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公園路舊會堂」標籤的文章

[天路歷程] 公園路129號的腳蹤 2017.42

神學院第3年,學校送神學研究系的學生到東海大學補修大學學分一年,當時的男朋友是東海四年級學生,那年我們一起讀書。1980年各自畢業後,我們訂婚了,他到恆春當海軍陸戰隊一年十個月的預官,我在台南聖教會高耀民牧師任內當了兩年的女傳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南聖,當年這教會給我的印象是:非常的傳統、全台最大、長執掌權、牧者不被尊重的台語教會。      1989年8月,我們一家五口從士林聖教會搬來台南,這9年當中,經歷了結婚、生子、與夫婿華神3年的裝備,士林聖教會4年的牧養,我們由高哥、高傳道,洪姊、洪傳道的稱呼變成高牧師、高牧師娘。     在士林第3年,南聖長執連續2年極力的邀請,心中其實放不下從零開始,開拓不久,財務剛自立,夫婿剛按牧的教會,除了不捨,情感的拉扯使我們猶豫,在決定來南聖時,接到2封恐嚇信,罵牧師算老幾,再怎麼樣也輪不到剛30出頭,年紀輕輕的他,原以為來南聖一、兩年後就會離開,因此行李並沒有全部打開,沒想到今年在南聖已進入第29個年頭,其中經歷了兩次建堂,兩次曠野漂流期。  在士林聖教會牧會時,學生佔大部分,當年的年輕人就有8個如今都是傳道人,像玉萍牧師,明容傳道……,來南聖後,許多年輕人加入事奉行列,這些神國接棒者各個都忠心又謙卑,我們很欣慰福音的種子一直傳承下去。  來南聖第一年最大的突破,就是牧師衝破重圍,顛覆傳統,不畏懼被罵,勇敢的增設國語堂崇拜,當時會友大約200人,敬老會名單就有120人左右,年輕人很少,司琴只有2位。猶記得第一次國語堂主日崇拜除了司會,司琴,講員以外,講台下只有2個人,但福音卻因此被傳開,教會人數開始增長。  在公園路8年當中,神讓我經歷許多的第一次:在一次牧師主持校園團契聯合聚會中,我自己一人到醫院替已過世的姊妹作病床上最後的禱告,第一次自己去會友公司除偶像,在入殮式與安息禮拜中,神除去我面對死者的恐懼,第一次與牧師一起趕鬼,第一次與牧師去吊死的會友家處理善後……,當時許多的傳統被修正或廢除,神一直熬煉我們,裝備我們,那8年因為沒有建堂,可以算是我們牧會的蜜月期。      每天清晨5:00的早禱會,每晚10:00教會的關門,神訓練我成為祂卑微的器皿,每主日崇拜出席人數的點名,一年一本的點名簿,拉近了牧者與弟兄姊妹的距離...

[南聖頭版] 信仰傳承的故事 超乎所求的奇蹟 2017.41

上週日(10/1)下午,在台南聖教會公園路舊會堂舉行了告別感恩禮拜,很多弟兄姊妹第一次踏入這個常常聽見的教會當中。雖名為告別,但實際上卻是福音棒子的傳承,由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接續了福音的使命,成就新的故事,成為中西區最美的祝福。當天亦有許多在公園路度過恩典年日的弟兄姊妹,回到昔日熟悉的環境當中,再一次想起往年的點滴。雖然硬體設備不足、天氣炎熱導致參與的弟兄姊妹汗流浹背,卻也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追憶前人的辛酸開拓史,並且感受到神滿滿的恩典。  在感恩禮拜當中服事的個人或是團體,都是特別精心安排,由在此成為歷史其中一點的弟兄姊妹一同參與服事的行列,為禮拜畫下美麗的記號。禮拜由教會歷史悠久的光鹽、磐石以及安提阿詩班帶出美麗的歌聲。並且由黃仲庸執事、洪瑞玲師母以及許偉信弟兄帶著大家回顧在此發生的故事。許多人在此留下生命翻轉、洗禮歸主、共結連理的回憶,並且陪伴著教會經歷大大小小的風浪,親眼見證教會的更新與突破,有歡笑的時刻,也有著在神面前真情流露的淚水與呼求。在分享者所準備的簡報當中,更看見教會往日的榮耀,以及史上許多的經典畫面;今昔對比,更是真實的見證了這條有主同在的恩典之路。  曾幾何時,南聖的成長大大超過了舊會堂完工時期盼的百年使用,與高牧師初就任時的照片對比,參加感恩禮拜的人將整個會堂塞得水洩不通,甚至許多弟兄姊妹站立在會堂外可立之空間。教會的人數會增長,建築物會改變,但是不變的是信仰一代代的傳承,福音的使命不斷地在教會當中催逼一批又一批傳福音的人,而全家服事的故事,更是要成為南聖的精神象徵。從最起初高進元牧師帶著高世輝牧師公開始的服事,直到今日高牧師全家一同在教會成為傳道人,就是最美麗的見證。公園路雖是南聖的舊會堂,但卻要在新生命小組教會的接力之下,成就神國新的榮耀、新的祝福。 ▌本報訊 延伸閱讀: 公園路129號的腳蹤│洪瑞玲師母 https://goo.gl/Vbs9j9 四十五年的回憶│竇國昌區長 https://goo.gl/Z4MvwN 神蹟的器皿│許偉信區長 https://goo.gl/VSqk3X 南聖的蛻變與成長│駱重鳴傳道 https://goo.gl/gzDvcA

