錄過程。因為我怕看到傷口便

[聚焦聖經] 創世記(三) 「亞伯拉罕之約」有何重要性?2022.4

亞伯拉罕之約:  主要經文:「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 後續經文:創15、創17  由約的應許(創12:1-3)至約的訂立(創15:18)至約的申訂(創17:2),使約之內容逐漸明朗、完整。 ————————————————————— 前言:  在12章,上帝給亞伯拉罕(亞伯蘭改名後的名字)一個應許,我們稱為「亞伯拉罕之約」。這個約是整本聖經的核心,是神救贖人類的重大計畫,經歷大洪水、反叛神的巴別塔事件出現後。此約的內容顯出神在世界上再來一次新的「創造」,完成神初始造人的目的(創1:28)。 亞伯拉罕之約的概念: 神單方的許諾,人單方的接受。這個約並不像一般人以為的雙方談約定。立約者乃上帝單方面,亞伯拉罕沒有出半句話,這不是勢均力敵的雙方所立的約,他只有兩個選擇:接受或者拒絕。我們無法主動和上帝簽約。 神主權的揀選,人信心的回應。上帝立約的目的是祝福他。神使應許成為立約,人由被動變為積極。「約」其實就像上帝設立的婚姻,偉大的神竟限制自己,和一個人、一個家族立下婚約。此約會一直看到神說:「我必」,上帝說了六次,這是令人有盼望的,因為上帝與人立約,祂發誓祂會堅守到底,絕不落空。  我們來看12章1-3節,這個約的內容: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上帝從一個人開始創造,也從一個人開始救贖。上帝第一個應許要給他們一個大國,有國就必有土地居住,那土地位居世界各大洲的中心,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就在耶路撒冷,上帝應許賜給他們做為永遠的產業。有趣的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個人都從未真正擁有過那塊土地,並且,都將自己未曾擁有的產業留給兒子。他們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可見他們的信心有多大。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大國必會有許多國民。第二個應許是:「我必使你生養極其繁多;國度要從你而立,君王要從你而出,並要叫人得福。」有趣的是,上帝一樣給他信心的功課,說要成為大國,必有很多後裔,神說要像天上的星一樣多!?但是,他100歲的時候,上帝才給他一子,並且在數年後,給他要他獻上獨生子的考驗。 「為你祝福的,我必

[讚美花園] 古典音樂時間 You'll Never Walk Alone 2022.4

〈You'll Never Walk Alone〉是美國百老匯音樂劇《旋轉木馬》(Carousel) 又譯作《天上人間》的選曲,由Oscar Hammerstein II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Richard Charles Rodgers理察.羅傑斯作曲。1945年在百老匯皇家大劇院首演。引人入勝的劇情,膾炙人口的歌曲與舞蹈,讓它1994年獲得音樂劇界最高榮譽的5項東尼獎,1999年更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20世紀最佳音樂劇」的稱號。  《旋轉木馬》音樂劇的劇情,描述兩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一段悲情一段詼諧,其中穿插生命、愛情、死亡、贖罪、永恆的主題,交織成了一齣苦樂參半的人生哲理劇。後來還改編為電影版、話劇版,甚至(韓國)電視劇也曾用此劇本加以編改,足見此劇受歡迎。該音樂劇中這首〈You'll Never Walk Alone〉在1965年更成為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的隊歌,之後影響了其他球隊,自此成為歐洲足球賽在開賽前高唱的經典歌曲。  這裡也特別介紹「維也納之音聖樂團」,它是由10位曾在維也納音樂學院求學,目前任教於各大學音樂系,散居於臺灣各縣市的姊妹們組成。2017年受邀馬丁路德改教500週年臺灣區紀念音樂會演出後,本著不忘當年初衷,繼續以推廣聖樂服事各教會至今。  Covid -19 肆虐,至2020年時全球仍陷入嚴重的疫情風暴中,醫護系統也幾乎瀕臨崩潰之際,在歐洲此曲再度響起。人們雖處於隔離中,但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被匯集,以各式各樣的版本在 Youtube 上出現,為醫護人員鼓勵,也成為彼此的激勵。當時「維也納之音聖樂團」也響應此舉,姊妹們雖散居臺灣各地,但我們將此曲翻譯成中文演唱,快速在各自家中錄音後,以線上剪輯的方式製成影片上傳。  這次我們介紹的版本即為「維也納之音聖樂團」2020年疫情期間的線上錄影與2021年12月12日在板橋貴格會海山教會聖樂主日服事的現場錄影剪輯。  〈You’ll Never Walk Alone(你將永不孤單)〉  每當你經風暴 要抬頭仰望  請不要懼怕路黑暗  看風雨的盡頭 金色的天空  鳥兒甜美歌聲多悠揚  前行過風暴 前行無懼怕  雖風中夢想搖盪  前行無懼怕 希望不放棄  你將永遠不孤單 你將永不孤單 ▌董怡君姊妹

