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出埃及記」標籤的文章

[聚焦聖經] 《出埃及記》「十誡」,今天仍然適用嗎? 2022.14

《出埃及記》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摩西開紅海的故事(其實是上帝開的),但故事並沒有停在這裡,而是繼續前進,神在西乃山頒布了十誡,是神親自刻在石版上的,曾經,基督教國家把十誡放在每一個校園裡面,代表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但漸漸的,十誡被趕出校園,是因為這些誡命已經過時了嗎?本篇文章我們淺談十誡,重新思想「十誡在今日是否還適用」?  我們先看十誡的基本內容: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當孝敬父母。 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 不可偷盜。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十誡:兩種維度  在十誡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橫向、縱向兩種維度,橫向對著「人」,縱向對著「神」。耶穌基督在新約中,指出最大的兩條誡命:愛神、愛人,從這個角度切入,我們把十誡分成兩個部份來探討:一、我們與神的關係;二、我們與人的關係。事實上,這兩種維度會建構一種社會模式,一個敬拜耶和華的民族,會與敬拜迦南諸神、埃及諸神的國族,呈現出全然不同的社會樣貌。十誡的獨特之處,在於涵蓋了生活的所有層面,也就是關鍵的核心價值。 十誡:反映「神的次序」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安排事務的優先順序,一個家庭當中,如果父親、母親的優先順序理解不同,也可能帶來家庭的衝突。而「十誡」,告訴我們的是「上帝的次序」,我們家有三個成長階段的孩子,我們必須限制他們「先吃完晚餐,才能吃甜點零食」、「先寫完功課,才能看iPad、才能玩玩具」……等等,有些事情不是不對,但是次序放錯了,問題就產生了。在廣泛的人生,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架構裡面,我們非常需要「秩序」,而這個「秩序」該如何制訂,才能為整體人類社會帶來最大的幸福?  神是「創造者」,祂比誰都知道,「受造物」需要什麼、適合什麼,我們從中看見神最初頒布的「十誡」,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以及生命的次序:神居首位,其次是社會、家庭、生命、性、財產。我們反思當代社會,這些次序已經被顛覆的亂七八糟,社會的問題、家庭的亂象,常常是「次序不對所帶來的後果」,當人以自我為中心,更動上帝的次序,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我們要去承擔的,但很奇怪的是,「自我中心」的惡果,人卻轉向神抱怨:「祢不良善、祢要負責」。 十誡的基礎:除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  在一個訴求「多元」的後現代,十誡的第一誡令人反感,但基本上顛覆了第一...

