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婚姻家庭」標籤的文章

[讀好書 新視野] 黃迺毓老師著作 《有人在家嗎?》家,是你的祝福,還是你的重擔? 2020.22

幾年前,在華神接受裝備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黃迺毓老師,學校邀請她分享一個專題,短短一個小時的分享中毫無冷場,在她的專題中,被她深入淺出、智慧幽默的話語深深吸引。 黃迺毓老師,素有「童書界教母」之稱,想當然耳,是個說故事高手。她畢業於輔仁大學家政系,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碩士、博士,現任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談兒童教育與家庭生活,積極推廣親子共讀。著有多本暢銷書籍,對家庭親職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  《有人在家嗎?》是一篇一篇的生活分享,讀起來輕鬆,又充滿婚姻家庭的智慧。本書的第一章是「臥房──婚姻篇」,引言這麼說:  「如果一個家只有一個房間,再怎麼簡約或寒磣,總會有張床和被褥,可見家的首要功能是提供一個可以躺下來睡覺的地方。雖然一走進家門,不會直接看到臥室,臥室卻是居家首要的處所,否則回家不能睡覺,家就不是家了。婚姻關係是家庭的首要,是家庭生活教育的核心。其實,婚姻關係是所有關係中最親密、最困難、最關鍵,一般來說,夫妻關係健康,家庭關係才會長壽。」  此書的分類相當特別,用「臥房」講婚姻;「客廳」談公共政策(青少年社會現象探討);「起居室」談教養;「書房」談學習;「廚房」談創意;「衛浴」談享受;「儲藏室」談珍惜。每一個主題都是用數篇小故事,從故事中理解婚姻家庭、教養的智慧。  黃迺毓老師經驗豐富,除了暢銷著作之外,自己也經常受邀上節目分享婚姻、親子議題,如果您對這樣的議題感興趣,又想避開過於理論、難以消化的專業書籍,《有人在家嗎?》適合想「輕鬆讀」的你。  ▌李慧貞傳道

[愛家專欄] 談錢傷婚姻? 2020.21

老公:「可以不要買這麼多零食嗎?」 老婆:「不行!不吃我會心情不好……」  婚姻的經營是一門一生都在學習的功課,錢的使用也是磨合彼此個性很好的工具。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來自不同背景的兩個人,如何能在處理的錢的事上,開開心心享受上帝在傳道書9:9應許我們的「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家中理財的小確幸。  我是來自一個家中自營生產製造工廠的家庭,我先生是來自軍公教的家庭,雙方父母的用錢觀十分不同。談戀愛的時候先生欣賞我的慷慨,我欣賞先生的儉樸;婚後,多了養育三個孩子及房貸的需求,我們開始經歷自我的改變,在這裡我必須誠實的說,我先生對我的愛包容了我許多,我也會誠實的對孩子說:「這個月還有一個禮拜,媽媽的錢快花完了,可以下個月再買嗎?」但我注意到我和先生的婚姻裡很少為了錢的事情生氣,有一些原則可以和大家分享:  深刻的愛情:「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8-10),這一段經文大多用在教會的合一上,我在婚姻中的領受也是如此。記得在2004年時,東南亞海嘯使我們第一次遇到投資的危機,加上先生轉換工作、第一個小孩剛出生,對我們來說追究誰做錯了投資,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話題,而是我們還有什麼?我們下次該怎麼做?我們都相信彼此決不是故意做錯了決定,我們的愛情可以讓我們在一切事上重新來過。  教會生活:「一個健康的婚姻通常是有兩三個家庭常常聚集分享較易經營長久」,如果嚴肅的說「不可停止聚會!」似乎是許多基督徒不太想面對的聖經中的規定,但這確實對婚姻的經營是好的,我們從沒有小孩到三個小孩,從孩子出生到孩子離巢,我們在夫妻團契中一起成長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禱告一起勉勵,你家的難處我們一起走,我家的笑話大家一起開心,每一週固定時間一起聚會,談談聖經中的教養與夫妻關係,彼此學習用上帝的方法走婚姻的路。  主權次序要清楚:聖經中人生次序是:第一是上帝、第二是家庭、第三是工作,與上帝的關係是婚姻美滿的首要原則,當我用單純的信心相信、跟隨,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但我跟上帝的關係影響著婚姻中的次序,我需要信得過上帝,我才能全...

