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花東訪宣心得
《上內獅教會》
從這代到那代的恩典故事
車子經過一段美麗的沿海道路後,左彎進入了熟悉的部落社區……
《上內獅教會》
從這代到那代的恩典故事
車子經過一段美麗的沿海道路後,左彎進入了熟悉的部落社區……
快到教會時,許多美好的回憶漸漸浮現出來……
我的大女兒從中學時期就跟著事奉團隊每年參加短宣,而上內獅也是她參與最多次的一個地方。也因如此,三年前當老三夠大時,就帶著老三跟著老大一起到上內獅參與短宣。
聽過上內獅明花傳道許多次的分享,對於她的信心﹑靭性,還有她的孩子們也是一路從小跟著她事奉。經過了這些年,我的女兒長大了,當年參與短宣的孩子也長大了,明花傳道的孩子也不再是當年的小孩子,不但懂事,也成為帶領部落下一代的屬靈領袖,這是最令人感動之處。許多原住民部落信仰的傳遞和建造都是極為不容易的。面臨人口的流動和年輕人的外出,「信心」對他們來說,絕對不只是白紙黑字的兩個字而已。
在上內獅,我看到「從這代到那代」信仰美好傳承的故事。
▌林姿儀傳道
《新路教會》
新路教會黃惠梅牧師因看見族人真實的需要,決定創立產銷班,讓部落的族人投入,生活有收入,也更加有意義,不僅為了滿足肚腹辛勤耕耘,更是希望能夠在地方建新堂。建造的過程幾經波折,有工程的延宕、合法與否的拉扯,至今將近九年的歲月,都在禱告、募款、工作、等待當中度過,甚至有些殷殷期盼的長輩,還來不及看到獻堂那天到來就回天家了。這樣的過程是操練信心的功課,但惠梅牧師始終堅持做對的事情,肩負的不單單是族人的夢想,更是為了榮耀主名。最後惠梅牧師分享,期盼今年的聖誕節能夠使用新會堂,留給後人的不是違法建築的忐忑,而是因著共同的異象,與上帝譜寫這奇妙且榮耀的故事,但願上帝大大祝福。
▌馬可牧區
張舜彥
《新香蘭基督長老教會》
位於太麻里拉勞蘭部落,充滿童趣的新原民風彩繪。踏入教會,重達兩噸,有著中世紀美麗鑄鐵十字架的大門映入眼簾。戴明雄牧師(高俊民牧師的女婿)提到去年母親節前夕,因受隔壁純木造獵人學校(亞榮隆‧撒可努 創)火災的波及,僅一牆之隔的教會2、3樓嚴重大火,重要歷史檔案付之一炬,目前以不貸款的原則在重建中。聖殿講台與原住民樑柱結合,有「生命的糧」意涵;中央十字架巧妙設計,融合圖騰與華語文字「榮耀歸主」,兩面推開後有布幕投影功能。
教會是部落的生活中心
新香蘭是融合了阿美族、排灣族、客家與老兵的村落,拉勞蘭則是排灣族語「土地肥沃」的意思。2004年開始,為了找回屬於族人的文化,積極在部落推動小米復耕,成效卓著。第二樣是有「料理界的紅寶石」之稱的紅黎。糧食,富含原住民的生命智慧與對大地的尊重。
教會並積極投入兒童課後輔導,教育是未來的根基。教會雖遇祝融之災,戴牧師師母本著一粒麥子的信仰堅持,帶領群羊。
▌約書亞牧區
蘇惠玲
《台東城市生命泉純福音教會》
教會純白的建築主體、戶外有如公園的寬廣空間,讓人一走進這裡,就覺得彷彿走進了國外的教會,心中讚嘆不已;而主堂的設計,竟有幾分與台南聖教會相似,也讓大家覺得很有趣。但最讓人感動的是這教會從購地到建立完工,牧者與弟兄姐妹們為著建堂齊心的禱告,讓他們在建堂的過程中,經歷神豐富的供應與帶領。接待的陳傳道告訴我們,因著教會中來自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的金宣教士對台東地區兒童的福音負擔,因此教會也特別在兒童事工上有許多的耕耘與規劃。在台東,大部分的青壯年人口都外移至大都市,留下了老年人與兒童,在這片好山好水的台灣後山,卻有著許多隔代教養與弱勢貧困的家庭,許多孩子的生命,都需要被幫助。感謝神使用教會.差遣祂的僕人,在這裡用真理建造這些孩子年幼的生命,付出愛與行動成為這地的祝福。