[心靈咖啡] 走過叛逆的年歲 2022.4

本週南聖泉源電視台《心靈咖啡》由李慧貞牧師來訪問陳泓仁弟兄的信仰歷程。  陳泓仁弟兄國一時,在母親的要求下開始參與國中團契,起初他非常抗拒參與聚會,因為週六晚上本來是他和表哥可以一起通宵打電動的時間,但隨著參與次數的增加也漸漸認識了一些教會的朋友,似乎也越來越習慣有團契生活的日子了。今年是他來到南聖的第24 年,過程中曾在大學時期到台北讀書,在許多人眼中,他或許會更喜歡北部的生活步調,甚至是留在北部而離開了教會,但他卻在畢業後回到台南,並繼續留在教會中,這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陳泓仁弟兄分享到他曾經認為「不顧他人的眼光而活著」是一件非常帥氣的事,因為自己充滿表演慾又愛開玩笑的個性得罪了不少人,即便知道漸漸地有些人不太喜歡自己,但也不是非常在乎,這樣的個性讓他無法參與舞台上的事奉,隨著時間推進,又因為感情上的挫折,他開始決定要到世界去看看。  在世界裡打滾的日子,他沾染了許多不好的習慣、做了許多上帝所不喜悅的事,但上帝的孩子祂必親自管教,所以上帝讓他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上代價,曾經以為的自由和所擁有的一切都在上帝的管教中一一失去。在他最失意的時候,他想起上帝,所以他決定要好好地回到教會裡,不再做一個在教會與世界間遊走的人,這也是為什麼他很喜歡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比喻。  如今已成為父親的他,時常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上教會,因為常與教會許多弟兄姊妹接觸,他的女兒默貞比起托嬰中心裡同齡的孩子更樂意與人分享、更大方,也因為參與英文堂主日的緣故,默貞對英文的反應很好,對於不同膚色、種族比較不會感到害怕,最讓陳泓仁弟兄感到欣慰的是,在他們從小對孩子教導謝飯禱告的習慣裡,默貞如今只要聽到「禱告」,會自己把手合起來,低頭閉眼睛,甚至會在禱告結束時說「阿們」,陳泓仁弟兄說曾在結婚時跟上帝承諾要組一個基督化的家庭,相信這是上帝對他們一家的保守。  在節目的尾聲,慧貞牧師勉勵弟兄姊妹,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直到見主面,這過程中仍然有許多挑戰要面對,期盼在未來的道路中都能一直倚靠主,堅持行在正路上。 ▌整理  盧姵茹

[天路歷程] 驕傲與事奉 2022.4

「三角鐵?!如果只是要打三角鐵,就找別人打就好啊!」年少輕狂的我,喔不對!是年幼輕狂的我在聖誕節節目演出的第一次練習時,不假思索地向姿儀姊答道。「欸欸你這是在亂彈什麼啦?拍子數好是有這麼困難嗎?!」服事練團中的我,丟出了好多的利刃直穿人心。  諸如此類犀利又直接的話語,顯出了那內心中幼稚的驕傲與傲慢,光鮮亮麗成就的背後,卻不知傷了多少身旁的朋友們,在各方面表現都極為突出,而且幾乎可說是沒有嘗過失敗滋味的我身上,成為了那需要上帝親自來修剪與調整的軟弱。  感謝神!上帝並沒有厭棄我不管,而是透過很多的機會還有很多身旁的天使們,一步步慢慢地來提醒與指教我,磨去孩子的稜稜角角。這樣的過程大概有十幾年,可說是條漫漫長路,以下就簡短帶過。  小五開始迎接大衛事奉團的洗禮,在明容姊、慧珊姊等輔導的教導之下,重新認識與學習服事和待人的態度。「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12)」 。越是站在前面服事的人,也越是要保守自己的言與行,成為造就他人的榜樣。然而,這當中的改變也不是一蹴可及,在很多的事情上仍然有所碰撞與摩擦。  幾年前生日的家庭禮拜中,爸爸照往年慣例都會選一節經文做為勉勵。「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很喜歡這節經文,這讓身為高中生的我再次思考,什麼是天父眼中的善?不是第一名,不是把一首詩歌演奏得完美無缺,更不是藉著指出他人的不對來突顯自己的善,而是放下自己,更多學像耶穌的樣式。  近年來高牧師在許多的講道中多次的提到,為何南聖得以這麼豐富這麼喜樂,那是因為大家都不仗著自己的專業與地位,都笑笑的、土土的,彼此扶持、彼此幫補。也許成果不到九十分,但卻是帶出福音的震撼與果效,因為這是一個因著喜樂而有滿滿的愛與力量的團隊。雖然牧師好像在主日或是查經、禱告會的講道中常常提到一樣的事情,但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厭煩,因為這是每周奔波在各樣服事上的我,最棒最重要的提醒,好叫我時時檢視與調整自己的眼光,將每一次的服事帶到主的面前,交託給祂來親自引導我。  而當我於此分享這篇文章的同時,並不表示「驕傲」這項軟弱已全然地被雕磨。每一次在舞台上的事奉,以及事奉前的練習場合上,對我來說都是再次的考驗,這會是一個需要天父持續提醒孩子的生命功課。在每次的服