[愛家專欄] 婆媳問題面面觀-丈夫智慧處理原則 2020.12

婆媳關係其實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環,但是婆媳問題向來是【千古難題】,會演變成這樣的狀況有幾種原因陳述如下:  1.婆媳關係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環但卻比人際關係複雜  2.婆媳關係無法只停留在點頭之交的層次  3.沒有人想要破壞婆媳之間融洽的關係,卻在努力表達善意卻造成問題之後、驚嚇訝異而不知所措  4.婆媳相處越不自在、小事都會變成大事  瞭解婆媳關係困難的原因之後,我們再進一步探討婆媳關係的核心問題,其實婆媳關係的好壞、關鍵核心只有兩大類,也就是家庭文化及個性風格,但卻可以延伸並擴展成許多議題,我們簡單整理如下並稍作解釋:  1.家庭文化:每一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氣質、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統稱為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在婆媳關係中容易衍生出下列議題,我們簡單描述如下:A.潛規則:所謂潛規則就是沒有明說但是大家都知道、也都奉行的準則。B.生活習慣:從物品放置、收藏到料理習慣、衣物穿搭方式等大小事情,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身為媳婦都需要花心思觀察並融入在當中。C.價值觀:倫常觀念(長輩說了算晚輩只需要配合)、宗教信仰、消費及投資理財觀、兒女教養等議題都是婆媳相處容易發生衝突之處。D.倫常系統: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學校教育重視男女平權及人權教育的理念,因此會自然將【公平合理】放置在倫常觀念之前,使得長輩和年輕人相處之間多了一層觀念上不同所產生的困難。E.親密關係:每個家庭的成員對於彼此親密關係的經營都有不同的習慣,親密或是疏離無關對錯,卻讓家庭新成員在適應上產生不同的困境。  2.個性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脾氣、說話表達和做事方式,這些細節無關對錯,卻在彼此相處之間產生不同的觀感和感覺,造成雙方往後的相處上不同的難易度。掌握婆媳關係不容易的原因,了解問題產生的核心及相關議題之後,身為婆媳關係中的夾心餅乾-同時需要面對媽媽又要擁抱妻子的弟兄們,有沒有甚麼智慧的建議來處理問題?關於這方面我們會分為認知和作法兩方面來陳述,我們的建議如下:  一、認知:身在婆媳問題當中,弟兄們需要留意的有下列原則:A.態度一定要持守【雙方絕對都是善意】,只是彼此的善意雙方不一定感受的到。B.能夠分辨問題的源頭及衍生出的議題。C.促進婆媳彼此雙方的瞭解。D.消化媽媽或是太太高漲的情緒。E.一定要讓媽媽或是太太瞭解到【我們懂得她們為了維持婆媳關係所做的努力及在當...