▌董雅婷傳道
《台東聖教會》
台東聖教會現任牧師是周錦明牧師。周牧師到台東聖教會已8年了,他表示4年前因為颱風,教會有一些地方受損,但感謝台南聖教會前來關心並為教會奉獻,是唯一一個教會來關心台東聖教會的,對此非常感動和感謝。教會目前年輕人不多,有培訓一些年輕人來帶敬拜,每月就只有一週,其餘的主日就要由其他成人團契輪流來帶敬拜。周牧師表示台東聖教會明年就要60週年了,心中期待能追隨台南聖教會的腳步,將來教會也能夠建堂。台東聖教會目前需要關心代禱的是:弟兄姊妹們能夠起來,和周牧師一起同心事奉建造教會。
▌李三春牧師
《花蓮美崙聖教會》
美崙聖教會是南聖的姐妹教會,從公園路時期就有詩歌見證的交流,十年前因著教會短宣再次與美崙聖教會連結,為當地兒童建造生命一起努力。王牧師在那裡耕耘了三十多年,述說花東人才外流情況,年輕人外地讀書與工作,教會以老人小孩居多,在牧養上更加辛苦。他明年即將退休,沒想到兒子在今年初因意外回天家,留下妻子和三位可愛的女兒,雖然白髮送黑髮人的傷痛猶存,但王牧師夫婦依然帶著三個孫女一起來到神面前,持守到底,令人感動,看見如同聖經腓立比書四章4節「你們要靠主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原來喜樂是命令句,神要我們落在百般試煉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我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忍耐也當成功,使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求主格外憐憫並祝福這個家庭。
▌董彥君牧師
《福園》新生命小組教會花蓮據點
參訪新生命教會福園的據點,其異象和創意帶給我們很大的刺激。不僅是新生命教會對於園區的規畫改建、建立體驗教育營區、教會精兵訓練中心都令人驚訝,對於他們教會擴張境界到花蓮、台南等地,真是非常特別的眼光和行動,畢竟要在花蓮青少年流失的地方,建立青少年育成中心,這樣的思考翻轉是很另類的。我看到他們教會並非滿足於固守台北一方,而是不斷地向外縣市擴張與連結社區社福團體,正因為他們有夢想,神也賜給他們許多的產業,當然要承受產業是需要很謹慎與從神來的智慧。
在花蓮廣闊的土地上,有這麼一個獨特的營地、禱告院、訓練育成中心,我也立刻想到我們高鐵教會的異象:
擴張境界、是福音拓展、是門徒領袖培育及基督文化藝術的發展訓練基地。如同神給五千兩的僕人,不是埋起來,而是要去盡心盡力的為神國發揮。我體會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感謝神讓我們此行再次被激勵、被提醒。
▌吳玉萍牧師
《布農部落》
這次來到布農部落,雖然不常見面,仍感覺一見如故,就如白牧師在這次聚集時說的,在主裡都如同家人,是互相幫助的肢體;白師母提到最近疫情關係,幾乎沒有客人來訪,所以二月起都沒有甚麼收入,也可能隨時會有收起來的危機,但不知怎麼地,神還是保守他們,突然也有人要來訂他們的產品,所以還是靠一些小收入撐過來了。高牧師分享說,這就是「沒有策略的策略」,他們沒有策略,唯一的策略就是神!
這次也看到白牧師的女兒們仍在部落裡面一起幫忙,這是一幅很感動的傳承畫面。布農部落一直以來都是為了幫助當地族人而經營,使族人有工作有收入,而不是為了經濟利益;也看到他們每天的早禱、晚禱,為族人提名禱告,以及送物資到弱勢家庭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看見需要、走入社區」的榜樣!
