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主日拾穗」標籤的文章

[教會消息] 講壇拾穗 多得恩免的人 2020.05

一月19日主日信息,高敏智牧師分享的主題:「多得恩免的人」,怎樣的人是多得恩免的人?從路加福音第七章「法利賽人」和「有罪的女人」這二個極端的角色,帶進生命的反思──看見自己的缺乏,才知道主恩的浩大!所以關鍵是:「承認自己生命的問題,會開啟我們尋找耶穌的渴望」。高牧師在信息中分享了一首影響他服事生命的詩歌《願我為你燒盡》,他說:年歲愈長,「生鏽腐蝕」和「靠主得力」二種生命,會愈來愈明顯區分出來。  故事的背景是耶穌基督被邀請至一個法利賽人西門家中吃飯,一個有罪的女人用香膏抹主,並且眼淚濕了耶穌的腳,耶穌因此對西門講了一段話:「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積欠的數量雖然不同,但是同樣都是債務纏身,並且無力償還。把這樣的概念帶進救恩的命題,我們就更清楚明白,「非完全沒有人能見主」,不管是積欠五兩或五千萬兩,同樣都需要被赦免,但是往往積欠五兩的,會嘲笑輕看積欠五千萬兩的,從耶穌的話中,我們會看出差別在於有些人看不見自己的問題,「自義」是來到神面前最遙遠的距離。  「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耶穌對許多「求醫治」的人說:「你的罪赦了。」包括:那個被朋友抬來的癱子、血漏的婦人、被醫治的大痲瘋(十個裡面唯一回來的那一個)……赦罪和醫治哪一個比較容易?在人看來都很困難,但是在神都很容易,我是一個得醫治的人,還是一個得赦免的人?我們把耶穌當成醫生,還是我們整個生命的主?我們對神的態度,比我們為主做的事更加關鍵,我們可以表面服事神,實際上是服事自己,如果我們看見自己是一個「多得恩免的人」,就更要緊緊跟隨主,而當然更糟的是多得恩免卻不知感恩的人。 ▌本報訊

[南聖頭版] 原住民主日 恢復神創造的尊榮 傳揚基督 2019.12

上周日(3/17),台南聖教會舉行「原住民主日」,分布台灣各地有白沙、新路、人倫、嘉山、上內獅、蒙福共六間原住民教會共襄盛舉,為南聖帶來許多驚艷與歡笑、歌聲、舞蹈,向神獻上感恩與讚美。六間教會均帶來「原」味十足的歌曲與舞蹈,開場由白沙教會帶來 阿美族調的歌曲《稱謝詩歌》、《愛的教誨》 ,新路教會獻唱 排灣讚美組曲 ,優美合音感動眾人;上內獅循理會演唱 《祂是我的王》、《利未人》 ;蒙福教會以排灣語演繹 《凡相信耶穌的人》、《祢是我的一切》 。人倫教會以 布農古調詮釋《喜樂再喜樂》、《覺醒歌》、《從新得力》 ;嘉山教會鏗鏘有力唱出 《我神真偉大》 ,每首歌聲餘音繞樑、婉轉悠揚,令與會者深刻感受原民的堅定、熱情與神的恩典!  原住民常自稱自己是「利未人」,是神所揀選,用自然、純樸的性情來生活,嘹亮的歌聲更是得天獨厚,他們的歌聲充滿穿透力與感染力,深深撼動會眾的心,高牧師說:「每次原住民來唱歌,才知道其實我們麥克風沒有壞。」  嘉山教會安志強牧師主日證道,以「 擁擁擠擠的信徒 」為題,先以鄒族語的祝福開場:「願你的呼吸不會停止!」道出生命是神所賜的恩典。 牧師引用馬可福音五章21至34節,眾人擁擠耶穌,但是得救的是那位血漏的婦人,她摸耶穌的衣裳得痊癒,因著信,在眾人中脫穎而出。鄒族得著福音已有七十年歷史,中間經歷許多波折,包括日治時代、國民政府來台,失去土地及文化,原住民被迫放棄許多堅持,包括重要的基督信仰,教會經歷停滯。壓傷的蘆葦神不折斷,因著基督的恩典,經歷困境,原民教會仍堅持下來,活出精彩的新頁。與此同時,牧師提出另一個反思:我們這一代,身處安逸、無戰亂、誘惑與開放思想間的拉扯,是否仍能堅持對世人說:耶穌是我們的救主?牧師勉勵我們要回到內室安靜,要知道祂是神;在這擁擠的世代,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的光,照亮世上的人,傳揚主道,帶來祝福。 ▌本報訊

