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按牧論文」標籤的文章

[南聖頭版] 王誠正傳道、高頌和傳道 按牧論文發表 2022.34

8月18日,王誠正傳道、高頌和傳道發表按牧論文,王誠正傳道論文主題《弟兄事工的探討與策略》;高頌和傳道論文《學生事工牧養與培育實務-以南聖為例》。王誠正傳道在大衛牧區設立弟兄小組,在牧養弟兄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感動,原本預設的論文主題不是這個方向,於是順從裡面的感動,改變了方向;高頌和傳道多年來牧養國中牧區,對於青少年牧養最為熟悉,在這個領域中雖有多年實務經驗,但仍看見可以突破與更新之處。兩位牧者的論文都是教牧實踐的分享,高敏智牧師說,自己當年寫的按牧論文是《異端研究》,因為當時太多異端前來挑釁辯論,我們每一位按牧的牧者,所寫的論文也許早被遺忘,但按牧論文是我們事奉的眼淚,是神放在我們裡面的負擔,也是我們的責任。  王誠正傳道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爺爺、爸爸的信仰帶給他生命的啟發,他一路走來,也很享受弟兄之間的情誼,因為牧區的弟兄很少,他向神禱告,可以建立弟兄的工作,而這個牧養嘗試的過程,帶給他許多的感動和收獲。在按牧論文中,他做了問卷調查,整理出弟兄承受的壓力,以及信仰建造的難處,在這些困境當中,為弟兄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聚會、有安全感的信仰群體。誠正傳道在論文中提及弟兄的牧養策略,也輔以問卷中的數據,做了系統化的解釋說明。現階段的實踐僅以大衛牧區為例,期盼未來這樣的感動可以落實在更多牧區群體,健康的弟兄事工,將帶給教會極大的復興。  高頌和傳道是在牧者家庭中長大,他分享自己從小就比較自卑內向,很羨慕營會中的哥哥姊姊,可以在台上帶活動、大方分享。多年後,神也特別地帶領他成為青年牧者,深入了解學生族群。學生面對最多的困擾是「同儕和人際關係」,從問卷中,高達77%的學生都表示正在或曾面臨此困擾,通常不想來教會的人際因素有二:1.與人沒有建立關係,不知為何而來;2.關係破裂(衝突、分手……等),青少年的家長、輔導,對孩子有關鍵的引導角色,論文中提及對家長、輔導的建議,以及國中牧區未來的牧養策略,青少年是教會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堅固這個族群,是教會重要的投資。

[按牧論文] 南聖門徒訓練學校與教會建造 2020.38

門徒訓練的目的是什麼呢?「建造教會」是一大關鍵,現今的世代,教會觀受到極大的挑戰,網路時代所帶來的影響,使人更自由地取得資源──線上直播、遠距教學,似乎不用到教會也能吸收到靈糧,甚至還有人躍躍欲試,創辦「網路教會」、「虛擬教會」……信徒被裝備,是為了成全基督的身體,「教會論」是基督教神學的領域中,少數可以被觀察的層面之一,對許多人而言,教會是遇見基督教的第一個接觸點,並可能是唯一的接觸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沒有正確的教會觀,也就不會有強烈的動機想要裝備自己成為門徒。 一、門訓近幾年的突破 (一)修課突破千人次  2015年上半年,門訓的單一學期修課人次突破1000人,達到1305人次,從分析表中可以看出,2015年上下學期,修課人次已達2450人;另一個高峰在2018年,上下學期共1981人次。2016年,教會經歷一段動盪期,許多課程暫停,因著課程減少,也減少了修課學生數,2017下半年逐漸恢復,2018年,門訓學校又進行了另一次的轉型。 (二)門徒訓練學校的轉型  轉型為什麼重要呢?有一個詞「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或思角轉向,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美國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的代表作之一《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年)。 這個名詞用來描述在科學範疇裡,一種在基本理論上從根本假設的改變。這種改變,後來亦應用於各種其他學科方面的巨大轉變。在教會當中,我們發現一個進步的教會,絕對要脫離傳統的包袱,在真理上面站立得穩,但在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牧養型態、教育型態。 二、台南聖教會的傳道人栽培模式  台南聖教會目前聚會人數大約2000人,在台灣,已經是一個大型教會的規模,怎樣的牧者適合牧養「大型教會」呢?事實上,沒有一個牧者是所謂「適合」牧養大型教會的,通常,大型教會的牧者,是伴隨教會一步一步成長的。也就是說,當教會尚在中小型規模時,就已經在其中的跟隨者,漸漸投入事奉、牧養,後來成為牧者。  台南聖教會的牧者,除了需要具備「教會文化」的認同感,還需要其他實際的操練,以下列舉幾樣重點: (一)教會觀的建立 (二)真理的扎根 (三)實踐神學 (四)多重身分:牧人、軍人、詩人 三、教會的門徒訓練與未來的展望 (一)結合資訊部門 透過網路課程接觸更多的人  網路異端橫行,虛實難辨,但是至少弟兄姊妹可以信賴教會所給出來的東西,在這個世代,教會也必...

