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宣教小故事] 戴戴相傳~戴紹曾牧師(James Hudson Taylor III,1929-2009) 2018.50

「紹曾」顧名思義,「紹」繼承 ,「曾」曾祖父,他的曾祖父就是「戴德生」牧師。戴德生家族的宣教事工至今已傳承五代,由戴德生起,依次傳至戴存仁、戴永冕、戴紹曾及戴繼宗。從戴德生的父親戴雅各開始,即自1776年至今230多年間,戴氏家族的家訓是約書亞記24:15「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戴氏家族也完全活出這個家訓。戴家每一代後人,都沒有頂著「戴德生」的光環沽名釣譽,而是真正謙卑捨己,像戴德生一般,效法耶穌基督的生命,默默地甘心犧牲、奉獻。

宣教精神蒙主感動、揀選,並甘願付出

 1936年,戴牧師就讀于山東內地會子弟學校。他從小頑皮、叛逆,因少與中國孩子接觸而有民族優越感。又因父母經常外出奔波而少與孩子談心,所以他對中國人和上帝隱含著敵意。1939至1945年八年抗戰期間,戴牧師又被迫與父母分離,和爺爺、姊姊、弟弟和妹妹被囚禁在日軍集中營達三年半之久。幼年時期的艱辛和苦情使紹曾立下絕不當傳道人的心志──即使做了,也絕不到中國!

 戴牧師提到抗戰期間,他的母親因事奉,不得不與兒女分離。有一次母親跪在地上無法禱告,神卻用一句話親自安慰她,使她回到事奉中去:「你顧念我的事,我就顧念你的事。」他還提到「Uncle Eric」,即奧運冠軍、忠誠的宣教士Eric Liddel(火戰車電影故事主角)。在他被關在濰縣集中營的時候,Uncle Eric成為這些遠離父母的宣教士子女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也成為他們苦難的青少年歲月中,最好的榜樣和導師。

 1945年戰爭結束,戴牧師與其手足回到陝西父母身邊。在一次勉強和父親前往安徽佈道的聚會中,看見一位中國青年痛哭流涕地跪在台前悔改,聖靈責備他:戰亂中有多少人失喪生命,是神保守了你的性命!這個光照使他意識到自己對中國人的仇恨其實是針對上帝的,並且醒悟自己原來活在民族優越感中,同時亦領悟神之愛是何等地深,隨即在那次聚會中悔改認罪,生命得到更新。自此戴牧師向上帝立志,要一輩子為華人工作,且準備死在中國。1955年,戴牧師帶同妻子戴賴恩從美國到臺灣服事,三個子女(美琳、美溪和繼宗)也在臺灣出生。

高瞻遠矚育人才—台灣時期

 戴牧師初到台灣,國民政府遷台不到六年,百事待興,而福音的傳播與事奉人才的培養,更是急迫。他們夫婦加入聖光教學行列,一待十五年,年輕的歲月獻給學生,積極栽培學生,成為教會與學院領袖。1967年,「聖光聖經學院」升格為神學院。

 戴牧師創辦「華神」是承繼先祖戴德生「福音本色化」的思考,這也是推動他創辦跨文化高等神學教育中心的關鍵。「華神」專門招收清楚蒙召的大學畢業生,以「靈命、學識、事奉」三者並重為培訓原則。而今,華神已有近2000位校友在各處華人中事奉神,都因他高瞻遠矚的眼光,與持久恆忍的毅力所成。而他教學之嚴格、認真,課後之平易、可親,與生活之關愛、輔導;迄今仍為他桃李滿天下的學生所津津樂道,而院長的稱呼,也直隨到今日。今日台灣教會的事奉人才輩出,戴牧師功不可沒。

克紹箕裘續腳蹤—新加坡時期

 1980年,戴牧師將「中華福音神學院」交棒於林道亮,接受了「海外基督使團」(前身為「內地會」)的託付,繼任為第七任總主任;這是繼戴德生之後,戴家出任此職位的第一人,也是繼戴永冕之後,將戴家帶回「內地會」的關鍵。所本的精神,仍是戴德生的「內地精神」與「本色化精神」。

道成肉身上高山—香港時期

 1991年,戴牧師交棒給畢大衛(David Pickard),與師母移居香港。雖屆退休年齡,卻因舅舅海恆博醫生(A. J. Broomhall, 1911-1994)的影響,他對那在生活海拔4000公尺以上、中國最貧困之一的涼山彝族充滿了愛。戴牧師于2009年3月20日淩晨病逝於香港,享年80歲。
身為戴德生的第四代,而回顧他的一生,若以「克紹箕裘」四字形容,可謂再恰當不過。屬靈家訓他也忠心地繼承和傳遞,他的兒女也必傳承下去。

▌邱燕碧師母整理



留言

熱門文章

[詩歌故事] 傳遞愛與寬恕之《加百列的雙簧管》Gabriel's Oboe  2020.21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