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耶路撒冷迴響」標籤的文章

[摩西牧區] 耶路撒冷的呼召 以色列之行分享 2019.49

十一月24日主日崇拜後,摩西牧區弟兄姊妹,齊聚雅歌廳,聆聽雲翔牧師分享,與教會牧者同工一起「以色列之行」的點點滴滴。  教會的異象「耶路撒冷的呼召」一直在感動著雲翔牧師的心,所以對於這此的聖地之行,內心滿懷期待卻也戰競。當踏入以色列後,藉著導遊張牧師的引導;他總是引用聖經中記載的訊息,還原當時的人文地貌,使同工們彷彿就置身於當時的情境,對於聖經有更不一樣的體會。其中,當教會同工行經當年以色列百姓經過的曠野時,都感同身受在曠野中缺乏;一望無際的乾地、缺水、乾與渴,實在難受。因此,對於百姓當時抱怨的態度,就不再只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他們,更在其中看見人類是如此軟弱無助。但慈愛的神,雖然給許多挑戰,但也賜智慧,在曠野之中建造帳棚(室內外約差5度以上),尋找洞穴,可以避暑耐熱,安然渡過種種難關。  在參加這次以色列建國71週年記念的聚會中,多次聽到:「你今天來這裡是神要你來的。」許多講者不約而同,透露出一個訊息,這旅程是神特別的引領。當同工們在加利利海邊時,透過張牧師的分享,再次思想耶穌三次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耳邊似乎也聽見耶穌正對我們每個人呼喚。張牧師在這海邊的分享中,有句話很深刻也很扎心:「服事不僅要流血流汗,也要流淚的。」  最後花園墳墓的聖餐禮拜中,感受耶穌的捨己,祂的愛是那麼堅定,不禁讓人悵然淚下。這趟以色列之行,從實際感受中領受聖經的記載,與從聖經上文字中所感受的真是大大的不同。  末了,他鼓勵摩西牧區弟兄姊妹,許可的話走一趟以色列,體會關乎我們的信仰之旅,感受祂的愛多麼完美,尊重上帝所創造的,合一相信上帝,尊主為大,在神手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摩西牧區  蔡靜芳報導

[耶路撒冷迴響] 影片背後的故事 2019.46

以一支影片的完成,稍稍紀念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成了」,若不是主於十架上犧牲、完全的愛,今日的我們,又怎麼能夠領受如此豐盛的祝福。  人所能做的很小,但上帝能夠成就的很大。從團隊成形到影片正式播出,若不是背後有一個創造天地的靠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樣完成這一個艱鉅的任務。記得出發當天的主日站在台上,明明唱的是一首活潑喜樂的歌,但淚水卻無法止息的一直流出,「不能明白為何擔此重擔」,總覺得自己能做的很少,預備的不夠,「但我始終相信祢一直陪著我」,就要出發了,就交託吧。  旅程當中碰到的第一個考驗是設備。出發前好不容易確認要攜帶的設備,在同工的協助之下借到並且完成內裝的安排,但是,我完全忽略了到拍攝現場當下攜帶和取用的便利性,不過,這都還好;比較特別的是,無線領夾式的麥克風在進出約旦的時候,都因不同的情況被攔下來(想了想,我覺得這東西真的太像遙控炸彈用之類的設備了...),好不容易通關之後,很多同工問我會不會緊張,我想了想,其實真的不會,因為知道這段旅程是主與我們同走的一趟旅程,就算有狀況,也都會安然度過。  第二個考驗是拍攝。雖然出發前已完成了預想中的文案,但是正式播出的內容其實和初稿差了十萬八千里,對每一個點都有一些想法的我們,到了現場以後才發現跟想像當中的有落差,有時是失望(商業化、朝聖化的氣氛...)、有時卻是有著更多的收穫(導遊張牧師不僅是介紹景點,更是帶著我們回到往昔的場景下,重新思想聖經的話語,也有許多的反思...),因此我們調整了內容的方向。不僅是文案的修改,很多原本在當地拍攝好的主播景,最後也都沒有用到,真是辛苦錄影的同工在當下背槁、潤稿、處理設備的壓力。  有一件事情是原本我們很擔心的,那就是人潮,這一次是衝著過節去到耶路撒冷,抵達以色列的那一天其實就有感受到人潮的熱烈。前面説「原本」,就代表著上帝特別的祝福臨到了這一次的行程,因著人潮,我們所擔心的事情都沒有發生!入關沒有很久、哭牆沒有很多人(摸的到)、苦路也沒有很多人,原本想説苦路上應該什麼都拍不到的我們,最後的影片卻是在苦路十四站上面花了更多的心思。  其實,我從來都沒有拍攝過這麼長的影片,很多東西都只能用想像的、參考的。但是,很感恩的是,我們有一個很棒的團隊,從一開始的腳本撰寫、到當地的拍攝,以及回來的後製,若不是因為肢體連結於基督成為一體,怎能完成如此艱鉅的...

