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特別企劃,教會消息」標籤的文章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 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四)高頌和傳道 2021.30

七月十七日下午,詩歌創作營的第四場正式拉開帷幕,由頌和傳道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分享。頌和傳道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創作,其中更包含歌劇形式的大型作品,從劇本到詞曲一手包辦,足見其功力與用心。在內容上,他常常著眼於屬靈巨人們的犧牲奉獻,從關懷病苦的《達米盎和痲瘋病人的故事》,到刻劃高進元牧師在萬般逼迫之中建立台南聖教會歷程的《神跡》,他的作品讓我們更貼近牧者的心,並被優美的旋律與樸實有溫度的歌詞深深感動。  高頌和傳道在《神跡》、《達米盎和痲瘋病人的故事》這兩首歌劇當中一共寫出了十餘首扣人心弦的詩歌,每一首的創作背後皆有說不盡的緣由、恩典以及感動。《神跡》當中的〈荒蕪中的禱告〉描述的是當時高進元牧師在南聖開拓佈道時,不斷受到日本人的欺壓以及阻撓,使得高進元牧師每日每夜對著空無一人的台下講道的心境。更令人感動的是,即便環境再險惡,高進元牧師每天依舊坐在台下的椅子為每一位弟兄姊妹禱告。「牧者的心腸」,如同保羅不以福音為恥,執意傳福音作主工,這是高頌和傳道創作背後的感動,與想表達對服事神的提醒,同時也激勵每一位基督徒,處在低谷困難不要向環境低頭,而是應該交託仰望神。另外一首觸摸人心的《神跡》選曲〈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頌和傳道則是將「教會觀」寫入歌詞當中,縱使每一位教會的弟兄姊妹有各自的困境,但因著在教會成為肢體,使得彼此可以互相扶持,希望每一位聽到這首歌的人可以同樣領受,並體會到這份溫暖。最後一首頌和傳道分享的歌曲是來自《達米盎和痲瘋病人的故事》的〈期許之歌〉,述說著宣教士達米盎如何不顧眾人反對,堅決前往痲瘋島服事,並唱出對自己的期許。他提到,就是因為還沒有達米盎的勇氣,才想把感動寫進歌詞裡,希望藉由這些歌曲,可以使更多人對於宣教士無私的付出更有感覺。  「每一首歌曲,其實都來自平常的感動」高頌和傳道笑瞇瞇地回答,當被問到如何創作出一首又一首賺人熱淚的歌曲時。高頌和傳道提醒每一位有心想要創作歌劇或詩歌的弟兄姊妹,不要一味的追求華麗的詞藻和優美的對仗,將內心聖靈的感動和想要表達的情境寫下來,才是歌曲背後成功的關鍵。另外,寫日記也是練習創作的方法之一,將每天對神的話語寫下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有靈感寫出優美的歌詞。最後,他也鼓勵每一位剛起步的弟兄姊妹,創作可以從模仿開始,畢竟現今許多琅琅上口的流行樂滿多也是有重複的和弦和旋律,因此不要害怕模仿會失去固有的本...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 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五)董雅婷傳道、林姿儀傳道 2021.30