[按牧論文] 台南聖教會兒童牧區牧養系統  2020.37

第一章序文  基督教教育系統  基督教教育是以神為中心,不是以人為中心。  兒童基督教教育的重要性  兒童是教會未來的希望,也是教會成長的動力,兒童基督教教導的需要和影響都很大,教會要透過兒童主日學從小就培育兒童,讓小朋友明白聖經的真理。  第二章 兒童身心靈牧養策略  聖經關於兒童的教導  在聖經的描述中看到我們要從嬰孩時期就傳承信仰,神的話語帶著權柄與力量,我們要教導孩子敬畏神遵行神的話語,同時我們要有孩童單純勇敢的心。聖經中的教導都是要我們從小就謹守神的誡命,順服神的話,一生到老也不偏離。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與南聖兒童牧區分齡教學  皮亞傑教育學家有認知發展四階段理論  1. 認知感覺動作期 ,我們教會這個階段的嬰幼兒是在子母室。  2. 前運思期2-7歲對照兒牧的幼兒班,幼兒班的教育是根據他們的身心發展給予適合的教育,具體運思期是國小階段,已經有完整的崇拜。    3. 具體運思期 7-11 歲。具體運思期是國小階段,已經有完整的崇拜。                                     4. 形式運思期已進入國小高年級階段,已具備抽象思考能力,小組分組的討論會更為深入。  第三章  南聖兒童牧區的牧養發展與現況  (一) 兒童牧區小組化     a.從兒主老師轉型兒牧小組長     b.兒牧的教材與課程設計  無論是幼兒班和國小部都是從禱告開始。國小部的兒童牧區教材,逐章逐節用歸納法的方式,教案由幾位「教編小組」老師們編寫。  (二)領袖培訓-基督小精兵造就與栽培計畫  2005年李明容傳道和我開始帶領教會的大衛服事團(敬拜小隊)。訓練教會的下一代成為兒童領袖,堵住破口,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受破壞的要被建立起來。  (三)社區的橋樑-兒童芥菜種週末營  週末營的開始是因為想讓社區的小朋友走進教會,所以週末營的時間在星期六下午三點到五點。  第四章  南聖兒童牧區的異象與發展  (壹) 兒童牧區的異象  一. 讓小孩到我這裡來  教會未來要有好的同工就必須從兒童開始扎根。兩千多年前,耶...