[耶路撒冷迴響] 流奶與蜜之地 2019.45

2012年3月教會一行16人踏上以色列國土,那次的以色列航空海關安檢極盡刁難,非常徹底又嚴格,體驗到以色列的反恐與緊張,重重的官員交換詢問與對質,行李攤開檢查,男生脫鞋、脫腰帶或搜身…讓我心生畏懼。 今年十月再度赴以色列土地,51人的約旦航空旅程,向神禱告一切順利流暢,果真,這次輕鬆過海關,雖有錄、攝影器材嚴格檢查稍拖時間,一對傳道夫婦行李沒能按時拿到之外,這團蒙神寵愛的隊伍,所到之處歌聲嘹亮、和聲整齊,受到極多遊客的讚賞,團隊守時又守規,看見這支神的軍隊是有紀律又充滿活力的,感謝主,南聖品牌真的有口皆碑。 以色列是神應許“流奶與蜜”之地,是一個看似動亂,卻比任何人都珍惜和捍衛和平的國家,是一個曠野覆蓋三分之二,卻創造了沙漠農業奇蹟、經濟發達的國家,基督徒讀了聖經,再去考察歷史事實,常被神的奇妙作為所震撼,這個苦難的民族,在千年的漂泊遷徙中,在饑餓、殺戮、流離、被欺負的磨難中,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是這次旅程中最大的感動。 這次參與了ICEJ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住棚節特會(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來自世界各地超過80個國家的基督徒,在特會中一同敬拜讚美神,並聆聽關乎以色列的信息,印證著不分國籍的合一禱告與同心合意的美好。 慶典中,介紹六十幾個國家的代表團,當說到台灣時,看到台灣去的團體揮舞著國旗成了一 片壯觀的旗海,大家大聲吶喊著台灣時,心中雀躍莫名,在異地感受到自己的國家是多麼的榮耀,心中甚引以為榮。 一連七天住在以色列同一個旅館,每天深入耶路撒冷各地,幾乎天天走兩萬多步,比起七年前的旅行,探討以色列歷史與延伸到南端埃及紅海邊境,騎駱駝上西乃山的行程,這次可說是探入民情的深度之旅,見識到猶太人的獨特性與文化差異,他們守「安息日(Shabbat)」的習俗,不僅影響以色列人所有服務業與交通狀況,也強調了猶太人對於人類生活作息的哲理! 星期五傍晚到星期六傍晚是猶太人的安息日,以色列幾乎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機場都停擺,大部份的餐廳與公共服務也不營業,特別是星期五晚上,除非在旅館裡用餐,這天不能有火,不能煮熱食、不能按按鈕,因猶太人視安息日這一天,為讓天下休養生息的日子。  週五下午,在遊覽車上看到十字路口有許多行走中、生養眾多的正統猶太家庭,他們遵守...