七月十七日周六下午,保羅牧區及大學牧區合辦第五場《創作者教戰分享》線上座談,邀請董雅婷傳道與林姿儀傳道受訪,並同與會者們分享她們在過去創作詩歌的過程中所經歷的點滴,輕鬆自在的聊天方式也讓原本緊張的兩位說出了詩歌中背後的故事。  本次訪談因採訪兩位傳道而採取交叉訪談的方式,訪談一開始直線切入了董雅婷傳道過去在如鷹之夜的戲劇《畢士大池奇遇記》創作的歌曲〈祂找到我〉,雅婷傳道分享這首詩歌主要述說著生命的改變,並藉由音樂來打開人心。第一首歌曲後則切換至姿儀傳道分享過去台南聖教會還在舊會堂時她所創作的〈在祢的懷中〉,雖然錄影檔因為是好幾年前錄製的而有所模糊,但美妙的音符與記憶中舊會堂的畫面仍讓聊天室起了熱烈反應,姿儀傳道也分享若以畫面來呈現這首詩歌會是耶穌抱羊的畫面,溫馨的景象浮現在弟兄姊妹腦海之中,的確治癒眾人的心。  除了上述二首外,主持人也有播放雅婷傳道為福音主日創作的〈巴底買看見了〉與姿儀傳道為吳玉萍牧師的婚禮所創作的〈Love Never Ends〉,這首英文詩歌沒有影像只有樂譜,但姿儀傳道深刻分享著當中對於愛的體會,眼眶泛紅的述說著自己透過婚姻有很多的學習,深刻的感觸融化著弟兄姊妹的心腸。   採訪過程主持人也詢問兩位傳道的創作方法,以福音戲劇為例,雅婷傳道分享主要由人物的特定性格來配合歌曲發想;姿儀傳道則分享通常都是以畫面來作曲。姿儀傳道也藉由螢幕分享幾本有關音樂的書籍,配合她喜樂的聲音幫助訪談滋潤了不少;另外雅婷傳道在談論接受福音主日與歌劇的服事時,因為高敏智牧師的要求,一開始認為時間急促而總想著不可能的她,但因著上帝的恩典與順服,讓她成就了不可能,高牧師也在線讚賞了兩位傳道藉由神的眼光與信心,一定能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鵝黃色的亮光就像巴底買剛睜開眼睛時看見的第一道曙光,神的恩典總是溫暖基督徒的心。創作是為了讚美神,樂譜上跳動的音符那是兩位傳道在神的懷抱裡觸碰到的愛與醫治,不論生命中有何喜怒哀樂,縱然千百種的情緒交會,在躍過了湧流以後,即能譜出那動人的樂章。 ▌大學牧區/黃敬恩、黃睦修、劉政廷聯合報導 2019福音主日音樂劇《瞎子巴底買》 2020福音主日音樂劇《畢士大池奇遇記》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 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六)董彥君牧師、史銘燻弟兄 2021.30

七月十八日週日下午兩點,保羅牧區與大學牧區合辦《歌詞賞析創作體驗營作詞者教戰分享》線上座談會最終場,特邀董彥君牧師和史銘燻老師擔任講師,分享四首詩歌創作由來,分別是〈為孩子的祈禱〉、〈我看見〉、〈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救贖記號〉,一同與弟兄姊妹看見詩歌背後動人的故事。  第一首是教會中彼得牧區與兒童牧區聯合戲劇《美麗的缺口》內的插曲〈為孩子的祈禱〉,戲劇內容描述一對基督徒父母,孩子出生後,從醫師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眼睛是看不見的,在傷心憂愁之時,從內心深處發出對神的祈禱!此首由史銘燻老師創作,在分享創作歷程時,銘燻老師說在教會常有音樂演奏的服事,特別的是他常會看著歌詞演奏,反而不是看著樂譜,並且歌詞裡若有禱告詞,老師往往有很深的感觸。在揣摩劇中父母的角色時,試想如何從這樣的憂愁裡看見在信仰中的盼望。其中銘燻老師分享內心深受感動的一段歌詞「感謝天父,賜下祢所深愛,成為我的孩子,是我們的寶貝,是最美的禮物。」孩子雖有缺陷,卻是神所深愛的,相信這首詩歌能安慰許多父母的心,在困難中有從神而來的盼望!  第二首是教會福音戲劇《兩個小錢》的插曲〈我看見〉,戲劇內容描述一位小女孩因身體病痛而病逝,卻在主裡成就奇妙的事。此首由董彥君牧師創作,在分享創作歷程時,提到2012年10月彥君牧師的哥哥腦中風,同年12月牧師前去探望彥君牧師的哥哥並詢問是否願意洗禮,哥哥因中風的緣故僅能以臉部嘟嘴動作表達願成為神所愛的子民。雖然哥哥的身體仍有病痛但靈魂已得救,彥君牧師因此十分歡喜,此首曲子正是在這樣的心路歷程中,慢慢譜寫出來。歌詞以第一人稱描述三位一體的神,從生命的枯竭因著病痛飛越風暴到慢慢看見上帝聲聲喚醒我們的靈魂回轉向祂。奇妙的是在戲劇《美麗的缺口》中也片段呈現過該曲目。彥君牧師說自己不曾寫過劇本,但聖靈的帶領極為奇妙,劇中的歌曲先行完成後,才一點一滴的把劇本串聯起來。上帝時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引領我們,使我們看見靈魂的需要和生命的歸屬。  第三首〈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是2019年第二屆教會聖鴿獎第三軍團80人大合唱的曲目。由史銘燻老師作詞作曲、陳佳慧姊妹編曲創作。歌詞截取聖經的四處經文,分別是歷代志下7、何西阿書6、詩篇30及以賽亞書24,是一首對國家和土地及人民所發出的祈禱,盼望聆聽這首歌的同時,能夠聽見上帝正在對我們的心說話。此首曲子在極短的時間創作出來,史銘燻老師分享在那段創作時...