[教會消息] 劉瑞義牧師主日信息 活出見證 喜樂事奉 2019.09

上週主日第三堂,特別邀請劉瑞義牧師分享信息,劉牧師在藝術的領域相當出色,被稱為「多方位的藝術家」,不只是藝術領域的長才,也是一位在主裡忠心事奉的牧者,長年在美國牧會,退休後仍繼續在各地宣揚神國的福音。上週主日他分享信息:「你的手裡拿著什麼?」經文在出埃及記第四章,這段經文是摩西蒙召的經歷,摩西手中的杖,要用來行神蹟,而今日的我們手中拿著什麼?我們所擁有的就是神的恩賜,要使我們能做神所交付的工作,而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要活出神的見證,並且享受事奉主的喜樂,劉牧師指出「團隊」的可貴,「和對的人一起事奉,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也不會感到疲憊」,但什麼是對的人呢?我們都要學習:扶持人的短處、欣賞人的長處、擔當人的難處、成全人的益處、寬恕人的壞處、撫慰人的疼處、記念人的好處。 ▌本報訊

[聚會報導] 逾越節與復活節 守節的意義與生命的出路 2019.07

上週主日,高敏智牧師分享信息《逾越節與復活節》,這二個節日的交集點是:耶穌在逾越節受害,因為祭司長容不下祂、門徒猶大賣了祂、彼得三次不認祂……眾叛親離,是耶穌在世上最後一個逾越節,祂被釘在十字架上,這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但死亡不能拘禁祂,三日後,耶穌復活,所以有了第一個復活節。  對猶太人來說,逾越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如同華人的農曆新年,這個日子是紀念神帶領以色列出埃及,象徵上帝的拯救。節日很神聖,人心卻很污穢,在豐富的慶典當中,人心盤算著齷齪的事──要把耶穌殺了。我們守什麼樣的節呢?適逢農曆新年,這一年是「豬年」,有人在網路上寫了一條有趣的「豬年公式」(見圖),不只是令人莞爾一笑,還真有幾分真實,所以何謂「諸事順利」?事實上人生的本質是虛空的,如果沒有抓對基準和方向,世人的結局就是歸於塵土,上週是農曆新年,彷彿是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守節並沒有不對,但更重要的是抓住「守節」對生命的意義,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核心,神的話語就是生命,引導我們走對路,不要投資在那些會失去的事物,用有限的時間來投資永恆,是最聰明的選擇。高牧師在新春禮拜的信息也勉勵弟兄姊妹:「2019年要踩得穩、踩得對,2020年才跳得高、跳得遠!」新的一年,讓我們立志成為一個更加合神心意的人。 ▌本報訊

