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專科班」標籤的文章

[天路歷程] 專科班畢業生見證 勇敢走出去 2022.32

一、再一次揀選  一轉眼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總覺得時間飛逝般,從來沒想過我人生的中半場,會是成為傳道人,因為從小就在教會長大的關係,所以一直認為我不可能會走上全職,因為教會的牧者都太厲害了、又很辛苦、很有講道的恩賜,而我自己從小就不愛讀書、連聖經都很懶得翻,加上自己個性比較內向,站在台上面對人群會很緊張又有壓力,口條又不好,覺得我怎可能有辦法在台上講道,但是神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當我們越逃避神的面,神就越把我們放到想逃離的地方。當我看到耶穌的在呼召門徒的時候,門徒都能立刻拋下所有跟隨主,但在我的生命中,神的第一次呼召,透過牧師邀請我進入專科班時,我卻如同少年官一樣,害怕自己所失去的,害怕沒有經濟能力養活自己,因此憂憂愁愁的走了,拒絕了神。也如同約拿一樣,面對神的呼召,卻逃往他施,而我卻逃往工作職場上。  但神也在職場上磨練我、修剪我,讓我深刻體會到,這個信仰對我是何等的重要,因此當神再次給我全職服事的機會,我豪不猶豫地跟神說,我願意。  謝謝家人的全力支持,沒有質疑和攔阻,反而是當時的公司,在我臨走前還苦勸我,說我進入全職怎可能吃得飽?怎麼娶老婆?生小孩?但他沒想到的是,如今我不但沒有吃不飽,反而吃太撐! 二、傳福音的使命  謝謝神讓我在專科班學習,裝備自己學習更多聖經知識,也有機會到華神南院上課,我還記得當時我上課都是戰戰兢兢的,讓我在不斷學習中,開啟了我對讀聖經的胃口,因為神的話是高深又莫測...我們有時候若不懂經文的脈絡或含義,就可能會隨意的靈意解經,因此當我從學習中認識猶太背景、歷史、文化,便更能幫助我認識神的話語,當然,這邊也很佩服這些選修的媽媽們,要一邊顧家庭,一邊顧課業,功課常常要報告或是交幾千字報告,他們也都能如期完成,有時候還比我先交...,禮拜一的休假日,也常常變成我打報告讀書的時間,看似很辛苦,但我知道,跟之前常常要北上去華神的牧者相比,已經很幸福了。  在專科班課程中,不止學習聖經知識,也學習了牧養和關懷的功課,尤其在學生牧養上,也能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和經驗來分享給學生。感謝神,這些經歷雖曾阻攔我的信仰,如今卻能夠成為很好的見證。 三、全然交託主  在專科班最後一年,我也開始預備未來要到高鐵教會服事,我知道自己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膽怯和害怕,深怕自己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尤其是信仰的爭戰,也為這件事禱告許久,但有一天在上約書亞記的時候,玉...

