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訪宣紀實」標籤的文章

[南聖頭版] 牧者團隊花東訪宣 台灣後山的建造故事 2020.30

七月20至22日,台南聖教會牧者團隊前往花東探訪原鄉部落以及教會,今年雖因疫情的緣故,短宣暫停一次,但台灣的後山,依然是台南聖教會的負擔和感動,此行共參訪十一個教會部落,高敏智牧師說,緊湊的行程不是讓人感到疲憊,而是一種充電。十一個地點包括:上內獅、新路、花蓮瑞穗(魯瑪夫宣教士故鄉)、東台教區建堂工地、美崙聖教會、美崙浸信會、福園(新生命小組教會花蓮據點)、布農部落、台東聖教會、台東城市生命泉純福音教會,以及新香蘭教會。牧者團隊在每個參訪的地點都獻上讚美的詩歌,並獻上精心預備的伴手禮──教會新推出的運動毛巾、台南蜜餞、以及泉源甘露精油;運動毛巾上面寫著希伯來文的哈利路亞,以及中文字「陽光、創意、飛翔」,配上原住民的圖騰設計,象徵南聖的精神。  布農部落多年以來都是南聖的好朋友,回到那裡彷彿回到了家,見到白牧師、師母,同工備感溫馨,如同大家的屬靈父母,他們在布農的建造工作從零開始,直到有今日的規模,神眷顧這塊土地。但原住民與平地人不同,他們「靠天吃飯」,任何一次的風災雨災,都可能造成相當大的損失,今年面對疫情的衝擊,連續五個月,布農文化園區幾乎零收入,但每個月都還是必須支出大約六百萬的經常費,包括員工薪資和貸款;沒有任何策略,只好把握各種方式販售部落商品,想不到五個月就這樣撐過來了。  此行的參訪,聆聽每個牧者的事奉心路歷程,台灣後山不缺故事。上內獅教會的明花傳道,分享「從這代到那代」傳承的感動,南聖持續多年在上內獅的營會,當年的孩子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並持續耕耘拉拔下一代的福音工作;新路教會黃惠梅牧師分享建堂的種種曲折,為了走「合法建堂」的路線,十年來風風雨雨,終於在今年可望完工;美崙聖教會和台南聖教會是「姊妹教會」,王榮生牧師的兒子幾個月前因意外而過世,留下三名年幼的女兒,這次的訪宣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關懷慰問這個家庭,王牧師夫婦雖經喪子之痛,仍繼續著教會的牧養責任;台灣聖教會東台教區,由十六間原住民教會所組成,同工探訪的是宣教營區的工地,盼望這個營區能夠成為當地福音工作的祝福;台東聖教會隸屬於聖教會的南部教區,周錦明牧師分享年前的風災,導致教會的嚴重毀損,南聖在當時很即時的一筆奉獻,令他們備感溫暖,雖然東部的福音工作艱辛,仍期待教會能夠有所突破。  美崙浸信會是花蓮最大的教會,中生代的蔡志堅牧師,剛剛從蕭平牧師接棒,是一間充滿福音動力的教會,著重在城市轉化...

[教會消息] 牧者花東訪宣心得 2020.30

牧者花東訪宣心得  《上內獅教會》  從這代到那代的恩典故事  車子經過一段美麗的沿海道路後,左彎進入了熟悉的部落社區……  快到教會時,許多美好的回憶漸漸浮現出來……  我的大女兒從中學時期就跟著事奉團隊每年參加短宣,而上內獅也是她參與最多次的一個地方。也因如此,三年前當老三夠大時,就帶著老三跟著老大一起到上內獅參與短宣。  聽過上內獅明花傳道許多次的分享,對於她的信心﹑靭性,還有她的孩子們也是一路從小跟著她事奉。經過了這些年,我的女兒長大了,當年參與短宣的孩子也長大了,明花傳道的孩子也不再是當年的小孩子,不但懂事,也成為帶領部落下一代的屬靈領袖,這是最令人感動之處。許多原住民部落信仰的傳遞和建造都是極為不容易的。面臨人口的流動和年輕人的外出,「信心」對他們來說,絕對不只是白紙黑字的兩個字而已。  在上內獅,我看到「從這代到那代」信仰美好傳承的故事。 ▌林姿儀傳道  《新路教會》   新路教會黃惠梅牧師因看見族人真實的需要,決定創立產銷班,讓部落的族人投入,生活有收入,也更加有意義,不僅為了滿足肚腹辛勤耕耘,更是希望能夠在地方建新堂。建造的過程幾經波折,有工程的延宕、合法與否的拉扯,至今將近九年的歲月,都在禱告、募款、工作、等待當中度過,甚至有些殷殷期盼的長輩,還來不及看到獻堂那天到來就回天家了。這樣的過程是操練信心的功課,但惠梅牧師始終堅持做對的事情,肩負的不單單是族人的夢想,更是為了榮耀主名。最後惠梅牧師分享,期盼今年的聖誕節能夠使用新會堂,留給後人的不是違法建築的忐忑,而是因著共同的異象,與上帝譜寫這奇妙且榮耀的故事,但願上帝大大祝福。 ▌馬可牧區 張舜彥     《新香蘭基督長老教會》  位於太麻里拉勞蘭部落,充滿童趣的新原民風彩繪。踏入教會,重達兩噸,有著中世紀美麗鑄鐵十字架的大門映入眼簾。戴明雄牧師(高俊民牧師的女婿)提到去年母親節前夕,因受隔壁純木造獵人學校(亞榮隆‧撒可努 創)火災的波及,僅一牆之隔的教會2、3樓嚴重大火,重要歷史檔案付之一炬,目前以不貸款的原則在重建中。聖殿講台與原住民樑柱結合,有「生命的糧」意涵;中央十字架巧妙設計,融合圖騰與華語文字「榮耀歸主」,兩面推開後有布幕投影功能。  教會是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