[聚焦聖經] 《出埃及記》「會幕」的意義與重要性 2022.13

夜訪「會幕」  牧者團隊夜間抵達台北萬里的孫理蓮芥菜種營地,現在更新為聖經文化園區。晚間例行的分享聚會結束後,我們一起在星空下走向園區中的「會幕」。越靠近,就越肅然起敬。當我站在會幕的外面,有一點感受到出埃及記中百姓的心情,又有點懷疑自己是否夠潔淨能夠進入這會幕和聖所。雖然這只是仿造會幕的樣式,讓我們可以將聖經裡的會幕描述更具象化,同時,也震撼了我們的心。因為深知若非耶穌基督成為那永遠的大祭司,救贖了我們,我們根本不配進入上帝的至聖所。 台北孫理蓮聖經文化園區- 會幕的陳設  然而,我們不是要回到舊約時代去守律法,因為耶穌已經成全了律法。我們也不是要崇猶,一股腦兒將猶太人的節期和文化復辟。透過這個會幕建築,從幕外,到外院、到聖所、到至聖所;彷彿上帝吩咐摩西製造會幕的命令,在這個空間裡迴盪。腦海中浮現出埃及記、民數記和希伯來書的相關經文與畫面。  如今上帝臨在每個敬拜祂的教會中,所有人都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至聖所,敬拜上帝、聆聽上帝、經歷上帝。在仿造的會幕中,我們的確體會到甚麼是敬畏(懼怕),也因此更能明白如何藉著耶穌基督,可以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感謝神的救贖恩典,而聖潔、謹慎的腳步和敬畏的心是神所喜悅的。 會幕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很多人或許會以為出埃及記20章中頒布的十條誡命和25至40章的會幕建造,似乎是上帝給以色列人的誡命、律法和敬拜禮儀,並不適用於現今的基督徒敬拜生活、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然而,從這些經文可以知道~以色列人曾經歷直接體驗上帝的同在,上帝向他們啟示如何來朝見祂、敬拜祂、事奉祂。世人不能冒冒失失的來到上帝的面前,因此,上帝揀選了利未人祭司在聖殿作為事奉者,並立下贖罪和獻祭的條例,整個會幕的設立和禮儀作為將來敬拜的一個影像。若我們想要更清楚會幕所代表的意義,我們必須同時對照希伯來書7至10章,「耶穌是大祭司,祂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在聖所,就是真帳幕,作執事。這帳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他們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  今天我們來到教會,若以會幕的禮儀規格要進到聖所、至聖所,祭司是需要自潔、贖罪後才能進入。彼得前書告訴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祭司,因此,我們這有罪的人,要如何除罪? 才能來到聖潔的上帝面前?上帝是聖潔的,事奉祂的人也要聖潔。如今因著耶穌基督代替我們的罪孽死在十...

[聚焦聖經] 《出埃及記》神在埃及降下十災 有何意義? 2022.12

前言:  以色列百姓在埃及居住四百年的期間,淪為埃及的奴隸。摩西請求法老釋放他們離開去迦南地,可惜法老王心裡剛硬不從,神就多行奇事,以十災臨到埃及。 十災具有多方面的教訓意義: 災難本身即審判  審判誰呢?不止法老與埃及人,更是埃及諸神。針對埃及的假神: 水變血(出7:14-25):伊西斯,尼羅河之神HAPI。 河生蛙(出8:1-11):蛙神海奎特(Heqet),生育之神。 土變虱子(出8:16-19):塞特,大地之神。 蠅災(出8:20-24):瑞,太陽神和蠅神。 畜染疫(出9:1-7):以動物為形象的,哈托爾,愛神和牛神。 人生瘡(出9:8-12):疫及健康神,藥神。 雹災(出9:13-35):努特,大氣之神。 蝗災(出10:1-20):豐饒之神、農神。 黑暗(出10:21-29):太陽神。 殺長子(出12:29):法老(人間的荷魯斯「Horus」代表諸神統治埃及,並且帶領埃及順利運轉。) 從災難看見神的忌邪  出埃及記20章3節「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從十誡看出神是嫉邪的神。神禁止以色列民用任何實體的像來代替祂。然而埃及諸神皆有像,且常以動物來代表,以色列人造金牛犢,或許也受其影響。  十災其實是一場宗教比賽,是一場諸神之間的比賽,因為每一災都能相對應埃及人所敬拜的神明,所以這些災都具有實質的含意,不是只單純報復埃及人,而是要嚴嚴的擊打埃及人對神的認知。當神破壞規律,用十災擊打埃及時,可看出法老完全無法掌控自然,使法老的統治失去正當性。神要敗壞埃及這一切的神(12:12),所傳達的訊息很簡單:「希伯來奴隸的神遠比你們埃及的神有能力。或應該說,祂才是真神,埃及的神全是假的,讓埃及人對假神的信心、保障完全破滅。」 神維持秩序  神的旨意就是秩序,打亂這些秩序就是罪。出埃及記1:16記載,法老殺害上帝揀選的以色列男嬰,虐待以色列族,都是違反上帝創造與揀選的秩序,因此注定不能成功,十災的懲罰,乃是使失序的世界重新回到正軌。 人與環境、生物息息相關  創世記第一章提到,神要人管理飛鳥、魚、走獸,可惜人悖逆上帝招致刑罰,也連累動物一起受死。 刑罰都有目的  「…臨到你和你臣僕並你百姓的身上,叫你知道在普天下沒有像我的。」(出9:14)上帝有絕對的主權,神蹟、刑罰都有計劃,並有教育目的,連降災都要使人認識祂。  十災是一樣比一樣重,如果人不理會神的管教,神便...