[愛家專欄] 當手機成為小三 另一半長時間在網路手機上,怎麼辦?2020.08

當配偶注視的是手機螢幕,而不再是你的臉龐時,當他/她與你四目相對的時間越來越短、關係漸漸越來越平淡,婚姻生活也不再像當初那樣甜蜜濃烈,而這樣的情況,雙方都要留意。因為這樣的結果會帶來真實外遇的試探,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要更用心經營感情! 在處理[要配偶不看手機]的夫妻問題,其實另外潛藏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婚姻愛情生活變淡、變無趣,太習慣對方的存在,而忘了為感情與婚姻製造驚喜與浪漫。本篇文章不僅是讓我們知道如何與這樣的配偶相處,也讓如果自己就是這樣的配偶能察覺與調整。所以當配偶任何一方花許多時間在手機上,我們可以開始著手以下幾方面來提升婚姻感情的溫度。 一、刻意約會與談心  過去無時無刻想見到對方,只要能見面不在乎時間長短。熱戀時,對於對方喜歡吃什麼、做什麼,約會時的一分一秒往往都不想錯過,對於對方的一言一行更是記得清清楚楚。但現在相處常各自滑手機、分心做自己的事,忘了把注意力留給另一半,所以要刻意訂下精心時刻,專注在對方身上與心靈層面的對話。 二、提升靈性  夫妻可以一起讀經、禱告,或帶孩子一起家庭祭壇和禮拜。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或配偶常常花時間做無謂打遊戲或追劇、看臉書的活動,就要保守自己的心和家庭氣氛更多在神的同在裡面。我們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我們裡面,凡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是世界上的事。所以要留意自己的眼目與肉體,不要被世界奪走了。 三、要在意外表、形象  以前戀愛每次約會見面前,都會站在衣櫃前看半天、精心打扮,結婚後出門就算素顏、穿居家衣物、夾腳拖也沒關係,越來越邋遢,不顧形象。常常我們美麗帥氣的出現在別人面前,卻不修邊幅在配偶面前,所以要留意自己的形象,在配偶面前時,讓自己常保有吸引力,內在與外表都要用心,因為他/她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四、尋找更建設性的休閒活動或紓壓方式  有些人靠打遊戲、看臉書、追劇來紓壓,這些事並不是不能做,而是沒有建設性的休閒娛樂,這些放空、耍廢的事情可能就吃掉我們整個晚上、甚至整個假期,所以我們要留意時間的分配,時間都花到哪裡去了?花時間與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是更重要的,這個「在一起」是有交流與溫度的。全家性活動,出遊、運動、聚會,都是很好的選擇。 五、不要比較、抱怨  剛戀愛時「情人眼裡出西施」,怎麼看對方都是美好。但現在卻經常看不順眼,動不動抱怨伴侶,心裡...

[彼得牧區] 昭然牧師夫婦分享婚姻溝通 永不止息的愛 2020.08

每段婚姻都有不同的學習課程,人類從受造開始,就在不同時空中產生不同的觀點,但最深的盼望仍是在愛情中彼此穩定的共處!二月14日(週五)適逢情人節,彼得牧區曉淳媽媽小組與新住民小組聯合聚會,決定給媽媽們一份充滿祝福的情人節禮物---「婚姻中的祝福」,相信這是所有媽媽們最期待學習的婚姻課程。如何在男女觀點不同當中,建立穩定的夫妻關係呢!本周聚會邀請昭然牧師夫婦來分享婚姻相處溝通的智慧。  婚姻生活的幸福和美滿是每一位家庭成員共同的責任,溝通不是指出對方的問題,而是透過生活經驗的分享和交流來表達自己對家庭的期許;太太的影響力是關鍵,丈夫在家裡被尊重、被在乎是關鍵!太太不是嘮嘮叨叨的定罪者,要透過鼓勵、讚賞、引導、分享正確的生命態度來贏得丈夫的心,夫妻溝通才有動力;丈夫是因為深愛你而願意夫妻同心經營美好家庭生活,而不是因為不斷被教育訓練而配合妻子的期待。當事與願違時,願意繼續不灰心的禱告,並將改變的主權交給神,神必然會親自掌權,相信神是做新事的神,太太要喜樂做對的事,不要給先生壓力,禱告比爭贏更重要!  透過昭然牧師談笑風生,幽默又生活化的表達了婚姻中男女在個性和價值觀等等截然不同的差異,使媽媽們更瞭解另一半的內心想法,也知道如何更有智慧的來經營婚姻,使家庭成為美好的居所。 ▌彼得牧區  林曉淳報導

[大學牧區] 美貞姊妹兩性婚姻專題分享 讓主居首位最幸福 2020.08

二月15日大學聚會邀請到美貞姊來分享關於兩性婚姻,並直接提出三個重點:1.是神比較厲害還是人比較厲害?2.求合神心意的人3.為將來的另一半不斷禱告。圍繞著這三個重點,並附加自己的生命故事,分享給大學生們,要如何尋找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最重要的是時常禱告,向上帝禱告求合乎神心意的人。  美貞姊分享,與另一半交往後不要為了去迎合對方就放棄了信仰的底線,要讓自己的原則持守住,聚會跟主日都要持續參與,讓另一半也一起來到教會,即便一開始會吵架,但也不能因此妥協就認為不去教會沒有關係。可以依靠禱告,求神幫助也求神給予一位合乎祂心意的人成為另一半。  美貞姊分享完後也開放給學生們詢問問題的時間,學生們提出了一些感情與未來婚姻相關的問題,但不論是怎樣的問題,其實答案都一直圍繞在一開始分享的三個重點當中,美貞姊也分享說:「人永遠不會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但神卻知道,人跟神比一定是神比較厲害,因為一切早都在祂的計畫之中,而我們禱告不能禱告求自己喜歡的人,應該要禱告求合乎神心意的人,因為上帝是我們的掌權者。」願此次美貞姊的分享能帶給學生們很大的幫助,在未來能有所應用並找到合乎神心意的另一半。 ▌大學牧區  黃睦修報導

