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28日,牧者團隊《台灣史》結業,三堂課貫穿台灣四百年,只能簡單敘述台灣歷史的進程,卻在其中點出學歷史的重要觀念:「歷史沒有膚淺不膚淺,而是角度不一樣。」原來我們所讀的歷史,每一個用字都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史觀,例如:日據時期和日治時期,如果仔細思考會發現,「據」和「治」,前者隱含著「非法佔領、佔據之義」,而後者「統治」是一個較為持平的說法。最後的一堂課,提及日治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在政權的轉換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許多傷痕──情感的撕裂、期望的落差……等,許多的電影都以這段歷史作為題材。
分享台灣簡史,啟明傳道分享相關的影片,讓學員可以用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式去感受歷史,用影像說故事,是最貼近人心,最能產生共鳴的方式,包括:《海角七號》、《KANO》、《賽德克巴萊》、《灣生回家》,甚至最近話題性高的《返校》……這些故事都是以台灣的歷史舞台作為背景,當我們對自己的歷史不熟悉,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走向全球化之前,要先在地化。
在國民政府階段,影響我們最大的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但這樣的事件背後,其實蘊含著複雜的因素,包含:族群、政治、社會、經濟的多重原因。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的國殤,緊接著白色恐怖,對台灣造成極大傷害,我們失去一整個世代的知識份子和人才,全部死於政治迫害。台灣的民主之路還在發展的過程,雖然政治亂象、藍綠惡鬥、執政掌權者令人失望,啟明傳道說:「我們對人會失望,但是對神永遠有盼望。」期盼教會能夠在這個世代扮演關鍵的角色,不只是顧及靈命,還要關注社會。
▌本報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