[主日拾穗] 做生命的抉擇 竭力追求認識神的智慧 2018.37

「你真的認識上帝嗎?」「對上帝的認識如果是計算一分到十分,你目前在幾分呢?」上週主日(9/9)聯合講道,在詩篇第十篇的脈絡當中,誠正傳道開頭便拋出這樣的兩句話、一個問題,身為一個基督徒的我們,到底對上帝的認識有多少呢?上過初信造就、渴慕神課程的我們,可能都說得出一些關於上帝的事情,可是現狀是,其實我們並不是那麼認識上帝,原來我們不是很清楚上帝在想什麼。誠正傳道以自身讀神學院為例,看似好像讀了講道學、學習了教牧輔導、開始研經解經,但最後卻發現,原來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的付上代價、撇下一切,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原來還有一些事情擺在我們和神之間。身為一個基督徒,真正重要的應該是我們和神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這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事情。  當看著這世界上有許多患難、來自於惡人的咒詛、無辜的人遭殺害,人們正陷在困苦當中的時候,我們對神的認識是如何反應出來的呢?我們是覺得神站在原處,甚至是祂隱藏起來了;我們會因為感覺不到神的同在就產生疑惑嗎?反思我們的生命,基督信仰對我們來說很多時候其實就像民間信仰一樣,有句話說「一個迷信的人,信了主還是一個迷信的人。」我們來到神的面前難道只是為了求平安、有保庇而已嗎?我們是在順境的時候讚美神,而逆境之時就埋怨連連嗎?  雲翔傳道接著分享,除了對於信仰有著錯誤的期待之外,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有「完全不認識神」的情況發生,就如同經文所述有一群輕慢耶和華的人,他們甚至以為沒有神,以至於他們的生活作奸犯科、滿是污穢。而這些人,來到神的面前,說穿了只是為了尋求自己的好處,而不是真正對認識神這件事情有任何的興趣。  因此,我們需要好好的來認識神。玉萍牧師提醒大家要檢視自己的生命,我們是否有活出認識神的生命樣式?我們是否能夠在將來見主面的時候,不會聽見主對我們說祂並不認識我?生命裡智慧的選擇,不在乎我們成績的好壞、錢賺得多少、投資的利益有多少,而是在於我們能否在各樣的經歷當中,經歷神的同在、認識祂的作為。而當我們真的認識祂的時候,正如14節所說「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原來,神一直都掌權,祂都知道!而祂「永永遠遠為王(v.16)」。誤解神的先知約拿和持守信仰,甚至最後能夠說出「神的意思原來是好的」的約瑟,都是我們生命當中很大的借鏡。要記得,不論在什麼景況,上帝明白、祂也應許要幫助我們,將自己全然交託給主,在神永恆的計畫當中,...

[主日拾穗] 宣教的教會 喜樂向前行 2018.28

上週主日,三位牧者信息主題「宣教的教會」,引用使徒行傳13章,保羅與巴拿巴的宣教故事為主線,探討奉差遣的意義,一個宣教的教會又該是怎樣的教會?適逢七月短宣月份,將經文與生活作連結:三春牧師講述奉差遣的重要性,引述聖經許多的例子,宣教者必須領受呼召與使命;家彬傳道分享「神本為大」的概念,以這幾年短宣的經歷為例證,宣教的路不一定「順利」,但人的手不能阻礙神的作為;頌安傳道提及「宣教的代價」,宣教,若以世足賽為例,就是離開自己的主場,進入別人的主場,而且試圖改變別人的規則,許多人害怕傳福音,因為害怕被拒絕,但事實上,傳福音結果子成敗所來的喜樂,並不應該從被關心的對象得到,而是要從信仰本身找到盼望,喜樂自然會流露。因為,一個人不願意接受福音,他拒絕的其實不是你,拒絕的其實是神的道,故此,縱使被拒絕,我們也可以坦然跺下腳上的塵土而不帶任何負面情緒,甚至喜樂的向前走。  上帝是又真又活的神,到現在祂仍然運行,我們是否願意在祂面前破碎,願意重新砍掉重練,被神使用?南聖短宣隊的口號:「剛強壯膽不後退!」當我們立志成為一個宣教的教會,許多屬靈的前輩已經在前頭作了示範與榜樣,應當思想的是:「我們在其中嗎?」 ▌本報訊