[聚焦聖經] 出埃及記導論 從「埃及王子」變為「新耶路撒冷」的王子 2022.11

序曲:埃(哀)歌  1998年由夢工廠出品的動畫電影《埃及王子》風靡全球,一開始的場景便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做苦工,那充滿怨氣的埃(哀)歌,使觀眾身歷其境!什麼樣的「怨」激發了原本住在埃及最肥沃、最適合飼養牲畜的歌珊地的以色列人想要「出」埃及了呢?動畫場景從埃(哀)歌到過紅海時的著名背景音樂〈When You Believe〉令人為之激昂,什麼樣的能力,使他們能跨越紅海高唱凱歌呢?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挪移即將展開,一起穿越時空透過這卷書認識這以馬內利的神!  《出埃及記》架構大略分為三段: 以色列人在埃及(1:1-13:16) 預備出埃及的決心-以色列人被奴役 預備出埃及的領袖-摩西的出生與揀選 預備出埃及的十災-使法老知道以色列的神 預備出埃及的紀念-定逾越節 以色列人在曠野(13:17-18:27) 出埃及的「抄近路」-分開紅海 出埃及的「繞遠路」-遠離戰事 書珥曠野的苦與甜 汛之曠野的戰爭與爭戰 以色列人在西奈(19:1-40:38) 西奈山之聖約-法版十誡、律法 西奈山下失約-金牛犢事件 西奈山下邀約-建造行動會幕 預備出埃及的決心  《出埃及記》接續《創世記》的故事,希伯來聖經此卷的名字是「他們的名字」開頭列舉約瑟時代下埃及之「以色列眾子」的名字,這很有意思,在出埃及中未提及法老的名字,但以色列人的名字,就連收生婆的名字都被神記念。  這二卷書之間相隔很長一段時間,《創世記》落幕時,以色列不過是七十人的家族,因約瑟當宰相,整個家族被法老邀請在埃及歌珊地居住,漸漸昌盛起來。當揭起《出埃及記》序幕時,已是四百年,這家族足以成為一國,但地位卻從「邀請」轉成「被捆綁、受奴役」的日子,苦不堪言。  雖是如此,但仍有奇妙的對比:埃及的「強」敵不過以色列的「多」,埃及為當時強國,卻敵不過以色列的「生養眾多」,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數點男丁就已有六十萬人(出12:37)若連婦人孩子計算,則約兩百萬人,四百年間,以色列人由七十人增加至兩百萬人,其增長速度驚人,約20年每一代就可以重複生殖,且血統純正,沒有與埃及人通婚的問題;據創世記43:32 、46:34所描述:「……因為埃及人不可和希伯來人一同吃飯;那原是埃及人所厭惡的。」「……因為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歌珊地成功地讓以色列人和不以畜牧為友的埃及人隔開來,這是神奇妙的計劃,時候滿足時,人數已能成國,但如何讓二百多萬人在豐...

