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律法師問誰是我的鄰舍,耶穌就說了這個比喻,當中有個人被打個半死,但利未人和祭司都繞道而行,他們都是當時的宗教事奉人員或是領袖,或許因著各種理由,怕惹事、怕假受傷真詐財、怕死屍…等,卻沒做到真正愛人的舉動,律法師會不知道誰是他的鄰舍嗎?事實上,鄰舍早就在祭司、利未人眼前…,就是那個倒在他眼前的人,可見鄰舍的事實並不會產生愛的行動,相反的,有愛才會產生好鄰舍的景況,愛才是成為鄰舍的條件,愛才是問題癥結。
2009年健保局指出臺大醫院急診室裡滯留人數最多,常常在急診病房,出現了太多疑似窮人,沒錢沒勢、病太多、病太重,特別是快死的人,造成資源的浪費,且沒有病房、甚至沒有其他類別的科的病房願意收這類的人,直到有個醫生出來開創7D病房,叫做急診後送病房,專門收留很多疑難雜症、或是沒有人願意收的病人,他堅持每個人機會平等,也把這個病房稱作「德雷莎病房」,他還提到以前德雷莎修女,每天生活費只有兩元美金,卻推著板車到加爾各答的街上,看到快死的乞丐把他撿回來,幫他洗澡、換乾淨的衣服,放到床上,為他禱告;以企業的眼光來看,德雷莎的工作本益比是多少?零…。但是沒有德雷莎的話,這些病人在死前會詛咒自己的人生,但她做這件事,讓他們以為是上帝派天使來接他們回去了。所以他覺得當醫生不是遇到沒救的人就放棄他了,還是要幫助他,在不公義的社會中,要給窮人留下最後一個機會,這個醫生知道是誰嗎?他就是柯文哲醫生,通常以為他是個政治人物,做事較常以利益取向,但沒想到他很實際的用愛去幫助病患,詮釋了何謂「好鄰舍」。
常常以為很多好事都是基督徒做的,外邦人通常沒這麼有愛心,比較偏利益取向,但很多時候是我們的偏見。但願我們能夠打破偏見,成為那位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就像耶穌在這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告訴我們:你會愛別人,你就是別人的鄰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