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基督徒要有小組團契生活?如果沒有牧區小組,但有參加主日應該就可以了吧?
一、神不是要我們盡義務 是要我們活出基督
信仰不是一條「盡義務」的道路,也並非只是「心誠則靈」,真正的信仰需要透過「實踐」來表達生命的深度,我知道許多沒有參加牧區小組的弟兄姊妹,聖經的知識可能相當豐富,喜愛默想神的話,但是不想有小組團契的牽絆。不參加牧區小組的理由很多,有些人是因為忙碌、不得已;有些人是因為小組、牧區感覺不太能融入,也不好意思說要換,所以就愈來愈少來;有些人是沒有理由,就不想。加入肢體,建立肢體生活,是神的心意,「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神的心意是要他的兒女同心,才能建造教會,如果沒有關係,怎麼同心?
二、群體生活顯露自己的問題和盲點
當我回顧我自己信主的歷程,我要說,小組團契生活是我屬靈成長重要的關鍵,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我的小組、團契可以帶給我「深奧的屬靈餵養」,而是在群體中,我更加看見自己性格的盲點,例如: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讓我發怒?為什麼有人這麼難溝通……?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我們大概不會理解什麼是驕傲、什麼是忌妒、什麼是看別人比自己強……。而這些問題,在群體中都會顯露出來,讓我們知道自己距離「完全」還有多遠。不加入小組,確實可以省掉這些麻煩,但是我們失去的更多。
三、上帝看重我們與人的關係
上帝看重關係,雖然我們常常說,我們有上帝就夠了,但是上帝也說:「那人獨居不好……」我想這句經文不單在說婚姻關係,也能說:神希望我們有同伴!在與人的關係中,我們會將信仰的知識轉變為信仰的實踐,操練怎樣愛人,包括那些不可愛的(說不定我自己就是別人操練的對象),我們也操練怎樣被愛、被關心。
四、我們都有需要被扶持的時候
在福音書中,有一個溫馨的故事,有一個癱子,被他的朋友抬到耶穌面前,因為房子裡人多,朋友們便爬到屋頂,把房頂拆了,將他們的朋友垂下去,為了讓他得著醫治。作家奧伯格,以此故事為基底寫了一本書《褥子團契》,在裏頭探討了團契生活、關係建立……等等主題,很值得一讀。我們都有需要別人的時候,覺得自己不需要,看似不願意麻煩別人,實際上也是透露著自己的驕傲,有一句話說:人生的旅途,如果要走得快,就獨自前行;如果要走得遠,就結伴同行。
新的一年,讓我們重新建立自己的團契生活,有一個不一樣的開始。
▌李慧貞傳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