[耶路撒冷迴響] 與主相遇 2019.45

十月6-20與教會牧者同工團隊一起參與以色列、約旦與耶路撒冷生命之旅,心中滿滿的感動與碰觸,感謝主豐盛的恩典。                                              進到約旦映入眼簾的是風景獨特的佩特拉玫瑰城,一座位於首都安曼南250公里處的古城,在阿拉伯谷東側的峽谷。以赤褐色砂岩高山色彩聞名,因著日照不同的角度,形成各種的顏色岩石和波浪的曲線,非常的壯觀宏偉。在那裏我們騎馬和驢子,深刻感受到:耶穌騎著小驢駒進入聖城,當時只講了一句「主要用他」,應驗舊約先知的話騎驢進城,象徵耶穌有王權,謙和地騎著驢,帶著愛進城,並且順服的走向各各他十字架犧牲的道路。心裏思想著自己是否順服主的帶領,像驢子般謙和的載著和平君王,一生為神使用。  傑拉什Jerash是羅馬古城,當中有一個大廣場,有街頭藝人表演樂器,我們在那裏唱《主祢真偉大》,深深的感受到上帝創造的美好與奇蹟。我們一起唱原住民詩歌、跳四步舞讚美神,儘管在烈日下,強烈又熱情的陽光使我曬成了小黑人,內心卻充滿著無比的喜悅。約旦河耶穌洗禮的地方,當天有一位弟兄在約旦河洗禮,在場除了我們以外,還有韓國教會牧者和弟兄姊妹在那裏親眼目睹約旦河洗禮的盛宴,上帝的計畫高過人的計畫,我們一同見證,不分種族國家一起高舉主名,訴說神的榮耀。十月9日晚上離開約旦抵達耶路撒冷,上遊覽車時導遊張牧師唸了一段經文,眼淚就不自覺的流下來。坐在車上,車外兩邊是耶穌成長的地方,許多的路是耶穌曾經走過的,似乎一切都歷歷在目,盡入眼底。許多聖經熟悉的地點,也鮮活了起來 。  流散博物館收藏著猶太人的歷史、文化和信仰。導覽人員提到猶太小圓帽,小圓帽叫“基帕”(Kipa),意為“遮蓋”,表示對上帝的敬畏,也是提醒猶太人不要忘記自己是猶太人的身分。導覽員提及即使歷經兩千年,猶太人無論身在哪裡,仍然謹記猶太人的律例典章不會被同化,不會因著時間而忘記自己的根源 。  哭牆也叫「西牆」,猶太人心中的聖地,沒有了聖殿,他們剩下的就是這面牆,這裡是猶太人最能接近以前聖殿的所在地,位...

[耶路撒冷迴響] 約旦、以色列之行 2019.45

期盼已久的聖地之旅終於成行,不為朝聖,而是期待有生之年能夠走過一趟聖經的史地,盼望能夠稍稍體會、了解當時的歷史、更具體地想像當時的人文環境!  約旦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佩特拉玫瑰古城」、「傑拉什羅馬古城」,兩座古城都可看見羅馬帝國的強盛,在古代的工具和技術竟然可以造做出如此雄偉的建築,足見當時王國的壯大!在以色列,有幾個特別讓我印象深刻、感動的地方:  1. 行程從以色列流散博物館開始,這博物館內記述著猶太人的流散歷史,展示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猶太人的會堂,以及猶太人的起源、家譜和發展史。很適合認識以色列的入門!  2. 提比哩亞海岸旁的「彼得受職堂」,我再次思想自己被神呼召那時的單純與願意,每當面對牧養的難處時,才知道自己的軟弱與自己的驕傲,是神給我機會,否則早就不配在服事的道路上事奉祂;在這會堂裏心中再次回應神的呼召,求主幫助我抓住祂的呼召與應許,一生都不偏離。  3. 在「橄欖山」上俯瞰「耶路撒冷城」,這不是圖片,而是身在其中的感動,「耶路撒冷」這個城市,讓以色列人投入全部的信仰,更在以色列復國後,將全世界聚焦之地,這種吸引人的特別神力,好比猶太經典《塔木德》裡所說:「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4.當導遊還沒帶我們到「苦路14站」的時候,有一天,晚飯後我們到舊城區走走,來到Via Dolorosa 巷口,昏暗的燈光訴說著這歷史的哀歌,在這條苦路上我們拍著照片,看似喜樂,心裡卻五味雜陳,回到飯店時,心中仍久久難以消化這感受,直到後來導遊帶我們走訪這條道路時,那巷裡商店購物的人們及各紀念地點朝聖的人們,他們的交易、盲目的崇拜行為,反而讓我清醒地走出這五味雜陳的感受,慶幸自己活在有神救恩同在的日子與教會裡。  5. 在「大屠殺紀念館」,歷史紀錄那兇殘可怕的一幕又一幕,不但令我頭皮發麻,更在心裡啜泣著,這是何等可憐、可怕的歷史,我們何其有幸不在這樣的過程中,是何等大的恩典。  6. 在「示羅」這士師時代以色列宗教中心,看著這被挖出的遺址,腦海中彷彿看見當時人來人往的景象,神的約櫃放置在這裡的會幕中,來自以色列各地的人們在各樣的節期來到這裡敬拜、獻祭,心裡有種真喜歡這地方的特別感動!  7. 最後一天在「花園墳墓」裡,思想那位為我們死而復活的主,領受主的餅(身體)和主的杯(血)的聖餐,雖然當時表...

