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禮拜第三堂,新錫安敬拜團中,你會發現一位頭髮全白、笑容滿面、喜樂敬拜的長者,在敬拜團中認真事奉,她是摩西牧區翠鸞小組的卓美紅姊妹,多年來委身於教會敬拜團,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三個女兒,大女兒在美國牧會,次女昭月在馬可牧區,小女兒在高雄靈糧堂。八十一年的歲月,人生的跌宕起伏,淬鍊出生命的真實──敬畏神的,一樣好處都不缺。
辛苦的成長階段
美紅姊四歲時,媽媽肺病過世,幫忙照顧繼母的孩子(同父異母弟妹),因為家庭的需要,常常不能去學校上課,就讀五年級時父親過世,開始去姑姑家幫傭,上學期間還要工作,每天只能上二堂課,直到國小畢業。國中的時候到一個醫院幫傭,雖然是個卑微的孤兒,醫生娘卻對她視如己出,是美紅姊至今仍充滿感謝的!一年後,她轉職到了織布廠,18歲開始學習織毛線,有機械操作和手作二種,這成為她的一技之長,很長一段時間靠此維生,也提拔後進訓練學徒;22歲結婚,在台南認識了先生王璋輝。
美紅姊是新化人,嫁到台南市,結婚十一年後,先生出了一場車禍,本以為平安無事,卻在一年後一一併發車禍的後遺症,先是腦部瘀血壓迫視神經,導致其中一隻眼睛失明,後來腦部腫瘤也影響他的記憶,接著就必須臥床,一年後過世,先生過世時只有33歲。先生過世後,美紅姊必須扛起家計,只要有工作機會就把握,才能支付家庭的開銷。
送孩子上主日學 蒙福的開始
早年的婚姻生活,並非像現在的小家庭,而是全家族一起住在大型四合院,人多口雜,家族中紛紛擾擾,美紅姊雖然書讀不多,但她考量孩子的教育,不想讓孩子從小看見聽見這些紛爭謾罵,所以決定送小孩上教會的主日學,台南聖教會公園路會堂就在她們家對面,當時大女兒六歲,最小的只有三歲。三個孩子來教會上主日學態度認真,楊文得牧師注意到這三個女孩,上主日學風雨無阻,但一直不知道父母是誰,直到有一天,遇見接送女兒的美紅姊。先生突然過世,美紅姊邀請楊文得牧師主持告別式,從此和牧師、師母有更深的聯繫,當然也因為這樣, 家庭的重擔全都在美紅姊身上,只要有工作機會,她就努力爭取,美紅姊的專長是織毛線,冬天生活還過得去,但夏天需要生計,她也學習美髮,去理髮廳當學徒,培養一技之長,三個小孩分住三個親戚家,所以那段日子,她們是沒有家的,母親一肩扛起家中的責任。他們常常搬家,一來因為工作不穩定,另一個原因是住家的安全考量,畢竟家中沒有男人,她要更謹慎保護女兒,每一次家裡要搬家,帶著不多的家當,但沒有改變的是心中的喜樂,教會許多弟兄姊妹,都曾經幫他們搬過家,他們不管搬到哪裡,一定都在教會附近,「方便來教會聚會」是他們最大的考量。
有一段時間,美紅姊在女工宿舍擔任舍監,忙碌的工作讓她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女工宿舍,三個女兒只能自己在家,分別是十一歲、九歲、七歲,次女昭月回憶這段日子說:「大姊如同另一個媽媽,負責照顧二個妹妹,她們在家要做家事、洗衣服,自己煮飯吃,一起去上學。三個姊妹從小互相照顧,雖然常常要被迫分住親戚家,長大後,他們還是維持很好的感情,讓她們更珍惜彼此。」
後來,另一個工作機會來了,是台南醫院的工友,美紅姊在醫院做打雜清潔的工作,有些人訂了醫院的伙食,卻沒有吃,或是有些剩下的飯菜,美紅姊都帶回來當成全家的晚餐,女兒昭月回憶這段往事,有時候這些食物已經酸掉,但為了不讓節儉的媽媽「自己吃」,她們都還是會一起吃掉。即使生活缺乏,這個家庭有一種特別的祝福,總是充滿喜樂的氛圍,昭月姊說,她們三姊妹的同學都很喜歡來她們家,跟他們擠在小小空間裡,一起吃那些剩菜剩飯,同學覺得她們家很喜樂很溫暖,比起他們自己的家,更喜歡來這裡。