[門訓迴響] 出埃及記-亙古到永遠的愛 2017.48

這卷書,令我讀來格外費時,創世以後屢屢嘗試接續著,數月裡卻總裹足不前,我不覺得有甚麼樣的纏繞捆綁使我無法隨經文進入埃及地,卻感到這將是一段浩大工程,得要做足了預備才能起步,否則會因跟不上隊伍就留在了為奴之家,我大概還需要一點勇氣。  然而神是奇妙,當我在舊約卡關同時門訓就開了這堂課,當中還有段時日能先緩緩地跨出一步,祂是如此溫柔呵護看待一顆願意的心,為我開路,從逾越節到十誡,作為更美之約,救贖主耶穌基督新約時代的預表。  神吩咐這一切的話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當我們的心受基督救贖,首次嚐過主恩滋味,生活跨越了世界的奴役,得著出埃及的途徑,此時,更需要讀這卷書,使我們的靈徹底轉化,領受走這條路的方法。  甚至日後面對進入生命曠野,受試探,遇見兇惡,我們都能依循聖靈的引導,掌握最高原則,歡迎上帝一切的旨意!  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因為神降臨是要試驗你們,叫你們時常敬畏他,不致犯罪。」  神賜百姓律法,況且說明「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作過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祂的律,是幫助我們保守心懷意念,當存謙卑柔和慈愛,發生金牛犢事件,我們難道能體會神的怒不可遏嗎?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啊,你為甚麼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他的百姓。  上帝會後悔,因祂發烈怒所包裝的,是見兒女失落的憂傷,顯明祂掌管所造之物的最高原則是那從亙古到永遠,自有永有的無限的愛。  當陷在世界的污泥當中,歷盡日光之下沒有新事,卻在得著神所預備的救恩並願意與祂同行開始,生命一切都成為新的,且日新又新,因此我們能從誡命當中,體貼祂的心意。律例就成為柔軟舒適的康莊大道,兒女只消順服,多麼幸福輕省。  甚至會幕的建造,神是如何細緻地吩咐所有當行細節,跟隨祂的引導沒有困惑與失敗,感謝主,在新約世代我們的禱告能如馨香之祭,我們的身體如何聖潔,唯願成為神安然居住的殿。  感謝玉萍牧師,在眾人面前勇敢作了見證,為期兩個半月的門訓,在這堂課輕聲下了休止符,這段時間無比珍貴,我的生命歷經再次地梳理,更格外看見上帝在道路中對我的美意,如今可以無懼地說:「父啊,謝謝祢,領我出埃及,然後,我只管努力面前,與祢同行。主,我一生...

[門訓迴響] 出埃及記-十誡的教導 2017.48

雖然我只是個平凡的人,但我最接受聖經中所教導的真理成為我的價值觀。我對許多台灣的傳統價值觀無法認同;卻也痛恨新世代潮流中那只追求「瘋狂」與「展現自主權」的價值觀,既不想拘泥於傳統習俗又不願完全信奉現今時代的價值觀,有些讓我無所適從。夾在兩難之中,為了讓自己放心並不至於走向不歸路,我選擇相信並秉持聖經所教導我的價值觀,雖然我對聖經並沒有真正十分了解,但我認為聖經所寫的真理是最值得信奉的價值觀。  聖經裡最初的五卷律法書中,神在出埃及記的時候藉由摩西頒布了祂的「約法十章」,寫著:  第一條,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神;  第二條,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  第三條,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第四條,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第五條,應尊敬父母;  第六條,不可殺人;  第七條,不可姦淫;  第八條,不可偷盜;  第九條,不可作假見證;  第十條,不可貪婪。  十誡涵蓋對神對事和對人的道理,其中對人的道理影響我許多。例如「不可貪婪」,應該對自己所擁有的知足和感恩,不應當對別人所擁有的有非分之想(不可姦淫也包括其中),雖然我明白上帝絕不會虧待我,但有時總還是會忍不住動貪念,但上帝總在那時點醒我:「不可貪婪」,讓我的壞念頭瞬間打消。十誡,總是能隨時提醒我走在正路。  現今的世代中,許多人不相信有神,甚至恨神,認為基督教價值觀是束縛自由與「展現自我」的「藩籬」,認為相信宗教的人都是迷信、食古不化、不順應時代。我也曾經軟弱,只因同學的一句嘲諷之語而懷疑自己是否改跟隨時代改變原有的價值觀,他們認為,十誡已經過時,即使有許多值得信奉的價值觀,也應該跟上時代,汰舊換新。但我仔細思考後,決定無論身處任何世代,都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唯有守十誡與謹記聖經中的教導,才能不為潮流所改變,即使會為人所嘲笑,我仍舊堅持我的價值觀永不動搖。 ▌高中牧區 林祺  

