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部落巡禮」標籤的文章

[部落巡禮] 看見神奇妙的恩典 「布農部落」之美 2015.39

◎約翰牧區/惠筠姊妹  九月二十一號,因著教會專科生的實習,我們一行人來到美麗的台東,進入位於中央山脈山腳,群山繚繞、與溪水相伴,彷若世外桃源的「布農部落」,開啟為期五天的志工生活。五天與部落同工一同工作、靈修禱告的過程中,看見他們敬虔的屬靈生命,也見證神豐富的恩典供應在這片地土。

[部落巡禮] 到日月潭,一定會看到「邵族」文化 2015.37

◎高中牧區/邱燕碧師母  今年暑假尾聲帶著高中牧區學生到日月潭一遊,欣賞了邵族逐鹿市集表演,更多瞭解與接觸邵族的文化,就在此次介紹可能是台灣人數最少的原住民。(行政院原民會公布是704人,但邵族人自己說是407人,低於官方人數最少的撒奇萊雅族549人,100年四月數據) 紹的意義與起源  邵─Thao,原義是「人」,最初住在水社湖(就是日月潭前身水沙連)的西岸湖畔,所以被漢人稱為「水社化番」或「水沙連化番」。化番的意思是指漢化程度介於生番和熟番之間的族群,因此邵族可說是原住民族十族中漢化最深的一族了。另外,「思麻丹社」也是邵族的統稱,直到現在,日月潭周圍各族仍然稱邵族人為「思麻丹 (Shvatan)」。

[部落之旅] 魯凱族介紹 2015.34

◎馬可牧區/郭旻華整理  魯凱族族群主要分布在高雄茂林鄉、屏東霧台鄉以及台東東興村等地,人口約12,831人(依據原住民委員會網站103年9月的調查數據),其中又以霧台鄉為大本營。在魯凱傳統的制度中,其社會群體分為貴族、世家、平民等階級,貴族階級又以頭目為首。除了少處的公有財產屬於全體共有之外,一切在部落裡的自然財產基本上皆屬於頭目私有財產。並可向平民徵收稅賦或是指派勞役等等的權力。頭目平日必須負起照顧族人,以及調解部落中大大小小的紛爭的責任。而屬頭目的旁系貴族親戚僅享受和頭目共有的象徵權。平民則是須以勞力換取生活所需。

[部落之旅] 上內獅教會深度報導 2015.32

◎但以理牧區/高翊倫傳道(上內獅教會短宣隊負責)  來到內獅鄉,雖然是在台十七線上,通往墾丁的路途上,卻是容易被忽略的原住民部落。這次由於內獅循理會的轉介,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上內獅教會。從我們跟當地居民及孩童接觸後才知道,內獅鄉可分成大內獅及小內獅,而短宣前往的上內獅,其實就是小內獅社區設立的教會。

[部落巡禮] 瑞穗區域部落報導 2015.30

◎國中牧區/林宏哲傳道(瑞穗教會短宣隊負責)  瑞穗,坐落在美麗的花東縱谷當中,是在最北方的花蓮市,以及最南方的台東市的中間點!因著對於稻米的期待,取名叫做瑞穗,就是「美好的稻穗」之意!但是現在已經不再以生產稻米當作主要出口,取而代之是觀光產業!

[部落巡禮] 人倫教會 2015.28

◎兒童牧區/高慧珊傳道(人倫教會短宣隊負責) 布農族教會     基督長老教會人倫教會位於山明水秀南投縣信義鄉的人和村,設立於1953年5月30日。教會負責人是全天文牧師,他是一位非常和善的牧者。這裡屬於布農部落,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布農族人口約五萬餘人。布農族是台灣的原住民當中,人口移動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強的一族。布農族居住於中央山脈兩側。最早居住地可能是在現今彰化縣鹿港鎮、雲林縣斗六市與南投縣竹山鎮、南投市等地,後來才漸漸往高山遷移。布農族共分為六個群,均居住於南投一帶,人倫教會位於巒社群 (Takbanuaz),包含信義鄉豐丘、望鄉、新鄉、人倫及花蓮縣卓溪鄉。在台灣的原住民中,布農族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對於小米收穫的重視,進而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

[部落巡旅] 開放性社區之知本觀光區域的宣教困境 2015.26

◎芭奈.阿星傳道 受派到知本  我和另一伴也是傳道的丈夫來到知本教會牧會趨近一年的時間,因著抽籤受派的緣故,無法自己選擇想要去的地方或想要待的教會,受派就是上帝的旨意,面對順服的功課也稍微掙扎過。但是,當我們剛到知本教會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就莫名的喜歡上這裡了。雖然教會人數極少,一般主日聚會人數大約25人左右,也幾乎沒有可以一起同工的弟兄姐妹,在基於很想做些什麼事的同時,常常只好夫妻兩個人埋頭苦幹了。

