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信仰藝廊] 色彩詩人 廖繼春 2015.22

◎但以理牧區/楊環竹姊妹

 日治時期的台灣,有一批學生曾以殖民的身份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留學,而後帶領台灣藝壇跨入現代美術的全新篇章…

 「我是基督徒,對於這種受到眷顧的一生,只有感激而已。」

 在台灣老一輩的藝術家當中,不乏鮮豔的色彩和印象派的筆法,而當中有一位亮點,吸引了我。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中,竟然沒有一幅是廟宇?藝壇中如此罕見的現象,開啟了我認識這位藝術家的一扇門。門後,竟是一條又廣又明亮的路。原來,當一個人願意為基督活出不一樣的生命時,上帝給的榮耀,是這樣超乎所求所想…

 1902年,廖繼春出生於台中豐原。年幼的他,喜歡觀察母親在鞋面上刺繡的美麗圖案,以及節慶舞龍舞獅熱鬧鮮豔的色彩,開啟了他對繪畫的興趣。母親早逝,父親續絃,廖繼春由大哥扶養長大,生活貧苦但努力自學,1918年考入台灣總督府師範學校,在美術課中表現特別優異。

 1924年,為了心儀的仕紳千金開出的結婚條件:「赴日本進修」考取到日本歷史最悠久、師資設備最完善的一流學校「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結婚後隻身前往日本。
「台灣第一代藝術家能夠讓日本人佩服,就表示他不僅僅是學習日本的畫家。」---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

 廖繼春在校成績優異,1926年以油畫《裸女》打入日人在台灣舉辦的「台展」特選,1928年,《有芭蕉樹的庭院》入選第九屆帝展,是台灣第二位入選的畫家。多次獲獎的殊榮後,他開始擔任台展的審查委員,在日據時代是破例,更是屬於台灣人的榮譽,無形之中改變了日本歧視台灣的觀念。

 告別仍在日本的畫友陳澄波、顏水龍等人,廖繼春完成學業後任教現今的台南長榮中學,教授美術、生活、宗教課程,也積極投入「基督教青年會」的活動中。後來的教育生涯,又先後任教於台南、台中、台北、以及師範大學美術系等學校,擔任多項美術審查委員、教育部美術委員,結出豐碩的藝術果實,獲得教育部表揚。

 廖繼春面對畫布時,總是思考久、動手快,取材隨心所欲,幾乎可以隨手入畫,喜歡嘗試繪畫新的方式。三次接待日本畫家梅原龍三郎,帶來極大的震撼,原先保守嚴謹的後印象派風格,漸漸轉向野獸主義大膽的紅、黃、藍原色調。
「現代畫…並不在抽象或具象,不論有形或無形,最重要的是要有內容與表現性,能予人美的感受。」

 二二八事件,陳澄波在嘉義火車站前遭受槍決。能徹夜相談的好友不在了,原本就木訥寡言的廖繼春大受打擊,大多時候他只剩下微笑不語。隔年舉家定居台北,但日式老學舍已破舊不堪,只好將畫作拿來當遮風、遮雨板,損失不少好畫。此時他的基督信仰更虔誠,積極為有需要的學生爭取發展機會,身上散發對他人的憐憫之香氣和對基督滿滿的愛。

 60歲這年,廖繼春應美國國務局邀請,在國外旅行半年,參觀著名美術館、畫廊、名勝……感受西方現代藝術的精神與表現。這段時間,他在抽象與具象意義之間,穩穩地反思,挑戰自己將西方表現與東方精神結合、提升繪畫用具和習慣,追求更有深度的技巧。

 回國後的藝術表現更為明快、奔放,明朗的中間色和粉紅、粉藍色的大量出現,顯示他在東京自由、浪漫的年少情懷,終於從妻子嚴格的督促中釋放出來,不僅是他創作生涯的代表作,更使他成為台灣第一代西洋畫家中,最具現代觀與表現風格的藝術家。

 「對本島畫壇有少許貢獻是我的願望。」

 廖繼春一生雖經歷貧苦戰亂,畫作卻給人充滿希望的感受,台灣南島絢麗的光影和活潑、輕快的情境,到如今都還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廖繼春的影響力,不只是桃李滿天下、不只是藝壇抽象畫承先啟後的地位,更是身為一個基督徒,能讓基督的愛在他的生命中彰顯,走過烽火歲月以及摯友離別,散發溫暖光芒。令人不禁讚嘆神的奇妙計劃!

(1976年因肺病逝世,部分捐贈作品常設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歡迎前往參觀。)

「信仰藝廊」每一位基督徒心中都要有一個藝術的空間,因為藝術幫助我們更多認識神;也更體會神創造的美好,與神更親密。

熱門文章

[詩歌故事] 傳遞愛與寬恕之《加百列的雙簧管》Gabriel's Oboe  2020.21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