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牧區/邱大瑋報導】5/17週三晚上門訓課程,再次邀請蔡仰虔教授,延續上週的「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的主題,本週繼續提到了宗教改革的第二位重要人物—加爾文。老師提到,如果把馬丁路德比喻成聖經人物彼得,加爾文的角色就好比聖經當中的保羅!馬丁路德如同彼得一樣是開拓者的角色;加爾文就像保羅一樣,他接受完備的法律與語文(包括希臘文和希伯來文)訓練,所以他對聖經論述、翻譯與解經有大的貢獻!
加爾文在巴塞爾(Basel),於1536年出版了極具影響力的《基督教要義》。由於法國皇帝法蘭西斯一世 (Francis I) 對日益茁壯的改革勢力進行逼迫,加爾文在安全顧慮之下逃離巴黎,首先前往巴塞爾 ,該書序言特別是寫給法蘭西斯一世,為宗教改革辯護。《基督教要義》此書也成為完整介紹基督教教義之系統神學的鼻祖。
加爾文也制定現今教會分職的組織架構,確立了管理教會的四種 (層級) 職分:
- 牧師:負責講道、主持聖禮,以及針對執行法紀提供指導協助。
- 教師:負責信徒有關聖經及正確信仰教理的教導
- 長老:由平信徒中選出,長老與牧師合組「教會法庭」,負責教會的管理、懲罰與監督。
- 執事:由信徒當中產生,除了協助處理教會事務之外,並負責派送救濟物給窮苦或生病的人。
宗教改革驅動除了帶來教會的革新(新教的出現)、信仰認知的調整,同時也出現對經濟生活態度的轉變,相當程度影響後續的經濟型態與發展。宗教改革者從天職觀與工作委任觀出發,不再視俗世的工作與勞動為卑賤不聖潔的事情,相反的大大提升非神職性質之職業工作的倫理道德性。基督教(新教)倫理所論證的「天職觀」與「工作委任觀」促成教會與信徒向傳統觀念挑戰,激發資本主義的精神,進而改變世界的面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