[手語事工] 蔡姈燕傳道 心意改變是好的嗎? 2022.4

1月16日主日由蔡姈燕傳道證道與牧區姊妹,ㄧ同在台南手語甘為霖紀念教會服事。新的一年,新的盼望,大家看到彼此都很開心,感謝主的保守看顧,雖然疫情仍延燒,大家都平安。姈燕傳道以「羅馬12:1-8」分享,主題為「心意改變是好的嗎?」。新的一年,大家都希望,有新的改變,能變的更好,生活中選擇改變時,改變後真的有比較好嗎?其實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讓我們學習在面對選擇時,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姈燕傳道分享羅馬書的四個主題,第一、神的忿怒;第二、神的恩典;第三、神的計劃;第四、神的旨意。生活中並非要做到什麼才算基督徒,想要有屬靈的新生命,是否一定要讀經?禱告?聚會?傳褔音?其實基督信仰的重點是要幫助我們透過讀經、禱告,與神建立關係,並且倚靠聖靈,學習將聖經的真理,實際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天天要用神的話語來爭戰,天天心意更新變化,在思想上的悔改與更新。每天透過禱告、反省,更新自己,每天讀神的話語,將神的心意札根。  上帝給予每個人的恩賜各有不同,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也不要羨慕別人的恩賜。我們的價值就是耶穌的生命,看自己合乎中道,就是接納自己有能及無能的地方,認識自己的有限性,及欣賞別人的專長,成為彼此的幫補。恩賜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追求自己的私利,為的是要幫助別人,彼此成全、彼此需要、彼此相愛。基督信仰不是宗教,而是要真實活出來。若是愛神愛人,每個美好的當下,都是榮耀神,好好的珍惜每個當下,好好生活,好好去愛。 ▌約翰牧區 蔡涵羽 

[彼得牧區] 傳愛到匠愛 二手跳蚤市場愛心義賣 2022.4

一月16日彼得牧區舉辦了「傳愛到匠愛-二手跳蚤市場愛心義賣」,義賣物品琳瑯滿目,不僅捐得開心、賣得開心、買得也開心,一起來支持匠愛家園過好年。  匠愛家園為彼得牧區長期關懷的福音機構,因著疫情的關係,經營更顯艱辛,彼得牧區特別為匠愛家園發起「二手跳蚤市場愛心義賣」,前一晚將募集來的物品整理好,主日結束後在泉源大廳熱鬧滾滾的開賣了。  募集來的物品琳瑯滿目,熱情的響應令人深深感動,看到有的家庭,即使家裡平常已斷捨離很到位了,仍將收藏已久的 WMF 全新快鍋,喜樂地捐出,義賣商品還有小米空氣清淨機、名牌的鑄鐵鍋、氣炸鍋、多組咖啡機、衣服,還有價值不斐的珍珠戒指、名牌香水,也有姐妹之前經營的 Hello Kitty 系列商品,全部都拿出來義賣,舉凡家電用品、廚房鍋具,還有美容用品…等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整個義賣過程笑聲不斷,許多社青也都投入在這當中,互相幫忙,前來購買的人都非常開心,許多人不是為自己需要,而是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購買準備轉送的,愛的故事不斷地流動,參與的每一個人都是喜樂滿滿、感動滿滿,很快地就銷售一空,每件物品都找到新的主人,成為別人的祝福。 ▌彼得牧區 馬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