[按牧論文] 基督文化與影音劇場藝術 2020.37

「文化」是人的力作。富創造力的上帝,按祂的形象造了人,於是人有了豐富的創意與創作力。 所以為什麼教會要不斷有創意和創新?因為神是創造主,創意就是神的本質!文化由人而出,思想產生文化,文化引領著思想,文化又回過頭來影響人群。資深編輯吳鯤生歸納說:「人→思想→文化→通俗文化→人」人出生之後就進入文化之中,文化失守,福音的工作加倍吃力。萬物若離開神,就會空洞失重。故發展基督文化,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論文以藝術影音,介紹微電影、聖經/福音劇場、音樂影像、兒童劇場、創意廣告等。盼藉由藝術及影音的創意發展神的國度。以下僅舉一作品闡述作者的動機與思路。 —————————————————————  以微電影《拾芳心》為例,筆者為編劇。試圖將福音融入作品,表面講述爸爸與兒子的親情感人故事,背後則闡述基督的救恩論——救恩是白白得來與救恩的確據。  關鍵劇情:  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本不配成為兒子。爸爸若不「主動」接納他,他根本沒辦法靠血緣關係稱他爸爸。  爸爸在兒子離家後,到處貼尋人啟事,但貼的是自己的臉,並說道:「丟臉丟爸爸的就好,不要丟你的。」  結局:兒子回應:  兒子回家,回應爸爸的尋人啟事 ,得以永遠在家。  回家=爸爸「主動」接納+兒子悔改。  福音性對照:  「人完全敗壞,墮落」—我們因有罪,本應永遠與神隔絕。「神主動施恩」—神救我們,完全因為祂主動接納我們(白白的恩典),否則人再多的信心與善行,也無法得救。  上帝承擔我們的罪,自己上十字架替人類贖罪。  人的回應:  我們因信,回應上帝的愛,得以永遠得救。  得救=神的「主動」救贖與施恩+人的相信與悔改。  最後,可延伸應用到解釋神學上較艱深的名詞如:  「救恩論」—人的完全敗壞、神主動施恩、賜與人信心與得救的確據。  「因信稱義」—地位改變、宣告與歸算的義。 ———————  「世界上,1%人看聖經,99%的人看基督徒。」基督徒導演岳清清這樣說。  上帝將廣大的福音禾場留給世人來努力。而亞洲社會的現實也是殘酷的,亞洲與台灣是世界上民間宗教人口佔大多數的地區,現世代雖不止1%的人讀過聖經,但沒看過的仍佔極大多數。教會圈做了很多的報導、聖經講解或見證文章、影音作品來牧養信徒,但對於充滿福音性的內容,令相對廣大的非信徒仍是興趣缺缺。基督信仰的內容在台灣世俗社會除近年兩性平權的議題被較多討論外,還有很多議題都可以被社會檢...

[南聖頭版] 2019聯合按牧禮拜 今午2:00舉行 2019.35

八月連續三週的禮拜四發表按牧論文,於22日週四晚上五篇按牧論文全數發表完畢,從論文當中看見明日的台南聖教會。今(9/1) 日 下午舉行聯合按牧禮拜,邀請弟兄姊妹一同參與~ 台南聖教會敬拜的時代意義與反思│ 董彥君傳道 有恩膏的敬拜主領也可能離棄信仰,音樂敬拜不一定代表得救,也不代表聖潔,重點是人,要警醒,這世代不只上帝在工作,撒旦也在工作。 (...更多分享) 教會牧養系統對於門徒建造之探討│ 高翊倫傳道 門徒建造無法照本宣科,在教會事奉,往往是「從不會教到會」,並且在其中要真正被神摸著,真正經歷神,才能成為門徒。 (...更多分享) 基督信仰在網路時代中的出路│ 陳家彬傳道 網路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會要善用網路建造弟兄姊妹,降低行政事務的消耗,但我們要小心,不要讓網路取代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關係,也不要取代了上帝的位置。 (...更多分享) 基督徒的委身與順服對自身與教會帶來的影響│ 張雲翔傳道 信仰的生命歷程要學習破碎順服,順服的功課對教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力,讓我們的生命能夠有更深的反思,我們的堅持是為了抒發己見,還是為了真理的道路。 (...更多分享) 大型教會慶典活動品牌與福音擴展研究 │ 高頌安傳道 慶典活動的目的是要領人歸主,當中要有聖靈的工作,因為只有聖靈才能使人認識基督,所有的活動目的,焦點都是基督。 (...更多分享) 時間:9/1(日)14:00 地點:台南聖教會三樓大會堂

