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天路歷程] 大有功效的禱告 2020.23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轉移他們的惡行,我必醫治這地。」(歷代志下7:14)

 若神的子民道德敗壞、靈性冷漠又與世俗妥協,神就會以乾旱、饑荒和瘟疫來審判他們。如今疫情蔓延,人心惶惶,到處有饑荒,有人認為是神審判的預兆。但倘若神的子民願承認自己的罪行,自卑悔改、為罪痛悔,並謙卑呼求神的憐憫,相信神必出手幫助我們。因此,我們禱告要恆切、持久,尋求神的心意,直到神應許為止。

 先知以利亞信心和恆切的禱告,被立為信徒的榜樣,鼓勵所有忠心僕人,用禱告的大能,成就神的榮耀。聖經說,義人的禱告大有果效,他堅信以色列的神必應允他的禱告,從天上降下大火,並賜下雨來。神的話臨到了他,他也堅信沒有任何外邦神能夠大過或是與以色列的耶和華相比擬。很多時候,唯有我們切切尋求,才能明白神的旨意,並懂得在關鍵時刻,藉著信心禱告,成就偉大神蹟。

一、我們需要禱告的原因

 1.禱告是信徒與神多方面的相交,也是神賦與祂子民最大的特權。
綜觀歷代不論是詩人、先知、使徒、或主耶穌自己,都命令我們要禱告,因神喜悅我們與祂相交。藉著禱告可以與神保持美好的關係。然而,在繁忙世代中,我們的心常被許多事物紛擾,無法安靜沉潛在神面前。而神喜悅的是心靈和誠實的禱告,若我們注重罪孽或隨便敷衍的禱告,必不蒙神垂聽。

 2.禱告使我們能領受神的祝福、能力、並看見祂諸般的應許得以成全。
這是聖經許多地方都能同證的真理。

 3.大有功效的禱告,必須符合神純全的旨意。「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麽,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壹5:14)。

 4.禱告是聖靈的寶劍,是我們在屬靈爭戰中最大的利器。透過禱告可幫助我們明白何為神的旨意,我們也確信,只要按著祂應許獻上的禱告,「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祂必將我們所需賜給我們。」(太6:33)因此,很多時候,當我們領受神某些具體的旨意,就當坦然無懼的求他,相信神必應允我們的禱告。

二、奉主名的禱告

 1.主耶穌曾應許門徒,只要他們恆切祈求、尋找、叩門,他們的天父就必將聖靈賜給他們。使徒行傳記載,當主耶穌升天以後,門徒同心合意、恆切的禱告,果然在五旬節當天聖靈大有能力的澆灌下來,當使徒被猶太官長逮捕獲釋之後,他們更同心合一、祈求聖靈賜給他們膽量和能力來宣講神的道,果然「禱告」後,地大震動,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並將榮耀歸給神。

 2.主耶穌在地上的事奉,也時常為所要尋找失喪的靈魂代禱。(路19:10)
他曾為耶路撒冷痛心哀哭;為門徒向父神禱告,甚至在十架上,為他的仇敵禱告。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中保,在救贖大工中,祂邀請我們與祂同工,共同完成救贖人類的大計。從某種程度而言,神把自己限制在百姓聖潔、信靠且恆心持久的禱告之中;因主耶穌深切地明白,若沒有忠心信徒的代求,神的救恩就無法被傳開。

 3.使徒保羅也常請求眾聖徒為他禱告、因他深知若沒有信徒代求,就無法興旺福音,在宣教路上充滿許多爭戰,「撒旦」經常在不信的人當中興風作浪,要勝過這股邪惡勢力,信徒唯有多方禱告,才能戰勝魔鬼蓄意的攻擊。因此保羅說:「我們本不曉得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的嘆息為我們禱告。」(羅8:26)

三、歷代大有果效的禱告典範

 聖經記載許多大有能力,滿有功效的禱告。

 1.神人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面對這群悖逆百姓,三番兩次違背神的教導,惹動神怒氣;當神預備對他們施行審判,摩西多次為他們代求,都蒙神應允促使神改變心意,未立即將這群百姓滅絕,這是神垂聽禱告的印證。

 2.憂傷痛悔的參孫,懇求神再給他一次機會,完成消滅非利士人的使命,神應允他的禱告,賜給他拉倒柱子的大力,使成千上萬拜假神的人被壓在房下。
綜觀許多歷史偉人都懂得在關鍵時刻,運用禱告的力量,化解當下危機和挑戰。

 3.先知以利亞經歷好多次大有能力的禱告,無不歸榮耀給神。

 4.被拋在獅子坑中的但以理,滿有信心求告耶和華,他毫不懷疑神必拯救他脫離獅子的口,神因此應允他的呼求。(但6:10.16-22)

禱告帶出奇妙果效

 每個基督徒的生命,都曾經歷無數神奇妙作為,領受天恩美好的滋味。兩年多前,剛上心理諮商研究所,有一科「家庭與生命圈」的報告,是神學家馬丁‧布伯的巨著《我與你》。這是一本融合哲學、神學與文學領域之曠世巨著,也是二十世紀很重要的哲學書籍,與其說它是教科科書,不如說它是神學與聖經查考之工具書,它帶領全人類尋找宇宙之奧秘,深刻體會生命真實經驗,也深切影響這世代人的心靈。

 《我與你》,「I-Thou」,馬丁‧布伯討論的是人與人「我與你」及「我與它」的關係,及二者的區別。這是一套創新的哲學思想。布伯認為21世紀是個充滿物化,人與人心靈隔絕的世代,人所見並非真實自己,從某個角度來看,確實是如此。人與人之間彷彿隔起一道高牆,將自己的「我」,「圍」起來,以致與人交往,扮演虛假的角色,而非建立「我與你」的關係。從各方面來看,馬丁‧布伯的基督教觀是完全入世的。他說:「我看不出『世界』與『屬這世界』的生活,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凡是真實進入世界的,也就是進到上帝那裡了。」

 「人不能把世界萬物只看做是可供自己使用的對象,更重要的是,人應該以仁愛、民胞物與的態度對待世界萬物,因唯有「愛」能建立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而這關係正是布伯認為真理所不可或缺的內涵。」

 「我與你」的關係,指的是目前這個生命,也是我們現在所屬的世界,唯有在上帝世界裡,我們的心靈才看得見上帝。」而人與人的關係,是人與上帝最確切的借鏡。

 看似簡單哲理,或因個人領受差異,剛開始讀幾遍總無法融會其中要義,據說同學也覺得很有挑戰。後來每次著手整理這篇報告,我總是跪下一次又一次禱告,求神開啟我屬靈眼睛,直到有一天,我終於豁然開朗。當天上台報告時,我跟老師、同學坦承:這是一篇用膝蓋禱告出來的報告。也是我在學業上真實經歷禱告的奇妙果效。


▌摩西牧區 
丁錦鈴



留言

熱門文章

[詩歌故事] 傳遞愛與寬恕之《加百列的雙簧管》Gabriel's Oboe  2020.21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