[南聖頭版] 持守對神的忠心 作真正的贏家 2017.10

【本報訊】本周主日信息,高牧師以「輸贏之間」的差別,來勉勵弟兄姊妹。確實我們都期待「贏」,然而輸贏之間我們怎麼抉擇,才是真正的智慧。牧師引用列王記上11:9-13,提醒我們要如何珍惜屬靈的財產,以及持守對神的忠心,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牧師透過所羅門的一生功過,讓我們明白所羅門贏在哪裡,輸在何處。

[南聖頭版] 獻上活祭的生命 建造永恆的祝福 2016.37

【本報訊】上週主日舉行新同工就任式,第二、三、四堂、英語堂聯合,教會的區牧、區長、執事、小組長,以及學生牧區的輔導,照著軍團的次序上台,每個牧區由區牧、區長領軍,所有小組長行進的行列,伴隨牧區的主題詩歌,並喊出自己牧區的口號標語,象徵牧區的精神與合一。就任宣誓的內容包括:一、以順服、謙卑的態度,成為教會牧人;二、與現任牧者成為一體,同心保護教會;三、同一異象標竿的軍隊,成為時代祝福。高牧師要求同工自我檢視,是否遵行十一奉獻?是否參加教會禱告會或使徒生命課程?是否參加同工訓練成長課程?是否與牧者同心建造,不一口兩舌,成為事奉的榜樣?通過這幾樣自我檢視,才能真正成為教會牧者同工,在神、在人面前宣誓立約。  高牧師分享路加福音8:22-25,這段經文講述耶穌平靜風和浪,原本以為要喪命的門徒目睹這一切,驚呼:「這人到底是誰?」高牧師提出幾個重點:與主同行,為何還會遭遇風暴?甚麼時候我們才開始「與主對話」?在這段故事當中,門徒們的恐懼一直沒有平復,只是他們懼怕的對象,從「風浪」轉移到「耶穌」,這人到底是誰?我們跟隨耶穌,是真的熟悉耶穌還是跟祂「裝熟」?我們知道祂的大能大力嗎?其實,面對喪命的危險,使我們發自內心地呼求主,但是在平順的日子當中,我們允許耶穌沉睡,甚至不認為自己需要祂,也就不需要與祂對話,若是在平順中,也認知自己「隨時需要主」,我們會活得更謙卑。來到教會,是讓我們學習成為「活祭」,與一群人有同樣的心思意念來建造教會。

[主日拾穗] 信仰的藍圖 信上帝的計畫 2016.19

【本報訊】上週主日崇拜,邀請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顧其芸牧師證道,分享的主題是「信仰的藍圖」,馬可福音1:14-18「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主日拾穗] 主日英文堂講壇拾穗 2016.19

【報導與翻譯/David Clark, Melody Pan, Yu-ping Wu】Eighty-two-year-old Hawaiian Pastor Antone Chuck once again came to us to share God’s words. He pointed out that although we celebrated Easter about a month ago, we still need to be continually reminded of God’s work of redemption through Jesus Christ. Pastor Antone shared the sermon titled “It Is Finished” to explain that Jesus’ work is completed and He is the Savior of the entire human race.  來自夏威夷82歲的安東牧師再次來到我們當中分享神的話,提到復活節剛過去,我們要好好思想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所做成的救贖工作。安東牧師以「It is finished」為主題,道出耶穌的工作已經成了,全人類的救贖主是耶穌。

[主日拾穗] 稱頌耶和華 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2016.4

【本報訊】上周三四堂講壇,繼三位男牧者後,由三位女牧者:洪瑞玲師母、吳玉萍牧師、郭恩容牧師接力講道,經文在詩篇103篇19-22節,以「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為題。首先由洪瑞玲師母帶領進入前言:耶和華的慈愛,歸給那些懂得敬畏神的人,師母先請大家思想,生活中,你感恩多,還是抱怨多呢?自己的屬靈敏銳度好嗎?要弟兄姊妹不要輕易忘記神的恩惠。大衛王一生遭遇許多患難,然而最終他仍然是神所喜悅的人,因此屬靈的道路,更應該是如鷹返老還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