[特別企劃] 詩歌賞析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三)高敏智牧師 2021.29

七月十一日週日下午,保羅牧區及大學牧區合辦第三場《創作者教戰分享》線上座談,邀請高敏智主任牧師主講,一小時的訪談裡,將近四十位聽眾上線,牧師輕鬆又感性地分享他的歌劇作品及其創作方法。  高牧師自1985年開始寫聖誕歌劇,每年一部歌劇作品需包含多首歌,這麼大量的創作,如何找尋靈感?對此,牧師表示要抓住初始的「動機」,聽到感動的故事、經文,就將它收在心上,透過禱告,慢慢在心裡鋪陳結構,將「動機」漸漸延伸發展成一篇故事。  串連完整個故事後,還可再聯想其他題材,以《耶利哥城倒塌》歌劇為例,它以聖經約書亞過約旦河的故事為背景,是以賽亞書「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強而有力的例證,也提及摩西過紅海的歷史片段。這是因為對當時人物而言,他們相信摩西時代的神蹟依然能夠發生在自己身上。座談會上分享的〈過約旦河的神蹟〉就用在這部戲劇的高潮片段,牧師回憶創作情境,當時人在書房的他,感覺約旦河就在面前,整群人包含約書亞、祭司、民眾全都在一起,他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於是他揣想當時人物的心境語言,發展出歌詞對白,起初號角聲吹響,氣勢磅礴預告將行大事,歌詞裡「神施展大能,打開紅海」跨時空呼應「神在今日也要行那大神蹟,就在這約旦河看那約櫃前行」,副歌則採用以賽亞書經文強調神的大能。詞曲除了表達當年的場景、也呼應經文,並試圖傳達給今日聽眾思想:是否預備好自己與教會一起跨越生命的約旦河,前進那應許之地。  分享《奧卡族的神蹟》時,高牧師眼光泛淚充滿感動,第四幕宣教士一直表明是奧卡族人的朋友卻仍被無情殺害;而已安息主懷的李明容傳道,當時在演唱〈天使之歌〉已罹癌處於不適狀態,卻仍扮演天使安慰宣教士家屬;劇情裡、舞台上各上演著捨己愛人的故事,讓幾位線上參與者頻頻拭淚。而宣教士後代再次回到同樣土地宣教,牧師以長笛弦樂取代人聲,帶出〈一粒麥子〉演奏曲,以「字幕」做旁白,此時無聲勝有聲,牧師示範了以樂器替代人聲唱出的「歌詞」亦是如此動人!最終幕在劇中發展的海島讚美歡唱,也寫出對台灣屬靈復興的期許,而這也是〈讚美的海島〉這首詩歌第一次發表,牧師祈願奧卡人全村信主的神蹟也在台灣發生。另外,近作《飛翔的舞鞋》一劇裡的〈驚愕〉,呈現了主角從志在必得的自信到歷經變故的失落,然而該劇要傳達的更是破碎自己後,重新被神使用而成為他人祝福的新生命。  創作過程也有瓶頸,太晚開始動筆會有時間壓力,但牧師笑道有時就是怎麼樣也寫不出...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二)李慧貞牧師、何俊生弟兄 2021.29

