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聚焦聖經] 腓立比書 2021.40

腓立比當時是羅馬殖民地,享有諸般特權及保有身為殖民地的自豪。保羅寫此信的時候,正處監獄中(一7、13、17),甚至猜測自己可能死於監中(一20,二17)。傳統相信,保羅是在羅馬被囚期間寫腓立比書的,信中提到的「御營全軍」,一般認為是指駐守羅馬的御林軍。從不少「主內的弟兄」因保羅受的捆鎖而得著激勵,放膽去傳福音這個事實來看(一14),似乎當地已有一間穩固的教會。

 腓立比書的主要目的是向信徒致謝(四10~20),另外也包含警告(可能的逼迫與假信徒所傳之福音)與勸勉(同心抵擋與合一服事)。整個書信亦有不少個人因素,促使保羅寫此封書信。首先,是以巴弗提病倒要死(二25-27);其次,腓立比教會餽贈物品給保羅(四14-18);第三,保羅將他的近況告知他們(一22起)。

 在經文的開始,保羅為腓立比信徒向神獻上感恩與禱告,並因著所受的牢獄之苦,使福音得以傳開,並期待藉著信徒的禱告和聖靈的工作得以獲得自由。而一27-30:「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裡,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這是證明他們沉淪,你們得救都是出於神。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勸勉信徒要活出基督徒應有的生命,即使因此身分要受苦,甚至認為基督徒就是蒙召去受苦的。接續則是保羅用了一段詩歌體的經文,來提醒信徒要謙卑與學習效法基督的榜樣,並鼓勵他們要忠心事奉上帝。

 在文章的結構脈絡上,第一章的重點談到保羅與腓立比信徒一同為福音齊心努力;第二章後保羅則提出當效法的榜樣。因此從前後文意來說,乃是提醒信徒為著福音的緣故,無論在心志或肉身上願意受苦、爭戰,並要信徒效法基督的樣式和心志。

 從整體來看,裡面蘊含著「保羅對教會的期許」,特別是第一章的27-30節,保羅特別提到「最重要的是...」,「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也可解讀為:保羅認為對教會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行事為人要對得起主、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啊!假使希臘文「mon,on」一字只翻為「只要」或「只是」,將少了那份保羅深深地期許教會在這地上作主見證的語氣,並才能夠引到二章5~11節保羅有感而發的詩作-以基督的心為心,呼應了27節的與基督所帶來的福音相稱。

 將時光拉回到初代教會,對於初代信徒如何在基督將再來的末世論自處,保羅亦在此表達強烈的提醒與勸誡,沉淪與得救的結局出於上帝,給予正在磨難中的信徒盼望的根基。雖有解經家提到,當時的教會以為已經與基督同復活,因此在地上就開始了天上生活的樣式,並且摒除困難與痛苦。然而,此種末世觀卻與此處保羅所言不符,也與基督的福音不合。信徒透過與仇敵的爭戰,並相信最終出於上帝的將得著拯救。並且提醒信徒已經蒙受了恩典,就要在所信服的真道上為基督受苦,才是與基督的福音相稱的屬地生活,即信徒蒙召是享有了天國公民的身分與義務。

 保羅勸勉信徒,不要使基督的福音變為廉價,如同潘霍華所言:「基督呼召一個人來,是邀請他來赴死。」初代信徒所面臨的逼迫與衝突,從保羅身上一覽無遺,他為了福音成為「受捆鎖的」,卻是為基督的緣故。保羅想要刻畫一個畫面:一群倚靠聖靈的信徒團體,彼此肩並肩站立穩妥,為著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同仇敵愾的心志也不怕敵人的驚嚇,甚至,已預告了出自上帝掌管最終審判的結局-沉淪與得救,給予信徒最終得勝的盼望。

 總而言之,真實體會到蒙恩的基督徒應該是願意為所信的福音受苦、爭戰的,並且不會降低天國公民身分的言行舉止,或拒絕福音的呼召。保羅更堅持,信徒的行事為人應當保持最高的水準,如同基督呼召人來跟從祂的使命,絕對是崇高的。而享有天國公民的身分,則有更崇高的義務與責任,及為基督受苦、爭戰,並且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如同路12:48「多給誰,就向誰多要」。無論如何,保羅已經為我們詮釋了為福音的緣故行事為人的準則,並且也給予教會最實際的教導與期盼,正如在他身上所看到、所聽到的是一樣的。

▌高翊倫牧師



留言

熱門文章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

[詩歌創作] 感動集錦-化妝後的祝福 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