[愛家專欄] 如何處理另一半的脾氣  2020.04

配偶脾氣不好、易怒,如何依然有幸福愉悅的家庭氣氛?  首先,要對有這種情況的你先說聲:「辛苦了!」另外,要知道,一個不可愛的人,背後往往是有些原因的。若你的配偶是個脾氣不好容易發怒的人,在處理他(她)之前,一定要先處理好自己。要改變別人很不容易,但調整自己可以很快。神允許我們的另一半生命有軟弱之處,就一定會賜下足夠的力量和智慧讓我們去面對。是神,不是我們的配偶是我們的拯救;是神,不是我們的配偶決定我們生命的價值;是神,不是我們的配偶決定我們一生的計劃;是神,不是我們的配偶決定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快樂。能完全滿足我們和讓我們真正擁有喜樂的,是神,不是那個跟我們一樣有軟弱點的配偶。  當另一半常像個火山時,首要之務是不要「硬碰硬」。我們可以有以下一些作法:  ◆為自己禱告,並找尋能談心一起代禱的同伴  我們必須先剛強起來,才能有喜樂的力量去面對爆炸的對方。跟難相處的人在一起,我們更多更深的看見認識到自己內在生命不足之處。謙卑來到神的面前,把自己的不足向神坦承,並求神醫治和改變我們,至少,我們的生命在這過程會結出智慧和成熟的果子。  ◆若希望對方改變,就須付上膝蓋代禱的代價  唯有在禱告中,聖靈才能向我們顯明對方易怒的原因。對方成長過程曾受過傷害嗎﹖過往的傷害若沒有處理,常會形成容易爆炸的地雷。求神醫治,若對方有回想起並願意面對,必要時,就尋求較專業或是牧者的協助。  ◆仔細觀察何時或什麼樣的事件容易引起他們的憤怒  若是對方因為各樣的壓力導致情緒不佳,就求神讓我們有智慧活出「支持」的角色,讓他們知道我們會為他們禱告,若對方願意,也可以夫妻一起禱告,學習把重擔帶到神的面前。若您是位妻子,先照顧好配偶的身體,煮好吃的,也把家裡打理清爽,至少先把硬體外在因素刪除掉。  ◆培養自己幽默的能力  我常看笑話或開懷集之類的文章,也常讓自己來到教會跟一群很陽光的人在一起,要常跟喜樂的人在一起。家庭的氣氛是需要「營造」的,讓自己搞笑一點,但切記,拿自己開玩笑,千萬不要開對方的玩笑,惹火易怒的配偶,否則,原本已經烏煙瘴氣的家,可能會面臨世界大戰毀滅般的危險!先讓自己穩定在教會的小組和查經禱告會聚會上,若配偶脾氣不好,我們是很需要定期保養的,因為親密關係的兩人,壞脾氣就像四處亂射的箭,脆弱的我們其實是很容易受傷的...

