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碧傳道
巴克禮牧師(Rev. Thomas Barclay M.A. 1849-1935)
湯瑪斯·巴克禮(Thomas Barclay)在1849年於蘇格蘭出生,從小就展現過人的資質,14歲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當時電氣科學正開始萌芽,巴克禮在這方面充滿興趣,撰寫論文受到矚目。但他沒有成為科學家,而是選擇了神學的道路。1874年於德國萊比錫大學時,決定投身海外宣教的行列。就這樣26歲的巴克禮從搭著船來到中國廈門學習廈門話,隔年1875年來到台灣打狗(今高雄),後遷居台南,開始了他在台灣的傳奇故事。
以下列出巴克禮博士在台灣的經歷中,比較重要的事件年表:
- 1875 來到台灣打狗(今高雄)
- 1876 於台南創辦「大學」(今台南神學院)
- 1884 於台南新樓醫院角落的房舍開始進行印刷事業,為台灣第一間印刷廠,被命名為「聚珍堂」。當時使用的台灣第一台新式活版印刷機現在還放在台南長榮大學內收藏著。
- 1885 台灣府城教會報創刊,為台灣第一份民間報紙。
- 1892 具護士背景的巴克禮夫人隨夫來台宣教,以西方醫療知識服務台灣民眾
- 1895 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入台順利進入台北城後,沒想到往南一路遭遇武裝抵抗。日軍抵達台南城外時,情勢緊張,若強勢入城恐將造成大量傷亡。巴克禮及宋忠堅兩位牧師受台南士紳請託向日軍乃木希典將軍交涉,傳說前往交涉的一行人點著火把唱聖歌進入日軍營區,終於使日軍和平由小南門入城。
- 1913 開始翻譯白話字新約聖經,1916初版完成
- 1919 翻譯白話字新約聖經獲格拉斯哥大學頒發榮譽神學博士學位
- 1923 完成修訂原為杜嘉德所著之「廈門音英漢大辭典」
- 1933 白話字舊約聖經翻譯完成
- 1935 10月5日病逝於台南新樓醫院,葬於台南基督教墓園。
巴克禮博士與許多宣教師所推動的台語白話字,使清末教育匱乏的台灣社會許多中低階層的人得以識字,並透過新式印刷技術讓白話字得以更加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台語文化。60年在台灣耕耘,令人感受到的是滿滿無私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