[耶路撒冷迴響] 尋找聖殿 2019.45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雖然舊約聖經詳細的講述了整個聖殿建造的規格與樣式,但總是無法有完整的圖像在腦袋中,這次來到了以色列最高興的事就是能親眼見到聖殿的樣式,聖殿或會幕的敬拜一直是以色列人與神立約的記號,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在西乃山上神給了以色列民族兩個石板,上面刻著十誡,成為以色列民族與神立約的證據,並將收藏於約櫃中,於是約櫃成為以色列民族重要的信仰中心,神的榮光在約櫃的會幕中顯現,帶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進入迦南地。約櫃的會幕一直隨著以色列民族在曠野中移動,直到進入迦南地後,就停留在示羅長達369年之久。示羅位於整個迦南地的中心點,好讓十二族的百姓可以容易的回到這裡來敬拜神,每年三次回到示羅來敬拜神就成為以色列民族的信仰文化。但因著以色列民族的不信,在以利的時代,神的話語稀少,最後約櫃也被非利士人擄走,示羅的地位也逐漸示微了。  今日來到示羅,當時會幕可能的地方依舊存在,坐落於一個視野相當好的山頭上,可遠眺相當遠的風光,長50公尺、寬25公尺東西走向的長方形、周圍有殘存的石塊標示著會幕可能遺跡。雖已不見會幕的全貌,但想像當年,神的榮光充滿會幕時,那個氣勢必是相當震撼人心的,而且在很遠的地方也都能清楚看見。當我們讀經時有時不太了解神為何揀選特定的地方來建造會幕,但來此一看就明白神的旨意了。  到了大衛王時,終於歡欣快樂的迎回了約櫃,並在所羅門王開始建造了耶路撒冷城的聖殿,卻因這以色列民族的不信,聖殿也經歷了拆毀和重建,最終在主後70年左右完全被毀壞了,外邦人移入耶路撒冷,在原來聖殿的地方又再蓋起了其他的建築,許多的遺跡已深埋在建築的下方,現在整個聖殿山並非猶太人管理,是屬於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而且並非每天都能開放參觀,所以能進去參觀都是恩典,經過仔細的安檢後,終於能進入聖殿山一窺其神秘之處,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有名的圓頂清真寺,與阿克薩清真寺,在這裡已經看不到任何聖殿的遺物了,讓人不勝感慨。走在整個聖殿山的廣場上,來到正對東門,眺望橄欖山的地方,想到以西結書43章1-4提到:「他帶我到一座門,就是朝東的門。以色列神的榮光從東而來。他的聲音如同多水的聲音;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其狀如從前他來滅城的時候我所見的異象,那異象如我在迦巴魯河邊所見的異象,我就俯伏在地。耶和華的榮光從朝東的門照入殿中。」舊約聖經中的預言都提到神會再從東門進入至聖所,當我站立在此時...

