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問題是千百年來對各個不同文化都帶來挑戰的議題,從過去常常聽到的就是「好不容易終於媳婦熬成婆,所以對剛過門的媳婦就要……」,或是「既然要嫁到別人家裡當媳婦,就要有這樣的自覺要換顆腦袋過日子」,甚至還有「婆媳問題難如登天、兒子老公夾心餅乾」的說法,今天我們要嘗試從路得記來反思婆媳關係,從神的話語中找到突破婆媳問題的幫助。
婆媳問題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幾經思量提出幾個不同角度來反思~
- 婆媳雙方都不是自願成為婆媳的關係,而是因為婚嫁的關係、經由法律的規範成為婆媳關係,這種非經當事人雙方自主選擇意願、存在上對下的關係,本來就非常不容易經營。
- 婆媳雙方都有不同的成長環境和背景,生活習慣的不同本來就理所當然,透過婚姻的關係要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之下,生活習慣的彼此適應和配合、磨合過程中所需要的空間和體諒,都需要有極大的生命智慧和忍耐等候的歷程。
- 婆媳雙方各自有不同的家庭文化、形成迥然不同的價值觀和對事情的詮釋角度,觀點和看法的不同實屬正常,對於相同事情擁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和感覺更是在情在理,若是彼此雙方沒有意識到這樣「合理狀況的存在」,給予必要轉換的空間和時間,就會快速累積壓力和負面的情緒反應。
- 每個人的個性和脾氣不同,自然會形成用詞遣字和情感表達等習慣的不同,
了解婆媳問題的複雜性之後,我們再進一步從路得記中找線索,我們先從經文中所記載的內容來揣摩一些可能性~
- 路得及俄珥巴都是摩押人,對於以色列的文化或是摩西律法,最直接的來源就是拿俄米或是各自的夫婿(瑪倫或基連)。
- 拿俄米在夫婿及兩位兒子相繼去世之後,決定回到猶大地居住,臨行前鼓勵兩位兒媳婦回到自己的本族父家再尋嫁娶機會,拿俄米對兩位兒媳婦是以「耶和華」神的名祝福兩位兒媳婦(1:8),而不是用對外邦人慣用神的名「伊羅欣」,由此可見,拿俄米鼓勵兩位兒媳婦回到本族父家再尋嫁娶機會的原因,不是因為她們不了解或是無法融入猶太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單純為了她們一生幸福著想,單就以「耶和華」的名祝福兩位兒媳婦,就可以看出在拿俄米的心中並不把路得或俄珥巴當作外邦人。
- 拿俄米鼓勵兩位兒媳婦回本族父家再嫁之際,特別提到「弟娶亡兄嫂」、為亡兄留名的摩西律法制度,路得和俄珥巴並沒有驚訝或是無法接受的反應,表示她們熟悉以色列人的傳統文化。
- 路得在俄珥巴吻別拿俄米回摩押地尋求再嫁機會之後,清楚對拿俄米表示「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1:16-17)雖然在經文中描述路得因為捨不得拿俄米(1:14)而決定跟隨,但是從路得自己的說法明確看見,路得不是用外邦人的稱呼神的名稱「伊羅欣」而是用「耶和華」來稱呼,足見路得不只是因為捨不得拿俄米,更是因為路得心中早就已經認定耶和華作為自己生命的主宰,所以在自己的宣告中清楚以「耶和華神」作為起誓的中心。
- 路得在對拿俄米宣告以耶和華神作為自己生命的主之前,早就立下這樣的心志,以婆媳關係的角度來說,拿俄米算得上是最成功的福音使者,因為能在這麼複雜且不容易的處境(他們生活的大環境是在摩押的異教風俗之下),仍然帶領路得成為屬神的百姓,拿俄米本身生命的見證、言教身教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 路得對拿俄米的愛,遠遠勝過兒女對父母的愛,若非拿俄米以這樣的愛圍繞路得及俄珥巴,路得很難以這樣的愛回應給拿俄米;能夠視媳婦為女兒,並疼愛有加,甚至贏得媳婦發自內心以對待父母的角度來回應,拿俄米名字所展現的「甜美」,不單是她生命的自然展現,更在生活中讓周遭的人能夠深深體會。
面對兩位媳婦都是摩押人,拿俄米身為婆婆卻能夠溫和委婉地引導,不但幫助她們了解以色列文化,甚至最終完全融入成為耶和華群體中的一員,拿俄米不單發揮自己生命甜美的特質,更透過生命美好見證讓兩位兒媳婦體會屬神百姓的美好,這樣生命的見證成為美好婆媳關係的根基和基礎,自然流露的愛及包容接納,成為緊密連結婆媳關係的重要黏著劑。
我們再更進一步從拿俄米身上來觀察身為婆婆的她,面對生命風暴的同時,她如何讓兩位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兒媳婦,看見耶和華信仰如何支撐幫助拿俄米挺過生命黑暗期,簡單整理如下~
- 拿俄米和丈夫以利米勒因為飢荒的關係離開應許地伯利恆避居摩押地,歷經丈夫以利米勒過世,兩位兒子瑪倫、基連相繼過世,從充滿盼望一切皆有可能的人生,一下子落入絕望毫無倚靠的人生,拿俄米透過幫自己改名來凸顯自己的痛苦和苦難,瑪拉意味著「苦」,拿俄米對自己苦難的人生做一個簡單的詮釋,「…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1:20),因為「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1:21)。雖然拿俄米清楚表示自己被神懲罰,但是拿俄米的行動卻堅定地透露出對神完全的倚靠、仰望及信心。簡單整理幾個重點~