[牧者分享] 一條未曾走過的路 2019.35

八月28日是我們夫婦結婚滿37週年的日子,而八月15日我們全家來南聖已滿30年了,這看似漫長卻又短暫的30年日子,充滿著神的恩待與衝擊,回首來時路,若不是神的同在,或許日子不是這樣走的,也許我們已全家移民美國,也許南聖還在原地踏步,也許孩子各奔東西,不在台南;這是一條冒險、喜悅、與神同行、向來沒有走過的路,渺小的我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有誰能加添我們突破難關的勇氣?有誰在極孤單、被人踐踏的日子,不離不棄的呵護著我們?那全新的美好與燦爛是神給我們最棒的禮物。  30年前我們剛來南聖時,教會的墓園幾乎都是空地,只有一小角落承載著主內弟兄姊妹的身影,如今那些曾經一起事奉、一起歡笑的人都已安息,想起這些,不禁紅了眼眶,神讓我們知道世上的事物都是短暫的,但求神不讓我們錯失在永恆生命裡的美好,使我們一直堅守岡位直到生命結束的日子。  年輕時在高聖成長,經歷了家中大大小小的坎坷,曾經因自己的叛逆使腳步踏不穩,也幾乎離開了神,對於未知的生命惶恐與悲觀,輕忽自以為理所當然的祝福,所幸神的挑戰與操練不斷絕,讀神學院時,中台空中英語與客家教會的實習,神試煉我突破窮困的神學生日子,每到月底常與室友共用存錢筒裡幾乎只是百位數的零頭,有一次仍讀東海大學省吃儉用的夫婿(當時的男友)還寄了100元支助我,約會時,經歷唯一一次吃著飲茶慶生,還一邊吃一邊看是否已超過預算,卻忘了加上茶資的窘境。  1982年與夫婿進入華神,是事奉神巔峰的起點,也是甜蜜新婚生活的第一站,在北聖、竹聖、循理會佈道所的三年教會實習,神加倍的考驗我們全心倚靠祂,三對年輕新婚的窮神學生夫婦經歷神的供應與滿足,除了一張床與舊書桌,宿舍裡大家共用一個20年的老舊冰箱與別人汰換的二手洗衣機,一輛中古、低價買來的摩托車,飛馳在台北的街道好似名車的絢麗,神熬煉我們不貪圖享受,但求擴張我們事奉主的境界,林道亮院長的嚴格教誨讓人尊敬,他的身教是我們難以忘懷的,那三年的培訓是神讓我們踏入應許之地的開始。  1985年士林佈道所從無到有的草創,從租到買,從吸引小學生進教會,到國中生、中輟生、大學生的加入,那時教會幾乎都是沒有經濟基礎的成員,卻能在三年後財務自立,正式成為士林聖教會,是神特別的恩待,在牧會上,我看見夫婿永遠走在最前面,他給自己嚴格的期許:要成為會友的榜樣,要成為一個有屬靈影響力的牧者。而我除了照顧...

[六月專欄] 你今天做家事了嗎?│兩性與婚姻 2019.26

媽媽們,你累了嗎?  在台灣,身為家庭主婦,眼睛一睜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家裡面的大事小事,裏裏外外,都有許多事情需要打理。一個家庭主婦的工作內容包含哪些呢?除了基本的打掃清潔、煮飯之外,還有保全、心理支持、保母、家教、司機等等.曾有人估算台灣的家庭主婦的工作內容依照相應職業以及工作比例,每個家庭主婦平均所得應該為45K,且這還是依照勞基法規定的一周工時40小時、周休二日、不加班為前提計算。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們,總是一肩扛起家庭中的各種雜事,或許是社會價值觀所賦予的責任,也或許是自認為既然沒有工作,就應該把家裡事情都攬在身上做好。因此,看起來輕鬆在家的媽媽們,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不輕鬆,無論是身體,或是心理。  「你今天做家事了嗎?」很多家庭主婦以為,孩子只要讀好書、先生只要好好去上班就好,家裡面的大小事,全都自己做就好。因此有的孩子,回到家,什麼事情都不用幫忙,雖然很會讀書,生活能力卻很差,不懂得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媽媽們長期下來,也只能感嘆家人把家當旅館。但是一個賢慧的妻子與母親,怎麼能抱怨這些呢?媽媽心裡苦,但媽媽不說,心裏的苦長久累積下來,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黃臉婆。媽媽成了黃臉婆,爸爸與孩子應該也開心不起來。媽媽們不應該在家務中枯萎,因此家人們應該一同分擔家務,而這個過程也能讓孩子學會愛自己的家、明白與他人共同生活所需負起的責任。  家事需要學,責任也是。  許多孩子不會做家事的原因,是因為媽媽們不願意放手,總覺得這些家事他們不會做,也做不好,但做家事不是天生就會的,從小時候就可以教導孩子們收拾玩具,隨著他們長大,可以開始收拾自己的私領域,如自己的房間、浴室,等到青少年時期,家裡大部分的事情,應該都可以請他們幫忙,並且他們也能夠簡單的烹煮食物。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特朗曾經追蹤過一組青少年長達十年的時間,發現會做家事的青少年,長大之後收入比別人多出4倍,顯現家長陪孩子做家事習慣的重要性。而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會做家事的青少年除了收入會比一般不做家事的青少年多出4倍之外,失業機率也比一般人少了將近15倍。各位媽媽們,訓練孩子做家事,好處多多,從小建立做家事的習慣,絕對不是浪費時間!不要再跟孩子們說,你們只要把書讀好就好,這樣不但讓他失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也失去了建立良好品格與學習態度的機會!  不知道大家的先生會不會主...

