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聚焦聖經] 出埃及記導論 從「埃及王子」變為「新耶路撒冷」的王子 2022.11

序曲:埃(哀)歌

 1998年由夢工廠出品的動畫電影《埃及王子》風靡全球,一開始的場景便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做苦工,那充滿怨氣的埃(哀)歌,使觀眾身歷其境!什麼樣的「怨」激發了原本住在埃及最肥沃、最適合飼養牲畜的歌珊地的以色列人想要「出」埃及了呢?動畫場景從埃(哀)歌到過紅海時的著名背景音樂〈When You Believe〉令人為之激昂,什麼樣的能力,使他們能跨越紅海高唱凱歌呢?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挪移即將展開,一起穿越時空透過這卷書認識這以馬內利的神!

 《出埃及記》架構大略分為三段:

  1. 以色列人在埃及(1:1-13:16)
    1. 預備出埃及的決心-以色列人被奴役
    2. 預備出埃及的領袖-摩西的出生與揀選
    3. 預備出埃及的十災-使法老知道以色列的神
    4. 預備出埃及的紀念-定逾越節
  2. 以色列人在曠野(13:17-18:27)
    1. 出埃及的「抄近路」-分開紅海
    2. 出埃及的「繞遠路」-遠離戰事
    3. 書珥曠野的苦與甜
    4. 汛之曠野的戰爭與爭戰
  3. 以色列人在西奈(19:1-40:38)
    1. 西奈山之聖約-法版十誡、律法
    2. 西奈山下失約-金牛犢事件
    3. 西奈山下邀約-建造行動會幕

預備出埃及的決心

 《出埃及記》接續《創世記》的故事,希伯來聖經此卷的名字是「他們的名字」開頭列舉約瑟時代下埃及之「以色列眾子」的名字,這很有意思,在出埃及中未提及法老的名字,但以色列人的名字,就連收生婆的名字都被神記念。

 這二卷書之間相隔很長一段時間,《創世記》落幕時,以色列不過是七十人的家族,因約瑟當宰相,整個家族被法老邀請在埃及歌珊地居住,漸漸昌盛起來。當揭起《出埃及記》序幕時,已是四百年,這家族足以成為一國,但地位卻從「邀請」轉成「被捆綁、受奴役」的日子,苦不堪言。

 雖是如此,但仍有奇妙的對比:埃及的「強」敵不過以色列的「多」,埃及為當時強國,卻敵不過以色列的「生養眾多」,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數點男丁就已有六十萬人(出12:37)若連婦人孩子計算,則約兩百萬人,四百年間,以色列人由七十人增加至兩百萬人,其增長速度驚人,約20年每一代就可以重複生殖,且血統純正,沒有與埃及人通婚的問題;據創世記43:32 、46:34所描述:「……因為埃及人不可和希伯來人一同吃飯;那原是埃及人所厭惡的。」「……因為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歌珊地成功地讓以色列人和不以畜牧為友的埃及人隔開來,這是神奇妙的計劃,時候滿足時,人數已能成國,但如何讓二百多萬人在豐沃的土地上一起有想要「出」埃及的心呢?「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他怕以色列民比還多埃及人還多又比他們強盛,就用巧計待他們,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參出1:8-11)神藉著當時法老的巧計,苦待以色列人做工,甚至要殺死男嬰;神也賜給當時收生婆的勇氣,存留男嬰的性命,種種巧計的逼迫,使以色列人想要出埃及的心與日俱增,開始哀求神了,神看似隱藏,卻正預備著出埃及的領袖,賜給苦難中的以色列百姓……。

第一站「何烈山」的揀選—耶和華,自有永有的神

 何烈山,摩西呼召的起點,在聖經中「何烈山」常與「西奈山」通用,但有些經文顯示不是同地區,此段經文便是如此,比較好的解釋是「何烈山」可能是一整個地區,而「西奈山」是其中一座山峰。

 神為以色列人預備出埃及的領袖「摩西」其家庭檔案:利未支派,父親暗蘭、母親約基別、哥哥亞倫、姐姐米利暗,岳父葉忒羅(流珥)、妻子西坡拉,兒子革舜、以利以謝。

 摩西在法老的「殺嬰潮」中躲過一劫,他的父母見他俊美藏了三個月,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被法老的女兒發現,就作了她的兒子,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參出2:5-10)人生的第一個四十年,摩西在皇宮裡當埃及王子;長大後,因見一個埃及人打以色列人,他出手把埃及人打死了,被人撞見,摩西因害怕而逃亡米甸,成家立業,當個平凡的牧羊人,在曠野裏四十年的日子消磨過去,就在一個如常的牧羊之日,卻經歷不平凡的異象:「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耶和華神……就從荊棘裡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裡。』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神。」(出3:2-6)接下來,神向摩西提出邀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 ,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3:7-10)第一次與神接觸的摩西,用了許多的理由推託此呼召,耶和華神也首次向人(摩西)揭示祂的名字:「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出3:14)神的名字代表一切的保證、應許、祂就是一切、創造者、萬有的根源,祂告訴摩西也要告訴以色列人,是這位自有永有神差遣他去,必定與他們同在。

