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青少年」標籤的文章

[牧者分享] 迎接兒女的青春期來到 2019.01

提到「青少年」,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難相處、意見很多、不可愛的階段。當然對父母而言,面對青少年兒女可能會需要更多忍耐、包容與信心。一個青少年孩子的養成,絕對不是現在才教導,所以在兒女進入青少年前,我們就應該思想我們要教導出怎樣的孩子。 觀念問題  首先,先思考甚麼是「我們對兒女一生的期待」?這個期待不會憑空發生,而是建構在我們和他們的相處、我們的價值表現(活出來)、教導原則、口說、身教言教,甚至在衝突中的原則拿捏把持。我期待我的孩子能夠愛神、愛人、有憐憫、信實、慷慨、分享、正直、簡樸、有禮貌、智慧、有分辨力、獨立、負責任、認真、主動積極、抗壓力高、合群、有影響力、順服、謙卑。這些洋洋灑灑陳列出來的美好品格,就是我在孩子幼兒、兒童時期,建立在他裡面,是我對他的期待與訓練,當然這也是管教的目和看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要求、責備與提醒之處。  其次思想「甚麼是你家的文化」?所謂文化是看不到,但卻是影響孩子行動與價值取捨的標準,所以我們要自問 我看重甚麼?我們家的價值觀?就是甚麼是重要的,可以從時間、金錢、關係、衝突處理,這幾方面看出來。 想想你家在時間和金錢分配以甚麼做原則?有衝突時以甚麼為優先? 家人吵架時,以甚麼做收尾?甚麼原則為被懲處的原因? 現在孩子抗議或挑戰家庭價值觀時,你如何回應或教導?  我為何先列出一生教養的期待與家庭文化,因為這是教導的基礎;每個家庭的觀念和文化如果在孩童幼年時就清楚放入在他們的生命中,在青少年時期衝撞期,我們不會於法無據,我們根據我們家的價值觀與文化和孩子對話,我們不要他們跟隨外面的潮流、同儕文化,當我們把生命給他們,同時也把我們的理念和價值傳承給他們,當他們不符合我們家庭教養的期待和文化時,可以清楚指出來哪裡需要調整,我有時會跟孩子說:「不要把外面那些不好的習慣和說話方式帶回來,在我們家不是這樣」,我們跟自己的孩子是有默契的,每個家有規則和潛規則,我們要用我們的生命和價值觀引導孩子,孩子可以清楚知道父母的價值觀,他們能夠分辨、判斷,最終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做正確有智慧的選擇。  第三,思考「當你不在家時、你看不到之處,你希望看到孩子如何表現」?這是檢驗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內化還是外控,當孩子長大,如果我們教導的價值觀和準則沒有內化,他就可能陽奉陰違,我們需要不斷要求與控制才能達成。所以在孩子幼...