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門訓迴響] 專科班課程體驗教育課後心得 2019.16

▌彼得牧區/葉荑芬

 感謝上帝的恩典,有「體驗教育」這門課實在是太重要了!在緊湊、忙碌、豐富、精采的教會牧養生活中,除了神學課程的裝備外,體驗教育在實質的小組牧養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團聚時的破冰、團康、遊戲或群體動力等,除了熱身、聯誼等目的外,體驗教育更是經過設計,並把團隊帶往同一方向,經由團隊合作的實際操作,達成一致的目標。因此,在配搭主題性的小組聚會中加入體驗教育,不但讓小組聚會更加多元、活潑生動外,更加深參加者對當天聚會主題的印象。

 其實,所有的感受都是從體驗中產生的,之所以有教育是因為經由體驗、透過反思而獲得改變或成長。在老師精心的引導下,每一個體驗遊戲都讓我感動,從第一堂課的「齊眉棍」、「我曾經」、「丟娃娃」、「盲蛇引路」、「角色人物工程圖」.......,到最後一堂課的各種桌遊,再再都打動我的心,如果課程還延續下去,我會一直參與在其中。

 在寫課後心得報告時,我在想,令我念念不忘的到底是遊戲本身?還是一起參與的一群人?我知道,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彼此影響著,體驗遊戲雖然很精彩,收穫豐碩,我更享受在這個團隊中,因為,無論老師「端」什麼遊戲出來,我們都可以玩得很開心、認真、全心全意的投入,老師更不遺餘力地「奉陪」到底。這樣的團隊默契和彼此接納應該是最令人羨慕的!

 「丟娃娃」,一個小遊戲 ,卻對我有大提醒。馬太福音六: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又,腓立比書三:13、14「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人生就像「丟娃娃」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前方會丟什麼挑戰給你接,不要漏接,必須全神貫注的全力以赴,再認真小心的把所
承接之物往後傳承,直到末了。

 但願我們的人生都有一個美麗健康的團隊,在其中慢慢變老,扶老攜幼,生養眾多,得人如得魚,直到見主面。

▌馬可牧區/張舜彥

「體驗教育」這四個字通常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透過「體驗」來達到「教育」的效果,當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其實大有學問。體驗教育包含的範疇跟方式非常地廣泛,但主要不脫離「體驗(具體的體驗)、反省(觀察及省思)、歸納(摘要出概念並形成結論)、應用(經驗的反思體會)」,讓人直覺式地想到歸納法查經的「觀察、解釋、歸納、應用」,最終都是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內化成生命中成長的養分。再者,也可以透過體驗教育,認識團隊當中每個人不同的人格特質,就像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的:「要了解一個人,一小時的玩耍(體驗)勝於一年的交談」,在這樣體驗過程中,發現彼此的差異與尊重的必要性,也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有限,更多學習同理與包容的課題。

 課堂中提到:「目前台灣青少年的教育,往往給予許多知識層面的資料(To know),卻缺乏提供體驗與實踐的機會(To do),以致於活出生命的樣式(To be)成了問題」,好似接受到的都是填鴨式的教育,反而不知道如何應用在生活當中,降低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問題讓人想到相對應的「蒙特梭利教學理念」,透過不一樣的教具引導孩子透過體驗來學習,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從工作中就已得到滿足和快樂,且有自尊和榮譽感,所以每天都有學習、收穫和成長,是很忙碌的工作者,無形當中也培養了孩子的執行力,成為可以被使用的人。

 「體驗教育活動中,不單引發人面對挑戰的企圖心,更在高度的震撼中觸動心靈,形成心理上的邊緣經驗(Edge Experience),產生最佳的受教時刻(Teachable Moment)」,或許體驗教育可比擬像是神為陶塑我們生命的引導方式,像是《標竿人生》一書中提到「神用環境來塑造我們的品格,事實上,他用環境多於透過我們的讀經使我們像耶穌」。換句話說,環境(苦難)就是 上帝為人預備的受教時刻,讓我們知道一再地破碎是為了更加地完全,而任何苦難更是與我有益,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加上反省,就是不斷地在信心中學習成長。

 最後提到「引導學員在過程中得到學習及反思,並非教導者」,就像是牧者的角色,我們與羊群的關係就是需要耐心地引導,而非強硬式地要求對方,像是美國總統艾森豪說:「拉著一根繩子,這根繩子會跟著你到任何地方,而將繩子往前推,它就哪兒也去不了。」相信這樣的領導風範是體驗教育中關鍵的一環,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功課。

▌馬太牧區/彭嘉俊

 \ 教育內容的傳遞有時透過語言、文字、影像或是親身體驗的方式,但如同老師講義所言:聽過,但還會忘;看見了,才容易記得;去做了,就明白一切,所以平均學習的保存率,實作演練和立即應用是遠遠高於聆聽和閱讀,所以體驗教育是教育內容傳遞最有效果的方式。

 體驗教育若有包含與他人的互動,更可以在教育之中學習團隊合作,使團隊中的成員能朝同一目標前進,在團隊中彼此互相幫助扶持,才能使團隊能夠走得更加的長遠。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所產生的感受,引導出對教育內容的反思,進而達到學習的目的;而在教會中,學習的目的往往都在於更認識神的話語,這時刻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心意。

 在體驗教育的一些活動裡,我們可以嘗試挑戰我們生命中的極限,明白自己的底線在哪裡,這樣我們可以在其中學習謙卑而不驕傲,在過程中學習彼此合一,並且將結果仰望交託給神。但此類走出舒適圈,挑戰極限的活動類型,需考量到活動「風險」與「安全」的平衡,因為在活動中,當學員感受到過份安全,則學習的效果相對變低,但活動的風險高而忽略安全,不但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反而會導致意外的發生,故應針對「風險」與「安全」加以平衡,以達到既安全,又有挑戰性的學習目的。

 體驗教育的學習,可應用於小組或營會,增進互相認識的機會,利用趣味性的活動或遊戲使參與者逐漸熟悉彼此。在活動的情境中,使參與者可以學習在眾人面前自我表露,克服不自在的感受;透過傾聽、彼此溝通、肢體表達的體驗,增進參與者思想、感覺和行為的溝通能力與技巧,也能增加彼此協調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期待日後能常應用於聚會當中。

留言

熱門文章

[詩歌故事] 傳遞愛與寬恕之《加百列的雙簧管》Gabriel's Oboe  2020.21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