[天路歷程] 專科班畢業生見證 從生命終點到事奉起點 2022.32

感謝主,賜給我生命。我的信主、受洗,以及蒙召幾乎是一體成型,當我再次回顧這樣的歷程,總浮現這段經文,是耶穌對天父旨意的順服與委身,在腓立比書 2:5-11「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信主前的那一段時間,其實我正想放棄生命,好像走到了終點,有過許多輕生的念頭,但有一晚在關鍵的時刻,有意念對我的心說:「妳要去教會」。於是,我在2017年3月的原住民主日第一次來到教會參加崇拜,當時對聚會內容毫無概念的我,只記得好多族群唱著一首首的詩歌,以及自己莫名不停地流淚。就這樣,在教會當中我認識了耶穌,耶穌在祂用自己的血所買來的教會當中,贖回了我的生命,我在三個月後受洗,記得當時對教會的感受,這是一個喜樂的教會,有我未曾經歷、甚至未曾看過的喜樂。  我的蒙召是在同年的10月,於牧師公的安息禮拜上,透過故人略歷認識到這位不曾見過面的屬靈長輩,進而認識教會的創始人高進元牧師,整個創立與牧養教會的過程,歷史記載說到「當日據時代,教會被迫關閉、信徒四散,高進元牧師在黑暗的禮拜堂講台上跪下禱告,然後對著空無一人的會堂講道,仍希望所講的信息能傳達到每一位信徒的心底;講完之後走下講台,摸著每一張座椅,為習慣坐在上面的弟兄姐妹禱告,如此經年不輟。⋯」高進元牧師的生命見證了他對主恩的回應:「希望為主的道大聲疾呼至死倒下!」這樣至死忠心的事奉、牧者的心腸使我在整場安息禮拜中淚流不止⋯,我第一次聽見了上帝對我一生的呼召。信主之後在教會裡,我找到了生命的答案,當我聽見這樣生命的邀請時,則找到了生命最終的意義,我將它放在禱告中,足有一年,就在2018年的11月,牧師對我提出了進入專科班並全職事奉的邀請。  辭掉工作進入專科班受裝備的過程中,雖然沒有親生父母的陪伴支持,但是在所有的禱告裡,上帝親自陪伴我,在教會裡,有高牧師與牧師娘如同我的父母,我特別感恩上帝透過牧者的引導和陪伴,填補了我生命中的破碎與空缺,更恢復了天父祂自己的形象,祂揀選了我,而我的回應是選擇神所賜的生命,不再回頭,過程中有這段經文時常地安慰鼓勵我,詩篇 ...

[天路歷程] 喜樂的事奉之路│專科班畢業感言 2021.35

感謝上帝的恩典,從懵懵懂懂的與神立約直到今天的畢業典禮,一晃就是30幾年,我的視力是越來越衰退,但前面的道路卻是越走越明。  國中時期看了戴德生傳,我心裏想,一個英國人願意為了愛華人,捨棄一切、遠渡重洋來華宣教,無論是文化和生活習慣都迥然不同。如果他可以為了愛靈魂這樣做,那我這個生於南洋的華人,有機會受中文教育,怎能不來華投入這裡的需要?  來台灣受教育是我認識台灣的第一步,留在台灣生活是上帝給我的機會,結婚後5年搬7次家,直到出現在南聖,是上帝給我及我們家特別的恩典。原先覺得這教會的牧者很幸福,因為似乎很多很好的基督徒都聚集在南聖,會支持牧者;後來才了解到,其實是因為前面帶路的人對了,才會有這樣的弟兄姊妹。我突然間明白上帝是何等的恩待我,因祂照著祂的美意把我們帶來台南。在南聖聚會,有最蒙福的高牧師一家、牧者同工團隊和忠心的弟兄姐妹一起在喜樂的教會成長。原來不是我能為教會做什麼,而是教會成為我們一家生活的中心、遮蓋及祝福。  感謝上帝為我們預備了台南聖教會,在南聖,聖經所說的都鮮活起來,所有的字句和經文不再是律法和規條,而是實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基督徒生活不是禱告等待神蹟,而是因為相信而活出與世人有分別的天國文化。在教會的所有聚會中,我都充滿了興奮和期待,我享受在每一次的聚會中被神的話充滿和提醒的雀躍,但願我自己不錯過任何一場牧者為我們精心準備的聚會。曾經,高牧師還在眾人面前說我是不是記性不好,不然為什麼同樣的查經要參加兩回?(當然我知道高牧師是開玩笑的,他看到我一定是很開心的)。我今天在這裡要特別謝謝高牧師,謝謝他成為我們的牧師,謝謝他帶我們一起享受屬靈的應許,謝謝他奉獻他的生命給神用,謝謝他在牧會的難處中,依然活出信心的榜樣。  謝謝牧師給我機會,藉著南聖專科班,圓了我多少年前在神面前的立約。我特別要謝謝帶我們上課的牧者,因著他們生命的付出,引導我們對神話語有更多的思考。我也要謝謝與我一起上課的同學,他們也是我最好的戰友,我跟他們一起上課、趕報告,好像跟他們一樣年輕和充滿活力。我從來沒想過在我50歲這一年,有這樣的一天,是這樣的情景,我的生命將要重新出發。今天,我要再一次在神面前獻上感恩,謝謝天父給我最好的父母、最好的配偶,最好的兒女,最好的弟兄姐妹,當然,還有最好的教會,感謝讚美神!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

