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家專欄] 從這代到那代 2022.33

2022年的「南聖短宣」終於在炎熱、夾雜隨時會有的午後大雨中,順利、平安的完成了。

 因疫情暫停兩年的短宣好不容易再度舉行時,在我家,以往原本是兩個大孩子和我參與,因一些因素,今年最後只有家中最小的老三可以全程參與。幾年前,老三還是小學生時,跟在姐姐和我旁邊,第一次,她在營隊中都是躲在旁邊觀察我們;第二次,還是小學生的她,稍微可以加入和陪著一些小朋友。今年,看著剛國中畢業的她,認真的參與籌備、練習、排戲,全心全力投入,短宣回來時,也有聽到她分享感想和收穫,聽到孩子願意學習「順服」(因為她原本是報名第一梯,但被協調改到第二梯),願意接受挑戰嘗試沒有過的服事,在營會中講繪本、在超炎熱和雨天的不確定中,體會到許多上帝奇妙的看顧和帶領,還有隊輔之間的默契和開心的同工經驗,看著當年羞澀的小孩,現在在台上能穩健地分享,這是身為母親最大的喜樂了。

 今年雖然沒法全程完整參加,但第一梯和第二梯都帶著媽媽小組的姊妹們一起去探訪,對我,這是很大的突破。以往,小組姊妹們的小孩較小、暑假也常常有不同的家庭因素考量不能參與;今年,召集了可以探訪的姊妹們,一起去探訪我們參加短宣的孩子。特別的是,有一位姊妹的小孩,因為身體的考量,疫苗只接種一次,因此不能參加短宣,我們也帶著他一起去探訪,看著他開心地見到好友們、看著他在車內安靜地聽我們這些婆婆媽媽三八沒有營養的聊天內容、照顧同行更小的小孩時,我也深深地被感動,孩子們能在前線作戰很重要,但在後方學習忍耐、安靜、順服、成為代禱者,對孩子們也是一項更重要的學習功課,這些必能幫助他們將來成為更成熟的事奉者。

 六月底時,去了一趟淡水,探訪北部的家人是每一年重要的行程。

 今年去的時候,在淡水散步時,看到博物館開放參觀《臺灣女婿馬偕斜槓家族特展》。馬偕的故事再熟悉不過了,但因這次的展覽風格感覺較可愛,就再次進去參觀。

 不同於以往,這次吸引我的是馬偕下一代的故事,1872年28歲的馬偕來到滬尾(今淡水)展開他宣教、興學與醫療的奉獻之旅,直到1901年6月2日,因長年演講宣教而罹患喉癌辭世,得年57歲。1878年馬偕與五股坑張聰明女士結婚,婚後育三名子女,長女偕媽連、次女偕以利、長男偕叡廉,兩位女兒成年後分別婚嫁馬偕的學生陳清義與柯維思。馬偕與家族後代在臺落地生根,開啟了影響台灣的序幕。

 馬偕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繼續馬偕來台宣教的精神,他的兒女子孫們深深影響台灣的教育、醫療、文學和藝術、人文歷史、動植物學甚至是科學。其中柯威霖 1927年出生,柯設偕之子,馬偕第四代成員,於2015年獲得NASA最高榮譽徽章——傑出服務勳章。而淡江中學、真理大學、台灣神學院等,更是這些後代們點點滴滴、傳承經營的成果。

 馬偕一開始宣教是十分辛苦的,經歷戰亂、二二八事件等等歷史的洪流,而神是信實慈愛公義的神,祂眷顧祝福祂僕人的後代。

 身為第一代基督徒的我,需要面臨許多家族之間不同信仰帶來的不同價值觀的爭戰和挑戰,但這一代的我們,若能讓我們的生命如同一粒麥子埋下,引導下一代跟隨,在信仰道路上親自體會和建立自己與神的關係,相信我們下一代必要承接豐盛的應許,這是最美的回饋。

 從這代到那代,每個世代的挑戰都不同,但只要緊緊跟隨愛我們的主,相信世世代代都能成為榮神益人的器皿。

▌林姿儀傳道






留言

熱門文章

[詩歌故事] 傳遞愛與寬恕之《加百列的雙簧管》Gabriel's Oboe  2020.21

[天路歷程] 毘努伊勒的神蹟 2018.37

[天路歷程] 何謂試探神? 2018.11

[聚焦聖經] 從但以理書看「苦行與禁食」2021.22

[教會消息] 全國菁英牧者——為連結開跑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