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愛家園,這個單位的使命是希望關切「被動落難者」的需要,就是家庭關懷與工作尊嚴;要為他們建設健康的循環生態圈,使他們脫離被安置收容的單向絕路,因為生命需要被接納及建造,需要被賦予使命,儘管只是小小的使命,對匠愛家園成員來說都是無比的喜樂滿足。
匠愛家園成員各自因不同原因來到「匠愛」,他們在這裡學習欣賞、相愛和照顧。你會看到曾經走錯的家人現在每天照顧失依老人的起居飲食。匠愛家園有別其他只提供住宿的收容場所,更是給予每個人愛、支持,讓每個人有自身價值的地方。在匠愛家園中看見70歲又中風2次的婆婆,若在收容所她就是永遠被人服侍,而現在她每天依然可以為家人燒熱水洗澡,她賺到零用金後會到福利社購買生活用品。對她來說這不是勞動,而是參與生活使生命更有力量!上帝給人動力是一種祝福,身心亦因有動力而健康。反之,人會不斷作出自我負面評價,使身心靈健康每況愈下。
聖經教導我們神愛世人,不分族群。匠愛家園希望以家庭形式經營,但你會發現這個社會的作法是將不同種類的「落難者」放進不同院舍。單一物種是生態滅絕的前兆,所以匠愛希望以更人性的家庭形式來經營。的確他們的入住者比住在各種老人院、照護所來的快樂許多。在匠愛家園的工作是回應良心的工作,不是回應股東的工作,更不是為了每年得到同樣補助預算而做出漂亮的成績單。要真正脫離安置收容的困境需要從被動的生活安置轉化成主動的生活參與者。這一切的改變由他們一起參與匠愛家園運作開始!家園中一切作業,從冰淇淋生產到午休時間、從醫療接送到用餐守則等都是入住者一同制訂。他們不是被管理者,更像是參與者。這樣有自發性的生活參與是補助單位難以想像的。
目前他們有超過80人共同生活,當中不少入住者完全沒有補助。但每天衣、食、住、行、醫療、教育等都是支出。匠愛家園要走自給自足的路確實不容易,但這是永續經營者必須面對的議題。這是一群已被貼標籤的弱勢者;現在希望透過產業、生活體驗與休閒觀光的結合達成自給自足,使自己不再成為負擔,甚至有能力付出。武漢肺炎期間,使園區內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所有活動暫停、產品滯銷,期待我們能更認識他們,一起為弱勢者打造第二人生,成為匠愛家園永遠的好朋友!
▌董彥君傳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