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窺探復興] 宗教改革之後30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017.24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並不是一次的靈性大復興,但它則為了1726年以後的更正教復興奠定了基礎。

改教運動的基本觀念
  1. 改教領袖們主張回到使徒教會形態。
  2. 他們也強調「信徒皆祭司」。
  3. 改教領袖們認為教會是信徒的集合,而不是「聖品人員的階級組織」。
  4. 改教領袖們強調聖經才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而非教會或教皇。

更正教的出現

 馬丁路德呼籲信徒重新由新約中找尋信仰生活模式,並強調聖經乃是信心與生命的唯一權威,他傳講「因信稱義」的道理。當羅馬天主教拒絕改教家,並把他們和其跟隨者逐出教會時,更正教便出現。更正教的信條為後來的歐陸、英國和美國復興奠下基礎。這些復興家都是傳講宗教改革的基本信仰。

十七世紀後近三百年教會復興

 十七世紀屬靈光景的低落,乃是導致在德國、北美十三洲和英國發生大覺醒的最重要因素。雖然這些國家的路德會、公理會和安立甘教會是持守宗教改革的教訓,但是他們對屬靈的追求並不強調。也因為他們仍有世襲的信仰之觀念,以致第二、三代孩子中在教會中,有一席之地卻未有悔改的重生生命,內心未被改變,今日在所謂傳統的基督徒中也有這種的情形,只有家族式的信仰而沒有個人與神之間的關係。這是靈性低落急需復興的時刻,不然再下去便成了教條式的文化傳統宗教了。

 這時神興起大復興,大復興發生在三處:德國、北美十三州與英國。本週先分享在十七世紀末期德國在施本納與富朗開帶領下產生了「敬虔運動」; 西元一七二七年到一七四二年在親岑多夫伯爵(Count Zinzendorf)帶領下,莫拉維亞弟兄會在敬虔運動中誕生。

 親岑多夫 Zinzendorf(1700-1760) 出身撒克森的貴族家庭,受敬虔派的薰陶,也喜愛路德宗的教義。他先接待來自莫拉維亞(鄰近波西米亞)的弟兄們居住其屬地,並于 1727 年領導他們重組「莫拉維亞弟兄會 MoravianBrethren 」,信守路德宗信條,強調內在靈修感受。 非常注重宣教,差派許多宣教士赴海外宣道,是基督教教會中宣教的先驅。

莫拉維亞弟兄會與衛斯理

 莫拉維亞弟兄會在教會歷史中留下非常美好的見證,並且影響了一位大人物衛斯理。當衛斯理在尋找信仰確據時,有一次乘船遇到非常大的風浪,船幾乎要沉下去,當時衛斯理看到許多基督徒嚇得面無人色,開始寫遺書,互相擁抱哀哭,然而莫拉維亞弟兄會信徒,仍然很平靜的唱詩禱告,衛斯理十分震撼,他在莫拉維亞弟兄會身上看到自己從未經歷的信仰確據,因此衛斯理經歷信仰改變,也與莫拉維亞弟兄會持續來往。

大覺醒持續至今的影響  

 由大覺醒(1726年-1756年)開始,一直到現今的整個教會是近代復興史的濫觴。一面是教會的復興及更新,將教會往上提,但另一方面卻是世界歷史上的動亂及混亂,打擊教會、信仰及人;而在每一次的靈性衰落及信仰冷淡危機時,神便奇妙的以祂的大能促使教會的覺醒、復興甚至最終推展至全球的大復興。

〃邱燕碧師母〃


留言

熱門文章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詩歌故事] 傳遞愛與寬恕之《加百列的雙簧管》Gabriel's Oboe  2020.2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