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體驗教育」標籤的文章

[大學牧區] 專題分享 體驗教育所帶出的生命信息 2020.6

大學牧區很榮幸於二月1日週六邀請到頌和傳道來分享體驗教育課程。在課程之初,頌和傳道從各個面向探討體驗教育的意義及體驗教育的身體力行,相較於他人的描述,可以更加深刻地認知到肢體間的重要性和了解他人特質,甚至能夠學習跨出舒適圈等人生功課。  在講述過程中,頌和傳道也親自邀請大學生上臺,進行活動的演示。請四位大學生分別扮演眼、口和左右手,目標是讓口能夠順利地吃到香蕉,任務過程雖然忐忑,但有趣的活動讓現場歡樂不已。然而活動本身不只在於有趣與否,而是能了解到其中所要學習的課題–肢體的和睦。對此,實際參與的弟兄們給出了許多的回饋,認為不同的身體器官代表教會中不同的掌職,唯有同心協力為基督,才能使教會前進。  最後,頌和傳道認為耶穌所行的每一個神蹟,就是讓門徒和眾人經歷體驗教育,耶穌帶領彼得行在海面上即為最真實的例子,彼得的親身經歷,使他與耶穌更加親近。所以遊戲可以不只是遊戲,而是可以結合生命的信息甚至信仰,讓參與其中的人有更深刻的學習,能夠再去帶領他人。  藉由頌和傳道帶來豐富的信息,讓與會的大學生收穫滿滿,裝備的更加精實,期待日後能有所應用。 ▌大學牧區  蔡秉霖報導

[門訓迴響] 專科班課程體驗教育課後心得 2019.16

▌彼得牧區/ 葉荑芬  感謝上帝的恩典,有「體驗教育」這門課實在是太重要了!在緊湊、忙碌、豐富、精采的教會牧養生活中,除了神學課程的裝備外,體驗教育在實質的小組牧養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團聚時的破冰、團康、遊戲或群體動力等,除了熱身、聯誼等目的外,體驗教育更是經過設計,並把團隊帶往同一方向,經由團隊合作的實際操作,達成一致的目標。因此,在配搭主題性的小組聚會中加入體驗教育,不但讓小組聚會更加多元、活潑生動外,更加深參加者對當天聚會主題的印象。  其實,所有的感受都是從體驗中產生的,之所以有教育是因為經由體驗、透過反思而獲得改變或成長。在老師精心的引導下,每一個體驗遊戲都讓我感動,從第一堂課的「齊眉棍」、「我曾經」、「丟娃娃」、「盲蛇引路」、「角色人物工程圖」.......,到最後一堂課的各種桌遊,再再都打動我的心,如果課程還延續下去,我會一直參與在其中。  在寫課後心得報告時,我在想,令我念念不忘的到底是遊戲本身?還是一起參與的一群人?我知道,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彼此影響著,體驗遊戲雖然很精彩,收穫豐碩,我更享受在這個團隊中,因為,無論老師「端」什麼遊戲出來,我們都可以玩得很開心、認真、全心全意的投入,老師更不遺餘力地「奉陪」到底。這樣的團隊默契和彼此接納應該是最令人羨慕的!  「丟娃娃」,一個小遊戲 ,卻對我有大提醒。馬太福音六: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又,腓立比書三:13、14「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人生就像「丟娃娃」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前方會丟什麼挑戰給你接,不要漏接,必須全神貫注的全力以赴,再認真小心的把所 承接之物往後傳承,直到末了。  但願我們的人生都有一個美麗健康的團隊,在其中慢慢變老,扶老攜幼,生養眾多,得人如得魚,直到見主面。 ▌馬可牧區/ 張舜彥 「體驗教育」這四個字通常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透過「體驗」來達到「教育」的效果,當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其實大有學問。體驗教育包含的範疇跟方式非常地廣泛,但主要不脫離「體驗(具體的體驗)、反省(觀察及省思)、歸納(摘要出概念並形成結論)、應用(經驗的反思體會)」,讓人直覺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