 人生的第二個四十年,摩西出了何烈山,生命從此不再一樣,從「牧羊」變成「救羊」:靠著那自有永有的神拯救以色列人的群羊,從埃及的奴役中釋放出來。

繞遠路的神

 曾有網友用Google Map導航從埃及的「開羅」到「耶路撒冷」(摩西時代稱為迦南地)的腳程,需要多久時間?如果不吃不睡,答案是六天六夜,若是加上休息,頂多雙倍時間,網友笑稱,這位帶領以色列出埃及的神居然花上了四十年的時間,整整多出811倍的時間才到迦南地得地為業,網友還做了一張梗圖嘲諷此歷史事件。究竟在聖經中如何記載這「繞遠路」的旅途呢?神的心意是如何?

 神藉著摩西的手,在埃及施行十災,使法老知道以色列有神,要讓百姓出埃及去事奉祂,但法老的心剛硬,出爾反爾,始終不讓以色列人出埃及,最後一災是殺頭生之災,到了當日的半夜,所有一切頭生的,人與牲畜無一家不死一個,唯有塗羊血在門框和門楣上就越過死亡得以倖存,這也是「逾越節」的由來,終於第十災後,法老召了摩西來:「起來!連你們帶以色列人,從我民中出去,依你們所說的,去事奉耶和華吧!也依你們所說的,連羊群牛群帶著走吧!並要為我祝福。」(出12:31-32)以色列人就在住滿埃及四百三十年那天出了埃及,這夜是耶和華的夜!神藉著摩西的杖分開了紅海,淹沒了緊追的埃及兵,神以超自然的「抄近路」方式,讓以色列人走在被分開的紅海乾地上,浩大神蹟在眼前發生,這是愛他們的神所做的!然而,神沒有急著帶領他們進迦南地,而是履行在何烈山上祂對摩西所說的:「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出3:12)

 展開這「繞遠路」的旅途,其原因:「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 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所以神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帶著兵器上去。」(出13:17-18)

 往非利士地的道路是主要道路,所以有重兵駐守,如果以色列人走這條近路,難免遭遇戰爭,所以神不讓他們去,免得百姓的心軟弱想要回埃及,而神也早已計劃好,以色列人出埃及,不是直接去應許之地,而是先到西奈山,敬拜祂,訂立聖約,領受律法,這是以色列出埃及的第一次繞路而行,但這是神所允許的,是繞在神的心意中。

 從後來的以色列歷史來看,第二個繞路的原因是百姓的不信,使他們在曠野繞了三十八年,這不是神的心意,而是他們承擔「不信」的結果(參民20:1-22:1)從這三段的路徑來看:「抄近路」的紅海神蹟,以及過紅海後「繞遠路」之必需,看見一個事實:不是遠路、近路的差別,而是有沒有走在神的心意中,詩篇23提到:「上帝為祂自己的名,必引導祂的百姓走一條義路。」義路,就是一條正確的路;神所應許的路。抄近路,為要百姓得拯救,以超然的神蹟,彰顯祂是掌管這宇宙萬物的神,生命一切的存留都在於祂;繞遠路,為要保守祂的子民遠離戰事,免得剛出埃及的百姓又想回去過奴役的生活,過著自以為的衣食無缺卻不認識真神的日子。這提醒我們,在信仰生活中,沒有任何自以為的捷徑,當神不要我們走近路時,我們仍降服那曠野之聲,面對神的應許,唯用信心代替懷疑,才能在生命中的紅海中看見出路。

 第二站「書珥曠野」的苦與甜—耶和華拉法,耶和華是我的醫治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首次體驗震撼教育,就是身體的需要—飲食的問題。

 已走了三天又找不到水喝的疲憊百姓,終於看到了水,卻發現不能喝,因為那水是苦的,可想像沮喪、生氣的程度。

 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甚麼呢?」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出15:24-25 )神的作為使苦水變成甜水,使人的身體感到滿足舒暢,這對神來說是容易的事,難的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累積了陳年的滿腹的「苦水」生發「苦毒」的心靈,使他們口出「怨言」,這該如何整治呢?「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15:26)