[天路歷程] 點燃生命祭壇的火種│專科班畢業感言 2021.35

感謝神!讓自己一直可以在教會這個大家庭中學習、被餵養、學習服事、再裝備…!在四年前,高牧師跟我說,進「專科班」這件事時,那時真的很興奮!我一直、不斷地在心中跟自己對話著,「我不是在作夢吧!?是真的嗎?!我…真的…可以嗎?…而我的回覆是:當然!我要!我真的想要!!…」在這幾年下來,謝謝牧者們用心的預備課程、分享、更深地教導、裝備我們,讓我在專科班中不只是更多讀神的話,而是更多了解、學習貼近神的心意,擴張屬靈生命的眼界,更加體會牧師所說的「陽光、創意、飛翔」,看重那一份呼召和使命!為主而活、為主而喜樂!這是無法用世界的一切、價值、掌聲所取代的。  在這學習的過程中,有時仍會覺得自己很多跟不上,但同學們彼此的相互鼓勵、打氣,讓我學習,不是看我沒有的,乃是看 神所我所預備、看我所擁有的。在專科班中一起裝備,真的是一件好喜樂的事!在每週、每次的課程中,我都很期待能在上課中聽老師、同學們的分享,老師豐富的內容、同學之間的歡笑聲,讓我覺得好幸福喔!這也讓我更「近距離」看見、聽見牧者們每個生命的見證和柔和謙卑的榜樣!在我們教會許多豐富緊湊的生活中,我學習到,「喜樂神學」不是口號,而是真的要活出來!每次緊緊跟上所看見的新的亮光和道路時,聽見牧師又有新的計畫時,我都會好興奮,為我能參與在團隊中跟神獻上滿滿的感恩和讚美!  我也要謝謝先生、孩子們的陪伴、家人們的支持、包容,還有我的許多屬靈的家人們的鼓勵、支援、代禱。過程有數不完的故事,數不盡的感恩!知道此時在專科班畢業,乃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而且不是我一個人來服事,是我們全家都要一起來服事!一起參與在神的計畫中,求神點亮我們生命祭壇的火種,獻上成為活祭!成為神合用的器皿!讓我們全家、家人們、屬靈的家人都成為神國的精兵,在每一步、每一個階段都學習「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  再次的感謝神!感謝教會牧者、同工的陪伴與祝福!將一切的恩典榮耀都歸給神!   ▌彼得牧區 洪岱伶                                          ...

[天路歷程] 剛強壯膽的信心之路│專科班畢業感言 2021.35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9  今天很特別,因為是專科班的畢業典禮,何其有幸在疫情當中有那麼多愛我們的弟兄姐妹到場給予祝福;今天很特別,因為邀請我的爸媽來參加,他們第一次聽我在教會的台上分享。  記得2016年的禱告會,跟上帝禱告說:「我很害怕當傳道人,因為人很難相處。」(有個笑話說,如果你不覺得人很難相處,你可能就是那個讓人感到難相處的人XD),說完就很感動地痛哭流涕,隔天高牧師講道的主題是:「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王下2:9)牧師前一天參加華神的畢業典禮,他說:「難道這些神學生不知道這是條困難的道路嗎?相信他們知道雖然困難,但也充滿更多的祝福!」聽到這邊再一次痛哭流涕,因為我知道上帝在回應我的禱告,聖靈大大的安慰,像是約書亞記裡面說的:「你不要驚慌,也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  這件事之後,接下來面臨到的是實際層面的壓力,因為那一年剛結婚、又有房貸,經濟上的壓力其實不小,怎麼算都過不去,這樣的日子大概有半年多。直到2017年在禱告會的時候,聽到耶穌平靜風和海的故事(可4:35),當耶穌平靜風和海之後,對門徒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當下上帝透過這段經文對我說:「你害怕什麼,我是你的神嗎?如果我是你的神,那就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  記得第一次跟我媽提要全職服事的時候,帶著恐懼戰兢的心情,害怕被拒絕,畢竟在部隊那麼多年,媽媽說:「阿ㄋㄟ你家不就要吊鼎(台)?」(意思就是那就沒有收入,斷炊。)聽到的當下覺得很好笑,也鬆了一口氣,我感謝神,也很感謝媽媽,因為我得到不是反對的答案,相信在媽媽心理面有很多的疑問和擔心,但是她選擇尊重我的決定,畢業典禮的今天,也證明了她的選擇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不但沒有「吊鼎」,還胖了一些。(記得進教會第一年牧師問了我好幾次:「舜彥,你變胖了嗎?」)  剛進教會專科班的時候,覺得自己像二兵,因為一切都從頭開始;三年過去了,還是覺得自己像二兵,有太多需要學習,唯一不一樣的是,是踏上戰場的二兵,但是教會的團隊事奉讓我覺得有很多的戰友,我們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相同的標竿、相同的道路、彼此幫補、彼此成全,雖然還是會有擔心害怕的時候,但借用本週電視台《宣教之旅》小瑀所分享約翰.衛斯理所說的:「這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神與我們同在。」有上帝的同在...

