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要介紹的作曲家是約翰・帕海貝爾。帕海貝爾於西元1653年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年輕時曾在聖羅倫斯學習作曲和樂器演奏,由於家庭經濟不允許,使他在大學時期,不得不輟學,但音樂上展露的天份,又被另一所學校選入並接受訓練,哇!真的是天生要走音樂的路。
受到老師普倫次的影響,逐漸將自己原有的北德風格轉向義大利風格,並在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擔任管風琴師。因這個教堂對於管風琴師很嚴格,所以在這個時期,也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帕海貝爾前後娶了兩任太太,第二任太太為他生下七個孩子,並長期居住於德國小城-愛森納赫(這也是巴赫的故鄉),一直到晚年,帕海貝爾才又回到出生地紐倫堡。
另外有一個小插曲是,帕海貝爾在愛森納赫時,認識了巴赫的父親,有很長一段時間,他親自教授巴赫的哥哥音樂,在巴赫的父親去世後,他的哥哥親自教導巴赫,為巴赫成為「歐洲音樂之父」,打下紮實的基礎,所以帕海貝爾算是巴赫音樂的始祖喔!
帕海貝爾一生寫了很多教會音樂,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但可惜的是,他的作品多未能獲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創作是沒被發現的。
說到這裡,很多人對於帕海貝爾ㄧ定還是覺得很陌生,但若說起他的成名曲,大家一定很熟悉—就是「卡農」,它動聽的旋律、流暢的音符律動,在電影配樂,像《我的野蠻女友》,還有前幾年的《延禧攻略》或可口可樂廣告配樂,甚至輕音樂等等,都有它的蹤影喔!它的風格可說是宜古宜今啊!但其實它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喔!
今天要介紹的「卡農」,很多人以為「卡農」是這首曲子的名字,其實不是喔!「卡農」是一種曲式,字面上的意義是「輪唱」,是一個聲部的曲調追隨另一個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互相模仿,簡單的說,就是相同的旋律,在不同的時間點出現,看似反覆平常,卻共鳴出多種的音色效果。
關於這首「卡農」的創作背景,眾說紛紜,無可考察,但在曲中,充份體驗出帕海貝爾風格的變化,因當時作曲家正在水城威尼斯,那裏美麗的風景,悠閒的生活方式,帶給帕海貝爾的靈感,是當時德國文藝界無法比擬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