[六月專欄] 再忙,也要和你一起吃飯│兩性與婚姻 2019.25

約會這件事,是否在婚禮結束後也跟著劃下句點呢 ?  有人說,孩子出生後,夫妻的感情會逐漸下滑,當老二跟著出生後,兩人的關係通常就會降到最低點。因著人口成員增加,先生賺錢養家的壓力就會跟著增加,而孩子接續出生後,辛苦的媽媽不論是在家裏全職照顧或成為職場婦女,女性人生最容易讓人感到崩潰的時期,就是這時候了。若,再加上夫妻雙方的父母身體開始出狀況、奔波醫院、長輩照顧的費心……這一切,都將成為壓垮兩人世界的最後一根稻草。  甜蜜的浪漫時光,似乎,是上世紀的事了。  是否,這也是你的心聲呢?  我生三個孩子,老大老二只相隔一年五個月,父親在老二快一歲時過世,父親身體發現有狀況時,兩個小小孩的年紀加起來也只有兩歲多,光照顧兩個幼兒就已經精疲力竭,當時,還要面臨父親種種狀況的調適和家中的變動,身心靈都在極度疲憊的狀態下。說實在,每天能把基本該做的事做完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當然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枕邊人。而先生,那時剛好在讀研究所,加上原就忙碌的工作,不知不覺中,睡在同一張床上的兩人,彼此的距離已經十分遙遠了。  父親過世幾年後,兩個孩子長大上幼稚園了,沒想到又懷了老三,才剛喘沒幾口氣,母親身體又開始有狀況,老三剛滿月不久,母親就病逝了。那幾年,真是熬煉。  在許多衝突、和爭吵與反省後,我發現,當婚姻生活開始加入這些現實的挑戰後,曾經在茫茫人群中你只看到的那位良人,如今變成有點熟又不太熟的陌生人。為何?說好的地老天荒呢?說好的要愛一輩子的諾言呢?原來,日子一旦不得不忙碌時,我們很容易就把配偶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優先次序挪到很後面,甚至是最後一位了。  身為基督徒,神一定擺在我生命優先次序的首位,其次,就是配偶。  那段日子流掉許多淚水,痛定思痛,發現到原來我的優先次序已把另一半放很後面了,因為許許多多的事都是「很緊急」的。但,很多事,是「不緊急卻很重要的」。生命若能掌握分辨何為緊急、何謂不緊急卻是重要,就能減少許多冤枉路。  「夫妻的關係經營」就是不緊急但十分重要的事。  後來,我們夫妻約定,一週當中,先排好能一起吃早餐或午餐的時間,一週至少有一次只有兩個人的早午餐約會。通常,我們不一定都上名店,重點是兩人在一起,吃什麼其實都可以。若那天知道是要一起吃午餐,我也習慣會換上較lady的衣服略作打扮,這段時間也是...

