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希伯來書」標籤的文章

[門訓迴響] 希伯來書 2017.43

我是保羅牧區偉盟小組的佑芬,和大家分享《希伯來書》課程心得──感動、感動、還是感動。從一開始覺得字字艱澀無比,上了第一堂課後,原本不想再繼續上,會選這些門訓課程,只因為今年的6月24日受洗完的衝動...,當時心中只是一股腦兒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基督徒該做的事。結果發現那些是幾乎已經有某些程度的兄弟姐妹才會上的課程(除了初信造就)。所以對我來說,9月份除了上班上課,適逢當時又身體不適,精神不濟,前兩堂課都是硬撐著上。所以每天都處在精神極度緊繃,深怕自己的一個動作、言語、心思意念,達不到一個基督徒該有的模樣,搞得神經線都快斷了,到了極限……所以有段時間是不想上教會、不想聚會,不想再和任何人接觸,我,又好像要退到從前,回到原點...。  某天,天父讓我了解,祂不喜歡這樣的我,我完全沒有喜樂、假裝順從,我又開始照著自己的方式在做基督徒,而並非神要我所行的方式。神要我慢慢靜下心來,開心喜樂地和上帝在一起,單純的要我相信,上帝愛我,相信耶穌會為我做任何事,只要全人獻上,讓聖靈帶領我,順服上帝要我做的每件事情就好。禱告,禱告,再禱告,誰都不能幫我,只有透過唯一為我們獻上自己的耶穌,我才能得著平安喜樂的每一天。順服、勇敢、相信、謙卑,是上帝要我學習成為祂的子女的第一課。我愛祢,我的天父爸爸,和獻上自己生命只為了渺小人類的耶穌,感謝主。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 (謝謝我的老師們,慧貞傳道和慧珊傳道) ▌保羅牧區 唐佑芬 

[門訓迴響] 希伯來書 Hebrews 2017.42

「你曾經羨慕別人的人生嗎?如果生命的元素可以拿來交換,你會想要換甚麼呢?」一個慧貞傳道在門訓課堂上問起的題目,喚起我心底深處的回憶。從小我有位各方面都比我優秀的姊姊,她成績優異,長相清秀,個性又活潑大方,總是備受矚目的焦點,而我卻什麼都不如姊姊,最讓我備感受傷的是來自同學家長的言論說:「同樣是姊妹怎麼可以差這麼多」。自此以後,就讀國小的我開始學習不斷四處討好人,為尋求肯定,努力表現為攫取世人的讚賞,我的自我價值感似乎取決於「被人認同」。然而,無論有多少的肯定與讚美,卻怎麼樣也滿足不了自己內在那無止盡的空虛,我永遠無法滿足所有的人…。  在《希伯來書- 客旅人生的信心之路》課程中,讓我再次檢視自己,人生如客旅,對世界而言「我們是外人,不屬乎這世界」,人生在世短暫,每個人的生命因著上帝賦予非凡的價值、意義及目的,人生既是暫時性的任務,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按著上帝的旨意善用我們的一生呢?希伯來書的作者在十一章裡,將聖經所記載的屬靈信仰前輩的美好腳蹤一一例舉,13節說:「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亞伯透過獻祭蒙悅納,雖然死了仍就說話,因著信縱使辭世多年,人似乎仍能夠聽見他的聲音,成為我們生命美好的典範;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不隨從世界的潮流,因過敬虔與分別為聖的生活而毋須經歷死亡;挪亞因著信,起了敬畏神的心,遵照神的指示用了一百二十年建造方舟使他全家得救並定了世代的罪;亞伯拉罕因信蒙召,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被試驗時,毫不猶豫,便順服將自己的獨生愛子獻上給神因而成為多國之父,得著無數後裔的應許;摩西放棄了應有的權利和享樂,帶領百姓出埃及。即使他們尚未得著上帝所應許的,但仍因著信靠神而堅韌不屈,為得著那永恆的獎賞。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一路順遂,必定會遭遇許多困難與逆境。慧貞傳道更以「布農希望工程師」的白光勝牧師為例,因著信仰的力量讓母親沒有撇下三歲時就罹患小兒麻痺的白牧師,鼓勵他要勇敢面對自己的缺乏,更不斷提升自己,接受教育。然而他的求學之路卻因這終身的疾患讓他嘗盡人情冷暖,不僅經歷在入學後被踢出校門的羞辱,報考國考又再度因著身體被拒於門外。神卻親自為他開闢了一條新路,帶著使命回到家鄉,展開他委身在平凡布農的部落中,不平凡的事奉。長達十年深耕部落,藉由補助更成立布農部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