[天路歷程] 四十五年的回憶 2017.41

45年前來到位於公園路129號的台南聖教會聚會是一個有趣又充滿恩典的回憶,在那個年輕青澀的年代,透過國中同學兼好友許維和(許偉信的堂弟)的介紹,我第一次踏進了台南聖教會(原來父親是在青年路聚會所聚會),從此上帝就讓我安定在此聚會且一晃就是45年。  早年台南聖教會早期只有分兒主、青年、社青、婦女及長青團契,爾後陸續又成立了伉儷、大專團契等,非常感恩的,我從1970年開始共經歷了楊文得、高耀民、陳瑞樑及現任高敏智牧師共四任牧師,後來1977年5月楊文得牧師舉家移民美國,緊接著1983年3月高耀民牧師也移民美國,1988年中陳瑞樑牧師也結束他在台南聖教會近4年的牧會,經歷了這段主任牧師頻頻更迭的狀況,當時我只是一位少不經事的年輕人只是覺得教會一直無法穩定的有一位大家長來主領,因此教會許多行政事務均由執事會主導,也因著如此狀況讓教會的聚會人數及教勢成長都略受影響。然而在我參加青年團契聚會時,因為成員是從國中一直到大學生都是屬於青年團契,雖然年齡有很大的差距但從小就非常羨慕大學生的生活,也讓整個教會的年輕人就像一個大家庭中的大哥大姊來照顧小弟妹的家庭溫馨,所以也讓只有一個人在此聚會的年輕人特別感受到溫暖。  其實,我會從事建築師的工作,也是楊文得牧師透過有一次的和我們還在為著未來迷惘的年輕人對談時候給我的鼓勵,楊牧師知道我喜歡畫圖,但我又對純美術沒有興趣,因此他就建議我可以選擇報考建築系,以後有機會興建設計教會,結果一語成讖,上帝讓我有一生可以服事祂的恩賜,因此我非常謝謝楊牧師。  這次再回到老教會,看到30年前在教會因著慶祝五十周年喜慶而重新對教會外觀、隔音、空調及教室不足等問題,讓一位初出茅蘆的年輕建築系畢業生來做設計並且負責監工,我真的是萬分感謝神也感謝牧師的支持,經過了三十年,這一切的過程就彷如昨日一樣的令人感動。  本次教會的更替過程也是充滿恩典,去年執事會開始討論如何處理教會既有資產時,高牧師就提出是否有機會可以來討論此一議題的提案,經過討論後執事們一致通過開始對外公布出售公園路129號的資產,這期間約有十家的仲介公司和教會聯絡並簽訂委任合約,但經過了一年半均無任何的消息,直到某家仲介公司來電說有客戶有興趣洽商並願意提供斡旋金,但是神的意念總是高過人的意念,因為高牧師同時得知台北新生命教會也有興趣想要購買,因此就在短短三個月就成就此一美...