[牧者觀點] 二四問:基督徒不能離婚嗎?如果曾經有過外遇、彼此不再信任、感覺淡了,還是得繼續嗎?2019.24

問: 基督徒不能離婚嗎?如果曾經有過外遇、彼此不再信任、感覺淡了,還是得繼續嗎? 回應牧者:邱燕碧師母 一、理論篇  其實這個問題的背後有掙扎和難處,因為知道不能離婚,但覺得走不下去了,也不想走下去,覺得如果基督徒可以得到離婚同意的答案,就不想再堅持和硬撐了。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痛苦與辛苦,理智和感覺的衝突和拉扯,與一個無法再信任、甚至愛不下去的人如何一起生活,這樣的期限是一輩子,到死才能結束,看起來離婚似乎是個釋放和解脫的好方法。  身處在這樣難處的弟兄姊妹,我並不想淡化您所受的痛苦,但基督信仰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在難處才顯出來,神的恩典就是在患難痛苦中才明白夠用。神愛我們,祂樂意我們在祂的恩典中經歷祂的信實,但蒙福後面是有規則的,就是按神的方式而行。有過外遇,表示婚姻出了問題,要檢視那個問題,夫妻需要一起面對那個問題,要道歉、要認罪、要醫治纏裹、要赦免、要和好、要關係恢復,每一步驟都需要在神的心意中處理和恢復,如果夫妻這階段沒有處理好,「不再信任」就是上一階段的續曲,再來就是感覺變淡了、不想愛下去了,接下來就是現在想的: 「可以離婚」嗎?離婚後的下一階段就是另一個人生的重創。  神不要我們離婚,不僅是因為婚姻是神所設立的,這不是束縛控制,而是神要我們在婚姻中所遇到的痛苦與傷害,經歷祂的恩典與憐憫是加倍的,婚姻是一個熬煉生命與經歷祝福和醫治的地方,在神設立的婚姻中的心意是美好的,若我們自己不按著神所設立的規則而行時,往往就帶來災難,但我們不能繼續用自己的方式(離婚)去解決,因為離婚所帶來的傷害,在屬靈的律中,是脫離神的祝福。但神的恩典大過我們的過犯與軟弱,當我們決定回頭,用合神心意的方式經營婚姻,婚姻必定能起死回生、倒吃甘蔗,因為這是我們所相信的: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遵行神話語是需要付代價的,但是堅持我們能夠走下的就是我們對神的信心,當我們按神的方式對待配偶時,祂必為我們負責,如果夫妻無法一起面對這個問題,可以尋求教會中牧者的扶持與幫助,關係的重建與婚姻的再造,是需要時日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對要解凍也非一蹴可及。若夫妻一方不放棄,神必不放棄,祂必成全關乎我們的事。  羅5:2-5: 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

[六月專欄] 「和好」是一條醫治的道路│兩性與婚姻 2019.24

「和好」是一條醫治的道路。  世上沒有比相愛的人們卻彼此傷害更具殺傷力的了。「床頭吵,床尾和」,談何容易。話說,進入婚姻前,大多數的我們都充滿了浪漫的情懷,一旦褪下美麗的婚紗、結束喧鬧的喜宴、送走最後一批玩鬧的朋友,真正的婚姻考驗才要開始。  曾有姐妹說,在一個家中,唯一和你沒有血緣關係的,就是你的配偶,就是那個懷著深情望著你說這輩子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持守在旁保護看顧的另一半。但愛情卻總是受現實瑣碎生活的挑戰,更何況,身為罪人的我們,很多的軟弱缺點往往只有在親密關係中才會暴露出來。不完美的我們出生在這不完美的世界,兩個人各自都是懷有「刺」的,這些「刺」來自成長過程各種大大小小的傷害。  親密擁抱彼此的同時,這些刺,也開始刺傷對方。有時,我們是有自覺的,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沒有發現這些可能隱藏在內裏的傷害和菱菱角角的刺。  結婚前,上婚姻輔導時,學到了「地雷區」這個概念。簡單的說,「地雷區」,源自於過去的各種傷害。當對方不小心踩到這些地雷時,常引爆意想不到的情緒反應。譬如說,我結婚前,一直認定「生氣時不要輕易顯露出來,這樣才不會傷害到週遭的人」,結婚後,我才知道,當生氣悶著不講話,事情並非就消失了,相反地,會有一股可怕的低氣壓籠罩在四周圍。深入的探究了解後,才發現原來是過去在家人生氣發怒時,小小的年紀驚嚇到了,也受到了傷害,不知不覺中,養成這樣的反應模式,而這樣的反應,對想要了解你的另一半是很大的困擾和挫折。  直到結婚後,在十分親密的關係中,這個問題才顯露出來。夫妻倆人衝突的表面下,可能隱藏許多類似的問題。衝突後,和好的過程,第一步是需要認知到男女原本就有基本不同的特質,了解這些上帝造男造女的心意和目的後,會調整許多不恰當的期待。之後,可能就需要更深入了解是不是對方的一些行為言語觸動到潛藏在生命內裏的地雷區。我們要做的,不是一直要求對方改變,或一直控告自己的無法改變,大部分的這些傷害,不是靠個人的努力就可以完全改變。事實上,受到的這些傷害,是需要來到神的面前,唯有在祂深厚的愛、在完全無條件的接納中,這些傷口才能被打開面對,才能被完整地修補到完全醫治。  說句實話,十分痛苦。不知道有這些傷害就算了,一旦被挑起,揭開瘡疤的過程,是很需要勇氣才能面對的。因此,「和好」可以說是一條醫治的道路。  當然,不是所有的衝突...