周遭的事物日異月殊,但唯一不變的是,每天早晨,祢如同曙光般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我不知前方的道路,但幸好有祢牽著我的手,執筆,寫下了我與祢同行的記錄。  此次詩歌創作者採訪,李慧貞牧師分享了由她填詞、何俊生弟兄譜曲的作品〈為祢唱首愛的歌〉。當談及靈感創作的來源時,慧貞牧師笑著和大家說道,看似無心插柳柳成蔭,實乃上帝親自帶領、未曾想到的奇妙旅程。2018年,南聖舉辦軍團詩歌創作,而慧貞牧師與俊生弟兄臨危授命,需要在短時間內創作出一首詩歌。起先,她結合自身在困境中的省思,寫出《痊癒》一詞。交由俊生弟兄寫曲後,在交件時卻遭到退回。此時距截止日期僅剩三天,該如何是好?而俊生弟兄拿出一段他先前隨性創作時錄下的一段旋律,予以慧貞牧師後,在一日完成填詞,並成功在截止日前交出作品。全詞自尾句「祢的我的故事,一路同行,寫下的紀錄」起始,發芽;結合慧貞牧師每日上班路途時,迎著晨曦,單純唱詩讚美的經驗,茁壯;長成為一曲洋溢青春氣息、滿心向神歡唱的詩篇。  談及創作時的訣竅,由慧貞牧師與俊生弟兄的分享,可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不要刻意而為做而作:  上帝從不需要人為祂做什麼,因此切不可「為賦新辭強說愁」,否則將導致「辭溢乎情」之狀況發生,明明沒有感動,卻表現出動情至深,如此一來,詩歌的創作並不會榮耀神,反而成為彰顯自己能力的驕傲舞台,進而得罪愛我們的天父。 二、準備自己,接受操練:  慧貞牧師提到,由於她對文字方面有極大的興趣,因此時常在寫作上有所訓練,待有需要時便可派上用場;俊生弟兄亦因著對音樂的興趣,常常練習。我們可以努力裝備自己,成為準備好的那位,待上帝呼召時,成為合用的器皿與基督精兵。 三、等待上帝,接納改變:  這首詩歌最大的契機,莫過於「無心」。慧貞牧師與俊生弟兄皆未想到,原本他們視為小品的一時興起之作,居然代替原本耗費心力的作品;不只代表軍團出賽,甚至以真摯單純的歌詞與旋律感動許多弟兄姊妹。他們雙雙表示:「有時人們煞費苦心去做的,並非上帝的旨意;上帝興起的往往超乎想像,並有著更豐富的恩典。」每日親近神,天父自然會賜下合祂心意的感動,帶領我們完成祂的工作,並且接納神所定意的變局,你會發現,結果比我們原先預想得更好。  誠然,生命中確會遭遇低潮,但是每念及生命的意義,是愛我們的主,就當以單純的心向祂獻上讚美,因為這是祂所喜悅的。生活中的忙碌的確不曾停歇,然而當以我們的生命為歌,向祂...

[特別企劃] 歌詞賞析創作體驗營 創作者教戰分享(一)高頌清牧師、楊濬竹傳道 2021.29

七月十日週六下午,大學牧區和保羅牧區合作舉辦的第一場《創作者教戰分享》線上座談正式開張!分享者是高頌清牧師與楊濬竹傳道,主持人則是史牧群弟兄和尤恩琦姐妹,並由高頌安牧師為座談拉開序幕。在簡短的介紹後,兩位主持人邀請大家一起在鏡頭前,模仿南聖新聞開播前的倒數,為活動的開始注入許多活力。  頌清濬竹夫婦的詩歌創作大多都是為了福音音樂劇而編曲寫詞。會中他們分享的第一首詩歌就是聖誕音樂劇《窗外》的主題曲〈奇蹟〉。頌清牧師表示,在寫這首歌時,身處在低潮景況中的自己也被歌詞所安慰了。「你的太遲是神的及時,你的盡頭是神的起頭」這句溫暖卻不失力量的歌詞,讓頌清牧師在絕望難過的時候,有那從神而來滿滿的盼望與平安。接著分享的第二首歌〈女孩的夢〉,也在本齣音樂劇裡。劇中,媽媽告訴女孩不要害怕這些可怕災害,因為這些災害傷害不了她。濬竹傳道說,她傾向用比較可愛的角度來描寫十災,所以用了青蛙、小牛、小羊、煙火和夏日慶典這類可愛的詞彙。而當中蒼蠅與蝗蟲兩大陣營的大戰,也彰顯了孩童的天真童趣。不過,歌名使用「夢」這個字,也表示這些可愛動物們只是女孩的幻想。第三首歌〈豐收〉,是今年春季如鷹音樂劇《他是我的孩子》的主題曲。由頌清牧師寫曲,並將歌曲所要傳達的意思和濬竹傳道說,請她協助填詞。因此,濬竹傳道為同一旋律寫了三種歌詞,各自對應該角色在不同時候所擁有的不同心境。  以上精彩的分享只是頌清濬竹夫婦諸多創作中的一部分而已,但在音樂創作的路上,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偶爾也會有靈感枯竭、不知如何下筆之時。頌清牧師舉例,在寫〈上教會〉這首歌時,他就遭遇了好幾次的卡關,面臨期限將至卻寫不出旋律的窘境,最後靠著從神而來的恩典完成作曲。除了創作時會遇到瓶頸外,編曲後與樂團的溝通與搭配,也需要耐心與智慧,方能有最完整與最豐富的呈現。創作是條漫漫長路,頌清牧師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斷地嘗試譜寫各種曲風,像是想要表達出油膩滑稽之感的〈黃金單身漢〉,和老奸巨猾的〈法老有令〉。而清新明亮的〈愛之歌〉,則是此次主持人不輕易放過採訪的重點歌曲,因為這不僅是頌清濬竹夫婦初次合作創作的契機,也是兩位彼此相愛的開始!兩位在分享感恩的事時也感性說道,在寫曲過程中有彼此互相的陪伴與幫補是那最美的祝福,彼此眼神間洋溢著的都是叫人稱羨的幸福感。  分享的尾聲,頌清濬竹夫婦也給與會的大家一些創作詩歌的建議。頌清牧師提到,在每次撰寫歌詞時,他都會去試...