 如何讓滿腹苦水的心靈,化苦為甜呢?唯有聽神的話、行神眼中喜悅的事,才是生命中化苦為甜的良藥,因為祂是耶和華拉法,神是我的醫治者,我們便在生命的旅途中,經歷到醫治、恢復,一個身心靈健全的狀態。

第三站「汛之曠野」的戰爭與爭戰—耶和華尼西,耶和華是我的旌旗

 到了汛的曠野,百姓在利非訂安營,迎來的卻是出埃及後的第一場戰爭,亞瑪力人之戰,神的憐憫又以超然的方式,帶領他們贏得勝戰,也是聖戰。

 「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裡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出17:9-13)以色列的勝仗,不在於兵力,乃在於摩西的舉手,當摩西的手發沉時,有幫手扶持著他。

 「戰爭」是雙方,但「爭戰」通常是發生在自己的內心,亞瑪力的希伯文字根(melek)是王的意思,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的戰爭,被神平息了,但我們內心的「爭戰」卻是天天上戰。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就是亞瑪力人,立自己為王(melek),我們需要神除掉我們心中的亞瑪力,免得猖狂肆無忌憚的稱王,活在自己的喜好中,失去了神的喜悅,唯有活在團契中,有亞倫、戶珥扶持我們,在禱告中,經歷耶和華是我的尼西—耶和華是我得勝的旌旗。

 「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耶和華是我旌旗)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17:15-16)

第四站—西奈山之約—耶和華,以馬內利的神

 出埃及滿了三個月後,百姓來到西奈山,神在這裡要將十誡律法,頒佈給百姓,與百姓立約,祂要與百姓同住,祂要做他們的神,保護他們。

 耶和華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19:3-6)「約」是一種關係,是出埃及後的特有的祝福,守約的內在驅動力在於愛神。

 在西奈山上神訂立聖約,讓百姓遵行,教導他們新的生活方式;但他們卻因見摩西「遲遲不下山」,在西奈山下鑄造金牛犢,陷入罪中,差點滅族,失約失信的百姓,令摩西痛心,摩西在神面前替百姓求情,甚至願意除掉自己在生命冊上的名字(出32:32)並且求神與他們同行「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出33:16)神應允摩西所求,也將祂的榮耀顯明給他看,神再次將祂的律法、典章賜給祂的百姓,並吩咐百姓建造行動會幕,成為百姓在曠野中的指引,完工後的大景之美,令人敬畏,百姓看見雲彩遮蓋會幕,神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日間,耶和華的雲彩是在帳幕以上;夜間,雲中有火,在以色列全家的眼前。在他們所行的路上都是這樣。」(出40:38)在西奈山,神表白祂的愛,祂願意與百姓同住、同在、同行,耶和華神,以馬內利的神,永遠與我們同在,祂永不失約。

我出埃及了嗎?

 若《出埃及記》是人生的縮影,我出埃及了嗎?還是我仍守著歌珊地,寧願照著如常走,受奴役,也不願跨出相信有自由?我在人生曠野的第幾站?生命正接受什麼樣的曠野挑戰?還是久久在曠野飄流走不出去?

 「出埃及」代表離開舊有的惡習、習慣、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因此神必須重新整治祂的百姓,祂從「醫治」開始,治療人心中的苦水、苦毒,使人透過神的作為,生發對這位自有永有的神信心,從此生命化苦為甘甜;神也將律法賜給祂的百姓,有別於埃及生活的方式,讓以色列人可以練習,不論是時間上的守節,空間上的挪移、分別,換句現代用詞用「儀式感」來建立一套全新的生活。

 然而,律法是新約的影兒,人終究在「守」律法這件事上,是軟弱的,到新約時,耶穌從死裡復活的力量,戰勝罪惡死亡,使我們獲得全新的生命,不再受心中亞瑪力人(melek)的轄制自立為王,乃是稱神為我們的王、阿爸父,過去以色列是神的長子,他失敗了,如今,人子耶穌的順服受死復活,成為長子(羅8:29)祂得勝了!我們得以與父神和好,稱為神的兒女,同為後嗣,在主裡是弟兄姐妹,是新的以色列群體,一同降服在聖靈更新的力量,以相信被神稱為義,人能夠真正的「出埃及」,不再是靠自己,而是基督是我們的勝利,有新的國度、生命、眼光,進入真正的迦南美地,這些都是在活著的時候可以經歷,可以預嚐的。

 願我們生命流出那流奶與蜜之味,與人分享那屬於「新耶路撒冷」的甜與美;當軟弱偶有出現時,記得那心中的確信:「神已看顧、神已知道、神已聽見…神必醫治、神必拯救,神必與你同在!」

▌李映潔傳道

留言

熱門文章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

[詩歌創作] 感動集錦-化妝後的祝福 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