[天路歷程] 神蹟的器皿 2017.41

值此台南聖教會公園路會堂的告別感恩禮拜,明年即將慶祝教會設立90週年,回憶自己在台南聖教會整整六十個年頭沒有離開過,即便求學、當兵也每一個週六參加青年團契,週日都來參加主日崇拜,台南聖教會可說是自己生命成長的另一個家,不禁要向神獻上感謝,讓我有一個溫暖、興旺屬靈的家。  很幸運的自己像提摩太一樣,有一個虔誠的祖母,帶領領全家族進入台南聖教會,我已是第三代在台南聖教會扎根的基督徒,現已傳承到四代—我的兒女。六十年來,我在南聖出生、受造就,受洗、戀愛、結婚生子、服事,同時將自己受裝備的經驗分享給下一代的年輕人,當中有許多已成為神國的精兵,感受到屬靈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感覺。更深深體會到沒有「這個教會沒有我就不行」,凡事謙卑,知道這是神給我們機會服事,你不做神立刻興起適當的人來接手。  1964年通過公園路花園町舊會堂拆掉重建,那時我才7歲,主日學校長鼓勵我們為建堂奉獻的聲音依稀可聽到:「奉獻一毛錢、二毛錢都是上帝所喜悅的,你會以其中有幾塊磚是你奉獻的感到光榮」,當時的一塊磚頭是二毛錢,雖然已不記得自己奉獻幾塊磚頭,但我確信當中有一些磚頭是我奉獻的。  楊文得牧師赴美前夕對我的勉勵:「擔任團契主席是撒種的工作,不要期望在你任內看到收成」,「當你羨慕別人的恩賜時,先想想神給你的恩賜是否已完全奉獻給神」,這些牧者、屬靈前輩的勉勵與叮嚀,雖然事隔多年,依稀猶在耳畔,影響自己一生在奔跑天路、服事神的心態,也提醒自己,今天服事時所說的每一句話,可能成為弟兄姊妹在信仰道路上的幫助或絆腳石,甚至成為一生的影響。  六十年來經歷南聖五位牧者的更替、三次建堂、五次教會的分設,陪著教會走過沒有牧者、受攻擊、建堂的曠野期。看到許多屬靈長者愛教會、愛牧者的風範,讓自己受激勵而學習;也看到一些攻擊牧者、破壞教會的人,最後在信仰道路上始終跌跌撞撞、不斷流浪,讓自己深以為鑑戒。申命記32:7「你當追想上古之日,思念歷代之年;問你的父親,他必指示你;問你的長者,他必告訴你。」弟兄姊妹,在南聖偉大的事情要「紀念」,促使人繼續往前邁進;不幸的事情要「記住」,以免重蹈覆轍,不再經歷相同的傷痛,打造更美好得未來。  公園路舊會堂對我有許多的回憶,在那裡經歷了四十多年,要出售心中當然有許多的不捨,但希伯來書11:9 說:「他因著信,就...

[天路歷程] 南聖的蛻變與成長 2017.41

我和美吟開始到南聖聚會(公園路129號)是在民國79年,當時因工作的關係,舉家從台中搬到台南,因著明真和鑑鑌在南聖聚會,我們就跟著到了南聖。不過早在民國75年,我和美吟就曾來過南聖,因為我們借南聖的場地結婚;到南聖後次子主昕在81年出生,他們兄弟的年少歲月都在此成長;三十年後,長子主璿也在南聖(府前四街90號),完成他的終身大事;我們的第二個三十年也在此擺上。感謝神帶領我們來到南聖結婚、成家、生子,也讓我們有幸參與、見證南聖的成長、蛻變與擴展。  民國79年我們剛來時,南聖只有台語堂,但很快的就有國語堂,會友人數也逐漸增長,印象最深刻的是查經人數的增長,以至一樓的副堂得打掉中間的隔牆,但是空間增大後隨即又坐滿;到85年教會人數已增長到空間不敷使用,而有原地擴建或另覓地點建堂的考慮,為此南聖經歷了極大的爭戰,感謝神的保守與帶領,在覓地擴建時,帶領南聖到台南神學院二年,當時雖然空間上有諸多不便,例如,主日崇拜在南神禮拜堂,兒童主日學在新樓幼稚園,兩地相隔數百公尺,但是大部份的會友仍是忠心地服事,也有不少人是在那個階段來到我們中間,南神的兩年考驗,感謝神賜給我們府前四街90號這塊地,從民國89年到94年,在府前四街的208教室,教會的查經也常是人擠到要站在教室外,這時會友人數已增至6百多,於是展開第二波的建堂,將使用僅5年的會堂拆掉擴建,只保留鋼構。南聖再次經歷第二次的曠野期,相較於第一次,這次大家的心境極為不同,因為新會堂即將誕生,雖然每週在安平國中、share fun 的主日崇拜或查經禱告,都得排椅子、收椅子;搬音響器材、收音響器材,即使遇到颱風天也是沒有中斷,同工們都是不發怨言,忠心擺上,也同心守望新會堂的擴建。  民國97年,新堂終於擴建完成,從公園路地坪200到府前四街的700坪,地坪雖然只擴增了3.5倍,但是若計算室內使用空間、週邊停車場、公園綠地,神量給我們的地界,相較公園路的原址,可說是擴增了二十倍,新堂完成後,我們教會的聚會人數也從6百多增長到現在的近1千7百,回顧教會的擴建史,發現每次教會的擴建都與我們查經人數的倍增有關。  另一和南聖增長有密切關聯的是南聖的敬拜團,初到南聖時還沒有敬拜團,但近三十年了,我們敬拜團的人數已增長到近三百人;各種樂器也逐漸增加,我也從不會吹長笛到能參與,敬拜團中與我情況相似的不在少數;除了樂器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