[特別企劃] 那些年我們一起防疫的日子-區長篇 2021.28

「滋…滋…嗡嗡……嗡,各位在線上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儘管無法來到聖殿,期待我們仍以心靈和誠實,來到神的面前敬拜,我們一起來禱告。」  熟悉的殿樂接著響起,卻略帶有雙聲道揚聲器的滋嘶聲。「黑夜籠罩,似乎不見光,陰間繩索,纏繞著我們。」這句歌詞與現今的生活景況是如此相似,我們才發現原本可以隨時自由進出教會參與聚會,與弟兄姊妹一同歡喜快樂相聚,是個多麼寶貴的「日常恩典」。  注視著小方框裡的牧者,不免念及在框外,平時陪伴著我們的區長。自政府宣布三級警戒來,已屆月逾。究竟我們的大家長,區長們,生活過的如何呢? 各有專業,而又牧養、輔助一把抓  在南聖中的區長,雖不在教會中支薪,然身兼數職,成為牧者最強力的後盾。平常帶領弟兄姊妹跟隨牧者,教會活動亦從不缺席;實際上,在社會上各有其職業、各有其家庭。不能到教會的期間,區長們從沒有閒下來,反而在各崗位盡忠職守。家有四個小孩的大學牧區陳柏熹區長,在視訊訪談時,他溫和的瞇起眼笑著說:「現在過的還是斜槓人生,在家身兼網管、維修還有督學;到醫院上班要多帶一套換洗衣服。其他時間除了小家,則是和大學輔導群視訊、互相代禱。」身為前線戰士一員,保羅牧區區長陳逸偉醫師亦表示,因著疫情,在看診時需要穿戴好防護設備,在每日平凡的執業中謹慎以待。而在牧區中同樣也不馬虎,疫情期間推動線上吉他集訓,儘管隔著一層螢幕,卻阻隔不了肢體間的美好連結。牧區也計畫著將「渴慕神系列」改為線上授課,讓初信者不因這波疫情使得信仰的熱情燒退。  而另一個身份為國小老師黃惠鄉區長,由於停課不停學,除了要在空蕩蕩的教室視訊,回到家則要更多地和學生、家長聯絡作業事宜;剩下在家的時間,在閱讀屬靈書籍外,惠鄉區長開心地提到,兒童牧區的新教案已編寫到了12月份。感謝天父,各樣牧區計畫,包括兒童崇拜等,都透過線上會議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我突然好感恩,線上上課的學生反而更多了。學生都知道我是基督徒,正好,認真的備課會讓他們知道,基督徒老師的生活態度。」培賢區長藏不住的感謝,從電話中流露。身為大學教師的日文牧區區長,在無法去學校上課後,反而更感謝主。和夫人的晨更約會、學習新的上課方法、持續用電話聯絡小組員,並且在疫情的陰霾下,以雪亮的鏡頭,察覺上帝在疫情中對台灣的心意。我們似乎可瞥見,深植於他們血液中的,不是專業,是信仰。 以家為核心,成為弟兄姊妹的見證  主日改為線上直播聚會,成為了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