[耶路撒冷的迴響] 耶路撒冷之旅 2019.44

耶路撒冷,一個古老卻神秘的屬靈城市,吸引著無數的人們付代價前往。在出發前自己有許多期待,然而到了當地,發現神給了我們更多的看見,不管是眼見的還是屬靈的,過去在聖經中讀過的場景或地點,真實地踏上這塊土地,深深感動不已。而過去對猶太人的認識,無論是歷史或是信仰,這次更深刻地感受神所揀選的子民,如何實踐信仰,以及幾千年來經歷的波折與神蹟,透過這次旅程一一呈現在眼前。  這次以色列的導遊,是張實賢牧師。他本身也是希伯來大學的舊約老師,當他在解說歷史與地理時,如同神學院的課程,搬到以色列實地導覽,並且還補充了許多的聖經知識及文化等,如此有幸能給張牧師導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反思與咀嚼。透過張牧師的解說,也讓我們對聖經的經文更明白,許多典故或是難解的經文,都因著實地的認識與講解,幫助我們抓到聖經真正的意思。感謝神派張牧師將多年聖經史地的豐富知識與經驗教授給我們,幫助我們在屬靈的開闊與應用。  無論在約旦或以色列,最深刻體會的是當地的信仰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在約旦主要是伊斯蘭宗教,可以感受到女人幾乎蒙頭、較為封閉和保守。而到了以色列,立即感受到一個開放跟樂觀的氛圍,猶太人信奉猶太信仰,但是看見他們尊重不同信仰、也以自己的信仰為尊貴,對神的敬畏與認真等。其實從伊斯蘭教、猶太教再回來看基督信仰,原來我們是在耶穌基督的救恩之中重獲自由與釋放,不再受律法的挾制與懼怕等。  猶太民族,在聖經中是被神揀選的子民,卻在殺害耶穌基督的罪上跌倒。他們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全世界只佔1%,諾貝爾獎卻占四分之一,真是神的賜福。從他們的家庭教育,可看見他們非常看重信仰的傳承。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猶太人是神賜福的子民,盼望他們能從舊約看見彌賽亞就是耶穌,歸入基督領受救恩與喜樂。這趟旅程感謝神不是旅遊,而是深度的信仰充實之旅,透過牧者的帶領與解說,盼望將來能將所看見的分享給弟兄姊妹,一同領受神的恩典與祝福! ▌高翊倫牧師

[耶路撒冷的迴響] 若是神允許,就可做這事也可以做那事 2019.44

曾許過一個願,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走一趟聖地,以色列~耶路撒冷,二年前牧師說會帶同工到耶路撒冷,內心深處向神渴求:「選我、選我」,當牧師宣佈即日起開放報名滿額就截止,看著群組記事本人數一直往上累積,深怕連聖地之旅的門檻都進不了,結婚這麼多年以來從未獨自一人單飛過,決定來個先斬後奏,先報名參加但心情很複雜—禱告交托,感謝主!家人願意支持我圓夢。  十二天聖地之旅,看著手冊寫著每一天的景點,地理位置與名稱有看沒有懂,得來不易的旅程,格外珍惜預備心參加住棚節慶典與列國基督徒大遊行,出發前都覺得彷彿是夢一場,好不真實。第一天到了尼波山,神在這裡指示摩西,要賜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之地,親身站立放眼望去,神的信實直到今日一直都在,內心好激動;第三天到了約旦耶穌受洗河邊,恰巧是我受洗日期,深覺神好愛我,衪用紀念日的方式來對我表達愛,每天珍惜注視著每一個景點,讚美神的大軍,在聖地敬拜讚美神,讚嘆天父的創造,體會著耶穌的愛,思想聖經裡曾記載著相關的人事物,彷彿聖經3D版的呈現在眼前,這趟旅程被提醒要為以色列禱告,直到神的心意完全。  原以為哭牆在節期人潮會塞爆,沒想到仍可以進入禱告,雙手摸著牆安靜心由聖靈帶領,「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我的救主為樂」。馬利亞的禱告成為我的禱告詞,這也是我受洗後很感動而背起來的經文。住棚節到了以色列,跟神求衪的話語,也渴慕領受神蹟在耶路撒冷,在幾場特會中沒有特別的感動,直到要回台灣的前二天我向神禱告,如果馬利亞的禱告就是神對我的意念,求神讓我再次聽到這經文,就在要回台灣的當天早上,在隱卡林—採望堂,馬利亞與以利沙伯碰面處,聽到領隊講解提到這節經文很重要,「我心尊主為大」,此刻我全身起雞皮疙瘩,心存敬畏也確信神與我同行,領隊特別解釋了門前字寫著Magnificat我心尊主為大的拉丁文意思,「我的心把主放大」,感謝主回應了我的禱告,謹記也刻在心版上,求神掌管我心,一生見證榮耀主名。 ▌蔡姈燕傳道

