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的力作。富創造力的上帝,按祂的形象造了人,於是人有了豐富的創意與創作力。 所以為什麼教會要不斷有創意和創新?因為神是創造主,創意就是神的本質!文化由人而出,思想產生文化,文化引領著思想,文化又回過頭來影響人群。資深編輯吳鯤生歸納說:「人→思想→文化→通俗文化→人」人出生之後就進入文化之中,文化失守,福音的工作加倍吃力。萬物若離開神,就會空洞失重。故發展基督文化,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論文以藝術影音,介紹微電影、聖經/福音劇場、音樂影像、兒童劇場、創意廣告等。盼藉由藝術及影音的創意發展神的國度。以下僅舉一作品闡述作者的動機與思路。
—————————————————————
以微電影《拾芳心》為例,筆者為編劇。試圖將福音融入作品,表面講述爸爸與兒子的親情感人故事,背後則闡述基督的救恩論——救恩是白白得來與救恩的確據。
關鍵劇情:
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本不配成為兒子。爸爸若不「主動」接納他,他根本沒辦法靠血緣關係稱他爸爸。
爸爸在兒子離家後,到處貼尋人啟事,但貼的是自己的臉,並說道:「丟臉丟爸爸的就好,不要丟你的。」
結局:兒子回應:
兒子回家,回應爸爸的尋人啟事 ,得以永遠在家。
回家=爸爸「主動」接納+兒子悔改。
福音性對照:
「人完全敗壞,墮落」—我們因有罪,本應永遠與神隔絕。「神主動施恩」—神救我們,完全因為祂主動接納我們(白白的恩典),否則人再多的信心與善行,也無法得救。
上帝承擔我們的罪,自己上十字架替人類贖罪。
人的回應:
我們因信,回應上帝的愛,得以永遠得救。
得救=神的「主動」救贖與施恩+人的相信與悔改。
最後,可延伸應用到解釋神學上較艱深的名詞如:
「救恩論」—人的完全敗壞、神主動施恩、賜與人信心與得救的確據。
「因信稱義」—地位改變、宣告與歸算的義。
———————
「世界上,1%人看聖經,99%的人看基督徒。」基督徒導演岳清清這樣說。
上帝將廣大的福音禾場留給世人來努力。而亞洲社會的現實也是殘酷的,亞洲與台灣是世界上民間宗教人口佔大多數的地區,現世代雖不止1%的人讀過聖經,但沒看過的仍佔極大多數。教會圈做了很多的報導、聖經講解或見證文章、影音作品來牧養信徒,但對於充滿福音性的內容,令相對廣大的非信徒仍是興趣缺缺。基督信仰的內容在台灣世俗社會除近年兩性平權的議題被較多討論外,還有很多議題都可以被社會檢視,但是普遍討論度極低。基督教機構舉辦或創立的媒體、社群、比賽,其能見度難與與一般世俗媒體娛樂、政論、電影等相比。因此,如何將福音的好消息接觸非信徒仍是一個長年重要的課題。
傳道書告訴我們有一件事不會改變,這是一個關鍵,就是「日光之上」。雖然「日光之下」全都是虛空,但在日光之上有一位神。敬畏神,人生才有意義。就像數字前面先有了「1」,後面無數虛空的「0」才有它的價值。
藝術文化也可能是虛空的,但如果藝術文化是有神在裡面,藝術與文化就充滿了意義,可以帶領人進入永恆國度,與神同在。
作者看過許多文藝類電影、劇場、舞蹈、音樂表演,看見許多的藝術作品風格偏向灰暗,僅止於忠實呈現社會黑暗面或現實,但沒有解決方案,至劇終仍找不到出路,留給觀影者只是自行省思與無限的惆悵。但也有較積極正面的風格,如現今世界上的電影產業龍頭—迪士尼影業。其作品的價值觀念相對較清新美好,普遍能被世人、家長所接受。但其精緻動畫、漫威英雄電影傳達的核心觀念是「只要相信自己,就能美夢成真」與「英雄個人主義」,中心思想仍是以人為本,不是基督文化的以神為本。基督信仰的美好價值可惜無法成為世界的引領潮流,或許也應驗聖經所說的末世世界。但基於此,作者便期許能夠將福音的美好價值融入影音世界與藝術、文化領域中,將神的愛與盼望帶給觀眾。
論神的國復興,在人,可能永遠做不到。但在神裡面,凡事皆有可能。求主幫助我們,不論將來異象如何,盼能走在主的心意裡,將基督文化影響城市,影響世代,生生不息。
▌高頌清牧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