[部落巡禮] 泰雅族 2015.24

◎保羅牧區/張譯慧姊妹  泰雅族總人口數有八萬多人,僅次於阿美族及排灣族,為台灣原住民的第三大族,為典型的高山民族,古有出草獵人頭習俗。泰雅族人分布於島上的山地高山,為南島民族之一。祖先來源可能為東南亞方向的印度尼西亞或馬來半島東婆羅洲區。大多居住在海拔300-500公尺之間,主要分布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包括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我的故鄉)、台中縣和平鄉、南投縣仁愛鄉、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澳。泰雅族的族名「Tayal」(Dayan),原意為「真人」或「勇敢的人」。人類學者認為泰雅族是高山原住民中最早移居台灣的先驅,而且擴張的相當快速,後因語言、分布區域、社會組織及風俗習慣之差異,逐漸發展成眾多不同的分支。

[部落巡禮] 島嶼記號~Tovil No Pongso 2015.21

蘭嶼(人之島)~來自天父上帝祝福的島嶼 東方的藍寶石 ◎路加牧區/宋志鴻弟兄  島  蘭嶼島上居住著原住民是達悟族人(或稱雅美族人)。「雅美族」這一名稱,係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日人鳥居龍藏第一次赴本島調查後在報告中稱島民為「雅美族(YAMI)」。自此以後,「雅美族」這個名稱便成為該島原住民之族名,在官方文書、學術刊物中廣被使用。然而,島上的原住民自稱為Tao(達悟人)、Tao no pongso(蘭嶼),意即「人」、「島上的人」之自我認同的名稱(人之島)。

[部落之旅] 福音如何傳進排灣族 2015.19

◎馬可牧區/格格兒姊妹 整理 大武山美麗的媽媽/胡德夫  哎呀~~山谷裡的聲音,是那麼的美麗 哎呀~~唱呀大聲的唱,山谷裡的聲音 你是帶不走的聲音,是山谷裡的聲音 有一天我們會回去,為了山谷裡的大合唱 我一定會大聲的唱歌,牽著你的手 naruwan na iyanaya hoiya ho hai yan

[部落巡禮] 魯凱族 排灣族 2015.17

◎高中牧區/邱燕碧姊妹 整理 一、地理位置  魯凱族主要居住台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鄉、三地門青葉村、馬家鄉三和村南三和及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新村、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區等處。人口總數約為一萬多人。語言學家及人類學家根據語言及文化的特徵,將魯凱族分為三群:住在西側為分佈在老濃溪支流濁口溪的下三社群,、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以及住在山脈東側的一支則分佈在呂家溪流域,稱為大南群或東魯凱群。

[部落巡禮] 來自花蓮的阿美族 2015.15

◎摩西牧區/周苡恩姊妹  我是迪布司-阿喜,來自花蓮的阿美族。現在向你們簡單介紹阿美族的文化、信仰、服飾、糧食等及我的部落在基督信仰上的真實故事。  阿美族可以說是台灣民族當中,最具知名度的一族了,其分布地區主要為花蓮縣、臺東縣及屏東縣。阿美族人大部份居住在平地,阿美族的年齡階級組織制度,在台灣原住民族中可以說是最嚴密而完善的,各部落由於歷史上的傳說關係而設置頭目來治理、領導。

[部落巡禮] 鄒族 2015.12

◎第二軍團/劉韶恩牧師、川路祥代姊妹聯合報導 認識鄒族的文化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呀!」鄒族女生美麗出色,鄒族男生英俊勇壯。鄒族主要分布範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據考古學者的研究,鄒族早在4000年前就生活在現在居住地,鄒族古老的傳說中有「洪水故事」,從神話傳說學的角度也可以證明其起源之久,因此被稱為台灣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部落之旅] 認識台灣原住民 2015.10

「部落之旅」專欄主要介紹台灣原住民的人文風情及當前信仰景況。讓每一位弟兄姊妹更多認識這些地點,以及該地區的需要。  ◎約翰牧區/郭恩容牧師  臺灣原住民族,泛指在十七世紀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人民尚未大量移民臺灣前,就已經住在臺灣及其周邊島嶼的人民。在語言和文化上屬於南島語系(Astronesian)---南島語系民族是指分布在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上,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島嶼的族群,東至南美洲西方的復活島,西至非州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北起臺灣,南至紐西蘭。包含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畿內亞等,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大多數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總人口數約有二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