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高牧師說了一個觀念「得分還是得勝?」,讓我覺得很發人深省,球賽中如果個人得分很高,但球隊卻沒有得勝,這樣的結果絕不是球員想要的;得分無外乎要得勝,但如果只有得分,卻沒有得勝的結果,這樣的終局是很讓人扼腕與唏噓。換個角度思考,當我們個人這一生得高分,但到了人生終點時,在天堂門口,卻沒有進入的得勝結果,想到此,不禁讓人面對此生,更要戒慎恐懼,做成得救的功夫。
無意中在家翻看手上的刊物,看到一個故事,在1911年10月,有兩組南極探險隊,他們都期望成為第一個踏上南極點的探險隊。美國隊是由史可特帶領,挪威隊由亞蒙森帶領。結果,挪威的亞蒙森團隊首先抵達南極點,美國史考特團隊則晚了34天。回程時,挪威的亞蒙森團隊依原定日期平安回到基地營,史考特團隊原則全軍覆沒,葬身於南極冰原。
規則與紀律
原來,挪威團隊訂下每天行進「20英里」的行程規劃,並嚴格遵守,美國團隊則依照天氣與隊員體力做彈性調整。
這讓我想到,教會是愛的全體,但不是紀律鬆散的團隊,保羅自己也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9:27)。
一個在神眼中成功的人生,是按神的心意、標準而活,而不是按照自己定的規則彈性而行。能夠帶領亞蒙森團隊平安回家的路,是按照規則與紀律而行;而能夠帶領我們回到神面前的路,也是神的規則與紀律: 「變賣你一切所有的,來跟從我」。不打折扣的遵行天父旨意的態度,方是回程的紀律與保命法則。
生命謙卑而非倚靠外在條件
美國團隊是很有創意的團隊,他們採用了當時最新科技—電動雪橇,結果引擎在冰原中全部故障,他們只得改用B方案—小種馬,結果沒多久小種馬就被自己流的汗凍僵了。挪威團隊也很有創意,他們改善所有的冰原機具,但同時也謙卑地帶著團隊,向愛斯基摩人學習如何駕馭雪橇。
這讓我想到我們在今生可能擁有最好、最棒的恩賜,最多的祝福和能力,但這些在天堂門口可能無用,都要丟棄。最新的科技和工具不是探險隊可以平安回家的保證,而我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與裝飾,也不是我們能夠誇口和倚靠可以成功進入天堂的門票。
一個在地上成功的人,應該是有許多生命裝飾和光環的人。但我們是否是內裡誠實、柔和謙卑的人,「掃羅的鎧甲」不是我們能夠倚靠和使用的盾牌,唯有在平日真實的與神獨處,「光滑的小石子」才是我們的見證和得勝的武器。
常以為不足,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
挪威團隊所攜帶的補給品,是預估的3倍,而且在每個補給站前後設置了長達10公里的黑色指引標誌。因為他們擔心會有未估計到的需要,也擔心在大雪中找不到補給站。保羅面對自己的生命,他的態度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腓3:13),是戒慎恐懼、警慎面對,跟保羅比起來,我們誰有更大的把握說: 我們已經攻頂成功,確定一定可以平安回家。
成功攻頂並踏上南極榮耀的探險隊,要能夠平安回家,才有意義;享受今生所有的榮華富貴的財主,要能夠抵達並進入天家,才是意義。願我們這生不是得高分而已,而是最終能夠得勝。
▌邱燕碧師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