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牧區/邱燕碧姊妹 整理
一、地理位置
魯凱族主要居住台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鄉、三地門青葉村、馬家鄉三和村南三和及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新村、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區等處。人口總數約為一萬多人。語言學家及人類學家根據語言及文化的特徵,將魯凱族分為三群:住在西側為分佈在老濃溪支流濁口溪的下三社群,、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以及住在山脈東側的一支則分佈在呂家溪流域,稱為大南群或東魯凱群。
排灣族分佈於中央山脈南端及東部海岸山脈的南端,以大武山為祖先發祥地,人口約八萬餘人。排灣族又分為拉瓦爾群(北排灣)及伏主勒群兩大統,伏主勒群包括屏東瑪家鄉以南的南排灣,和台東地區的東排灣。北排灣由於和部份魯凱族仳鄰而居,在服飾、器物的風格型式上,反而與其他地區的排灣族差別較大。
早期日本學者將排灣、魯凱、卑南地緣相近的三族合稱為「排灣群」,後來才區分為現在的三族。
二、文化特質
排灣族,魯凱族社會為代表。他們的部落是由幾個貴族家系與平民及佃民所組成。再從部落中勢力最強、家世最久的貴族宗家來擔任部落最高首長。再從貴族旁系或佃民領袖中選出次級的領袖來擔任部落各級之責任領袖。
☆以貴族宗家為中心之部落
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極為相似,但至少有下列幾點的差異性:
- 魯凱族人不舉行排灣族的「五年祭」,根據宮本延人《台灣的原住民族》記載:數十年前,曾有和排灣族布曹爾Butsul系接壤的魯凱族部落,也學著舉行這項祭典(五年祭),結果村內死了好多人,魯凱族人認為這是天譴,以後便不再舉行了。
- 魯凱族為父系社會,長男繼承家產。排灣族為雙系社會由長嗣繼承。魯凱族是重男輕女的社會,排灣族則是兩性平等的社會。
- 排灣族的貴族權勢集中,且有擴大的企圖心。魯凱族的貴族權力分與直、旁系的親屬而逐漸削弱。
- 魯凱族的喪葬以一人一墓為主,排灣族則是一家一墓。
- 魯凱族為側身葬,排灣族為屈肢葬。
- 魯凱族的另一個標誌是百合花的配戴,排灣族則無。百合花象徵著女子的純潔與男子的狩獵豐碩。在婚前如果發生親密關係,該女子就沒有資格配戴百合花。百合花只能側戴,只有頭目階級的人才能花心向前。除了真正的百合花以外,族人也利用現代的紙材剪成花瓣的形狀,放在額前,是另一種人造的百合花意象。
魯凱族的服裝與排灣族有多相同之處,這可能與地緣相近以及同具有階級制度的社會組織有關。該族在裝飾技法上與排灣族相同,多以夾織、刺繡、貼飾和綴珠等四種為主。
☆陶壺
魯凱的社會裡,每一種陶壺有它不同的名稱。陶壺有兩種用法,一是用在貴族的婚禮,一則是用在平民的婚禮。陶壺上刻有百步蛇圖騰的陶壺稱為gadinuan。它的意思就是「貴族使用的陶壺」;沒有刻上百步蛇圖騰的陶壺叫做dilong,是一般平民使用的陶壺。
魯凱族相信,祖靈是活在陶壺裡面的。當女性族人結婚,要跟祖家分開的時候,必須用陶壺來接神或是迎神,迎到另外一個家。陶壺變成魯凱族婚禮中的一項重要聘禮。在魯凱的社會中,陶壺是屬於宗教儀式上的器物,平常不可碰觸,只在有節日的時候,才可以將它拿起來擦拭。
琉璃珠、陶壺和面柄青銅刀是排灣族的三寶。族人相信這三件寶物是神從天上送給排灣族的祖先,因此不僅珍貴,也可用來證明擁有者的身分、權力和地位。在排灣族拉瓦爾群的神話傳說裏,陶壺和貴族的誕生有關,是祖先在人間居住的地方,因此陶壺非常神聖尊貴,只有頭目家可以珍藏。
陶壺還有公、母與陰陽壺之分。排灣族人認為,必須像對待人一樣地對待它,而且不能用手抓瓶口,因為那是它的頭。所以,必須以尊敬的心用雙手捧起陶壺。以往大頭目嫁女兒時,會捏斷壺口的一片給出嫁的一方,象徵分享財富與身份地位,即使破了一角仍不失其意義。
<參考資料網路整理>
(教會主日出擊與短宣隊會到排灣教會: 義林聖道堂、大後教會、佳興循理會就是南排灣的部落
「部落之旅」專欄主要介紹台灣原住民的人文風情及當前信仰景況。讓每一位弟兄姊妹更多認識這些地點,以及該地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