[天路歷程] 布農部落 實習心得 2019.41

重新得力 ▌馬太牧區/彭嘉俊 九月份來到布農部落實習,這次的實習,有了許多「第一次」的經驗,到了布農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了第一次「抓雞」的經驗:由於當週的週日,布農會來教會義賣,所以就在到達的當天晚上,趁著晚上雞隻視力不佳時進行抓雞任務;而在布農實習,被分配到部門是房務部,所以有了第一次整燙床單和被套的經驗;而布農的餐廳,是使用灌滿瓦斯達80公斤的大瓦斯桶,所以也是第一次搬運此大型的瓦斯桶。這許多的「第一次」,不僅讓我的生命更豐富,也讓我的生命有了小小的突破。  來到布農部落,有機會聽到白牧師和白師母的分享,聽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白牧師分享在當時牧會的教會建堂後,他注意到部落族人有很多像他一樣罹患小兒麻痺或在外謀生發生意外而截肢的族人,每天在部落無所事事,看到他們似乎很失落、憂悶,感覺沒有盼望,於是整修了白爸爸的牛舍,讓他們一起工作,鋸石片,做小小的石板屋,每天有工作,就有500元的工資。而他們一起快樂工作,感覺他們是被重視的,有尊嚴的,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來生活。  布農文教基金會是白牧師看見當時原住民一些社會問題,讓他對部落族人使命有著一股動力,為了讓原住民族有向上提升的能力,創造原住民就業的機會,以恢復原住民的自信與尊嚴而創立。主要從事原住民的教育事業、布農文化及信仰之研究與推廣、開發布農族人力資源及觀光休閒研究。成立基金會的同時,白牧師認為必須有自己的在地產業,提供族人就業機會。白牧師發現布農雖然是沒資源,但布農的自然環境及原住民文化是可以進行規劃的部份。於是白牧師的父母捐出了一生僅有的兩甲土地,就是現在的布農園區,整地之後,陸續營造硬體設施及景觀設施,如融合歐式與原住民風味的咖啡屋、餐廳、木屋套房、劇場、農特產中心,並有許多原住民族的藝術裝置。  白師母也分享有一次聽見一位客人形容布農部落,是「最靠近上帝的部落」,這也成為白師母對布農部落的期許,期望布農不僅是為部落的族人創造就業的機會,更期許透過在部落的工作,可以引導部落的族人能夠更認識神,得著救恩。因為工作機會或許可以影響一個人100年的時間,但是若是能讓部落的族人能認識神,得著救恩,卻是影響一個人1000年,直到永恆。  在到布農實習之前,心中會先入為主認為是到布農工作,付出精神和勞力,但在實習之後,卻因著神在布農園區所創造大自然的美好以及神動工讓許多人在布農部落...