▌高頌和傳道
《美崙浸信會》定睛看—你就是那個人
傳承的美好
我們一行人到達美崙浸信會,進入眼簾是高聳美輪美奐的教堂,年輕的蔡志堅牧師是從這個教會長大的,他與蕭平牧師如同保羅與提摩太的關係,他領受呼召從神學院畢業後,2013年就從屬靈父親蕭平牧師手中接下這間教會,當年的他只有39歲。如今蔡牧師依然每周五與蕭牧師一同分享與禱告,讓人看見兩代之間的合一與同工同行。
領袖的栽培
蔡牧師提出「視界改變世界」,教會每年的「台灣青少年領袖高峰會」拉高領袖的眼界,帶出領袖的高度,跟世界接軌的五大議題:教育、戰爭難民、改革力量、媒體自律、環境永續發展等領域,帶領青少年思考組合各種知識,帶出對世界的關懷與影響力。如今有口碑的平台吸引全台的青少年報名參加。
蔡牧師認為他在事奉上的三大熱情:建立有影響力的教會、普世跨文化的宣教、下一代領袖的培育工作。這個教會在做「定睛看」的工作,帶出那個神使用的人。這間充滿異象、活力與影響力的教會,讓我們一同興奮與激勵不已。
▌邱燕碧師母
《東台教區建堂工地》
幾經波折,過去於2014年我們曾參與東台教區宣教園區的募款音樂會,如今看見園區建造起來,預計明年復活節獻堂,神要完成的工作沒有人能攔阻。雖然經過許多的變更,但神保守服事祂的僕人仍舊忠心地在崗位上與祂同工,完成祂的計畫。聽著陳秋玉牧師期待著未來這裡將成為東台地區眾原住民教會聯合的敬拜中心,一個月舉行一次聯合崇拜,不僅聯結眾教會合一,也讓身兼數教會的牧者輪流喘息⋯在東部的牧會真的好不容易,願神興起我們禱告的手繼續為他們守望,不僅建造的軟體資金所需能到位,未來這地的運用也充滿同心合一、彼此建造扶持的祝福。
▌郭恩容牧師
《花蓮吉蒸牧場》魯瑪夫宣教士的故鄉
來到位於花東縱谷內的吉蒸牧場,一邊是蔚藍的海岸山脈,一邊是高聳的中央山脈,大伙兒品嘗著牧場現擠的牛奶新鮮滋味,在山羊、迷你馬的映襯下,聽著魯馬夫宣教士娓娓道來。
牧場旁曾是布農族出草,交易人頭的處所,種族間因著人頭帶來仇恨,也用交易人頭換取和平,直到基督的福音浸入這塊土地,讓出草的悲劇消失在人間,也因著基督之愛的激勵,讓魯馬夫宣教士力爭上游,在部落中成為少數取得高學歷的學子,也給曾誤入歧途的他,有機會轉回,更將自己所學的,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全部奉獻,冒著生命危險,深入中緬邊境高海拔地區的難民營中,幫助那些被遺忘的民族,使生活得幫助,使生命聽聞福音。
魯馬夫宣教士目前除了致力於世界少數民族差傳事工,更回到自己的家鄉,投入小米...等農作物復育的工作,傳承先人的智慧,發揚福音與原住民文化,幫助家鄉的年輕人,更加熱愛並珍惜自己的土地!
魯馬夫宣教士的投身,以及頌恩傳道在東亞的宣教工作,再再打開了我們教會對於少數民族宣教的視野,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教會不只是建築物內的敬拜,更是跨出去,有份參與各項代禱和奉獻,不僅如此,也更進一步激盪著思考,在我們所在的這塊土地,我們對土地的愛,對福音與文化傳承的使命又是甚麼呢?
喝著美味的鮮乳,在美景中與魯馬夫宣教士及家人們歡樂地的留影著,內心的激盪依舊。
▌彼得牧區
黃俐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