[按牧論文] 引言:新一代的僕人 2019.35

一九八八年 6月12日  我按牧了,當時我的論文 … [異端的研究] 。  記得1985年開始在士林牧會,許多的喜樂與突破,參雜在日子的淚水與汗水裡,但是當年單純侍奉的心,卻被一些自稱是基督徒的教士,把我們許多正在引導的問題青少年帶走,沒多久就聽說他們受洗了,但是他們的生命卻越來越混亂,反而更變成社區的問題人士。  那時第一次感受到異端的嚴重性,所以我下決心在牧會中,更直接挑戰異端中針對(基督論)破壞的焦點與破口。因而我的考牧研究過程,也成為我牧養使命中,有更深度的成長與攻略的智慧。  今年教會有五位傳道同工要考牧,其實給他們的生命挑戰,就是針對自己侍奉的障礙點,做更深的反省與切入點的探索,其實論文不太須要有學術價值,但一定要有生命突破與得勝的價值。  他們每一個除了個人福音的努力與付出外,也必須在恩典恩賜的領受中,看見 神權柄的恩膏,因而在努力中,做成服事腳步的調整與邁進。並且看見教會每一個人身心靈因而都成長。教會也才會有更健康的活力與爭戰更旺盛的戰力。  ▌高敏智牧師  因著神的帶領,教會在這個城市為主贏得更多的靈魂、塑造基督文化,為城市注入屬神的榮光。由於這個世代的急速變化,使得教會必須在各領域興起基督精兵,對內有屬靈建造,對外能擴張屬靈境界。每一代都需要神的僕人興起,將新一代的僕人建造起來,是教會的職責。今年教會有五位傳道按立成為牧師,其論文研究內容對教會有很大的助益,在教會建造與福音擴展上提出具體的策略。  全職服事神的呼召,是榮耀的呼召,是需要捨己揹起十字架一生來跟隨主,並且是願意付上代價的無悔道路。如同耶穌的事奉生命,不求自己的益處,只願意成就神的計畫和國度。神僕人所需的是忠心良善,謙卑與主同行;神僕人的工作不在乎自己的成就感,只在乎得神的喜悅。賽42:1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裏所喜悅的,我已經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願神的靈恩膏祂所揀選的僕人,成為教會的祝福。  ▌吳玉萍牧師 台南聖教會音樂敬拜的時代意義與反思│董彥君傳道 教會牧養系統對於門徒建造之探討│高翊倫傳道 基督信仰在網路時代中的出路│陳家彬傳道 基督徒的委身與順服對自身與教會帶來的影響│張雲翔傳道 大型教會慶典活動品牌與福音擴展│高頌安傳道