[教會消息] 專科班同學 布農部落深度實習 2019.40

九月23日週一,教會專科班六位神學生出發前往台東布農部落,展開為期五天的實習旅程,這回距離上一屆已時隔兩年,部落農場裏除了布農族人外也融合了各族群,共同生活與經營、耕種勞作,自給自足。第一日的任務是要捉拿兩百隻雞,在驚慌失措中展開了部落體驗;第二天開始參與晨更,從清晨六點開始的一天很豐富,白師母邀請南聖的神學生分享生命見證,緊接著參與晨禱,每日從上帝的話語支取一天力量,隨著部落生活與工作節奏,六位實習生很快與白牧師一家人和居民、甚至駐地遊客緊密連結。  布農部落為了神學生安排了豐富的行程,每一日工作後,還有許多的驚喜:訪台東更生教會聆聽日本福音歌手森祐理的詩歌見證分享、延平鄉桃源村長伊藍的深度導覽、布農族人歌舞演出……等等。台南與台東,兩個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但因著神的愛串起了兩個世界,在基督裡產生了交集,這是極為美好的故事,未來,還會有許多的神蹟奇事,繼續引導布農部落。 ▌本報訊

[天路歷程] 布農部落 實習心得 2019.40

危「雞」四伏  ▌約翰牧區/李映潔 專科班抵達部落,接獲「抓雞」任務,等天色一暗,先進軍「可愛小羊區」餵食,再到「敵軍區抓雞」,看著「羽毛紛飛」又「鬼哭神號」的雞,弟兄們奮勇向前,一下子捕獲百隻雞進籠子,女生則在旁邊抓雞拍照紀念,這是第一天危「雞」四伏的震憾教育。晚上到白牧師家用餐,女兒、女婿親自下廚、泡茶、烤蛋糕給我們吃,看見信仰的敬虔與生活的幽默在二代基督徒的生命呈現,心中甚是感動! 活在禱告中的部落,專科班實習日程: 6:00-7:00 晨更、分享見證 7:00-8:00 有機早餐,開工前聚集的禱告 8:00-12:00 工作時間(舜彥、嘉俊房務部,小涴、韻如烘焙部,映潔咖啡部,俊生餐廳部) 13:00-13:30員工靈修、午禱時間 13:30-17:30工作時間(舜彥、嘉俊房務部,小涴、韻如烘焙部,映潔咖啡部,俊生餐廳部)  以上是實習日常,對專科班來說是「特別的操練」─早起親近神,並學習用十分鐘輪流跟族人分享見證,但對布農部落而言,卻是十年如一日,天未亮時,他們就將一天所面對的難題,全然交託上帝恩手,活出凡事求問神,將神居首位的榜樣,族人的生活,就是他們的信仰。 離上帝最近的部落  如何建造一個「離上帝最近的部落」是布農部落的異象,在實習的最後一天,白牧師與神學生侃侃而談「台灣原住民的傷痕與尊嚴」、「部落的建造與教育」、「族人生命的重塑」,白牧師認為要冀望未來,下一代必須知道「過去」的故事,才能處「現在」並思考「未來」,牧師用25年的山中歲月,將「神學」與牧養的故事融合,何等恩典,我們這沒經過戰事的晚輩,領受這豐富的智慧,願這條「沒走過的歷史軌跡」,如同雲柱,引導我們走向更深、更廣的恩典之路。 麥子落土 扎根布農部落 看見神的祝福 ▌彼得牧區/楊涴𤧟 #看見布農 1995年因著神的感動,希望讓部落年輕人將生命最好的時光留在家鄉,白牧師與師母創立布農部落,一開始因為沒有經費,白牧師招集了15位在外地工作出意外沒有生存能力的人,做了兩百多個石板小屋,透過伊甸基金會和劉俠、陳俊良的幫忙,募款到200萬,這是布農部落故事的開始也是一個令人感動的里程碑,石板小屋還有一些放置在園區的各個小角落,每次看見這石板小屋,似乎還能感受當時白牧師與同工們為了創立布農部落努力的...

