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亞伯拉罕」標籤的文章

[門訓迴響] 亞伯拉罕-信心之父 2019.37

亞伯拉罕的軟弱,發生了甚麼事? ▌彼得牧區/黃俐瑀  謝謝洪牧師為我們帶來《亞伯拉罕-信心之父》這門課,讓我們對於甚麼是信心,有更深的認識,原來真實的信心,是可以順服到不計代價,擁有「將神擺在首位」的智慧,是亞伯拉罕向世人所做的美好見證。  課程中提到,被上帝稱譽為「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其實也是一位如你我的平凡人,他也有軟弱,尤其是2次到外地暫居,一次到埃及,遇上了法老,一次到基拉耳,遇上王亞比米勒,為了保命二度謊稱美如天仙的撒拉是他的妹妹,以前讀這些經文,常讓我覺得納悶,為何亞伯拉罕說謊,將兩位想娶撒拉的國王陷於不義,上帝卻不但沒有處罰他,還出手幫助他? 為何撒拉願意配合演出,不僅沒有阻擋先生,還陪著他說謊,難道這叫順服先生嗎?而說謊的結果,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反而靠老婆的美色,賺得了一堆牛僕婢、牲畜和大把銀子,難道亞伯拉罕是靠老婆發財,貪心的人嗎?如果是,那麼為何亞伯拉罕營救羅得,順便幫所多瑪王搶回人民財寶時,卻一樣也不拿,原因是免得所多瑪王自高,說是他使亞伯拉罕發財?何時當拿,何時不當拿,到底其中的差別在哪裡?  在牧師帶領我們觀察亞伯拉罕的特質時,這些疑問似乎有了答案,一切的解答在於「認識耶和華,敬畏耶和華,將神擺在生命中當有的首要至高的位置!」  因著亞伯拉罕的身份是先知,是上帝的好朋友,雖然上帝和撒拉都知道這是亞伯拉罕的軟弱,但他們都展現了同理心,並且上帝親自出手,阻擋了軟弱所造成的悲劇,也阻擋了兩位國王發生得罪神的事,原來「同理」不是「任憑」,而是「處理」。  神也使用亞伯拉罕的軟弱,藉這些事件,讓兩位行這事心中正直的國王能夠認識耶和華,曉得亞伯拉罕與耶和華上帝的關係;而兩王讓亞伯拉罕帶走財物,是出於對耶和華的敬畏和被赦罪,相較所多瑪王賜下財物,只是對亞伯拉罕的感謝,並未歸功於上帝,更可能地被所多瑪王用來自傲說,是他使亞伯拉罕發財的,原來「當拿不當拿」,也在於「給的人」,是否「出於敬畏耶和華」。  羅得可能是最令亞伯拉罕頭痛的小組員  因為自己是小組長,所以若把亞伯拉罕視為也是位小組長的話(當然他不只是),那相較於撒拉、以利以謝、以撒而言,羅得可能算是令亞伯拉罕最頭疼的小組員了。  雖然羅得是亞伯拉罕帶在身邊,一起離開吾珥前往應許地,但羅得似乎沒有因為耳濡目染的環境,而認同或貼近亞伯拉罕的心,相反的,兩邊牧人之...

[門訓迴響]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 2018.51

▌高中牧區/林祺  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最初他在神的呼召下,離開他的本地本族父家。在受呼召時,亞伯拉罕的名字尚稱作亞伯蘭,他的妻子撒拉尚稱作撒萊,而他當時似乎也不怎麼認識這位神,但他卻對上帝十分有信心,毫無疑問、毫無怨言,離開了原先不信上帝的本族本家,跟隨上帝聖靈的腳蹤,同時也遠離了從前在家鄉事奉偶像的事。  面對一個未知的未來、未知的環境,我們一般人常常都會感到不安、恐懼而退縮,思念故鄉,而亞伯拉罕卻沒有一絲懷疑,上帝怎麼說,他就照著去做,況且最初呼召臨到他的時候,他才剛剛接觸到這位神,他卻信心十足地走上這條跟隨的路,儘管未來尚未明朗。亞伯拉罕能被稱為「信心之父」,就是因為他能夠勇敢站立,迎接未知挑戰,並完全順服。當亞伯拉罕得了兒子以撒之後,有一回上帝要他將自己的兒子獻上作為燔祭,換作是我們,聽了可能會十分抗拒,畢竟是自己活了大半輩子才得到的兒子,怎能說獻就獻呢?心裡總是存著一股很大的掙扎。但亞伯拉罕再次毫無反抗地將兒子帶上山,準備殺他獻祭,此時上帝才制止他,讓亞伯拉罕用了旁邊一隻羔羊來代替以撒獻祭。亞伯拉罕在那當下並不知道上帝的用意,但他還是選擇對上帝有信心,在還未看見結果之時,就已經相信神會有自己的美意,畢竟神已經對他應許。  亞伯拉罕的故事告訴我們,相信所看不見的,就能夠看見所相信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出現「看得到才相信」的心態,連耶穌的門徒多馬,都要親眼看到耶穌的釘痕手才相信耶穌已經復活。但亞伯拉罕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完全地相信、完全地順服」,無論在當下是否能夠看到未來的結果,他都願意相信神帶領他走的每一步。如此的行為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會顯得既天真又愚蠢,亞伯拉罕卻始終如一,對上帝的信靠永不動搖,即使也會有軟弱的時候。  我們活著不只是憑眼見,不只是憑感覺,是憑著對上帝的信心而活。 ▌約翰牧區/薛夙娟  在「亞伯拉罕─信心之父」的課程中,我們從亞伯拉罕的蒙召、在迦南地的築壇與受試煉,概覽了亞伯拉的一生。他的生命起伏,有試練,也有應許和祝福。而貫穿他一生經歷,使他得以承受「信心之父」美名的就是「處處尊主為大」的態度。  亞伯拉罕的信心表現從他蒙召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開始。亞伯拉罕蒙召時已經七十五歲了,要放棄原有的一切,到一個未知之地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他必須放棄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