- 單從定意離開摩押地回到猶大地居住這個決定,就可以看出拿俄米和神之間與眾不同的關係,拿俄米不是遠離逃避懲罰她的神,而是主動回到神的蔭蔽之下。
- 通篇路得記沒有看到拿俄米對神的抱怨或是苦毒,反而是校正、調整、悔改。
- 拿俄米對於自己被神懲罰,她並沒有遷怒怪罪摩押媳婦,更沒有指責兩位兒媳婦,認為自己兒子死亡的原因可能就是娶摩押人為妻,拿俄米的人品和節制與眾不同。
- 拿俄米不但視兒媳婦為女兒,更懂得如何為她們的幸福考量。甚至拿俄米有更長遠的考慮,為路得的將來未雨綢繆。
- 拿俄米為媳婦們婚姻幸福著想,不是等到自己狀況好轉之時才開始,而是自己狀況最不好、甚至失去兩位兒子、失去倚靠之時就開始為兩位媳婦考量,坦白說,讓兩位媳婦奉養自己對拿俄米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拿俄米卻選擇建議她們在摩押地找人再嫁尋求自己的幸福,對比跟隨拿俄米回到猶大地居住,反變成居住在「外邦環境」的兩位摩押媳婦來說,拿俄米真的是把媳婦當女兒,為她們的好處著想,給她們最棒的建議。
- 當路得和拿俄米回到猶大地,生活漸漸穩定之後,拿俄米從路得的分享中漸漸觀察出重要的資訊,拿俄米不動聲色地給路得建議「女兒啊,你跟著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這才為好。」(2:22);及至時機成熟,拿俄米再次跟路得提到「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麼。」(3:1)拿俄米不是利用媳婦成為自己的倚靠和幫助,而是無時無刻期待她們找到自己的好歸宿,因為拿俄米知道,自己是以色列人,在自己的本族之中會得到恩慈憐憫,等到自己壽終正寢之際,若路得沒有一個婚姻的倚靠,那時候年老珠黃的路得處境會比自己更加可憐。
- 耶和華神的本質就是愛,我們可以從摩西律法的精神「愛神愛人」清楚體會,必須深深被神的愛浸泡的人,才能夠真實活出神的愛。拿俄米對神的敬虔和降服就在「恩待路得」的生命態度上完全展現,拿俄米真的是滿有屬神生命特質的人,這也解釋了拿俄米和路得之間的婆媳關係能夠美好契合最主要的原因和理由。
婆媳關係是兩面的,不但身為婆婆的拿俄米需要能以合神心意的方式對待媳婦,身為媳婦的路得,也需要以討神喜悅的方式來回應婆婆,我們嘗試從路得的反應和做法中整理出幾個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 路得以無條件的愛,甚至願意無條件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好處的方式來表達對婆婆拿俄米的愛。
- 俄珥巴聽懂拿俄米的勸說,知道跟隨婆婆回到猶大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縱使捨不得,依然放下對拿俄米的愛追尋自己的幸福;路得聽懂拿俄米的話,卻和俄珥巴有不一樣的選擇,從路得的宣告(1:16-17前文已引用不再贅述)中,我們看到路得對拿俄米無條件的愛,不單單只是對拿俄米的捨不得,而是根基於對神無條件的委身,換句話說,能夠對神無條件的委身,必定要明白體會神的愛,也才能夠學習以神的愛為根基,表達出對婆婆拿俄米犧牲之愛。
- 路得時時將拿俄米的需要放在心上(2:18);路得主動分享別人所給予自己的恩典(2:14)。
- 路得願意完全信任婆婆拿俄米,信任的最高層次就是順服和降服。
- 路得對拿俄米的信任是以「生死相許」為核心(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1:17)。
- 路得時時將拿俄米的渴望當作自己的目標。當路得分享每日拾穗工作的點滴,發現拿俄米提到波阿斯是至近親屬時,路得安靜地放在心裡,並願意促成婆婆心中所想(2:19-20),甚至於拿俄米的要求可能會讓路得丟臉、路得依然言聽計從完全順服,甚至主動促成婆婆的心意,拿俄米只說躺在波阿斯腳下、聽從波阿斯的吩咐(3:4),但是路得卻比婆婆的吩咐多做一些,透過「求你用你的衣襟遮蓋我、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近的親屬。」(3:9)
- 波阿斯和路得將所生的第一位孩子「俄備得」讓拿俄米成為養母,在產業上存留死人的名份。路得在婆婆拿俄米的促成下得到幸福,也找到自己下半生的遮蓋,路得依舊促成婆婆的心願,讓拿俄米成為俄備得的養母。
綜觀拿俄米和路得之間的婆媳關係,我們發現~
- 相同信仰的重要性,特別是屬神兒女。因為有神的愛作為彼此關係的基礎,更能夠效法基督之愛,以無條件的愛和成全彼此相待,這是婆媳關係能夠緊密和諧的重要基礎。
- 品格和情緒穩定的重要。拿俄米雖在失去丈夫和兒子的痛苦中,卻能夠看清楚神是關鍵,不讓自己的情緒和感覺遷怒在無辜的人身上,以至於能成就美好的婆媳關係。
- 凡事為別人著想,願意將人的期待、夢想、渴望當作自己的夢想、渴望和期待。
- 若婆媳之間能在大小事情的經營和過程中,看見「遮蓋、保護、信任、順服」,就能夠將婆媳關係帶進正向循環,成就極美的一段佳話。
盼望透過路得記簡單的反省和思考,找到一些婆媳關係經營的屬靈原則,使我們得著生命的智慧。
▌尤昭然牧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