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10:14-15: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復興是由福音的傳入,並成功的被傳開,產生大量的歸主運動及教會信徒由冷淡而被挑旺火熱起來。若無福音的傳入時,何能產生後來的復興運動?
中國在第七世紀,西元六三五年時涅斯多留修士來中國,留下一些景教遺跡,後便再無任何文獻或信徒流傳,因在公元八四一年唐武宗即位後,公元八四五年唐武宗下詔剷除國內一切宗教,獨留道教,三十年後公元八七八年黃巢之亂又屠殺十多萬人,不少是信奉景教者。教徒四散,後續無人,直到完全沒落。
十六世紀,直到一五八三年利瑪竇到中國,為中國天主教奠基。
十九世紀馬禮遜來華。在一八○七年基督教正式的傳入中國當以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為第一人。他生於一七八二年一月五日,地點在英國北部的一個小鎮莫佩斯,父名馬雅各,是貧農,使他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馬禮遜年紀稍大時,接受了長老會的洗禮,成為新教徒。
一八○一年,在他十九歲時,學習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因他在兩年前就向牧師表示要獻身傳教事業。
一八○四年五月,馬禮遜向倫敦傳教會申請到海外傳教。除攻讀神學課程,他還學習了天文學、醫學和初等中文,在一八○七年,隨即被按立為牧師,倫敦傳教會派他前往中國傳教的任命。當時馬禮遜是二十五歲,未婚。倫敦傳教會決定讓馬禮遜乘船繞道美國前往中國。
馬禮遜到廣州,受到美國商館負責人卡林頓和其他美國商人的接待,把他藏匿在美國商館裡,供給他食宿,並為他請來了中文教師,隱瞞了他傳教士的身份。馬禮遜從一八○八年,利用業餘時間開始翻譯《聖經》,在他之前來華的景教或天主教傳教士們都沒有能將《聖經》全部譯成中文。經過五年努力,馬禮遜在一八一三年譯完新約,他在廣州僱用了幾名中國刻版工人,共排了兩千部,工本費共付三千八百十八元的西班牙銀幣。一八一四年出版。同年(即一八一四年),馬禮遜著手翻譯舊約,他是和一位英國傳教士米憐合譯的。
基督教的經典《聖經》得以全部譯成中文出版,當以馬禮遜為第一人,這是基督教史的一件大事,使中國信徒從此得窺聖經全貌,基督教的原始教義得以完整地介紹到中國。史稱這部第一部中文《聖經》為「馬禮遜譯本」,幫助刻版、印刷和出版的中國工人有蔡氏三兄弟,蔡高、蔡興和蔡三,還有梁發。清政府當時仍執行禁教和閉關政策,馬禮遜無法在廣州公開傳教,但他對在廣州雇用中國刻版工人曾秘密地向他們傳教。第一個接受洗禮成為新教教徒的中國是蔡禍,一八一四年,由馬禮遜牧師在澳門海濱小丘旁流下的泉水中為他施洗。不久,蔡高的兩兄弟也信了教,由馬禮遜為他們陸續秘密施洗。
由於馬禮遜拚命工作,即在七月三十日他突發高燒病倒,還來不及搶救,在八月一日即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二歲。安葬在澳門。
▌邱燕碧傳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