[耶路撒冷的迴響] 遇見神的旅程 2019.44

聖經與聖地的連結  走訪過一些國家,沒有一個地方像以色列那麼讓人處處驚奇、落淚、感動、震撼的。這不僅是聖地之行,更是一趟靈裡被神厚厚地澆灌的旅程。每天透過對應的經文、結合當地的考古遺址,彷彿聽見耶穌正在對我說話,祂走遍各城各鄉教導、醫治、傳道。從我們下榻的旅館走到哭牆只要20分鐘,白天夜晚我們都去,如同詩篇134:神的僕人,夜間站在神的殿中! 哭牆--承載了多少時代的眼淚和禱告?  神掌管人類歷史  無論時代如何更迭變遷,聖經絕對是經得起科學、考古各方面的考驗的。以色列在亡國兩千多年後,卻能夠在1948年復國,這是極大的神蹟,也彰顯了神的愛與救恩。從土地荒涼人口稀少,到現在如舊約預言:枯骨復活、猶太人從北、東、西方歸回以色列。為何我們要關心以色列? 羅8:25告訴我們這個奧秘,就是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當耶穌再來時,祂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亞14:4)。  神永恆不變的應許  當猶太人在住棚節守節和歡慶;從各國來的基督徒也紛紛齊聚在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祝福、為猶太人歸主禱告。亞8:20提到,「必有列邦的人和強國的民來到耶路撒冷…懇求耶和華的恩。」在列國遊行的時候,當我們舉著中華民國國旗,夾道歡迎我們的是這群神的子民,對著我們微笑說著shalom。以色列需要支持他們的朋友,更需要的是救主耶穌基督。我們更體會到,他們原是橄欖樹的枝子,因為不信,被折下來;我們如同野橄欖,是被接上的枝子。有一天,神能夠把他們重新接上!(羅11:23)  讚美神的團隊  旅程中無論到哪裡,我們都以詩歌來讚美神,在加利利海上、大衛塔的敬拜最為深刻。當我們讚美神的時候,許多人圍觀、聆聽、甚至是落淚的。我最喜歡唱的就是你真偉大接聖城,當我唱到”Jerusalem,Jerusalem,Sing for the night is o’er ; Hosanna in the highest, Hosanna for evermore”,我正在耶路撒冷唱著這首歌,雖潸然落淚,心中卻是激昂與充滿盼望的!若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此次聖地之旅的心得,那就是「更加敬畏神!」 因為祂是永活真神! ▌吳玉萍牧師

[耶路撒冷的迴響] 神所揀選的國度 2019.44

從兩年前國昌小組聚會看了一部『讓全世界都知道-聖地之旅』,那時候心中就許下一個願望,希望上帝讓我有機會踏上這塊屬於神的土地,上帝終於回應我的禱告。  從約旦第一站就是摩西曾經帶領百姓經歷曠野40年後遠眺應許之地~迦南美地的尼波山,相傳也是摩西死後上帝埋葬之處,山上有一座公元4世紀初期興建的教堂,內部陳設簡單但卻充滿了歷史刻畫的痕跡,我們受邀在教堂中獻詩餘音繞樑的合聲讓人感動,外面一片荒蕪的曠野讓人無法想像摩西帶領百萬百姓在如此的環境竟然可以生活40年但最後卻因為不尊重上帝而無法進入迦南地,這是一個最好的警惕。  以色列有許多令人感動而且述說不完故事,但最令我感動的卻是在死海古卷發現地:『昆蘭』,雖然古卷已經搬到耶路撒冷的博物館了,但仍我深深感受到曠野的困苦與艱難,導遊張善實牧師為我們解說當時艾賽尼派(Essness)信徒在如何在這裡隱修生活、自力更生的一起實踐他們的信仰,從很多留下來的岩石坑洞遺址可以發現有蓄水池、浴室,抄寫經文的痕跡,在這裡除了椰棗樹外寸草不生,忽然讓想到耶穌常常為了逃避追捕就退出群眾來到了曠野的場景。  另外有一個屬於猶太人負隅頑抗的感人故事:馬薩大國家歷史公園(意為城堡)是猶太人的聖地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史實上記錄公元72年,羅馬總督率領羅馬第十軍團包圍了馬薩大,並開始在西側修築高台,公元73年,羅馬軍隊攻破馬薩大的城牆,但迎接他們的卻僅是約960具的屍體,因為在馬薩大即將被攻破之時,全體猶太人強調絕不能屈從羅馬人的奴役,宣示寧可作為自由的人民死去也絕不成為一位不自由的活人,最後大家選擇集體自盡,僅有兩個大人和五個小孩因為隱藏起來得以倖免存活並將這段感人的史詩保存下來,從這段史實再看到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內中的悲慘紀錄,讓我深刻了解到雖然以色列亡國2500年卻仍在上帝的祝福下得以復國,如同以西結書34:13-15『我必從萬民中領出他們,從各國內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故土。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邊,境內一切可居之處牧養他們。我必在美好的草場牧養他們,他們的圈必在以色列高處的山上。他們必在佳美之圈中躺臥,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場吃草。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做我羊的牧人,使他們得以躺臥。』 ▌馬太牧區 竇國昌