[按牧論文] 基督信仰在網路時代中的出路 2019.35

正當全球進入網路時代,且因應而生的科技蓬勃發展的時刻,網路幾乎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的必需品,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甚至到沒有不行的地步。我們不能夠否認,網路的確為這個世界帶來了許多的美好與便利;但是,卻也不能夠忽視網路所帶來的許多混亂,而這個混亂進一步造成了基督信仰不管是在教會或是我們個人的生命當中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既然身為網路時代的一分子,我們需要開始正視來自於網路世界的挑戰,進而可以站立在世代當中,如同明光照耀,被這個世界所看見,也更進一步的看見基督信仰背後那位真實永在的神。  綜觀網路的發展,其實對於這個世界來說,網路其實不是什麼新發明,只是早期因著諸多的限制,所以使用者相對來說較少;但是隨著智慧型行動裝置以及行動網路的普及化及平民化,導致在很短的期間之內,網路世界當中湧入了大量的移民人潮,進而擾亂了原有的秩序,帶來諸多問題。追根究柢,其實這些問題也早已存在我們的生活四周,源自於人性軟弱的罪惡面,透過網路而被放大出來。我們所生存的網路世界有幾個重點的問題: 綜觀全球網路與相關的規範仍舊尚未完善。 即使產生規範,但是這個規範應該如何取得平衡,由誰來制定並且執行?網路自由又應該如何定義? 因著沒有規範,加上網路的六大特性(匿名性、公開性、免責性、即時性、互動性、集體性),導致網路上有大量虛實難辨的用戶,就光明正大地躲在一個個的數位帳號背後。 網路上面有大量的「假」;假影片、假照片、假訊息、假網紅…等。 網路帶來了改變,生活更加便利,但是人的生活品質似乎沒有得到改善。 因著有利可圖,就會帶來很多可怕的影響。不論是金錢、政治、權力等,都會使中性的工具產生不好的影響力。 因著網路的發展,讓傳統媒體失守了價值底線。媒體追求的不在是公正、公義、中立的報導,而是在意新聞的點擊率、分享次數以及觸及範圍。  因此,面對這一個網路時代的大環境,教會需要作出回應,教會不一定會實際操作網路時代當中的每一個新科技,但是教會需要認知到時代的趨勢,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教會應該保有教會的功能,讓許多在教會當中的美好,例如肢體相處的關係、團契的生活、主日的聚集等,不被科技所取而代之。以此為前提之下,對內,教會需要檢視自己是否是否有善用網路來堅固弟兄姊妹的信心、減輕教會許多行政工作的消耗;對外,教會是否善用網路使基督文化得以有效傳播,...

[按牧論文] 台南聖教會音樂敬拜的時代意義與反思 2019.35

音樂是神賦予的一種特殊語言,是一種媒介、一種管道,這語言使人的心靈可以獲得提昇,是開啟我們與神連結的管道,藉著這管道,我們敬拜神,「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4:24)。敬拜可以有許多的方法,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敬」「畏」「神」,是要專一的對神有信心。因為敬拜神是人類被創造的目的,神創造六日看為美好,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神要一切被造萬物,一同敬拜祂,因此論文研究總結如下: 第一、音樂的敬拜的意義與目的 第二、我們從舊約翰新約看當時的敬拜,看到三點結論 第三、現今各種敬拜方式的優缺點 1. 傳統敬拜方式優缺點 2. 敬拜讚美方式優缺點 3. 琴與爐敬拜方式優缺點 第四、台南聖教會音樂敬拜  南聖發展「融合多元素音樂敬拜」模式,將傳統與流行綜合,屬揉合式敬拜,並將音樂敬拜的範圍擴大,不只是主日敬拜,舉凡外展的事工,所到之處都以音樂敬拜為起點,因此發展音樂敬拜文化,這是「基督文化」讓神的百姓可以依循聖經的原則生活,讓願意接受耶穌成為個人救主的百姓,有方向一同奔跑天路。讓眾聖徒憑著信心領受新耶路撒冷、新天新地。   台南聖教會音樂敬拜給予時代不同態度與意義: 「音樂敬拜」是一(管道)媒介 「音樂敬拜」是一(內在)狀態 「音樂敬拜」是一(特殊)武器  音樂敬拜如同武器,可以帶領人衝破黑暗權勢,來到神施恩寶座面前,得著救恩。看見這世代許多人因音樂敬拜而跌倒,再次證明「音樂敬拜」≠「得救」,會帶領「音樂敬拜」者≠「聖潔」,享受在「音樂敬拜」中≠「成聖」,求主幫助我們走出音樂敬拜的迷思,把音樂敬拜當武器,當神國度的精兵,儆醒禱告,謹慎自守,打美好的仗,領受將來得勝的榮耀。 ▌董彥君傳道 引言/新一代的僕人│高敏智牧師、吳玉萍牧師 教會牧養系統對於門徒建造之探討│高翊倫傳道 基督信仰在網路時代中的出路│陳家彬傳道 基督徒的委身與順服對自身與教會帶來的影響│張雲翔傳道 大型教會慶典活動品牌與福音擴展│高頌安傳道

