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牧者心語] 畢業季的反思 你是神國的人才嗎?2019.25

「年輕就是本錢」,這句話很常聽見,但我更喜歡有人如此詮釋:「年輕不是本錢,而是一種責任。」每年的畢業季,世界各大名校爭相邀約「夠份量」的演說者,給畢業生們未來勉勵。可是,近幾年有一種趨勢,許多學校邀請的講員並非事業有成、德高望重的指標性人物,反而是年輕、走出獨到之路的有志青年,「功成名就」不再是畢業生追求的目標,趨勢的轉向,告訴更年輕的世代──原來生命可以活得有理想和熱情,即使那並不會使我們賺大錢。今年,國立台灣大學邀請了連加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邀請了劉安婷,二位都是放下自身的優異條件,走向弱勢、投入社會的基督徒。

 連加恩,堪稱台大畢典上最年輕的演講者,他是台灣第一屆外交替代役男,有關於他的故事可參閱他的著作《愛呆西非連加恩》,他的故事甚至被寫入國小的課本作為教材,也拍攝成戲劇《45度C天空下》。在台大畢業典禮上,他鼓勵學生:選人少的路、多走一哩路、選難一點的路、寬容憐憫、終身學習、挺身而進。劉安婷,非營利組織「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 基金會創辦人,挺著高學歷,卻投入台灣的偏鄉教育,走了一條人少的路,在這場畢業演說中,她說:「我大學畢業時,學校也很用心地請了許多講者來演講,他們都告訴我們許多成功的秘訣、祝福我們有璀璨光明的未來。……然而走出學校後,認識了更多人、經歷了更多事,我才發現,那些精彩的演講不一定有預備我面對,出校門之後對現實的失望、對自己的質疑、對於大社會的無力。」劉安婷給畢業生的話──生命需要學會「蹲下」(謙卑)和「堅持」(對的事),並以「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作為她演說的結論。

 當基督徒在實踐「成為世界的光和鹽」,其實是在走一條辛苦的路,選擇「和大部分的人一樣」總是比較有安全感,盧雲的著作《向下的移動》,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本書,但是在實踐上何等困難?當我在華神受裝備時,學校的餐廳掛著四句話:「吃得苦、捱得窮、受得氣、做得工。」成為傳道人,要常常以此勉勵自己,但事實上,生命中的考驗不是槍林彈雨的激情,激烈的戰場會塑造出烈士,但傳道人、基督徒不是烈士,而是在瑣碎日常中與人碰撞磨合,然後看見自己的老我有多頑強,「捨己」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操練。
不管是連加恩,或是劉安婷,他們選擇的路都是「難走的路」,放棄成就、關懷弱勢…當我們被他們的生命吸引的時候,不要忘記,「熱情」必須經得起現實的考驗,熬得過來才算數,這二場畢業演說深觸我心,因為在他們的故事中,我看見上帝。他們不需要向世人高喊:「我是基督徒。」也不需要拜託別人:「可不可以讓我有機會分享見證?」他們的生命,讓許多非基督徒側目,並且羨慕,大家爭相邀約。

 畢業季,意味著有一批新人要進入社會,我們塑造出怎樣的社會氛圍歡迎這些新鮮人?基督徒多一點發光,世界就少了許多黑暗。基督徒如何見證基督呢?擁有更高的學歷?賺更多的錢?……基督徒所追求的,如果和世人無異,我們所能誇的也就只有「量」的多寡,而非「質」的差異。在混亂的世代中,用基督的愛使這個世界不一樣,耶穌用愛勝過仇恨,用復活戰勝死亡,跟隨基督、活出基督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

 面對這世代的青年,衷心期盼他們所追求的人生,不是「優秀」,而是「優質」;面對在社會有些許歷練、不年輕也不太老的一代,引用劉安婷的一段話:「願我們左手堅定地高舉公平正義的同時,右手不要忘了溫柔與慈愛,在黑暗中帶來光,為我們的下一代種下更多的盼望。」

▌李慧貞傳道


留言

熱門文章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

[詩歌創作] 感動集錦-化妝後的祝福 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