[耶路撒冷的迴響] 住棚節萬旗大遊行 2019.44

今日以色列住棚節進行到了第五天,全國上下國民如流水般匯流至耶路撒冷參與住棚節萬旗遊行,你可以單純將之視為慶典,但細數以色列歷史洪流脈絡,能有今日萬人空巷盛況可謂不可能的神蹟!  相較台灣政府成立至今不過百年,寇紹恩牧師在ICEJ大會信息中,引述自身為滿族後代身分高喊「滿清」復國,台下都笑了!但以色列亡國至今2500年不但仍保有文化與信仰,也自西元1948年復國,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就血統而言,歸回的以色列人多屬南國猶大支派,歷經千年流散,從外觀來看歸回的以色列人種已可謂紅黃黑白,現今所謂「以色列人」一詞已成「具共同信仰而聚集之眾」而非再以血脈定義!  從今日遊行可知人與人最近的距離,就是遠東來的台灣人能與世界中心應許之民合一!  甫進入遊行,很明顯感受來自世界各國人種並沒有被路線圍欄阻隔,大家帶去的台灣國旗在路程還走不到一半就都發送殆盡,大家彼此交換國旗,好開心自己從以色列人手中換到了有金燈台圖樣的以色列舍客勒、國旗小胸針,短短2公里路程竟走了2-3小時才完成!  以色列人從歷史的悖逆、亡國、被擄、流散至今,不再於迦巴魯河畔吟唱哀歌,希望以色列人聖殿再次被重建之時,也能繼續在這流奶與蜜應許之地如今日般的燦笑。 ▌高頌安牧師

[南聖頭版] 南聖家書 當我再度聽見耶路撒冷的號角聲 2019.43

每一張合照都是許多的感恩與激動,有笑聲有歌聲,看見以色列……其實是耶路撒冷的呼聲,從去年春天,教會90周年主題,聽見新耶路撒冷的號角聲,直到今日感受到是滿滿的呼召,體會的是我們教會眾牧者與同工滿滿的跟隨與配搭,更是許多行動與紀律的順服與鼓勵。  一路上當然是許多聖經故事與眼目所及的交互輝映,但卻是張張怵目驚心的歷史傷痕與撕裂,影像給我們驚心動魄的震撼,但心情真也是停不下來的淚水。  一路上不敢寫心得,弟兄姊妹寫了很多,我每天細讀他們的心得,心中是無限的感恩。  我們絕對是耶和華的軍隊。自從選擇原住民服飾,做我們團隊的禮服,一路上就也深深感受到台灣讚美的歌唱,成為耶路撒冷的祝福。許多外國人都好愛我們的歌聲,也愛我們的衣服。  在ICEJ慶典中,六十幾個國家的代表團。並在住棚節大遊行,沿街數萬以色列人的夾道歡呼中。盡入眼簾中竟是充滿我們的國旗旗海,大家看到我們制服的希伯來文,都齊歡呼「哈利路亞」!我們不斷的歌唱,另外屏東原民教會的舞蹈,簡直讓人興奮到極點。晚上會場「台灣、台灣...」不絕於耳。  一種感動就是(以色列與台灣)將成為共同的榮耀。  這輩子未曾如此以我們台灣為榮,這麼的愛我們的國旗。  相信這東方的海島必定在末世成為 神在新耶路撒冷的見證人。 ▌高敏智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