[按牧論文] 教會牧養系統對於門徒建造之探討 2019.35

本論文嘗試回應基督徒生命成長的課題。確實基督徒的生命成長是一件困難、非自然的過程,卻是極重要、寶貴的事情。當一個靈魂接觸福音、踏入教會,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什麼幫助他們成長?從論文中的探討可知,是因著靈魂經歷到神、經歷到聖靈的工作,而要幫助靈魂經歷到這一切,個人化的栽培與造就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回顧教會歷史,從主耶穌親自帶領十二位使徒,到耶穌升天後,使徒繼續帶領門徒,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透過門徒的生命影響生命,建立教會、開拓福音工作。即使經歷了兩千年的道路,今日門徒的建造仍然存在著挑戰與使命。今日的教會都明白建造門徒的重要,卻因著文化與風俗等,使得建造門徒越具多元的發展和漸趨複雜的因素。本文乃是透過回顧門徒建造的異象與使命,反思今日門徒建造的隱憂與再發展。  門徒的建造,是主耶穌給所有信徒的挑戰與使命。如同大使命所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另一方面,主耶穌也曾對西門彼得說:「…你牧養我的羊。(約21:16)」祂把牧養的工作交託給使徒彼得,這是主對西門彼得的吩咐,相信也是對所有門徒的吩咐。  牧養的態度,主耶穌親自做給我們看,讓我們有榜樣可以效法。在真理的教導上沒有問題,困難的卻是在實踐上,因為牧養包含著教導、陪伴、關顧,甚至是為羊捨命,不單單只是一件事情,而是一個生命的責任。再進一步,對一個培育門徒的生命建造,如何產生影響與關聯,或是如何培養出一個正確的門徒呢?這也是本文期待探討的課題之一。既然牧養是教會極重要的觀念跟實踐,因此本論文將透過牧養的層面去探討生命的問題。  在一個成熟的教會,牧養的事工往往形成一套系統,讓小組長、同工可以依循著一套系統建立小組、牧區,進而讓弟兄姊妹一進到教會就跟著教會的系統而可以成長。在許多的教會漸漸產生門徒訓練的課程、裝備或是建造體系。本文也想探討從牧養衍生出的造就系統,如何營造或是影響一個信徒的生命,進而裝備成為一個門徒。  在教會中的牧養可能因著需要,方式上或態度上而有所不同,但因著聖經的真理形塑門徒,以及過去累積下來的經驗,也漸漸成為教會的一個文化、原則或約定成熟的習慣等,本文試圖探討怎樣的牧養體系,會帶出怎樣的門徒?另一方面,再反思聖經所描述的門徒,跟...