神是眷顧孤兒寡婦的主,祂的恩典不曾斷絕,大女兒上國中的時候考上聖功女中,但是沒有錢就讀,聖功的校長幫助這個女孩就學,讓女兒在學校工讀;二女兒也從國小就開始工讀,總是有工作機會給她,讓她可以貼補家用;另外,楊師母邀請美紅姊的小女兒在教會參與司琴事奉,每天忙著生計,哪有多餘的錢可以學鋼琴呢?感謝神的恩典,教會有一位姊妹教小女兒鋼琴,不收取任何費用,許多家族中的親戚感到不以為然,閒言閒語批評:「你們都已經快養不活自己了,還學什麼鋼琴?」美紅姊卻認為,讓女兒可以參與教會的事奉,是她的心願,也是她的喜樂,所以她盡力成全女兒的事奉,以前教會每年都有音樂會,為了小女兒端莊上台彈奏鋼琴,美紅姊每年都親手為她縫製新衣,讓女兒漂漂亮亮在台前事奉。
單純信心 堅持信仰
先生過世後二年,美紅姊才開始穩定聚會,女兒昭月描述母親說:「她是一個信得很單純的人,牧師說什麼,她就做什麼。」單純的信心,是她蒙福的關鍵,牧師說要讀聖經,她就讀聖經,但是不太認識字的她,拿起聖經來讀,一個字一個字地問女兒,這個字怎麼念;牧師說,要十一奉獻,她就十一奉獻;要來早禱會,她就來禱告會……牧師怎麼說,她就怎麼做。
昭月姊回想過去成長的經歷,有一次,媽媽(美紅姊)告訴她,有感動為台中惠明盲校奉獻一筆錢,「可是,奉獻了,我們家這個月就沒有生活費了。」女兒順服母親的決定,當時她是一個高中生,聽到媽媽這樣說,她心裡想的是:「那我只好更努力打工多賺錢。」後來,媽媽把家裡的生活費奉獻出去了,她奉獻的不是家中多餘的,而是她們僅有的,媽媽沒有想到未來。一個禮拜後,台南醫院一個過世的病人家屬送給她一個信封袋,裡面裝著一筆錢,原來,媽媽那時的工作在台南醫院打雜當工友,因為她協助一個死去的病人,幫他擦拭遺體,那個家庭回饋給媽媽,不僅補足他們那個月所需的,還超過她所奉獻的。
喜樂勇敢的心 勝過生命的苦難
美紅姊總是面帶笑容,她回應上帝的恩典和祝福,她說:「我沒有機會讀書,卻讀得懂聖經,看不懂譜,卻能參加詩班,可以唱歌讚美……以前在安提阿詩班,常常嚴重腰痛,晚上無法好好睡覺,需要到醫院吊點滴,但只要練習敬拜的時間腰痛就好了,真的很感謝上帝……」女兒昭月眼中的媽媽,只說上帝的好,不說自己的苦,喜樂面對人生,她從母親的身上看見真實的信仰,不是我們有剩餘的所以才奉獻,媽媽在自己的十一奉獻上非常認真,上帝回應一個寡婦的奉獻,給予她們超乎所求所想的,因為有教會,即使生活很苦,還可以很喜樂,教會的長執就像她們的家人和父親,時常幫助她們,讓她們面對困境,依然很正向,昭月姊說:「因為神的愛很正向,所以我們也很正向,喜樂一直都在我們的家中。」
後記
在與美紅姊訪談的過程中,發現採訪美紅姊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因為她只說上帝的好,不說自己的苦,細數過往,她總是在談話中表露對上帝的感謝,對生命的際遇沒有一絲埋怨,許多故事、細節,是由昭月姊補充,從小看著母親辛苦工作,不斷搬家、生活貧窮,卻充滿喜樂,這樣的人生態度也深深影響著三位姊妹,也因為從小常常被迫分離,分住在親戚家,三姊妹長大後格外珍惜彼此,她們一起走過辛苦的歲月,最感謝的是上帝給他們一個永恆的家──教會,是他們能夠撐下去的原因!
有信仰,看待事情的角度就會不一樣,在別人眼中的辛苦歹命,她們卻仍有正面的眼光來面對,媽媽一直以來在幫傭,讓她們從小就對那些社會的困苦窮乏人有更多的憐憫,因為她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長大後,昭月姊選擇成為一個特教老師,她們家還曾經成為身心障礙者的寄宿家庭,神使用孤兒寡婦之家,讓我們用一種新的角度來詮釋「貧窮」與「富足」,在別人眼中的貧窮,卻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他們的家庭,從「被幫助者」,成為「幫助者」,用生命來應證了聖經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神的恩惠平安在一切信靠祂的人身上,祂眷顧孤兒寡婦,在美紅姊一家是最好的印證!
▌口述:摩西牧區卓美紅/馬可牧區王昭月
▌撰稿:李慧貞傳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