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東歐,卻沒有機會,這次教會的奧、捷之行,拜訪了美麗的布拉格,心中非常感動,看著古老的建築和裝飾,喚起了心中的歷史情懷,許多故事湧上心頭,捷克是個可憐的國家,在周遭強國環伺之下,經常成為犧牲品,曾經落入鐵幕,1968年「布拉格之春」,爭取自由民主的訴求,遭到蘇聯的血腥鎮壓,當時的廣場(布拉格廣場),曾經佈滿軍隊和人們的鮮血,現在已經成為布拉格的著名景點,充滿了人潮和攤販。捷克出了許多名人,其中民族樂派的史梅塔納,寫了著名的交響詩──《我的祖國》,是相當膾炙人口的作品,用音符述說國家的美麗與哀愁;另外,有一位我年輕時頗喜歡的作家:米蘭昆德拉,也是捷克人,他最著名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也許不少人閱讀過;捷克最著名的文人應該就屬卡夫卡了,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本身是猶太人,卡夫卡的經典著作《變形記》、《城堡》,他的故居已經成為觀光景點。
大家都知道,奧地利的維也納是音樂之都,我自己不擅長音樂的領域,但我曾經很受一位指揮家的吸引,就是卡拉揚,他的才情風采,一直到現在都是傳奇。奧地利孕育出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在世界樂壇佔有一席之地,奧地利其中的名產之一就是「莫札特巧克力」,莫札特生前經濟拮据潦倒,想不到他死後,一生成為傳奇,打著他的名號即可有大筆鈔票進帳。似乎莫札特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是「音樂神童」的形象,所以他的圖片總是年輕、稚氣,而貝多芬卻不是,給人滄桑又深沉的感覺,他們二人是同時期的音樂家,而且,莫札特比貝多芬還早14年出生喔,據說,貝多芬本想拜莫札特為師,但莫札特拒絕,認為他能力不夠,畢竟莫札特本身是天才型的音樂家,而貝多芬雖也有音樂才華,但他是經過苦練成材,但後來貝多芬證明自己辦得到,莫札特首肯收他為徒,但還沒實現,莫札特即在譜寫《安魂曲》時辭世,得年35歲。
去了一趟奧捷,感動點滴在心頭,有些思緒還在整理中,其實「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古今皆然的一種狀態,時間從未放過任何人,不管是天才或平庸之輩,最終都是塵歸塵、土歸土,上帝比我們更了解人生,他給我們生命的智慧,知道該怎麼度過每一天最有價值,但願我們用短暫的生命見證永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