[按牧論文] 基督徒的委身與順服對自身與教會帶來的影響 2019.35

順服一直是教會當中常常提及的課題,但是似乎是一門很難成就的一門課題。 談順服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白教會的意義及聖經中神對於其教會的心意。 教會設立的意義 教會就是被呼召出來的一群人,而既然是呼召出來,就一定有其使命與其目標。所以,從原文與聖經的敘述;教會即是被神呼召出來的一群人,而這群人有著團契的關係,並相信基督且同心遵行著使徒的教導,為要完成被呼召出來的使命。 神對於教會的心意 基督是教會的頭,而所有的門徒都是肢體,從身體層面去了解神對教會的心意是最好不過的了。  明白神對於教會的心意,我們知道順服是很重要的課題,但是什麼樣的問題讓弟兄姊妹們常常在順服這樣的課題上跌倒呢 ? 以台南聖教會的弟兄姊妹為例,做了一份調查,當中最常出現的問題有以下三點: 時間的調配 空間的互動 聖經真理的差異   時間的調配是在許多層面都會遇到的衝突,不僅是在教會當中,而是在生活個層面都在學習時間的運用,因此,當我們能將重要與不重要做有次序的類,相信時間上的衝突,就不再是問題。  另外,同工間的互動與聖經真理的差異,我們就藉著聖經來看其中的原則與教導。 相信基督是我們信仰的本質,而其中產生的問題,往往就是在基礎本質上失焦所導致的。  所以,我們要學習反思自己的生命,到底在本質上出了什麼問題?若有這些問題,我們該怎麼去面對改變,以下是弟兄姊妹們常問的問題:   在所遇問題的第三點,若真的在真理上有錯謬,我們當然不能隨從,但我們若在真理上站得住腳,就在教會中批評判斷時,我們在行為上卻沒有按著神的心意,因此,順服必須在各層面都遵行聖經教導,以真的在真道上成為好的見證。另外,第四點的核心價值,就是神與我們的關係的縮影,我們理當順服神,但基督愛使我們在順服的功課上是甘心樂意的,這也是教會牧長與弟兄姊妹們都要去效法的,讓順服成為我們生活的態度,彼此相愛、彼此成全,好叫基督的身體能健康的執行神在地上託付給我們的使命。  順服本來就是需要一生學習的課題,直到基督給我們的使命成全的那一天,所以歸納出以下幾點,期待我們能在窄門的另一邊再見面: 當教會選擇不順服,往往帶來都是雙方的撕裂與傷痕 當教會選擇不順服時,要留心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按牧論文] 大型教會慶典活動品牌與福音擴展 2019.35

前言  主後2000後巨型教會興起,面對資訊發達與資源的可及,許多教會因著異象與使命都漸發展成為大型教會,早期台灣教會常與福音機構與團體聯合舉辦大型音樂佈道會,然而,目前許多台灣大型教會,藉由自身資源籌辦大型活動傳遞教會從上頭來的旨意,造就台灣地區許多福音傳遞的佳音與見證。本研究將參考中外大型教會現有之架構,了解現有台灣教會界品牌形象鮮明之教會活動加以探討與訪問,了解其運作模式所帶來的福音成效。 慶典與福音之關聯與果效  台南聖教會提倡之理念口號為:「陽光、創意、飛翔」,而其神學概念為「喜樂神學」,不管在教會活動與牧養層面都朝著該理念進行,本論文將藉台南聖教會現行大型敬拜、如鷹之夜等,探討目前教會現行模式成效,進而檢視教會品牌形象塑造與福音關聯所帶來的果效。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台南聖教會之現況,針對教會客觀之硬體設施、外在條件,以SWOT分析作一系統性探討。而教會軟體文化資產(精神、能力、特質)領域,則引用行銷品牌Keller(1993) 品牌形象構面:功能、象徵、體驗構面,應用至本堂主任高敏智牧師之牧會理念口號:陽光、創意、飛翔,用以反應基督信仰正向思考、喜樂神學之實踐、信仰異象道路,藉此探討教會慶典品牌是否影響會友對信仰之態度?進而是否達成傳福音之果效,以研究架構如下表示之:  故此,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參考中外文獻發展成熟問卷設計題項,邀請國內外知名教會之牧者與資深同工為訪談對象進行訪談,研究對象如下所示: 研究結果  在陽光構面項目訪談的結果,可以看到各教會傳道人面對教會大型活動,雖然每個教會舉辦活動性質不同,但仍然都圍繞在神的屬性之正面態度。  在創意構面部分,各種活動對特定世代、族群的確能有效吸引人前來,而整場節目設計的最高點,其實往往是信仰本身,帶出與信仰相關的呼召、信息、醫治、與對神心意的立志!從研究者口中可知道各教會慶典活動所要帶出的信息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耶穌基督信仰本身,體現飛翔構面的實踐。  針對前來的會眾而言,他們再次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主要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每位會友需要有的共識:將「為何而做」,取代以往「要這樣做」的意識,當我們明白舉辦慶典的意義與目的,我們的順服才有了意義,而非單純盲目跟從卻不知道為何要做。 結論與建議  台南聖教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