[六月專欄] 「後菜鳥」的婚姻家庭│兩性與婚姻 2019.23

「後菜鳥」這個詞  「後菜鳥」這是職場新名詞,最早出現在2013年9月 Cheers 雜誌,《「後菜鳥時代」的轉大人之道》這篇文章寫道:「就像從青春期進入成年期之前,有個過渡階段叫做『後青春期』,在職場上,由菜鳥變身到能獨當一面、展翅高飛,中間也要經歷一段『轉大人』的晉級歷程。若你正處於這兩者之間,那麼很可能你就是屬於『後菜鳥』的一份子。」 職場後菜鳥特徵  綜合來說,「後菜鳥」會出現的症狀,通常有以下「五不」:   不再相信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不再把工作當成生命的第一順位。   上班不再戰戰兢兢,缺少了最初的熱情與初心   對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狀態開始無感,不再積極爭取表現的機會。   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後菜鳥…份內該做的事都做得妥妥當當,當初對工作的衝勁,被日復一日的流水帳工作,消磨殆盡,看似一灘死水,其實是座「死火山」,若有機會震盪或被激起火花,還是有可能讓潛在的能力再度爆發。 後菜鳥的婚姻家庭 對照職場的後菜鳥,婚姻生涯中也會出現「後菜鳥階段」,據筆者的服事心得,可以歸納出幾點特徵: 不像新婚期要適應並衝突不斷,這階段漸漸了解、磨合適應。 如果衝突未解決,可能少了甜蜜,增加無奈,又不像老夫老妻身經百戰,默契十足。 孩子的加入,改變家庭結構,正在適應新生、幼兒的忙碌。 夫妻各自為角色扮演與責任忙碌,少了更多私下約會與甜蜜。 如果新婚期衝突未解決,會對未來婚姻失去盼望。 隨著孩子出生,經濟壓力增加。 先生有打拼事業,有升遷競爭、職涯規劃的問題。 妻子有帶小孩,自我價值與認同感的問題。或職場家庭兼顧的壓力。 對愛情的火花可能消磨殆盡,只剩責任與義務。 自我感覺良好,看不見自己問題。 後菜鳥需「自我探索」  在這個階段,需要對於自己和配偶所處的生涯發展與所面對的壓力有所了解,因為了解,就可以體諒與包容,並且更多成全與滿足。如果是弟兄,有職場競爭與生活經濟壓力的擔子;如果是姊妹,就有育兒、身兼數職的平衡與調適。我們都需要自我了解,並且在這個階段更多明白自己的「自我形象」與「自我價值」,了解神怎麼看我,並且更多明白另一半的優缺點,以及思考「我接納嗎?我們如何互補?」傳4:9-12「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

[教會消息] 打造幸福婚姻 需要「成為一體」2016.23

【本報訊】上週一、二,門訓部邀請簡春安教授進行二天的密集課程,簡教授研究「幸福婚姻家庭」,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許多真實的案例,讓簡教授的分享更具說服力。上週的講座,以「成為一體」為主題,開門見山地說:「婚姻問題扣緊聖經。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這麼看重婚姻、家庭的,除了基督教。」當我們回到創世記第一、二章,神要我們生養眾多,台灣卻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第二章則提到亞當一人獨居不好,當夫妻成為一體是婚姻輔導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