[門訓迴響] 出埃及記-陪伴我們度過困境的神 2017.48

有一句俗諺:「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在經過洗禮及聆聽玉萍牧師傳講《出埃及記》後,《出埃及記》對我來說不再是神話故事,而是真實的生命歷程體驗。神將以色列人從埃及救贖出來,引導他們進入曠野到迦南地,啟示教導他們符合神的心意,並建造會幕與以色列人同在,成為神的子民,而「救贖、引導、啟示、建造」就是神對我們的計劃。  我在受洗前,生命處在人生低谷,對生命沒有太大的盼望,及至遇見 神,開始有了轉變。神將我從泥淖裡救拔出來,成為我的依靠;引導我進入教會、進入小組,學習侍奉;在讀經、禱告中明瞭神的心意,遵行神的旨意;每日在難處中試煉建造,更新靈命,生命開始翻轉有了盼望,享受每天與主同在的喜樂。整個歷程宛如《出埃及記》的翻版,聖經的故事不再只是故事,而是真真實實、活生生的經歷,我們的 神真是又真又活的神!阿門! 神與我們同在,就像《出埃及記》中一樣, 神與摩西、以色列人同在。每天,當心思意念歸向主,就能深刻領受到與主同在,生命充滿喜樂;但當面臨一些難處,由老我主宰心思意念時,就會感覺神離我遠去,生命空洞無助。這是信主之後,每天生命很真實的感受。 神在以色列人苦難的時侯施行神蹟,幫助以色列子民脫離困境。神也在我們苦難的時侯,垂聽禱告,幫助我們。每每生命遇到困頓的時侯,對主的禱告,總是蒙主回應,例如:為朋友的孩子腦瘤開刀禱告,順利成功;為經上不明瞭的經文禱告,獲得教導;為工作難處禱告、為夫妻關係禱告,蒙神帶領。剛開始時,總覺得這是不是巧合,但常常遇到巧合,感覺這也太巧了,不是神蹟是什麼呢?馬太福音7章11節「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神帶領、建造以色列人並進入迦南美地;神也帶領、建造我們並進入迦南美地。在神的帶領下,雖有愁苦,也轉為甘甜;雖有困頓,也成為祝福,每天領受神的恩典,心中充滿平安喜樂。感謝主一路的帶領!「哈利路亞!主阿!祢真是太奇妙了!」 ▌馬可牧區 郭冠輝 