[門訓報導] 門訓密集班 認識自己 接納自己 作一個幸福的人 2019.24

六月10日、11日,教會密集班邀請惠筠心理師分享《幸福從「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開始》,惠筠老師目前在澳門非牟利精神復康機構任職,為臨床心理學家,畢業於成功大學行為與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具備台灣臨床心理師執照,以及澳門心理治療師執照。第一天晚上的講座,惠筠老師分享「幸福」是什麼?並指出數據顯示,感覺自己幸福的人真的比較容易遇上好事,不管是人際關係、戀愛、或是工作機會等,但是反觀幸福的人,通常也是比較願意付出、「利他」的人,願意與人合作,並且回饋群體社會。  第二天的工作坊,老師帶領學員探索生命中童年時期的創傷經驗,原生家庭的創傷影響一個人一輩子,通常它包含三種類型:身心虐待、疏忽照顧、家庭失能,老師帶領學員們測試「童年創傷壓力指數」,如果指數過高,便很容易在往後的日子呈現出各種負面的狀態和情緒,影響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甚至患上精神疾病。了解自己的過去,幫助我們「對症下藥」,準備好的時候,試著說出來或寫下來,勇於面對過去的陰影,比起逃避的人更容易恢復健康的自我形象,而身為基督徒,我們最好的療癒就是禱告,上帝是我們生命的恢復者。惠筠老師也提及一種在臨床上愈來愈多人使用的「正念減壓」,讓我們每天透過簡單的放鬆,使自己安靜,其實如同聖經所說: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當我們愈來愈認識自己,就能接納自己的過去,並且對未來充滿盼望。 ▌本報訊

[門訓迴響] 利未記課後心得 2019.07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44 ▌彼得牧區/楊濬竹  利未記可以說是一本祭司守則,身為至高神的祭司絕不能馬虎。老師第一堂課就切入要點的提出「聖潔」是整卷書的焦點,利未記看似列出繁瑣的規章條例,其實中心信息就是「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神。」因為神是聖潔的,所以身為祂的子民、祂的祭司也要聖潔,要與外邦分別出來。老師提到,聖潔是一種狀態,常常做一件事會讓我們持續那種狀態,成為那樣屬性的人;反之,不常做那件事就不會使我們成為那種屬性的人。「我們要聖潔」也是如此,不會因為嘗試一次就能成為聖潔,要不斷去做、不斷去遵行神吩咐的誡命、不斷檢視自己的罪,才能漸漸成為聖潔。  老師對每一項規條都有清楚的分析,一開始先解說經文架構,再來是列出其禁忌或禮儀的細則,然後帶我們探究其中的神學意義,最後則是對照新約如何應用。除此之外也有許多開放的討論,像是有一次提及:在神學院的學習與自己所屬教會牧者的理念衝突時該怎麼辦?(老師答:學者的目的要把事情複雜化,才能發現更多可能;牧師的角色要把事情簡單化,才能帶給會眾方向)或是從有關道德規範的經文,延伸看教會牧會的實際問題:吃血、刺青、許願、不當的性行為......等,而關於這所有的規範,基本的框架是「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耶和華是你的神嗎?我承認神是我唯一的權威嗎?沒有這樣的信任,就沒有理由去遵守了;而守這些禁忌的目的,是要我們與不潔的人事物「分別」並「效法神」,與神有直接、親密的相交。在看這些繁瑣的禁忌條例時,會發現很棒的是:利未記不只是在乎人與神的純淨關係,也在乎人與人之間的道德純淨問題。  神是多麽愛護人類呢?在最重要的章節——16章的「贖罪日」談到「阿撒瀉勒lazael 」,之前理解它是代表「替罪羊scapegoat」,象徵背負著眾民的罪離開到曠野去,罪不再與百姓有關,而在課堂上老師提到「剪除」的概念,對照新約的耶穌基督,也是這樣背負著全人類的罪從神的國被「剪除」......神的兒子何需為我們渺小無知的人類付出這樣的代價?也讓我深刻體會有利未記的基礎,更能明白猶太文化以及耶穌所做的一切。  能去華神南院上課是很棒的經驗,雖然因為感冒很遺憾只去到三天,但真的收穫滿滿。也謝謝能與專科班的同學一起學習,覺得學習之路有同伴真是太棒了!不論是在開車往返高雄的路上,或是中午吃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