[門訓迴響] 出埃及記(一)2017.47

很感恩,我從小就在教會中長大。先從我父母親說起,我父母親在我們家小孩小時候就給我們建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在教會中也是,不論在國小的主日學時期,再來的中學時期,這一路上陪伴著我的老師、輔導們,幫助我在基督信仰的基礎上扎根!我非常感恩我的父母及這些屬靈的長輩們!因為從小在教會長大,對於十誡的教導也不陌生,在小的時候,可能只知道十誡上字面所寫的內容,所以總覺得:「我應該不會犯這些錯誤吧!我是基督徒,我每個禮拜都會在教會聚會啊!所以前四項誡命我應該都有遵守啊!我也乖乖地聽我父母親、老師、主日學老師的話啊!所以第五項誡命也合格!至於後面五項誡命,更不用說了啊!」 但是,漸漸長大後,真的比較了解自己,真的認真去認識聖經的教導,也讀到新約當中,耶穌基督命令,才發現,我根本不可能完成十誡的命令啊!至少靠著自己的努力,我真的無法!  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五章17、18節更說到:「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在馬太福音第五章,耶穌基督的教導更說了更高的道德標準原則!只要你動了意念,你就犯罪了!你只要憎恨人的意念出現,你等於殺人!眼目的情慾,等同於犯了姦淫的罪!  所以當自己對信仰愈多認識,也更了解自己是多麼的軟弱,才要更多仰望耶穌基督的恩典!每天都要跟神建立關係!當然,這些事情,用說的和寫在這篇作業當中,真的是比較容易!真正的困難是每天活著,面對真實的自己,還是要不斷地仰望恩典,自己才不會失落。  相反的,這世代的道德標準越來越低落,跟聖經的教導真的是背道而馳!這世代的人對於純正道理的厭煩,越來越明顯,聖經內容的標準被世界上的人看作落伍、不符合人的需求....  我相信,上帝依然這世代悖逆祂真理教導的人們,這也是基督徒要努力的地方!如何有智慧的和這世代對話!讓更多人願意進來我們當中,成為神的兒女,遵守神的話語!身為基督徒的自己,更要堅定認識自己的信仰,站穩自己信仰的立場!同時也要以和平謙卑的態度,讓世代看見基督徒的生命是不一樣的!繼續過好自己的教會生活,自己日常的生活也要有好的見證! ▌路加牧區 邱大瑋 

[門訓迴響] 出埃及記(二) 2017.47

耶和華為了要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脫離為奴之地,在埃及降下了十災。在前九災當中,神將以色列百姓分別開來,使他們免除災害。然而在埃及人一次又一次受災之後,法老仍剛硬著自己的心,不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於是耶和華預備降下最後一災(第十災),殺埃及人的長子,包括頭生的牲畜,給予法老無法承受的重擊,好教他不得不請以色列人離開。在這最後審判埃及的災害中,不同於前九災的,這一次以色列百姓不再置身事外,他們和埃及人一樣,也處在長子被殺的危險中,但耶和華卻同時為他們定下了救贖的法則。除非他們聽從神的法則,接受救恩,否則難以倖免。  神透過摩西向以色列百姓宣布救贖法則,法則中包含了許多細節與嚴格的規定。神所吩咐的事,是以色列人從未聽過的,必須願意相信並且謹守,否則,只要一點差錯,就可能遭到滅命。神吩咐以色列全會眾要在正月初十預備羊羔,到十四日黃昏宰殺,將羊羔的血打在門楣上和左右的門框,並且不可出房門,直到早晨。當耶和華巡行那地,看見門框上的血,就必越過那門,不擊殺裡面的人。而羊羔的肉要在當夜吃,要用火烤,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吃。不可吃生的、水煮的,且要帶著頭、腿、五臟,用火烤了吃。不可剩下一點留到早晨。吃羊羔的時候,當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的吃。這就是耶和華所設立的逾越節定例,以色列百姓都照這樣行。  到了正月十四日半夜,耶和華把埃及地所有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盡都殺了。夜間,法老依以色列人的要求,讓他們離開埃及,去事奉耶和華。不僅如此,耶和華還叫百姓在埃及人眼前蒙恩,讓他們帶走所要的財物。這是以色列人的第一個逾越節。耶和華要他們「記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出12:14)。  第一個逾越節晚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其實是神為將來更美的救贖的預表。逾越節裡沒有殘疾、一歲的公羊羔,預表耶穌全然無罪的本性;各家取血塗在門楣和門框上,神看到羊羔血就逾越,同樣的,我們因著耶穌為我們流血,罪才得赦免;吃羊羔時,「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耶穌受難時也是如此。  第一個逾越節晚上,當耶和華巡行埃及遍地,滅所有埃及的長子以及頭生的牲畜時,能讓以色列人倖免於難的,不是他們的血統,更不是他們的善行,而是按照神所指示所預備的,塗在家門框和門楣上羊羔的血。神救贖的關鍵,在於人有沒有羔羊的血。血是逾越節的中心,也是基督救贖的中心。若有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